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TOP30消费城市排行,重庆、南京有点特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国消费水平城市排行 全国TOP30消费城市排行,重庆、南京有点特殊

全国TOP30消费城市排行,重庆、南京有点特殊

2022-10-09 04: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全国TOP30消费城市排行,重庆、南京有点特殊

猫头鹰日志(MalltoWin Log)

谁是国内消费的主战场?谁是全国消费最强劲的城市?人口不到1000万的南京为何消费实力如此强劲?重庆何以反超广州、深圳,跻身全国消费第三城?

2022-03-03

来源: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

文:凯风

中国经济,正在从外贸、投资驱动,迈向消费驱动时代。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国GDP达114.3万亿元,其中最终 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堪称国民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随着国际政经、疫情形势变化,外贸或将高位回落, “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突出,势必显著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谁是国内消费的主战场?谁是全国消费最强劲的城市?

01

消费30强城市排行

这是2021年全国消费规模最大的30个城市:

中国城市消费能力十强城市依次是 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消费,指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消费和饮食服务消费,也包括网络销售,但不含非实物商品。

一般而言,消费能力与 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房价等因素息息相关。

凡是人口众多、经济相对发达、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之地,消费水平也相应位居前列。

可以看到,消费10强城市,恰恰也是GDP最高的十大城市,同样也是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方。

如果以TOP30消费城市来看,情况有所不同。虽然除了大连之外,所有GDP30强城市都在其列,但消费能力与经济实力并不直接匹配。

在TOP10消费城市中, 广深不及重庆,南京反超武汉、杭州。

在TOP30消费城市中, 泉州力压郑州、合肥、西安。

而作为直辖市和GDP位居11名的 天津,消费规模却不及普通地市。

02

谁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

消费的第一支撑力,在于收入,而非GDP。这是主要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

关于收入水平,有诸多指标,我们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基准。

这里的“可支配”,指的是扣除税费之后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资、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相比人均收入,更接近现实情况的当属 中位数收入。然而,大多数城市都未公布中位数收入,只能 以平均数作为代替。

可以看到, 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10个城市依次为:

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宁波、南京、绍兴、深圳、无锡。

这10个城市,江苏浙江各自占据3席,广东2席,再加上京沪两大一线城市。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全部来自南方。

以城市群来看, 长三角共占据7席,江浙沪包邮区富甲天下的说法并不夸张,而浙江能拿下共同富裕示范区,同样不令人意外。

如果将视野扩大到30强城市, 江浙的领先优势更为突出,而广东珠三角同样光彩夺目。

在城镇人均收入最高的30个城市里,浙江11个地市共有9个上榜,而江苏13个地市则有6个城市上榜,而广东同样也有6个城市入围,全部来自珠三角。

原因在于,这些地区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相比而言,一些GDP居前的强二线城市,在人均收入上并未入榜,如成都、天津、西安、郑州、合肥等。

值得注意的是, 为何深圳人均收入不及广州,同样不及苏州、南京等城市?

深圳是中国经济第三城,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为何人均收入与人均GDP的排位不匹配?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深圳经济发达,连带着房价跻身内地首位。但事实上,深圳虽然不乏高收入群体,互联网、金融、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但还有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与深圳的产业结构有关。深圳是我国三大工业城市之一,第二产业占比远高于北上广,存在大量产业工人,这些蓝领群体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水平。

03

反超广深,

重庆何以跻身消费第三城?

重庆,反超广州、深圳,跻身全国消费第三城。

重庆之所以能成为消费第三城,最大的因素在于 人口规模,但也不乏作为 旅游城市的支撑。

重庆是中国人口第一大市。2020年,重庆常住人口高达3204万,位居全国之首,远超京沪,分别是广州和深圳的1.7倍和1.8倍。

庞大人口规模的存在,让重庆消费规模得以跻身前列,且对北京呈现追赶之势。

而作为网红城市,庞大的旅游消费也助力了重庆消费的崛起。

根据界面新闻发布的中国旅游城市群, 重庆位列全国旅游第二城,仅次于北京,而 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则位居全国首位。

不过,以人均消费水平来看,重庆不仅远远不及京沪,与广深同样还有较大距离。

04

南京:人均消费第一城

南京不仅反超武汉杭州,还是人均社零消费最高的城市。

虽说南京已经位列全国GDP十强城市之列,但 南京常住人口不到1000万人,GDP总量与武汉杭州仍有一定差距, 为何消费实力如此强劲?

这背后,除了南京背靠的江苏相对富裕、拥有相对发达的商圈、久负盛名的旅游城市、作为东部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之外,更重要的是 南京都市圈的贡献。

南京都市圈,是我国首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地跨江苏、安徽两省,聚合苏北、影响安徽、辐射苏南,消费之盛,冠绝江南。

换言之,南京的消费,不仅来自于南京常住人口的贡献,更不乏南京都市圈成员,尤其是安徽马鞍山等地居民的贡献。

毕竟,人均消费支出是以常住人口来衡量的,而大量外地人口的消费贡献,至少从数字上抬高了南京本地的人均消费水平。

虽说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同样发达,但广深之侧的佛山、东莞均为万亿城市,商业同样发达,未必都要去广深消费。

南京有所不同。 南京是周边区域唯一的特大城市,吸纳了大量来自邻省的消费需求。

安徽马鞍山、滁州等地距南京的距离只有数十公里,从马鞍山乘坐高铁到南京市区最快不到半小时,因此“生活在安徽、消费在南京”,也是都市圈生活的常态。

这也是南京未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大助力。

05

泉州靠什么力压郑州福州西安合肥?

作为万亿城市,泉州的知名度与城市实力并不匹配。

虽说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作为福建省会的福州,以微弱优势超过泉州,重返福建第一大市之位,但 泉州多项指标仍位居省内首位。

2021年,泉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19.72亿元,超过福州的4549亿元,位居福建省首位,而 人均社零消费更是位居全国前列。

泉州消费之强,一个原因是 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相对发达,民间相对富裕。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1%的税收、82.1%的GDP、93%的研发投入、96%的城镇就业、95%的企业数。

同时,泉州还是制造大城,拥有 9个千亿产业集群,包括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

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七匹狼、盼盼、恒安、九牧……这些知名品牌,均从泉州走向全国。

更关键的是,这些产业并非聚焦于主城区,更是分布于下辖的各县市。

据统计,2021年,泉州共有4个县市入围全国百强县:

晋江市(第5位)、南安市(第21位)、惠安县(第30位)、石狮市。

众多一流产业,加上庞大的民营经济,突出的县域经济,造就了泉州相对突出的消费实力。

另一个原因,借助发达的民生用品制造产业, 泉州商品行销全国,网上销售占比近半。

众所周知,衡量消费规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既包括线下的零售,也包括网络上的实物商品销售。

数据显示,2020年泉州市网络零售额2574.0亿元,同比增长34.9%。

当然,这些网络零售创造的消费,并不全部等同于本地常住人口带来的消费。

就此而言,泉州的人均消费水平,有一定高估。

06

谁是下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之争硝烟未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又迎来一场新的竞逐战。

去年7月,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城入围。

北上广渝,都是消费实力最强的城市,而商业发达程度、国际化程度均位居全国前列,天津能跻身其中,不无政策倾斜的因素。

事实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经引来20多个城市的共同竞逐,其热度丝毫不弱于国家中心城市。

如果说国家中心城市是城镇化的主战场,那么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就是“内循环”的主战场,在消费驱动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根据官方文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能否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则决定了在“内循环时代”的站位,进一步影响到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目前,除了北上广津渝之外,还有 深圳、重庆、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郑州、青岛、厦门、大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南宁、桂林等20多个城市加入了这场争夺战。

这意味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来的竞逐只会更加激烈。

这其中,消费实力强劲、商业发达、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深圳、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等,都是有力竞争者。并且,随着各大城市对诸如首店政策的倾斜、商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场关于城市消费力的比拼战,正变得愈发精彩。

商业与地产

(ID:commercialproperty)

为商业地产价值赋能,本平台原创内容皆由 猫头鹰研究所(MalltoWin Lab) 专业出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