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取消药品加成 优化药品管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全国取消药品加成 优化药品管理

全国取消药品加成 优化药品管理

#全国取消药品加成 优化药品管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药品加成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早已成为了医疗行业的弊端,全国取消药品加成,告别以药补医的方式,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减负的含义。

  全国取消药品加成

  全国取消药品加成,三大举措破除“以药补医”。根据医改时间表,2017年我国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回归公益性轨道。

  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机构依赖以药补医维持运行发展,而且目前药品收入仍然是补偿的重要渠道。2012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预计为患者节省药品费用600多亿元。

全国取消药品加成 优化药品管理

  据新华社3月20日报道,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贺胜说,取消药品加成,是2017年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将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三条路径综合施策,破除旧机制、建立新机制,保证取消药品加成改革顺利推进。

  王贺胜介绍,“腾空间”就是将开展药品生产流通全流程改革,挤压药品价格虚高的水分,同时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发医院及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控制费用的内生动力。“调结构”就是把降低药价、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腾出的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把检查、检验价格降下去,服务价格提起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保衔接”,就是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同步跟进、无缝衔接。福建三明市、安徽天长市已先期推动相关改革试点,效果良好。

  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也是取消“以药补医”,保障医改顺利落地的重要前提。为此,国家卫计委将开展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健全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在切断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等利益联系的同时,保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健全医务人员培训培养制度,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近年来,“以药补医”逐步演化成一种逐利机制,由此引发的医疗机构大处方、大输液、滥用抗菌素等问题日益严重,推高了医疗费用,群众反映强烈。从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国家一直将取消药品加成作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突破口。通过改革,公立医院药占比由2009年的46%下降至目前的40%,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

  取消药品加成的影响

  由于历史缘故,药品加成收入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几乎占据医院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药品加成收入逐渐成为合理收入,而医疗服务的价值却一直被忽视,形成了“以药补医”的局面。而财政补助对于医院的支出补偿无异于杯水车薪。更多最新药品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咨询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化学药品(原料药)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很少,只占医院支出的5%-10%,也就是说有90%-95%的支出要依靠医院自己。一方面,政府要求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降低医疗费用;但另一方面,政府又不给予足够的补偿,这样医院就陷入两难的境地,造成服务的患者越多,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比越多的受影响越大。

  同时,在医院很多管理支出都没有成本核算,如:质控、感控、护理、信息化、药事管理和人才培养、修缮、公共事件等等,如果取消药品加成,调高服务收费,但政府补偿不到位,这些支出如何开支?不少医院将面临政策性亏损,甚至连正常运行都将受到影响,因此,这部分亏损还需要政府相应补贴。目前主要有两种手段填补,一个是提高政府财政补助;一个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我们预测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政府财政补偿不足,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调整以后,增加患者的负担,仍不足以补偿药品零差价后造成的经济损失。

  改革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提高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来保障自身的日常运行,优化药品管理,让药品成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运用的工具和手段,而不做为利益补偿的渠道和方式,让药品不再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变为医院的成本消耗。根据改革方向架构医院合理的收入构成,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合理诊疗。

  全国取消药品加成意义深远,尤其对于患者来说,是减轻药费高的重要途径,不过改革的路上也存在很多难题,因为其涉及到了公立医院的根本利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