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八下语文书123页第四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3-12-01 1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句子中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句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5、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二、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示: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三、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示例: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有打篮球的,有踢足球的,还有跑步的,有玩“老鹰捉小鸡”的……真是热闹极了!

  上课了,同学们一个个坐得像松树一样挺直。语文老师拿着教材和备课本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老师亲切地说:“上课。”班长高声地说:“起立。”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好。”老师和蔼地说:“同学们好。”班长说:“坐下。”一节有趣的语文课开始了。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听老师上课,他们时而冥思苦想,时而踊跃发言,时而合作谈论,真是一节有趣的课。

  图书室里,同学们安静地阅读,没有交谈、没有走动,只听见纸张翻动和笔尖滑动的沙沙声。

  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打球、跳绳、踢毽子,玩得不亦乐乎,连路过操场的老师们都露出微笑,为他们点赞。

  花坛边,聚集了好多小朋友,他们有的凑到鲜花边上,闻闻花香;有的摆上画架,画画盛开的花朵;还有的像快乐的小蝴蝶一样,绕着花坛翩翩起舞。

  第二课《花的学校》

  1、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坪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提示: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描写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句子,然后相信他们是怎么样跳舞、狂欢的。想象一下他们的舞姿是怎么样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狂欢的时候会说什么,做什么。

  2、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率也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提示: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花在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体会到花孩子愉快的心情。

  3、“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答案:

  清风一吹,它们便跳起了轻快的舞。

  蝴蝶一来,他们便撒欢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去旅行了。

  蝴蝶一来,他们便打开大门欢迎。

  清风一吹,他们便礼貌地打着招呼。

  蝴蝶一来,他们便大方地献上花粉招待客人。

  第四课《古诗三首》

  1、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张张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张张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

  二、下面加点的词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1、明朗与晴朗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明朗,除了“晴”,还有“亮”的意思,蓝天都亮了起来,这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出来的景象。“多么”表达出来的语气是非常兴奋的,强调了“明朗”的程度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理解的。凌乱:混乱而没有调理。近义词:混乱 纷乱 杂乱等;反义词:整洁、整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这是一道写片段的训练题。要仔细审题,围绕“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然后组织语言写一写。)

  示例:

  上学路上虽说人不多,三三两两。但路旁各种建筑上的彩色灯缺格外显眼,放眼望去。就想是繁华都市的夜晚一样,红红绿绿。今天与以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成分“雪”在里面,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很轻松,就想在享受一样。雪被我踩出一条深深地脚印。我都没感到冻脚,回头看我走过的路,这一道黑脚印,记载着我向学校走的过程,代表我每天辛苦的走去学校求知,这一路我与雪认识了很多,我认识它。它是一个很纯洁,很无私,很伟大的冬天的天使。

  天还没大亮,路旁的路灯像是在抬头仰望归人。灯光暗淡昏黄,像大雾般弥漫开来,没有焦点。这更像一只只渴睡人的眼,让看了的人也想睡。走在空空的街道上。我半闭着眼睛,一阵寒风更加加重了寒意。“唰唰”,从不远处传来了清道夫打扫街道的声音。我不禁想:清道夫,他选择了清扫大街就注定他必须每天清晨早起打扫街道,给都市一个崭新洁净的面貌。

  上学的路上,总要经过一片菜园子。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这样的菜园子真的不多见,于是我便更加留意了起来。菜园子里有一棵木瓜树,木瓜树只有一根主干,没有多余的旁枝,远看真像一把大伞。大大的叶子贡献了一大片绿荫,夏天时经过这里,我总是特意走在那片树荫底下,偷得一时半会的清凉。木瓜的果实从小到大由下而上排列,挂成一大串,像是巨型的绿色葡萄,很有趣。在木瓜树的周围,因季节种着当季的蔬菜,有时候是绿油油一片的上海青,有时候是像一把把小绿伞一样的芋头,有时候是又细又长的韭菜林。不管种着什么,都是那么翠绿一片,也总引来一些蜂蜂蝶蝶飞舞着。菜园子不大,大概走二十多步就穿过了它,但我总是走得很慢很慢,好像我也是那流连忘返的蜂蝶一般。

  天才蒙蒙亮,马路上只有几辆汽车行驶,行人也寥若晨星。我坐在爸爸的电瓶车上,路过虹桥,只见旁边是蜿蜒的流水,四周是葱绿的树木,它们都沉睡在乳白色的薄雾里,周围一片寂静。在几枝向上挺拔的枝桠上,点缀着一抹红。红?那是怎样的红?没有粉红般妖艳,没有深红般深沉,它是热烈而鲜活的。却稀零——在这光秃的水泥背景下,在这光秃的枝头。仿佛是哪个顽孩,闯进了这个光秃的世界,用胶水粘上去的。

  一放学,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放学回家路上的小卖部,拿着被汗水浸湿的两元钱,准备到那里买瓶可乐喝。我跑到了门口,刚刚想伸出手买可乐,忽然看见小卖部旁有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 的一个老人。我于是就想,是把钱给老人,还是买可乐,经过我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竟然选择了买可乐。于是我把钱递给阿姨,拿着冰凉的可乐走了。我一边品尝着清凉爽口的可乐,一边欣赏着路旁的景色,我慢慢地走着一片树叶打到了我的额头上。这时,我才想起刚才那位老人,我想,自己喝着可乐,又不感觉到热,而且很自在,可那位老人就不同了,在炎热的阳光下坐着,估计又渴又累,很不好受,而我很舒服。想到这儿我感到非常惭愧,又感到自己手中的可乐不甜了,喝起来还涩口,非常后悔当初选择了买可乐。这时,路两旁的白杨树被微风吹得哗啦哗啦地响,好像在取笑我说:“这个孩子没一点爱心”。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把手中的可乐喝完,送给了一个捡瓶子的老奶奶,希望这能弥补我的过错。回到家,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而是用我这支抒情的笔把这件走在放学路上的事记录下来。

  第六课《秋天的雨》

  一、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bīn)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火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它把金色给了田野,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多美的一段话!它为我们展示了黄色的银杏树,红色的枫树,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还有各色的菊花。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围绕一句话来讲的,那就是──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还是一个果实成熟的季节,果园里的景象更加的迷人,但是他的香气更让人流连忘返。秋天里,是采摘季的季节,就像上文的“争着”一般,这里,是争着向人们展示好问的气味呢。怎么勾住?用气味吸引啊。为什么用勾住?呵呵,你想跑都不行,必须回来闻一闻。这个“勾”,把“好闻的气味”写的有动作,代表着果实了。除了“勾住”小朋友,一定还会跟飞来飞去的小虫、小鸟有着非常有趣的对话。

  二、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答案:

  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带来了秋天的香甜。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在树枝上摇晃着小脑袋,向人们打招呼呢!

  它把紫色给了牵牛花,紫色的花朵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来了秋天的丰收。

  它把白色给了蒲公英,洁白的蒲公英像一个个降落伞,飘啊飘啊,飘上了金秋的蓝天。

  它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个个火把,烧啊烧啊,烧红了天边的云霞。

  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2.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她看见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体现红头的心情变化的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红头心情的变化:从害怕到悲哀。

  体现青头的心情变化的句子: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青头心情的变化:从着急到镇定。

  二、默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边读边用横画出有关句子,至少找到三处来说明。

  答案:

  在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时,青头一直想方设法鼓励和安慰它。这说明它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1、青头大吃一惊,他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他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我从青头“蹦一骨碌爬起 大声喊”感受到青头内心焦急万分,担忧朋友而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他不仅不顾自己安危,还机智地告诉红头应该怎样应对危险。只有好的朋友才会那么关心你的安危。)

  2、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他不仅不顾自己安危,还机智地告诉红头应该怎样应对危险。只有好的朋友才会那么关心你的安危。)

  3、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为救朋友,他不顾安危,想办法去解救,只有好朋友才会这样做。)

  通过青头的动作、语言、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厚。

  三、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答案:被卷进牛嘴——来到第一个胃——来到第二个胃——返回到牛嘴里。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路线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第十二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一、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和同学交流。

  提示: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在旁批的提示下,不断思考,不断预测下面的内容,我知道老屋热情、善良,我猜测它一定会答应别人的请求,所以老屋永远站着。

  二、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看看下面的表格,想想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再照样子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

  回答形式:读到(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我想到了(不断地被人打扰,可能会觉得很烦),所以我猜(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

  预测的依据

  预测的内容

  故事里的内容

  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

  暴风雨的晚上,小猫找不到安心睡觉的地方。

  生活中的好人大部分看上去都很慈祥。

  图中的老屋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

  老屋答应让小蜘蛛在这里知网抓虫。

  前后已经有好几个动物请求老屋帮助了。

  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小蜘蛛的故事没讲完。

  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时,就会忘记其他事情。

  估计老屋不会倒

  (1)明确可以从题目、插图、故事内容中进行预测。

  (2)明确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3)明确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第十三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我在故事的很多地方作了预测。当读到胡子沾上了营养丰富的果酱时,我就猜到胡子会越长越长。

  故事讲到了长胡子的各种用处,我依据这个内容和生活常识作了一些预测。

  我预测的内容没有原文丰富,有的还与原文不一致,但是我的预测也是有依据的。

  当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实际内容不同时,我会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着猜测后面可能会发现什么。

  答案:我认为胡萝卜先生走到哪里,故事就会发展到哪里。比如胡萝卜先生走到河边,小猫觉得钓鱼线太短了,于是就剪了一段用来做钓鱼线。我这样想的理由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很长很长,只要是需要线或绳子的地方,都可以用上。

  故事的结果:

  我的预测和故事的内容不一致,但也是有道理的。

  第十四课《不会叫的狗》

  一、故事的几种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第一种:狗决心学习小母牛叫,但是主人误以为牛在夜里偷吃东西,狗差点被辫子抽中,立即逃跑了。(理由: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吗?)

  第二种:狗被农民带回了家。狗会很多种叫声,农民觉得它是个妖怪,连忙赶走了它。

  (狗太想学会各种叫声,可是学太多了,反而不好)

  第三种:狗听到“汪汪,汪汪……”的叫声,有一种亲切感,也不由得学叫起来,那只狗听到叫声走了过来,他们成了好朋友。

  (回归本色,这才是狗应该学会的叫声)

  第十五课《搭船的鸟》

  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我”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通过写样子的这些部分,把一只美丽的翠鸟呈现在我们眼前。)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翠鸟捕鱼的动作都这么快了,作者都看得这么清楚,观察得可真是够细致啊。正是因为有了细致的观察,“我”才有这么多的发现,看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我”在观察的时候,用眼近看,耳朵听,观察了翠鸟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写出了翠鸟美丽的样子。通过观察翠鸟捕鱼的动作,写出了翠鸟捕鱼速度的快,动作的敏捷。我们要学习作者“我”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

  一、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早上,草地( 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 );

  中午,草地( 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 是绿色的 ),因为蒲公英( 花瓣是合拢的 )。

  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这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

  提示:本题是引导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例1:我家的阳台上长着一棵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像小羽毛一样轻,摸上去有一点粗糙。细小的茎非常娇嫩,一滴水打在上面都可以使它弯下腰来。风一吹,含羞草在风中摆动,真像少女在翩翩起舞。椭圆形的花瓣额紫中带红,多么像一个个小绒球啊!

  有一次,我无意间碰了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就立刻收缩了起来,叶柄也垂了下来。多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啊!我好奇的蹲下来,过了一会儿,含羞草的叶子又张了开来,叶柄又变了回去。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含羞草被碰到后就会把叶子收起来,像姑娘那样知道“害羞”呢?

  例2:我家门前有一丛牵牛花。大清早,牵牛花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很是好看;到了晚上,它就慢慢地把花都收了起来。第二天,又一批新的牵牛花绽开了笑脸,而昨天开过的花就已经凋谢了。一朵花只开一天,生命真是太短暂了。

  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课文。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美好,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

  《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与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山的雄奇)

  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水的壮阔)

  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显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

  二、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平滑光亮。

  第十八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答案:

  从第2自然段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

  从3—5自然段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比如各种各样的珊瑚,海参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还有各种海鸟,是鸟的天下,遍地都是鸟蛋。)

  二、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提示:本题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来写。

  例:这里的鱼真多、真漂亮啊!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你看,还有的鱼像一片片黄色的叶子,又像一把把黄色的扇子,大大小小的,多得数也数不清。如果非要数,那恐怕要数上好几年呢!

  第十九课《海滨小城》

  一、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

  答: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几处地方。行文围绕课题“海滨小城”,先介绍了大海和沙滩,这两者都属于“海滨”的景色,主要从颜色方面入手,突出了景色的美丽;再介绍了“小城”里的庭院、公园、街道的景色,突出了小城的美丽和整洁,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

  二、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提示: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又是也会出现在一段话的中间,这样的句子也叫做“中心句”。本文中,这样的句子有很多,如第四五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第四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第五自然段:小城的公园更美。

  第六自然段:小城的街道也美。

  三、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第二十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答: “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答:“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覆盖了整个森林。用上“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 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二、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提示:课后第二题是引导理解全文的一道题。它要求学生在获得小兴安岭景色的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四季的景色进行比较。这带有个人主观色彩,需要学生分析和思考。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谈,说出自己的理由(理由可以是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物产丰富)。

  例:我要夏天去那里。那里的树木是那样茂盛,遮住了太阳,树林里一定很凉爽。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我很喜欢那种朦胧的感觉。我还要去看野花,和美丽的野花一起拍照,一起聊聊这小兴安岭的美景。

  三、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提示:学习本文写景物的方法:选择能反应这个季节的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

  例1:瓦蓝瓦蓝的天空中有几朵白云在悠闲地飘来飘去。秋风一阵又一阵,悄悄地来到人们的身边,人们感到有点凉意。秋天,一个让人们喜悦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家乡的田野吧!来到稻田,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收割金黄色的稻子。长长的稻穗半遮住了人们的身子。当你远眺时,一望无际,真所谓“一颗稻谷知秋来”啊!来到了果园,一棵棵树上的果实多着呢,有石榴、火龙果、橙子,还有我最喜爱的桔柑……数也数不清。当你随便摘一个果实品尝,哗!很甜哦!真想再吃上……菠萝蜜是家乡的特产,秋季来临,菠萝蜜就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就像有磁性的东西一样把你吸引住了。菠萝蜜长得与榴莲差不多,有圆形的,椭圆形的,只是刺不长,不容易刺到人。当你用大刀切开它,挖出一块肉,放到嘴里,更是甜津津的,不过,还没到秋季时,它可不让你吃哦!秋天是迷人的。我希望成为音乐家,用动听的曲子来歌唱它;又希望成为画家,用五彩缤纷的画来描绘它!

  例2:家乡的秋天,正是丰收季节。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的“金子”。玉米熟了,农民伯伯把它们垛在木头架上,像一座金字塔;大豆熟了,农民伯伯把它们晒在场院里,发出耀眼的金光。像一些散碎的小金子;高粱也熟了,红红的。狗尾巴一样穗子,正在向人们招手呢!啊!我爱这丰收的秋天。

  第二十一课《大自然的声音》

  一、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性文章。它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鲜活、熟悉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二、填一填,再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三、读下面描写声音的词语,再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朗读指导:

  注意读出水演奏越来越气势恢宏的音乐。

  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如:在果园里,在田间,在山上……

  四、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些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提示:先确定一个话题,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注意句子要有条理。

  例1:雨是大自然的演奏家。一阵狂风吹过,哗哗哗,哗哗哗……雨像一曲奇妙的歌谣,悄悄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雨声里,山中的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每一块岩石,都变成了神奇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例2: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雨后,岸边的石头便是他们的歌台。听,他们开始唱了:“呱呱,呱呱,呱呱呱……”一个在唱,另一个也跟着唱,第三个,第四个……直到由独唱变成了大合唱。他们也喜欢在晚上,躺在荷叶上也星星们唱歌,这个一句,那个一句,简单的对唱里,藏着他们快乐的心。

  例3:大自然是个有声有色的世界。这里不仅有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还有许多“歌手”。你瞧,春姑娘带了两位歌手来到了人间。“轰隆隆……轰隆隆……”春雷来了。他敲起鼓点,那声音多么令人兴奋,使人欣喜。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谁在歌唱?“滴答答……滴答答……”原来是春雨!像春蚕咀嚼桑叶,像大地为我们演奏春天的序曲。

  例4:厨房,是个音乐厅。妈妈做饭时,里面便传来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妈妈洗菜时,水“哗啦——哗啦——”地唱着一首欢快的歌曲。刀在菜板上使劲切菜,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咚”,就像一位鼓手在卖力地打鼓。锅铲飞速翻炒,发出“当当”的声音,就像是在弹钢琴。“哗啦——咚咚——当当——”就像一个乐队,演奏着一首美妙的曲子,好听极了。

  第二十二课《读不完的大书》

  1、“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课文的总起句,说明“我”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章第二段中写到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各给人怎样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小麻雀——叫人愉悦;老鹰——雄健勇猛;蚂蚁——勇敢忠贞。这说明作者通过观察野外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乐趣。

  3、作者是怎样写自家房子前后的环境的?

  作者先略写房子前后的果树开花、结果,以及果子味道的鲜美,再选取屋后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植物,即竹子和棕桐,具体表现竹子长得快、竹叶声动听、棕桐超。凡脱俗、小鱼在棕桐的倒影间游玩的欢快,它们共同营造出自家房子前后环境的美丽,充满了情趣。

  4、联想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因为大自然中的飞鸟昆虫、花草树木千姿百态,各有特点,就像一本画册给我们美的享受。它又像一本书,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它让人看不尽玩不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所以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第二十三课《父亲、树林和鸟》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答:因为如果父亲是猎人,以父亲对鸟的习性的了解,一定能打到许多鸟。那么,就会有很多鸟儿受到伤害。但父亲不是猎人,所以他当然不会伤害鸟,所以“我”真高兴。(这也从侧面说明父亲和“我”喜欢鸟,很爱护鸟,不会伤害鸟。)

  二、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同意。从父亲十分了解鸟的习性,他知道哪片叶子下藏着鸟,能闻到鸟味;父亲和“我”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生怕惊了林中的鸟;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这些方面可看出)

  2、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同意。他知道树林里有很多鸟,知道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知道它们要唱歌了,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最危险富饶时刻)

  3、父亲很善于观察。(同意。他通过观察无风而动的叶子,通过问气味就知道林中有很多鸟。)

  4、父亲热爱自然。(同意。父亲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丰富自身经验,才能如此了解鸟的习性,这说明父亲喜欢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他眼里,树林和鸟的快活就是他的快活。)

  5、父亲曾经是个猎人。(不同意。从文章最后一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知,父亲应该未做过猎人。)

  二、读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给你什么感受,然后选择一句抄写下来。

  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yōu)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答:“幽深”说明树林很大很安静,没有鸟的动静;“雾蒙蒙”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说明早上的雾气遮住了树林,根本看不见鸟。父亲通过听和闻就能在这样的树林里发现鸟,说明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2、我茫然地望着凝(níng)神静气像树一般兀(wù)立的父亲。

  答:加点部分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树,说明父亲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树林,在用心体会鸟带给他的感受。他专注地找鸟,生怕惊动鸟,表现父亲爱鸟。

  3、我只闻到有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答:加点词是“我”闻到的草木的气息,说明“我”不了解鸟。父亲能从这样的气息中闻到鸟的气味,得益于他丰富的亲身体验,可见父亲一直在观察、了解鸟,对鸟的喜爱由来已久。突出表现了父亲对鸟的了解。

  通过这些词语,一个爱鸟、知鸟的父亲形象更加清晰、生动。

  第二十三课《带刺的朋友》(被替换)

  一、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多读几遍,体会生动的语言。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权,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权,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很快,那个圆乎乎的东西,竟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眼下的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儿逐个地归拢到一起……

  谁知,它忙乎了半天,最后停在枣堆儿边上,“噗噜”,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儿。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二、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提示:要弄清刺猬偷枣的过程(爬上树——摇晃树——归枣——用刺扎枣)有条理的叙述;其次,注意将刺猬偷枣的动词表达准确,还要将声音真切地描述出来。

  例1: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它慢慢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用力摇晃枝杈,让红枣落了一地,然后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就这样,它满载而归了。

  例2: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一天晚上,新月斜挂,它缓慢地爬上老树杈,顺着老树杈爬上了挂满红枣的枝条,枝条都被它压弯了下来。然后它用力摇晃枝条,这时红枣噼里啪啦的掉了一地。它接着从枝条上跳了下来,匆匆忙忙地爬来爬去把地上的红枣归拢到一起,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红枣就都扎到它的背上了。它驮起红枣,怕被人发现了,就急火火地朝墙角的水沟眼儿跑去,从那溜走了。

  三、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2、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3、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答:“那个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那个家伙”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小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钦佩和由衷的喜爱之情。

  四、原文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找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又来哪些新的印象。

  例:刺猬会冬眠,而且时间很长,冬眠的时候你怎么摆弄它,它都不会醒;刺猬特别胆小,一见到陌生的东西就四处逃窜……

  第二十四课《司马光》

  一、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二、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答: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瓮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都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瓮破了,水流了出来,掉入说中的小孩儿才得以活下来。

  三、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司马光》这篇课文在语言上属于文言文,而同单元其它课文属于白话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文字简练,篇幅很短,共两句话。但是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如“戏”便是游戏的意思。语法上也有不同,如“群儿戏于庭”的表达上是人物、事件、地点,而我们以前学的文章的表达顺序一般为人物、地点、事件。

  第二十五课《掌声》

  一、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前后变化:(平时)自卑——(讲故事)紧张、犹豫、痛苦——(讲故事后)自信、快乐。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支持和鼓励,使她变得自信、快乐。

  二、下面的句子,你体会到英子是怎样的心情?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英子心情的变化?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1、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答:“犹豫”、“慢吞吞”、“红红的”这几个词都可以看出英子内心的紧张、自卑、痛苦。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答:“深深地鞠了一躬”可以看出英子变得自信、快乐。

  文中还写到“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也可以看出英子变得自信、快乐、开朗。

  三、如果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从第2至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

  提示:这是改变人称的练习。

  示例: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我的情况。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一个个都讲出了自己的故事,我却没有心思听,眼看要轮到我了,我的手心竟紧张得蒙上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终于还是轮到我了,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这个角落,我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第二十六课《灰雀》

  一、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提示:列宁的话要读出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以及灰雀回来后高兴的语气,小男孩的话要读出他的不安和惭愧。

  (1)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见到他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2)男孩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表明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3)送回灰雀以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可以看出,列宁没有一点责怪男孩的话语,这体现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男孩的崇高品质。

  二、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列宁说:“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想:他是不是知道我把灰雀捉走了。)

  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想:他是多么喜欢灰雀啊,我应该放了它。)

  列宁说:“会飞回来?”(男孩想:我决定改正错误,一定放了它。)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想:说话吞吞吐吐,难道是他捉了灰雀?)

  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想:真是你捉了它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列宁想:看来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好孩子啊!)

  三、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

  答案: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每次”“都要”“经常”体现了列宁对三只灰雀却喜爱的程度很深。列宁不仅欣赏灰雀的歌唱,还给它们带来食物,进一步写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2、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找遍”一词表现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3、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 ,它怕冷。” (“它怕冷”更流露出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之情。)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5、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2、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依然像玉壶里的冰心那样晶莹纯洁。”表现出诗人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表现了守边将士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重点问题解答与课后习题答案

问题归纳:

1、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意境?

  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2、第二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峨华山高达五千仞,上与天奇。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

  杜甫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国事在他眼里最重要,遇到国家收复疆土,击败叛军自然是生平最大的一件快事。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课后习题答案:

1.

  〔名师来指导〕反复诵读,边诵读边想象画面,并借助画面,深入理解课文。

2.

  〔答案大家找〕(1)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2)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3)赶紧动身启程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表达了诗人急切、喜悦的心情,是诗人想象中的飞驰。

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7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怠慢( ) 羁绊( ) 羊肚( )撺掇( ) 凫水( ) 亢奋( )家juàn( ) tián( )静 huì( )暗 wò( )旋jiá( )然而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怠慢 潮汐 佁然自乐 历历可数

  B.辐射 争讼 海枯石烂 大彻大悟

  C.恣睢 乡绅 窈窕俶女 割麦插禾

  D.耳畔 领域 不解之迷 草长莺飞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C.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暗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大雁归来》一文中“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写出了大雁的高傲与娇气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7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故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③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则右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青糁之。

  ⑦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⑧桃之夭夭,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⑩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10)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刚播不久的《朗读者》则通过朗读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__①__(进而 同时)传播出精神,展现出人生。__②__(介于 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翻看的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dàng起伏的情节,随着主持人亲切温和的语调,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静静地倾听与欣赏。这里每个朗读者所朗读的内容,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厉和感受所选,或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心弦。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跌dàng( )起伏 情不自禁( ) 拨动心弦(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涓涓流淌”中“涓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请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为字共三十有四

  D.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

  10.名著阅读

  《傅雷家书》(节选)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泅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⑴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对儿子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傅雷感到莫大的幸福与骄傲。

  B.既表现了傅雷对艺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挚爱之情。

  C.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D.傅雷的欢乐来自于儿子的成功和儿子为祖国增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⑵.贯穿整段文字的主旨是傅雷要儿子做一个( )的人 (2分)

  A.谦卑 B.幸福 C.成功 D.坚强.

  ⑶.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段文字满怀着欣喜,洋溢着激情。

  B.本段文字是傅雷对自己儿子在成功时的谆谆教诲,展现出他的骄傲深情以及殷切期望。

  C.傅雷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时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D.本段文字偏重理性,言辞恳切,表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理解与宽容。

  二、阅读(53分)

  【一】阅读背诵《蒹葭》完成题目。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二】(13分)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7分)

  (1)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____(2)初极狭,才通人 才:______________

  (3)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__(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_____________

  (5)具答之 具:______________(6)此中人语云 语:______________

  (7)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2.从选段中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没有战乱。(2分)

  【三】(13分)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ō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7分)

  (1)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2)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4)日光下澈 澈:_____

  (5)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6)将何往而非病 往:_____

  (7)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____________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15.【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四】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6—22小题。(16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6.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 D.水乡夜景

  17.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18.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点 磕 夹 飞 B.点 敲 混 飞 C.磕 点 混 箭 D.点 敲 夹 箭

  19.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2分)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喜 惬意 B.迷茫 困惑 C.沉醉 忘我 D.惆怅 烦闷

  21.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2分)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22.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五〉阅读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15-18题. (8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23.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2分)

  答:

  24.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分)

  答:

  26.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 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2分)

  答:

  八年级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

  1.dàijīdǔduōfúkànɡ眷恬晦斡戛2. B 3.C 4. C 5.C

  6..(1)①君子好逑 ②微君之故 ③青青子衿 ④波撼岳阳城 ⑤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⑦渭城朝雨浥轻尘⑧灼灼其华⑨疏影横斜水清浅⑩五十弦翻塞外声(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7.(1)宕jīn xián(3分,各1分) (2)经厉 经历(2分,各1分) (3)细水慢流的样子 比喻(2分,每空1分) (4)进而 对于(2分,各1分) 8.C 9.B 10.名著阅读答案:、1 C 2.D 3.D阅读、9.D(3分) 10.(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仅仅、只(3)整齐的样子(4)类(5)详细(6)告诉(7)不值得,不必(7分,每空1分) 11.(1)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分)。(2)这个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的见闻,(桃花源中人)都感叹(2分)。12.环境优美 和乐富足(2分) 13.(1)(1)以……为乐(2)格外(3)大约(4)穿透(5)凄清(6)去,到(某地) (7)美景

  14.(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是和游玩的人相互逗乐(2分)。(2)这些都是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2分)。

  15.【甲】文中的被贬者看见“四面竹树环合”的景色,感到心情凄凉、忧伤孤独;【乙】文中的被贬者寄情山水,坦然从容、旷达超然。(每点2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愉快呢?现在,张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公务之余,寄情于山水之中来使自己快乐,这其中应有过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做门,以破瓮口做窗,也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

  答案:16 .B 17 .D18.A 19. C20. C21.C22.B.

  答案:(五)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23—26题。23.“—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评分说明:(2分)点明“一定”这个词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得1分;指出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得1分。

  24. 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呙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淸晰。(意思对即可)(2分〉评分说明:(2分)答出逻辑顺序得0.5分,答出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得0.5分, 结合内容分析解释合理得1分。

  25. 作比较。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曰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意思对即可)

  评分说明:(2分)答对说明方法得1分,結合内容分析准确得1分。

  26. 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翅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

  评分说明:(2分)可用原文作答;表意完整准确即可得2分。

5、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和目标要求

一、学情分析

  从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语文课上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作用。但同时,仍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部分学生分析能力不够灵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是打基础的一年,不管在写钢笔字,还是在写作文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学其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一单元: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第二单元: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第三单元: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预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童话故事,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

  第五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第六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七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第八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五、教学活动

(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

  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识字教学要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钢笔字逐步做到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写字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语文园地的教学。

  语文园地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

  4、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

  明确教学要求,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大胆交流,勇于发表观点、见解,全员参与,共同评价并为他们的写作下铺垫。

(四)习作教学

  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焦急、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多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写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

  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一《大青树下的小学》(3)《花的学校》(3)

书法(1)课外阅读(1)

二《不懂就要问》(2)《口语交际》(1) 习作(2) 《语文园地一》(2)课外阅读(1)三《古诗三首》(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3)书法(1)课外阅读(1)四《秋天的雨》(2)《听听,秋的声音》(1)《习作》(2)《语文园地二》(2)书法(1)五《去年的树》(3) 《那一定很好》(1)《在牛肚子里旅行》(3)课外阅读(1)中秋节9.24六《一块奶酪》(1)《习作》(2)《语文园地三》(2)课外阅读(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2)10.1—10.7国庆节放假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1) 《不会叫的狗》(1) 《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四》(2)课外阅读(1)八《搭船的鸟》(2)《金色的草地》(3)《习作》(3)九《古诗三首》(3)《富饶的西沙群岛》(3)

书法(1)课外阅读(1)

十《海滨小城》(3)《美丽的小兴安岭》(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习作》(2)《语文园地六》(2)《大自然的声音》(3)课外阅读(1)十二《父亲、树林和鸟》(3)《带刺的朋友》(3)《口语交际》(1)课外阅读(1)十三《习作》(2)《语文园地七》(2)《司马光》(2)

书法(1)课外阅读(1)

十四《掌声》(3)《灰雀》(3)

书法(1)课外阅读(1)

十五《手术台就是阵地》(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七》(2)书法(1)课外阅读(1)十六复习(8)十七复习(8)十八期末考试

:每单元一次测试,期中期末测试

6、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用“

  1.泰(tài)山珊(sān)瑚依偎(wēi)衰(shuāi)老()

  2.筛(sāi)选瞌(kē)睡稀罕(hǎn)好歹(dǎi)()

  3.叮嘱(shù)牺(xī)牲崩塌(tā)执拗(niù)()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ìyán()yán cháng()dǒng shì()

  shāyī()cuīcù()hòu huǐ()

  yóu yǒng()jiéhūn()

三、选择合适的字填空,组成词语。(

  慌谎说()()忙()话()乱

  僵疆边()()硬()土()持

  郎朗晴()新()中()()诵

四、先补全四字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大吃一()孤掌难()震天()地无()无束

  自()自在饮水思()眉开()笑直言不()

  1.画“”词语的近义词是。(从所给词语中寻找)

  2.上面词语中,描写人物心理的是。

  3.画“”的词语与俗语“”的意思相同。

  4.选词填空。

  (1)随着一声的巨响,承载了一代人记忆的老厂房被拆除了。

  (2)他性格耿直,说话向来都是,不讲究方式方法。

五、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海力布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把句子写得更具体些)

  2.海力布牺牲自己。乡亲们得救。(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

  3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非常感动。(修改病句)

  4.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士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加点的字词写出了

六、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

  1.请你用简单的标题按顺序概括《猎人海力布》一文内容。(3分)

  勇救小白蛇→→得到宝石→→劝乡亲搬家→

  →乡亲们得救

  2.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从前”是典型的民间故事的开头方式。

  B.“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这句话写出了乡亲们对海力布非要大家搬家的疑问。

  D.“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这句话写出了海力布要宝石的目的。

  3.《牛郎织女》中的牛郎和织女深受人们的同情,人们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下面的诗词中能表达这种美好愿望的是()(2分)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七、综合性学习。(

  某小学五年级的同学正在开展“讲民间故事”的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

  1.要想把故事讲生动,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多选)(2分)

  A.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

  B.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来讲故事。

  C.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一项是()。(2分)

  A.《白蛇传》B.《孟姜女》C.《叶公好龙》D.《牛郎织女》

  3.读下面的故事,概述故事大意。(2分)

  孟姜女走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但里面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

八、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晩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文段中画“”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描写,表现了海力布

  的品质。(2分)

  2海力布为什么着急让乡亲们搬走?(2分)

  3.文段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什么?为什么?(3分)

  4.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2分)

  5.你还知道哪些像海力布这样的人?请写一写。(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诗文、戏剧、书画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他的诗,袁宏道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问题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问题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你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竹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着竹竿走到井边,然后把竹竿向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文章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上。(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分)

  3.伯父想了两个什么问题来考徐文长?(2分)

  4.徐文长怎样解决了伯父的两个问题?请用“”画出来。(2分)

  5.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请写一写。(2分)

  6.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请举例说说。(3分)

九、习作。(

  你听过哪些民间故事?故事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选择民间故事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人物的具体事迹来表现人物品质,注意情节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100200300400500

参考答案:

  一、1.sān——shān 2.sāi——shāi3.shù——zhǔ

  二、誓言延长懂事纱衣催促后悔游泳结婚

  三、谎慌谎慌疆僵疆僵朗郎郎朗

  四、惊鸣动拘由源眼讳

  1.自由自在2.大吃一惊3.打开天窗说亮话

  4.(1)震天动地(2)直言不讳

  五、1.示例:能听懂鸟儿语言的海力布把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2.海力布只有牺牲自己,乡亲们才能得救。

  3.我们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非常感动。

  4.牛郎对牛照看得很细心周到

  六、1.龙王报恩听到噩耗牺牲自己(变成石头)2.B3.B

  七、1.ABC 2.C 3.孟姜女独自夜宿破庙。

  八、(一)1.心理舍己为人

  2.因为海力布听鸟儿说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他为了救乡亲们,所以着急让大家搬走。

  3.示例:海力布能听懂鸟儿的议论。人是不可能听懂鸟儿的语言的。

  4.因为海力布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大家。

  5.示例:董存瑞、黄继光。(与舍己为人的品质相符即可)

  (二)1.聪明的徐文长(难不倒的徐文长)2.既也

  3.提着两个装满水的桶通过又窄又软的桥;拿到吊在长竹竿顶端的礼物。

  4.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他拿着竹竿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向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5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思考,不轻易放弃。

  6.略

  九、略

7、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古诗三首》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快场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让我们看到农民早出晚归的场景,蛱蝶飞又让我们感受到静中有动的情景。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第2课《乡下人家》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7幅。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描写门前五颜六色的花和雨后春笋的景致我最感兴趣,本来是朴素的乡下,可是门前这些五彩缤纷的花朵、雨后的春笋又给本来朴素的乡下带来了勃勃生机,读完以后让我也向往乡下这样恬静安逸的生活。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选做: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大树郁郁葱葱,小草生机勃勃,花朵也明艳美丽,田园的风光真是美。

  近处,一棵棵大杨树挺直身板,抬起头,密密麻麻的绿叶里闪过一丝丝日影。远远地看去,这些杨树就像一名名威武的保卫者。小草又嫩又绿,茂密的草地就像一大块碧绿的地毯,躺在软软的绿地上,比躺在沙发上还要舒服。那的野花不是一般的香,在千里之外都可以闻到。每一朵花都神气十足地仰起头。

  每个人家的门前都有一块可爱的菜地,种有茄子、黄瓜、辣子、豇豆、草莓等蔬菜水果。从高处往下看,那些蔬菜水果就像一个个精英士兵,你就像那位大将军,准备率领十万精英去攻打敌人的城池。晚上,无数颗星星眨着眼睛,等我们睡着,星星才肯离开……

  乡下的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哪里的景色都比不上田园风光的美丽。

  第3课《天窗》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大人们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板,这就是天窗了。为的是在大风大雨,北风呼呼的冬天可以让屋子里有光亮,不会像地洞那样黑了。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在这些情况下天窗就是唯一的慰藉了。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扫荡”让我们感受到外面风雨的猛烈。因为我们可以透过这小小的天窗发挥无穷的想象,想象着外面猛烈的风雨,这要比真实的感受大十倍百倍。

  (2)从那小小的天窗,孩子们可以想象卜落卜落跳的雨滴,还能想象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些从“无”到“有”,从“虚”到“实”都是孩子们从无穷的想象中得来的。

  第5课 《琥珀》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小男孩发现琥珀呢?为什么在文中作者几次强调了几百万年呢?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炎热的夏日,在一片松树林中,一只小苍蝇正在悠闲地掸着翅膀,这时一只蜘蛛想要把它当作美餐,突然一大滴松脂滴落下来,将两只小生物包在里面,越来越多的松脂滴落下来,形成了松脂球,几千几百万年过去了,这个松脂球成了化石,也就是我们说的琥珀。

  3.“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 说说下面的推测依据是什么。

  “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根据上下文,找出合理的推测依据,思路清晰,理由充分即可。

  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就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所以恐龙的一支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3.课文的不少句子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这句话中用到了“大约”,因为恐龙出现的时间是科学家推算出来的,所以句子不能用肯定的词语,“大约”一词用得恰到好处。

  “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这一句语言表达准确,这是科学家根据化石状态推测而来的,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小练笔: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交流。

  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的新奇体现在哪些方面?纳米技术都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呢?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选择其中一句话,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微型药物输送器,可携带一定剂量的药物,在体外电磁信号的引导下准确到达病灶部位,有效地起到治疗作用,并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用纳米制造成的微型机器人,其体积小于红细胞,通过向病人血管中注射,能疏通脑血管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的脂肪和沉淀物,还可“嚼碎”泌尿系统的结石等。纳米技术将是健康生活的好帮手。

  选做: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发挥想象说一说。

  我会用到我们穿的衣服上,我会研制一种不用晾干的衣服。在我们洗完衣服以后,这种纳米材料就会把水分全部吸收蒸发,洗干净的衣服就可以直接穿上了,不需要再晾晒了。

  第9课《短诗三首》

  2.“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让我想起了与母亲相处时的情景,我依偎在母亲身边,诉说心事,给人温暖安逸的感觉。

  3.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赞颂。

  4.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个“风雨”是大自然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是诗人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第10课《绿》

  2.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诗人笔下的“绿”是春天的树叶、小草等,一阵风吹来,它们随风飘动,仿佛舞者在跳舞,跳出有节奏的舞蹈。

  3.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宗璞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

  第11课《白桦》

  2.读一读,选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挺拔的白桦站立在那里,四周是姗姗来迟的朝霞。在朝霞的映衬下,白桦闪着灿灿的金晖。白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它虽不具有那种姹紫嫣红的美,可是却这样默默地奉献着它的魅力,这样悄无声息,却又让你难以忘怀。

  第13课《猫》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

  讲了猫的乖巧、贪玩和尽职。

  2.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这两句话中的“吧、啊、呢、多么”等语气词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小练笔: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答案说他胆小吧,他的确有时候很害怕虫子,哪怕一只小小的虫子也会把他吓得魂飞魄散。可是,当他看到弟弟被人欺负了,他会马上跳出来挡在弟弟身前,摆出哥哥的姿态,吓跑那些想要欺负弟弟的人。

  第14课《母鸡》

  1.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之前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它总是在那里不停地叫,吵得人心神不宁,它还欺侮最忠厚的鸭子。直到作者看到母鸡对小鸡雏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就不再讨厌母鸡了,反而是对母鸡表现出来的母爱加以赞扬。

  2.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负责:时刻警惕,看护鸡雏。“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慈爱:“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辛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3.《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在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作者从始至终表达的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第15课《白鹅》

  2.课文里有许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找一找,分类抄下来,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叫声:严肃郑重、引吭大叫、厉声叫嚣。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昂首大叫。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用鸭的步调急速衬托出鹅的步调从容,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鹅的“高傲”。

  (2)把鹅称作“鹅老爷”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鹅的“高傲”,体会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4.读下面的“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两位作家的笔下的鹅的步态都是从容不迫,吃东西都是不紧不慢的。两篇文章在描写鹅的特点时都很细致,从动作到神态,让读者读起来仿佛这只鹅就在眼前一样。

  第16课《海上日出》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冲”字,一个“跳”字,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当的威力,作者笔下的红日出海图是多么壮观,多么辉煌。

  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文章曾经多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当作人来写,突出了太阳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其中有一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其中的“冲破”和“跳”使用得恰到好处,把海上日出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1.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2.默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运用“要是……准会……”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第18课《小英雄雨来》

  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1)雨来在夜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思想基础。

  (2)雨来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中,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

  (3)雨来机智勇敢,游泳本领高超,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客观条件。

  2.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掩护李大叔 四、与鬼子斗争

  五、误以为牺牲 六、雨来巧妙脱险

  3.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42自然段还乡河景色的描写作用:将天上飘着的浮云比作红绸子和鸡冠花,而这两种事物是红色的,实际上是对小英雄雨来那颗爱国之心的赞美。

  第21课《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依然像玉壶里的冰心那样晶莹纯洁。”表现出诗人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表现了守边将士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第22课《文言文二则》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囊萤夜读》:车胤谦逊有礼、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去点灯。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3.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贫:贫寒 弃:放弃

  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2.“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船长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前后下了两道命令,沉着指挥,让船员们和乘客井然有序地全部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

  感受到船长在危难之时,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生命是短暂的,有的人死了,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重于泰山。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短,但是我们能够决定生命的价值。

  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

  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因为王葆从小就爱听奶奶讲的故事,在奶奶的故事中,宝葫芦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只要人们遇到困难,宝葫芦就会帮助他解决,拥有了宝葫芦就拥有了幸福。所以王葆也想要一个宝葫芦。

  2.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奶奶给王葆讲了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因此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的宝葫芦是自己掘地掘出来的。

  创编故事:赵六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家里的活计总是比别人家的先干完,干完自己家的活,赵六也不闲着,左邻右舍地去帮忙。他的行为感动了天神,决定奖赏给他一个宝葫芦。有一天,赵六在自己家的地里挖坑浇水,谁知挖着挖着就挖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葫芦,赵六十分纳闷,他把葫芦别在腰上继续干活。中午到了,赵六饿了,心想要是有几个热乎乎的大肉包子吃那该多好,他刚想完,手上就真的出现了几个肉包子,赵六纳闷极了。他突然想到了今天得到的宝葫芦,于是又想,再来一壶酒吧,就真的出现了一壶酒。赵六知道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就拿着宝葫芦回到家。后来他就用这个宝葫芦帮助那些穷苦的人。

  第26课《巨人的花园》

  2.说说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

  花园的变化:

  一开始: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颗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

  砌墙后:巨人的花园里,仍旧是冬天的景象,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桃树也忘了开花。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

  后来:树又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春天跟着一起回来了。

  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的对比:

  对孩子很凶,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8、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句子中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句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5、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二、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示: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三、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示例: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有打篮球的,有踢足球的,还有跑步的,有玩“老鹰捉小鸡”的……真是热闹极了!

  上课了,同学们一个个坐得像松树一样挺直。语文老师拿着教材和备课本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老师亲切地说:“上课。”班长高声地说:“起立。”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好。”老师和蔼地说:“同学们好。”班长说:“坐下。”一节有趣的语文课开始了。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听老师上课,他们时而冥思苦想,时而踊跃发言,时而合作谈论,真是一节有趣的课。

  图书室里,同学们安静地阅读,没有交谈、没有走动,只听见纸张翻动和笔尖滑动的沙沙声。

  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打球、跳绳、踢毽子,玩得不亦乐乎,连路过操场的老师们都露出微笑,为他们点赞。

  花坛边,聚集了好多小朋友,他们有的凑到鲜花边上,闻闻花香;有的摆上画架,画画盛开的花朵;还有的像快乐的小蝴蝶一样,绕着花坛翩翩起舞。

  第二课《花的学校》

  1、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坪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提示: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描写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句子,然后相信他们是怎么样跳舞、狂欢的。想象一下他们的舞姿是怎么样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狂欢的时候会说什么,做什么。

  2、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率也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提示: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花在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体会到花孩子愉快的心情。

  3、“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答案:

  清风一吹,它们便跳起了轻快的舞。

  蝴蝶一来,他们便撒欢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去旅行了。

  蝴蝶一来,他们便打开大门欢迎。

  清风一吹,他们便礼貌地打着招呼。

  蝴蝶一来,他们便大方地献上花粉招待客人。

  第四课《古诗三首》

  1、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张张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张张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

  二、下面加点的词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1、明朗与晴朗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明朗,除了“晴”,还有“亮”的意思,蓝天都亮了起来,这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出来的景象。“多么”表达出来的语气是非常兴奋的,强调了“明朗”的程度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理解的。凌乱:混乱而没有调理。近义词:混乱 纷乱 杂乱等;反义词:整洁、整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这是一道写片段的训练题。要仔细审题,围绕“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然后组织语言写一写。)

  示例:

  上学路上虽说人不多,三三两两。但路旁各种建筑上的彩色灯缺格外显眼,放眼望去。就想是繁华都市的夜晚一样,红红绿绿。今天与以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成分“雪”在里面,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很轻松,就想在享受一样。雪被我踩出一条深深地脚印。我都没感到冻脚,回头看我走过的路,这一道黑脚印,记载着我向学校走的过程,代表我每天辛苦的走去学校求知,这一路我与雪认识了很多,我认识它。它是一个很纯洁,很无私,很伟大的冬天的天使。

  天还没大亮,路旁的路灯像是在抬头仰望归人。灯光暗淡昏黄,像大雾般弥漫开来,没有焦点。这更像一只只渴睡人的眼,让看了的人也想睡。走在空空的街道上。我半闭着眼睛,一阵寒风更加加重了寒意。“唰唰”,从不远处传来了清道夫打扫街道的声音。我不禁想:清道夫,他选择了清扫大街就注定他必须每天清晨早起打扫街道,给都市一个崭新洁净的面貌。

  上学的路上,总要经过一片菜园子。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这样的菜园子真的不多见,于是我便更加留意了起来。菜园子里有一棵木瓜树,木瓜树只有一根主干,没有多余的旁枝,远看真像一把大伞。大大的叶子贡献了一大片绿荫,夏天时经过这里,我总是特意走在那片树荫底下,偷得一时半会的清凉。木瓜的果实从小到大由下而上排列,挂成一大串,像是巨型的绿色葡萄,很有趣。在木瓜树的周围,因季节种着当季的蔬菜,有时候是绿油油一片的上海青,有时候是像一把把小绿伞一样的芋头,有时候是又细又长的韭菜林。不管种着什么,都是那么翠绿一片,也总引来一些蜂蜂蝶蝶飞舞着。菜园子不大,大概走二十多步就穿过了它,但我总是走得很慢很慢,好像我也是那流连忘返的蜂蝶一般。

  天才蒙蒙亮,马路上只有几辆汽车行驶,行人也寥若晨星。我坐在爸爸的电瓶车上,路过虹桥,只见旁边是蜿蜒的流水,四周是葱绿的树木,它们都沉睡在乳白色的薄雾里,周围一片寂静。在几枝向上挺拔的枝桠上,点缀着一抹红。红?那是怎样的红?没有粉红般妖艳,没有深红般深沉,它是热烈而鲜活的。却稀零——在这光秃的水泥背景下,在这光秃的枝头。仿佛是哪个顽孩,闯进了这个光秃的世界,用胶水粘上去的。

  一放学,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放学回家路上的小卖部,拿着被汗水浸湿的两元钱,准备到那里买瓶可乐喝。我跑到了门口,刚刚想伸出手买可乐,忽然看见小卖部旁有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 的一个老人。我于是就想,是把钱给老人,还是买可乐,经过我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竟然选择了买可乐。于是我把钱递给阿姨,拿着冰凉的可乐走了。我一边品尝着清凉爽口的可乐,一边欣赏着路旁的景色,我慢慢地走着一片树叶打到了我的额头上。这时,我才想起刚才那位老人,我想,自己喝着可乐,又不感觉到热,而且很自在,可那位老人就不同了,在炎热的阳光下坐着,估计又渴又累,很不好受,而我很舒服。想到这儿我感到非常惭愧,又感到自己手中的可乐不甜了,喝起来还涩口,非常后悔当初选择了买可乐。这时,路两旁的白杨树被微风吹得哗啦哗啦地响,好像在取笑我说:“这个孩子没一点爱心”。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把手中的可乐喝完,送给了一个捡瓶子的老奶奶,希望这能弥补我的过错。回到家,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而是用我这支抒情的笔把这件走在放学路上的事记录下来。

  第六课《秋天的雨》

  一、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bīn)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火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它把金色给了田野,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多美的一段话!它为我们展示了黄色的银杏树,红色的枫树,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还有各色的菊花。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围绕一句话来讲的,那就是──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还是一个果实成熟的季节,果园里的景象更加的迷人,但是他的香气更让人流连忘返。秋天里,是采摘季的季节,就像上文的“争着”一般,这里,是争着向人们展示好问的气味呢。怎么勾住?用气味吸引啊。为什么用勾住?呵呵,你想跑都不行,必须回来闻一闻。这个“勾”,把“好闻的气味”写的有动作,代表着果实了。除了“勾住”小朋友,一定还会跟飞来飞去的小虫、小鸟有着非常有趣的对话。

  二、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答案:

  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带来了秋天的香甜。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在树枝上摇晃着小脑袋,向人们打招呼呢!

  它把紫色给了牵牛花,紫色的花朵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来了秋天的丰收。

  它把白色给了蒲公英,洁白的蒲公英像一个个降落伞,飘啊飘啊,飘上了金秋的蓝天。

  它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个个火把,烧啊烧啊,烧红了天边的云霞。

  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2.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她看见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体现红头的心情变化的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红头心情的变化:从害怕到悲哀。

  体现青头的心情变化的句子: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青头心情的变化:从着急到镇定。

  二、默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边读边用横画出有关句子,至少找到三处来说明。

  答案:

  在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时,青头一直想方设法鼓励和安慰它。这说明它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1、青头大吃一惊,他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他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我从青头“蹦一骨碌爬起 大声喊”感受到青头内心焦急万分,担忧朋友而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他不仅不顾自己安危,还机智地告诉红头应该怎样应对危险。只有好的朋友才会那么关心你的安危。)

  2、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他不仅不顾自己安危,还机智地告诉红头应该怎样应对危险。只有好的朋友才会那么关心你的安危。)

  3、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为救朋友,他不顾安危,想办法去解救,只有好朋友才会这样做。)

  通过青头的动作、语言、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厚。

  三、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答案:被卷进牛嘴——来到第一个胃——来到第二个胃——返回到牛嘴里。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路线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第十二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一、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和同学交流。

  提示: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在旁批的提示下,不断思考,不断预测下面的内容,我知道老屋热情、善良,我猜测它一定会答应别人的请求,所以老屋永远站着。

  二、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看看下面的表格,想想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再照样子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

  回答形式:读到(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我想到了(不断地被人打扰,可能会觉得很烦),所以我猜(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

  预测的依据

  预测的内容

  故事里的内容

  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

  暴风雨的晚上,小猫找不到安心睡觉的地方。

  生活中的好人大部分看上去都很慈祥。

  图中的老屋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

  老屋答应让小蜘蛛在这里知网抓虫。

  前后已经有好几个动物请求老屋帮助了。

  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小蜘蛛的故事没讲完。

  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时,就会忘记其他事情。

  估计老屋不会倒

  (1)明确可以从题目、插图、故事内容中进行预测。

  (2)明确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3)明确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第十三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我在故事的很多地方作了预测。当读到胡子沾上了营养丰富的果酱时,我就猜到胡子会越长越长。

  故事讲到了长胡子的各种用处,我依据这个内容和生活常识作了一些预测。

  我预测的内容没有原文丰富,有的还与原文不一致,但是我的预测也是有依据的。

  当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实际内容不同时,我会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着猜测后面可能会发现什么。

  答案:我认为胡萝卜先生走到哪里,故事就会发展到哪里。比如胡萝卜先生走到河边,小猫觉得钓鱼线太短了,于是就剪了一段用来做钓鱼线。我这样想的理由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很长很长,只要是需要线或绳子的地方,都可以用上。

  故事的结果:

  我的预测和故事的内容不一致,但也是有道理的。

  第十四课《不会叫的狗》

  一、故事的几种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第一种:狗决心学习小母牛叫,但是主人误以为牛在夜里偷吃东西,狗差点被辫子抽中,立即逃跑了。(理由: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吗?)

  第二种:狗被农民带回了家。狗会很多种叫声,农民觉得它是个妖怪,连忙赶走了它。

  (狗太想学会各种叫声,可是学太多了,反而不好)

  第三种:狗听到“汪汪,汪汪……”的叫声,有一种亲切感,也不由得学叫起来,那只狗听到叫声走了过来,他们成了好朋友。

  (回归本色,这才是狗应该学会的叫声)

  第十五课《搭船的鸟》

  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我”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通过写样子的这些部分,把一只美丽的翠鸟呈现在我们眼前。)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翠鸟捕鱼的动作都这么快了,作者都看得这么清楚,观察得可真是够细致啊。正是因为有了细致的观察,“我”才有这么多的发现,看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我”在观察的时候,用眼近看,耳朵听,观察了翠鸟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写出了翠鸟美丽的样子。通过观察翠鸟捕鱼的动作,写出了翠鸟捕鱼速度的快,动作的敏捷。我们要学习作者“我”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

  一、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早上,草地( 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 );

  中午,草地( 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 是绿色的 ),因为蒲公英( 花瓣是合拢的 )。

  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这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

  提示:本题是引导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例1:我家的阳台上长着一棵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像小羽毛一样轻,摸上去有一点粗糙。细小的茎非常娇嫩,一滴水打在上面都可以使它弯下腰来。风一吹,含羞草在风中摆动,真像少女在翩翩起舞。椭圆形的花瓣额紫中带红,多么像一个个小绒球啊!

  有一次,我无意间碰了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就立刻收缩了起来,叶柄也垂了下来。多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啊!我好奇的蹲下来,过了一会儿,含羞草的叶子又张了开来,叶柄又变了回去。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含羞草被碰到后就会把叶子收起来,像姑娘那样知道“害羞”呢?

  例2:我家门前有一丛牵牛花。大清早,牵牛花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很是好看;到了晚上,它就慢慢地把花都收了起来。第二天,又一批新的牵牛花绽开了笑脸,而昨天开过的花就已经凋谢了。一朵花只开一天,生命真是太短暂了。

  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课文。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美好,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

  《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与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山的雄奇)

  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水的壮阔)

  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显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

  二、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平滑光亮。

  第十八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答案:

  从第2自然段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

  从3—5自然段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比如各种各样的珊瑚,海参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还有各种海鸟,是鸟的天下,遍地都是鸟蛋。)

  二、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提示:本题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来写。

  例:这里的鱼真多、真漂亮啊!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你看,还有的鱼像一片片黄色的叶子,又像一把把黄色的扇子,大大小小的,多得数也数不清。如果非要数,那恐怕要数上好几年呢!

  第十九课《海滨小城》

  一、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

  答: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几处地方。行文围绕课题“海滨小城”,先介绍了大海和沙滩,这两者都属于“海滨”的景色,主要从颜色方面入手,突出了景色的美丽;再介绍了“小城”里的庭院、公园、街道的景色,突出了小城的美丽和整洁,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

  二、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提示: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又是也会出现在一段话的中间,这样的句子也叫做“中心句”。本文中,这样的句子有很多,如第四五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第四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第五自然段:小城的公园更美。

  第六自然段:小城的街道也美。

  三、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第二十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答: “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答:“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覆盖了整个森林。用上“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 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二、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提示:课后第二题是引导理解全文的一道题。它要求学生在获得小兴安岭景色的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四季的景色进行比较。这带有个人主观色彩,需要学生分析和思考。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谈,说出自己的理由(理由可以是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物产丰富)。

  例:我要夏天去那里。那里的树木是那样茂盛,遮住了太阳,树林里一定很凉爽。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我很喜欢那种朦胧的感觉。我还要去看野花,和美丽的野花一起拍照,一起聊聊这小兴安岭的美景。

  三、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提示:学习本文写景物的方法:选择能反应这个季节的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

  例1:瓦蓝瓦蓝的天空中有几朵白云在悠闲地飘来飘去。秋风一阵又一阵,悄悄地来到人们的身边,人们感到有点凉意。秋天,一个让人们喜悦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家乡的田野吧!来到稻田,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收割金黄色的稻子。长长的稻穗半遮住了人们的身子。当你远眺时,一望无际,真所谓“一颗稻谷知秋来”啊!来到了果园,一棵棵树上的果实多着呢,有石榴、火龙果、橙子,还有我最喜爱的桔柑……数也数不清。当你随便摘一个果实品尝,哗!很甜哦!真想再吃上……菠萝蜜是家乡的特产,秋季来临,菠萝蜜就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就像有磁性的东西一样把你吸引住了。菠萝蜜长得与榴莲差不多,有圆形的,椭圆形的,只是刺不长,不容易刺到人。当你用大刀切开它,挖出一块肉,放到嘴里,更是甜津津的,不过,还没到秋季时,它可不让你吃哦!秋天是迷人的。我希望成为音乐家,用动听的曲子来歌唱它;又希望成为画家,用五彩缤纷的画来描绘它!

  例2:家乡的秋天,正是丰收季节。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的“金子”。玉米熟了,农民伯伯把它们垛在木头架上,像一座金字塔;大豆熟了,农民伯伯把它们晒在场院里,发出耀眼的金光。像一些散碎的小金子;高粱也熟了,红红的。狗尾巴一样穗子,正在向人们招手呢!啊!我爱这丰收的秋天。

  第二十一课《大自然的声音》

  一、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性文章。它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鲜活、熟悉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二、填一填,再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三、读下面描写声音的词语,再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朗读指导:

  注意读出水演奏越来越气势恢宏的音乐。

  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如:在果园里,在田间,在山上……

  四、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些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提示:先确定一个话题,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注意句子要有条理。

  例1:雨是大自然的演奏家。一阵狂风吹过,哗哗哗,哗哗哗……雨像一曲奇妙的歌谣,悄悄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雨声里,山中的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每一块岩石,都变成了神奇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例2: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雨后,岸边的石头便是他们的歌台。听,他们开始唱了:“呱呱,呱呱,呱呱呱……”一个在唱,另一个也跟着唱,第三个,第四个……直到由独唱变成了大合唱。他们也喜欢在晚上,躺在荷叶上也星星们唱歌,这个一句,那个一句,简单的对唱里,藏着他们快乐的心。

  例3:大自然是个有声有色的世界。这里不仅有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还有许多“歌手”。你瞧,春姑娘带了两位歌手来到了人间。“轰隆隆……轰隆隆……”春雷来了。他敲起鼓点,那声音多么令人兴奋,使人欣喜。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谁在歌唱?“滴答答……滴答答……”原来是春雨!像春蚕咀嚼桑叶,像大地为我们演奏春天的序曲。

  例4:厨房,是个音乐厅。妈妈做饭时,里面便传来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妈妈洗菜时,水“哗啦——哗啦——”地唱着一首欢快的歌曲。刀在菜板上使劲切菜,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咚”,就像一位鼓手在卖力地打鼓。锅铲飞速翻炒,发出“当当”的声音,就像是在弹钢琴。“哗啦——咚咚——当当——”就像一个乐队,演奏着一首美妙的曲子,好听极了。

  第二十二课《读不完的大书》

  1、“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课文的总起句,说明“我”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章第二段中写到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各给人怎样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小麻雀——叫人愉悦;老鹰——雄健勇猛;蚂蚁——勇敢忠贞。这说明作者通过观察野外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乐趣。

  3、作者是怎样写自家房子前后的环境的?

  作者先略写房子前后的果树开花、结果,以及果子味道的鲜美,再选取屋后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植物,即竹子和棕桐,具体表现竹子长得快、竹叶声动听、棕桐超。凡脱俗、小鱼在棕桐的倒影间游玩的欢快,它们共同营造出自家房子前后环境的美丽,充满了情趣。

  4、联想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因为大自然中的飞鸟昆虫、花草树木千姿百态,各有特点,就像一本画册给我们美的享受。它又像一本书,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它让人看不尽玩不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所以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第二十三课《父亲、树林和鸟》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答:因为如果父亲是猎人,以父亲对鸟的习性的了解,一定能打到许多鸟。那么,就会有很多鸟儿受到伤害。但父亲不是猎人,所以他当然不会伤害鸟,所以“我”真高兴。(这也从侧面说明父亲和“我”喜欢鸟,很爱护鸟,不会伤害鸟。)

  二、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同意。从父亲十分了解鸟的习性,他知道哪片叶子下藏着鸟,能闻到鸟味;父亲和“我”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生怕惊了林中的鸟;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这些方面可看出)

  2、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同意。他知道树林里有很多鸟,知道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知道它们要唱歌了,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最危险富饶时刻)

  3、父亲很善于观察。(同意。他通过观察无风而动的叶子,通过问气味就知道林中有很多鸟。)

  4、父亲热爱自然。(同意。父亲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丰富自身经验,才能如此了解鸟的习性,这说明父亲喜欢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他眼里,树林和鸟的快活就是他的快活。)

  5、父亲曾经是个猎人。(不同意。从文章最后一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知,父亲应该未做过猎人。)

  二、读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给你什么感受,然后选择一句抄写下来。

  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yōu)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答:“幽深”说明树林很大很安静,没有鸟的动静;“雾蒙蒙”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说明早上的雾气遮住了树林,根本看不见鸟。父亲通过听和闻就能在这样的树林里发现鸟,说明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2、我茫然地望着凝(níng)神静气像树一般兀(wù)立的父亲。

  答:加点部分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树,说明父亲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树林,在用心体会鸟带给他的感受。他专注地找鸟,生怕惊动鸟,表现父亲爱鸟。

  3、我只闻到有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答:加点词是“我”闻到的草木的气息,说明“我”不了解鸟。父亲能从这样的气息中闻到鸟的气味,得益于他丰富的亲身体验,可见父亲一直在观察、了解鸟,对鸟的喜爱由来已久。突出表现了父亲对鸟的了解。

  通过这些词语,一个爱鸟、知鸟的父亲形象更加清晰、生动。

  第二十三课《带刺的朋友》(被替换)

  一、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多读几遍,体会生动的语言。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权,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权,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很快,那个圆乎乎的东西,竟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眼下的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儿逐个地归拢到一起……

  谁知,它忙乎了半天,最后停在枣堆儿边上,“噗噜”,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儿。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二、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提示:要弄清刺猬偷枣的过程(爬上树——摇晃树——归枣——用刺扎枣)有条理的叙述;其次,注意将刺猬偷枣的动词表达准确,还要将声音真切地描述出来。

  例1: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它慢慢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用力摇晃枝杈,让红枣落了一地,然后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就这样,它满载而归了。

  例2: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一天晚上,新月斜挂,它缓慢地爬上老树杈,顺着老树杈爬上了挂满红枣的枝条,枝条都被它压弯了下来。然后它用力摇晃枝条,这时红枣噼里啪啦的掉了一地。它接着从枝条上跳了下来,匆匆忙忙地爬来爬去把地上的红枣归拢到一起,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红枣就都扎到它的背上了。它驮起红枣,怕被人发现了,就急火火地朝墙角的水沟眼儿跑去,从那溜走了。

  三、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2、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3、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答:“那个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那个家伙”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小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钦佩和由衷的喜爱之情。

  四、原文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找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又来哪些新的印象。

  例:刺猬会冬眠,而且时间很长,冬眠的时候你怎么摆弄它,它都不会醒;刺猬特别胆小,一见到陌生的东西就四处逃窜……

  第二十四课《司马光》

  一、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二、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答: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瓮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都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瓮破了,水流了出来,掉入说中的小孩儿才得以活下来。

  三、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司马光》这篇课文在语言上属于文言文,而同单元其它课文属于白话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文字简练,篇幅很短,共两句话。但是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如“戏”便是游戏的意思。语法上也有不同,如“群儿戏于庭”的表达上是人物、事件、地点,而我们以前学的文章的表达顺序一般为人物、地点、事件。

  第二十五课《掌声》

  一、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前后变化:(平时)自卑——(讲故事)紧张、犹豫、痛苦——(讲故事后)自信、快乐。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支持和鼓励,使她变得自信、快乐。

  二、下面的句子,你体会到英子是怎样的心情?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英子心情的变化?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1、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答:“犹豫”、“慢吞吞”、“红红的”这几个词都可以看出英子内心的紧张、自卑、痛苦。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答:“深深地鞠了一躬”可以看出英子变得自信、快乐。

  文中还写到“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也可以看出英子变得自信、快乐、开朗。

  三、如果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从第2至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

  提示:这是改变人称的练习。

  示例: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我的情况。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一个个都讲出了自己的故事,我却没有心思听,眼看要轮到我了,我的手心竟紧张得蒙上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终于还是轮到我了,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这个角落,我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第二十六课《灰雀》

  一、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提示:列宁的话要读出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以及灰雀回来后高兴的语气,小男孩的话要读出他的不安和惭愧。

  (1)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见到他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2)男孩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表明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3)送回灰雀以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可以看出,列宁没有一点责怪男孩的话语,这体现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男孩的崇高品质。

  二、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列宁说:“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想:他是不是知道我把灰雀捉走了。)

  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想:他是多么喜欢灰雀啊,我应该放了它。)

  列宁说:“会飞回来?”(男孩想:我决定改正错误,一定放了它。)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想:说话吞吞吐吐,难道是他捉了灰雀?)

  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想:真是你捉了它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列宁想:看来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好孩子啊!)

  三、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

  答案: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每次”“都要”“经常”体现了列宁对三只灰雀却喜爱的程度很深。列宁不仅欣赏灰雀的歌唱,还给它们带来食物,进一步写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2、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找遍”一词表现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3、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 ,它怕冷。” (“它怕冷”更流露出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之情。)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5、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9、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游戏等形式复习23个声母。(重点)

  2.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读音节,学习认识事物,巩固拼读方法。(重点)

  3.结合实际生活认识生字,激发识字兴趣。(难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1.声母卡片;实物图片及相应的音节卡片。(教师)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3.若干小棒、短线绳。(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教师导言:同学们,谁知道今天是星期几?

  2.多媒体课件出示班级课程表。仔细观察课程表,引导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课?

  3.小组内说一说其他几天有什么课,如果遇到大家都不认识的字可以向老师请教。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wén shù xué yīn yuè

  文  数 学  音 乐

  (1)自己练习拼读。

  (2)指学生领读。

  (3)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创设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儿童识字的浓厚兴趣,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用拼音

  1.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

  过渡:同学们,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23个声母朋友,今天我把它们都请出来了。

  (1)多媒体课件按顺序出示23个声母。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h c h s h r z c s y w

  (2)教师引导男、女生分别竞赛读儿歌:

  b、p、m、f真淘气,去找d、t、n、l做游戏;ɡ、k、h和j、q、x,吵着闹着也要去;z、c、s,听见了,背上椅子追上去;r在后面大声喊:“zh、ch、sh,慢点走,翘舌音还有我小r,我们叫上y和w,声母成员都到齐。”

  (3)教师指学生认读字母,个别纠正读音。

  (4)学生动笔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指学生展示自己连出的图案。

  2.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

  过渡:你们真了不起!记住了这么多声母。(教师竖起大拇指)看看老师的手像哪个声母?指名回答。

  (1)学生小组内用自己的身体或身边的物体,以及准备的线绳、小棒摆一摆。

  (2)游戏“我摆你猜”。指学生到台前摆字母形,其他同学举手猜声母。遇到学生摆出一些易混淆字母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辨别。如,当台上学生摆出q时,教师马上引导:p怎样摆呢?

  3.比一比,读一读。

  过渡:这些声母中有几对好兄弟长得特别像,害得我们常常分不清。瞧,它们来了。

  (1)出示字母卡片b和d。谁能轻松认出它们?把你的好方法告诉我们。指学生说出自己区分两个声母的办法。

  (2)多媒体课件出示拔河、打靶图片及对应的音节:bá hé   dǎ bǎ

  自己练读。指名领读。

  (3)运用相同的方法区分p和q、f和t,拼读相应的音节。

  4.读一读,做动作。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1)多媒体课件出示六个词语的音节:hē chá、dú shū、chī xī guā、tuō dì、lǐ fà、cā zhuō zi。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拼读词语。

  (2)指两名学生做游戏,一人拼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

  (3)教师指屏幕中的音节,一组拼读,其他组做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巩固认识23个声母。利用身体或物品摆声母,引导学生发现,声母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能体现。设计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区分易错声母,练习拼读。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肯定孩子的探索发现精神,让他们有兴趣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一、课前热身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声母比赛。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引出新课。

  二、用拼音

  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

  过渡:同学们,有几位拼音宝宝出来玩儿,结果它们跑得太远,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座小房子图片和八个词语音节:è yú bō luó luò tuo lǘ yā lí wū yā jú zi mǎ yǐ

  2.自己练习拼读。指学生拼读。

  3.指名分类。教师演示课件将八个词语音节分别送到两座房子里。

  设计意图:设计“送拼音宝宝回家”这样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练习拼读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连一连。

  过渡:最近我们还认识了许多生字,看,它们跑来了。

  (1)多媒体课件出示:他、打、马、画。指学生认读,并拼出每个字的音节。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ɑ。多媒体课件演示这几个字与ɑ相连。

  (3)翻开书,小组内认读“七、地、你、棋”“目、不、足、五”两组字,并连线。

  (4)各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5)引导学生自己选一个字组词。

  2.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

  过渡:同学们说得这么热闹,把它们也引来了。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小鱼 小鸡 虫子 一座山 四朵云 七朵花 九只鸟

  (1)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小组内认读。指名领读。

  (2)在图中找一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38页的图片。指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到图中找一找小鱼、小鸡等事物。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将词语放到相应图片的位置。

  (3)多媒体课件出示:三(  )小鱼  两(  )小鸡  一(  )虫子

  引导学生填写量词,丰富积累。

  (4)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指学生看图说话。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及时引导。

  设计意图:继续复习声母及拼读,引导学生复习前面认识的生字、词语。教学生结合图片,用上给出的词语说一两句话,积累语言,练习说句子。

  四、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剪窗花》。

  2.提出读儿歌要求:可以自己读前半句,爸爸妈妈读后半句。

  3.听爸爸妈妈讲窗花的故事,了解什么是窗花。

  设计意图:亲子共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一起学习,不仅扩展了知识,还增添了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交流。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的游戏中去,创造出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大胆地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学生始终在自学、小组合作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在关键之处引领、纠正、巩固。充分运用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如绳子、小棒、肢体等摆出声母,帮助学生复习拼音,巩固拼读。在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10、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与答案

  答案

  一、珍 郎 惯 嘱 谎 罕 爹 挨 酿 辆

  二、1.抢救 2.救助 3.挽救 4.拯救

  三、

  1.舍己为人的海力布把大山要崩塌的消息全部告诉了乡亲们。

  2.之所以王母娘娘十分愤怒,是因为织女私自下天庭和牛郎成亲。

  3.可以增加想象力 能拓展眼界

  4.示例:他的各门功课都很好,尤其是语文。

  四、

  1、有了宝石就可以听懂动物说的话 他要救乡亲们 舍己为人

  2、织女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王母娘娘狠毒、专横、残暴

  3、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五、1.《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 《白蛇传》 《牛郎织女》

  2.(1)√ (2)√(3)√ (4)✕

  六、(一)1.jǐn suō 2.B

  3.心理描写 对人间的向往

  4.一是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二是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景物。

  5.示例:希望你来看看九寨沟,它是人间的仙境。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的野生动物。远望雪峰林立,高耸云天,终年白雪皑皑,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这里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二)1.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朋友间感情投合。

  2. 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3.“罗密欧与朱丽叶”

  4.执着追求美好爱情,敢于对封建社会与传统束缚进行反抗。

七、提示:选择你熟悉的民间故事对这个故事进行缩写,缩写时抓住故事的重点内容,将重点部分简要地叙述完整,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次要的部分一笔带过

1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两套含答案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基础知识。(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登山队员们心中fèi ténɡ(   )了,他们惊喜地看到,在长满tái xiǎn(   )的xuán yá(   )上,一个个色彩鲜艳的bāo lěi(   )犹如一位位xiū sè(   )的chánɡ é(   )仙子,在páo xiào(   )的山风中翩翩起舞……这是大自然kānɡ kǎi(   )赠予奋斗者的礼物!

  (二)用“√”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

  1.夏天,柏(bái bó)油路被太阳晒得软绵绵的,路旁的农作(zuō zuò)物都垂下了头。

  2.看到好不容易才打到的猎物掉进了高山深涧(jiān jiàn),年强的猎人显得十分沮(jǔ jū)丧。

  (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4分)

  A.飞弛 衣裳 天奈之音 余音绕粱

  B.爆布 纯熟 轻歌慢舞 画龙点晴

  C.伶俐 萍藻 粉末登场 字正腔园

  D.批阅 袖筒 曲终人散 有板有眼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0分)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8分)

  (1)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2)仿写句子: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古诗文的意思。(4分)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4分)

  温暖的阳光 温暖的怀抱温暖的目光 温暖的记忆

  4.改成陈述句。(2分)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5.“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A.比喻B.对比C.对偶D.排比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三黑和土地》一课中的主人公“三黑”是解放后土地失而复得的新中国农民的代表之一。(  )

  2.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种树老人发出的感叹。(  )

  3.从“伯牙鼓琴”这则故事中,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高山流水”。(  )

  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录,课文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  )

二、积累运用。(10分)

  1.课文原文填空。(4分)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的浪花,朝着岸边涌过来……

  2.古诗文填空。(6分)

  (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气势雄伟的诗句: , 。

  (2) 《江南春》中,描写春天优美景色的诗句: , 。

  (3)读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我想到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诗句: , 。

三、阅读感悟。(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1)囫囵吞枣:

  (2)张冠李戴:

  2.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囫囵吞枣”的句子,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张冠李戴”的句子。(2分)

  3.“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 伯父夸自己,嘲笑我的记性差

  B.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4.给短文取一个小标题: 。(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鲁  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①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地学习,(  )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②时间就是生命,(  )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然后选词填空。(3分)

  (1)文中①句第一个空应选(  ),第二个空应选(  )。

  A.夜以继日  B.饱食终日C.如饥似渴  D.饥不择食

  (2)文中②句括号里应选(  )。

  A.夜以继日  B.如饥似渴C.无缘无故  D.有缘无往

  2. “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A.时间就是人的生命

  B.人活的时间越长,表明他的寿命也就越长

  C.人生命的长短虽然是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什么。如果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了许多事情,那么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3.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3分)

  第3自然段写了“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的事,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更能体现这一点,依次是 、 、 。

  4.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2分)

  A.赞扬鲁迅先生一生珍惜时间,并抓紧时间,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斗争的伟大精神

  B.说明时间对人非常重要的

  C.表现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的品质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笔是书写工具,怎么能是“武器”呢?(2分)

四、习作平台。(30分)

  你喜欢读书吗?读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显著的影响?在读书过程中有哪些难忘或有趣的事情发生?请你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书写工整,内容具体,不少于500字。

  答案:

12、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礼泉县北屯乡中心小学贺老师、腾冲县北海乡中心小学傅老师和陆丰市甲西镇张厝小学魏老师询问过的这份资料整理好了,现在分享给大家。

第1课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名师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要正确划分古诗的节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古诗的韵味。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韵脚是“zhī”,朗读时韵脚要重读;还要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如朗读《三衢道中》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欢快些,读出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背诵古诗要讲究方法,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记忆的效果。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大家找〕《绝句》描写的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吹拂,绿草如茵,鲜花飘香,春意盎然。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早春的清晨,诗人信步江畔。迷离的晨雾尚未散尽,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转过青青的竹林,一株桃树闪入眼帘,看那满树花苞,已有两三枝绽放笑脸。一阵“嘎嘎”的欢叫传入耳中,循声望去,三两只鸭子迈着蹒跚的步子,游过水边的嫩苇丛,在江水中自在游弋。江水转暖了,河豚上市的时节也到了!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梅子泛黄的时候,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上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声声黄鹂的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第2课燕子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名师来指导〕(1)朗读指导:首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象画面,什么样的燕子在怎样的春日里飞行、停歇。朗读时要突出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美景,读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2)背诵时要先反复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2.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名师来指导〕这些词语都是偏正式词语,前面的词修饰后面的词。形式是:形容词+名词,即中心语被修饰语修饰。

  〔答案大家找〕壮丽的山河伟大的人民尊敬的长辈漂亮的蝴蝶崎岖的道路明媚的春光金灿灿的果实俊俏的脸庞

3.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1)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3)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4)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第3课荷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下面的词语。

  〔名师来指导〕(1)朗读指导: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也来到公园看荷花,体验入画的美好心境。朗读时,要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姿态美,表现出喜爱荷花的感情。

  (2)“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这些词语中,前两个要注意儿化音的读法:“花瓣儿”读时要去掉韵尾加卷舌动作;“花骨朵儿”读时直接加卷舌动作。后两个词要注意轻声的读法:“莲蓬”和“衣裳”这两个词中第二个字要读得又轻又短。

  (3)背诵指导:背诵时应先理解段落内容,以便记忆。

2.默读课文。

  〔答案大家找〕满池的荷花色彩明艳,开得美丽多姿,而彩色的笔画出的画面也是色彩明丽的;荷花又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亲眼所见,随风舞动,从这些地方体会到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幅活的画”。

3.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荷叶的茂盛和荷叶碧绿以及又大又圆的特点。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荷花的形态美。

4.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名师来指导〕练笔指导(1)描写有序,条理清楚。按一定顺序写,文章才会显得条理清楚。写喜欢的植物,可以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才能显得有条不紊。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要抓住喜欢的植物的特色重点来写。可以细致观察,抓住植物的颜色、味道、姿态等来重点写,也可以抓住它们的动态和静态展开细致的描写,将植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巧用修辞,适当想象。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巧妙地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出色。除了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外,我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想象。

  〔答案大家找〕我们一走进公园大门就闻到一阵阵的清香。放眼望去,婀娜多姿的秋菊已经开了不少,有红的、黄的、白的、粉的。在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绿叶的陪衬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菊花的姿态也各不相同,有的头碰头,像是在说悄悄话;有的昂着头,像是在听人们的赞扬;有的低着头,像是在沉思;还有的面向太阳,像是在向太阳挥手。

第5课守株待兔

1.

  〔名师来指导〕(1)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其次,要注意停顿: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因释其耒而守株”的停顿是“因/释其耒/而守株”。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背诵。

2.

  〔答案大家找〕那个农夫不好好劳动,幻想凭运气过好日子。他把一个偶然发生的现象当成了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最后他既没有得到兔子,又荒废了自己的田地,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3.

  〔答案大家找〕这个人行驶的方向错了,还固执己见,不听朋友的劝告。

第6课陶罐和铁罐

1.

  〔名师来指导〕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答案大家找〕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奚落、嘲笑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锈土。

2.

  〔答案大家找〕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可以看出陶罐谦虚,为人处事和谐。而铁罐目中无人,骄傲自大,讽刺挖苦别人。

3.

  〔答案大家找〕我明白了:与人相处要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对人要宽容,要互相尊重。陶罐最后成了文物,让我们想到有的人外表并不华丽,但他们的品德和心灵却非常美好,所以他们能经得起挫折和时间的打磨。

4.

  〔答案大家找〕故事中的北风和铁罐都骄傲自大,不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

第7课鹿角和鹿腿

1.

  〔名师来指导〕朗读课文时,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鹿的惊讶,对鹿角的喜爱与赞美,对四条腿的不满,遇到狮子时的毫不犹豫以及险些丧命时的感叹。

2.

  〔答案大家找〕有一只鹿,在池塘边喝水时,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禁欣赏起自己的角:“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当看到自己的四条腿时,又不禁抱怨起来:“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当一头狮子逼近鹿时,它撒开长腿就跑。不一会儿,就把狮子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猛扑过来,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鹿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3.

  〔答案大家找〕我赞成第二种说法,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因为鹿角让鹿更美丽,鹿腿使鹿更善于奔跑,让鹿更能适应大自然的生活。

第9课古诗三首

1.

  〔名师来指导〕(1)学习古诗,重在朗读。首先要读正确,做到一字不差,韵脚要读饱满。同时注意诗句间的停顿;其次,还要读出诗的韵味。

  (2)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将古诗读熟,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进行背诵。

  (3)默写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要正确,标点符号也要正确。

2.

  〔答案大家找〕《元日》写的是过春节,写出了过春节时人们燃放爆竹、饮屠苏美酒、开门迎日、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节日。《清明》写的是清明节,写出了清明时节诗人雨中问路、牧童热情指引的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写出了诗人独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想象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而少自己的孤独情景。

第10课纸的发明

1.

  〔名师来指导〕(1)默读课文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还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答案大家找〕(2)第1自然段:总述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2自然段:讲述了早期书写材料的变化,以及得不到普及的原因。

  第3自然段:写人们发现可以用麻来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第4自然段: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得到了传承。

  第5自然段:写我国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

  造纸术发明以前:用龟甲、兽骨、青铜、竹片、木片等,材料笨重,携带不便。帛,太贵,不能普及。

  西汉时代:用麻,粗糙,不便书写。

  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多,便宜。

2.

  〔答案大家找〕用蔡伦改进的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第11课赵州桥

1.

  〔名师来指导〕(1)抄写课文时字迹要工整,书写要正确,标点符号要抄写正确。

  〔答案大家找〕(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是刻画的精美图案来写赵州桥的“美观的”。

2.

  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

  〔答案大家找〕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赵县,光临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选做

3.

  〔答案大家找〕(1)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墙,用以阻隔敌骑的行动。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第13课花钟

1.

  〔名师来指导〕(1)朗读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抓住文中重点句子练习朗读,读好文中的排比句、疑问句,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抓住每种花开放的时间、颜色或形状等特点进行背诵。

2.

  〔答案大家找〕第1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

  第2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3.

  〔答案大家找〕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4.

  〔答案大家找〕清晨六点左右,龙葵花张开白色的五角星似的小手;下午五点,俏丽的紫茉莉慢慢地打开它那娇嫩的花瓣;剪秋罗在晚上七点绽开了笑脸!

第14课蜜蜂

1.

  〔答案大家找〕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抓蜜蜂放纸袋里;叫女儿在蜂窝旁等;做记号放蜜蜂出来。

  实验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名师来指导〕“二十只左右”是个概数,不是准确的数字;“好像”“大概”也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并不能肯定。前两句话表现了作者求实的科学作风。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这句话中“大约”也不是准确时间,从这些词语里能看出作者的科学作风。

  第三句中“两点四十分”表示确切的时间,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16课宇宙的另一边

1.

  〔答案大家找〕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我拿作业的时候,另一个我正在收拾作业。我爬楼的时候,另一个我在上楼。我趴在窗台看星空,他也在看星空。这一边是冬天下雪,那一边是夏天下雪等。

2.

  〔答案大家找〕另一边的小动物都会说话,能和人类沟通。那里的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那边没有自然灾害,人们都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

1.

  〔答案大家找〕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还有当作者饿了,看小动物吃东西流口水时,小动物们的各种猜测也特别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结尾想象妈妈一早就知道“我”的秘密时的感动。

2.

  〔答案大家找〕我要变成一片小雪花,雪夜里,我随着风翩翩起舞,四处飘荡,飘过每一个地方,飘过每一个角落……调皮的我们有时候落在马路上,让马路上的行人顿时战战兢兢,走不好就会滑个大跟头。让骑车的人也不得不下车行走,不然会摔倒,所以要特别小心呀! 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便成了雪堆,孩子们把我们堆成了雪人,给我们穿衣戴帽,配上红辣椒嘴、胡萝卜鼻子……让我们更漂亮。

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1.

  〔名师来指导〕(1)朗读课文是了解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识记成果的主要途径。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溪边》。首先要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

2.

  〔答案大家找〕溪边:看到了钓鱼的孩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上立着红蜻蜓,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流动了起来,水中的人影碎了,鱼跳跃着,孩童欢笑着。

  江上:看到了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林中:看到了刚刚经过雨水洗过的松林,各种蘑菇蓬勃地挤出地面,孩子们笑着闹着成群结队地采蘑菇,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欢乐。

3.

  〔答案大家找〕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意思是:人在溪水中的倒影被溪水染上了淡淡的绿色,说明春天的溪水是绿色的。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是:只看见一个个戴着像蘑菇一样的斗笠的孩子们。

第19课剃头大师

1.

  〔答案大家找〕老剃头师傅剃头时小沙总是觉得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跟受刑一样。小沙却央求“我”给他剃头,还愿意付“我”钱,即使“我”剪得参差不齐他也夸“我”是剃头大师。

2.

  〔答案大家找〕(1)“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剃头大师”是“我”,“害人精”是老剃头师傅。因为小沙不爱去理发店剃头,所以谁给他剃头他就叫谁“害人精”,因为“我”没有给小沙弄痛,所以他觉得“我”像“剃头大师”。

  (2)“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这里的“优秀”是反语。“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沙对“我”剃头的要求是只要不剪破耳朵就可以,可以看出小沙很小,天真可爱,对自己的发型没有任何要求。

3.

  〔答案大家找〕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非常吸引人。单看题目以为是介绍一位非常擅长剃头的人,让读者非常有兴趣读下去,读完课文才发现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让我们觉得这个题目非常有意思。

第20课肥皂泡

1.

  〔答案大家找〕过程: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2.

  〔名师来指导〕“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句话从颜色的角度来表现肥皂泡的美丽:轻盈飘逸、清澈透明的“球面”上反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而且不停地乱转,给人一种奇异的美。

  这样的句子还有: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句话写出了肥皂泡的形状的变化,从小巧精致、娇嫩柔软的“小球”到颤抖摇晃、色彩纷繁的“长圆”,形态多样。

3.

  〔名师来指导〕这几句话运用想象,写肥皂泡带着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夕阳……孩子们的思绪从地到天,从天到地,再到婴儿,那样开阔、遥远。句末省略号表示作者脑中还有许多美好的想象,没有具体描写出来,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答案大家找〕肥皂泡轻悠悠地飘过屋顶,飞上树梢,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了小鸟的翅膀上,和小鸟一起去森林中旅行……

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

1.

  〔名师来指导〕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大家找〕从清晨的日出,各种奇妙形状的云彩,噼噼啪啪的雨点,雨后的水洼,落日的余晖和夜晚的星星等方面描写了天空的奇妙;从春天万物生长的奇迹,夏天的树荫带来的凉爽,秋天的落叶纷飞和冬天的冰雪世界,以及植物和动物世界的景象描写了大地的奇妙。

2.

  〔答案大家找〕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的,是极普通的事物。可是作者却用一双寻找的眼睛发现了它们的美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所以作者说“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3.

  〔名师来指导〕这些句子中作者描写了雨后的水洼、夜空的群星以及夏日的绿荫,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的、习以为常的事物,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答案大家找〕溪流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奇妙。

  清晨,溪流是那样的冰冷、清澈,宛如一条正在慢慢移动的蚂蚁军队。有时,那些调皮的孩子们,将一些鹅卵石扔进溪流里,那清脆的“咕咚”声,把我们的思绪带到那流淌的溪水中了。

  当雨点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时,那溪流就变得更欢快了。

  一天结束了,太阳的余晖映照在溪流上,似一条长长的金链子,弯弯曲曲地穿过一座又一座的房子。

第23课海底世界

1.

  〔答案大家找〕课文通过描写海底的环境、海底的动物、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藏来表现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从这两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2.

  〔答案大家找〕这两句话分别在课文的第4、5自然段,是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第4自然段是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句话来写的,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还有贝类的活动特点。第5自然段是围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句话描写的,介绍了海底的植物颜色多种多样;海底的藻类大小不一,有的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有的则长达二三百米。

3.

  〔答案大家找〕“窃窃私语”在这里指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显得有趣味,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有一种神秘感。

  “免费的长途旅行”是有些贝类的活动特点,这里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有些贝类借助外力活动的特点,既生动又形象。

第24课火烧云

1.

  〔名师来指导〕(1)朗读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首先要把课文读熟,然后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语进行背诵。

2.

  〔答案大家找〕课文写火烧云颜色绚丽、形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句话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表现了火烧云色彩绚丽的特点。“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这句话描写了火烧云的形态千姿百态。“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这句话写出了火烧云瞬息万变的特点。

3.

  〔答案大家找〕白茫茫绿油油苹果绿柠檬黄半黑半紫半青半黄

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

  〔名师来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首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分角色练习朗读,读出人物性格特点。裁缝是个慢性子,在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点,语气要平和一些;顾客是个急性子,读时语速要快一些,语气要急躁一些。

2.

  〔答案大家找〕

  (1)

时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表现第一天什么时候来取衣服说是明年冬天第二天改成夹袄为您服务,没说的第三天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剪两剪子,好办得很,没问题又过了一天改成春装,接上袖子接上去的袖子多难看啊

  (2)一年冬天。裁缝店里走进一位顾客。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

  裁缝说:“就在冬天。”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裁缝答应了:“为您服务,没说的!”顾客满意地走了。

  可是第三天他又来了。“师傅,把我那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我实在等不及了。”裁缝点点头:“剪袖子,只要咔嚓咔嚓两剪子,好办得很,没问题。”

  又过了一天,那顾客再来的时候,顾客说:“对不起,麻烦您再给我改成春装吧。袖子嘛,把上次剪下来的再接上去就是啦。”裁缝这回摇头了:“接上去的袖子多难看啊。”

  顾客泄气了。但裁缝又拍拍他的肩,说:“您放心,凭我的手艺,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您可别忘了,”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第27课漏

1.

  〔名师来指导〕默读课文,这篇课文较长,默读时既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还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学会浏览课文。

  〔答案大家找〕当老婆婆说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时,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然后老虎驮着贼逃跑时,描写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这部分有意思。

  老虎和贼第二次去偷驴时,在路上遇见,彼此认为对方就是“漏”,把对方吓昏。这部分也有意思。

2.

  〔名师来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注意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答案大家找〕从前,有一户人家:老公公,老婆婆,还喂着一头小胖驴。一天晚上,下着小雨。老虎和贼来了。老公公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老公公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虎和贼想:“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贼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和贼想:“终于甩掉‘漏’了!”

  雨越下越大。老虎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贼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老虎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贼正在下树,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吃着干草。老公公和老婆婆抬头看看屋顶——唉, 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