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华教授:不同银屑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克罗恩病生物抑制剂 徐金华教授:不同银屑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

徐金华教授:不同银屑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

2024-06-02 18: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前有文献对生物制剂在银屑病特殊人群中的使用进行了相关总结,例如充血性心衰患者不建议使用TNF-α抑制剂。同样也不建议或者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其可用于潜在结核患者,但其可用于艾滋病患者以及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IL-12/23单抗可适用于充血性心衰、艾滋病、孕妇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IL-17单抗可适用于充血性心衰以及潜在结核患者。IL-23单抗适用于充血性心衰患者。

有荟萃分析表明,使用TNF-α抑制剂的患者,结核病风险增加3倍。一项纳入 16项临床研究的回顾性分析表明依奇珠单抗治疗期间不会发生结核再激活。

除结核风险外,2009年发表了一篇综述分析了美国FDA1999—2005年期间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不良反应数据库(含超过12万项不良反应报告)。在TNF抑制剂治疗期间,41例儿童 出现先天性畸形,24/41例患儿出现过1项或多项vacterl综合征相关畸形症状,1例患儿诊断为 vacterl综合征。一项纳入15万例孕妇及准爸爸的队列研究证明,妊娠前后使用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并不会出现重大畸形。

关于乌司奴单抗用于妊娠期的研究数据极少,在个别病例报道中未发现流产或先天畸形发生率升高。动物研究显示,乌司奴单抗不会对母体产生毒性,也不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毒性。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使用司库奇尤单抗会增加妊娠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有关于司库奇尤单抗在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综述中指出,在司库奇尤单抗使用期间自然流产率为10.3%(30/292),先天性异常率为1.0%(3/292)。

除此之外,生物制剂也多应用于儿童银屑病患者群体。值得注意的是,美国FDA曾黑框警告,TNF-α抑制剂在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其他炎症性疾病中存在肿瘤发生风险,应该谨慎使用。

最后,对于生物制剂在银屑病特殊人群中的使用注意事项总结如下:(1)对于有潜在结核病的患者,IL-17抑制剂安全性可能优于TNF抑制剂;(2)对于妊娠期患者使用TNF抑制剂一般认为是安全的,IL12/23抑制剂和IL-17抑制剂在妊娠期研究数据较少,现有研究未发现存在有害影响;(3)在儿童银屑病相关适应证上,国内外已有5款生物制剂获批,包括TNF抑制剂、IL-12/23抑制剂和IL-17抑制剂。

生物制剂临床使用中的问题与思考

★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陈爱军

生物制剂虽好,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如何在临床上规范使用生物制剂是一个十分重要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生物制剂在临床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用药“过了”。这主要指在临床使用中适应证、指标“放宽”了,甚至一些患者没有经过任何用药前检测、用药后监测自主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了生物制剂,私自用药,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这说明在临床上我们不能忽略这些潜在风险,不能盲目地扩大生物制剂的适应证、适应人群,不能够唯生物制剂至上,要严格且充分地考虑这些因素,在用药过程中进行规律的监测,并且做到规范用药。

(2)对于生物制剂了解不够、知识储备不足。这个问题可能在基层可能更为普遍,对于生物制剂相关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医生在使用时存在“胆怯”的表现,并且可能无法准确地判断生物制剂的治疗时机,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例如针对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关节的损害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延误治疗时机对于患者而言可能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过”或者“不足”的使用都不利于生物制剂在临床上的健康使用和发展。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外,还有如何处理生物制剂和传统药物的使用问题。虽然生物制剂的使用带来了银屑病疗法的革新,国外的一些指南对于生物制剂的推荐等级也很高,甚至是作为一线用药,但是我们在临床中仍然需要谨慎选择,规范用药。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之我见

★ 作者: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皮肤科 木其日

目前生物制剂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着问题和争议,从而造成很多临床隐患。下面谈一点笔者在临床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看法。

科学规范治疗。 笔者强调临床医生需根据指南选择治疗方法,严格把握生物制剂使用的适应证。生物制剂对于银屑病患者并非首选药物,需先进行传统治疗,若无效再使用。 安全用药。 各种治疗方法均应以确保患者安全为首要。有活动性感染、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或Ⅳ级的充血性心衰、恶性肿瘤患者,有既往脱髓鞘综合征病史或多发性硬化症病史等的患者不可使用生物制剂。同时,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要在诊疗前筛查血常规、肝功能、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妊娠试验以及感染相关指标如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HIV抗体、结核筛查。治疗开始后也应定期检查,动态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防治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 个体化治疗。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全面考虑银屑病患者的病情、耐受性、既往治疗史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笔者赞同“对于患者,要根据其基础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药物”这一观点。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若从冠心病发展到心衰,则需停止使用生物制剂。

以上是笔者针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一些临床经验,期待有关部门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制定并更新相关临床指南,使银屑病诊疗更加规范。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