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时代之后,儒法两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为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儒家各个学派 百家争鸣时代之后,儒法两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为何?

百家争鸣时代之后,儒法两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为何?

2023-08-06 11: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所谓的百家争鸣时代,在历史上面指的是在公元前770年到221年之间,因为社会不稳定各个知识分子划分了不同地学派,而这些不同学派之间出现了争斗和辩论的文化局面。

一、百家争鸣时代实质上是文化思想繁荣的一种外在表现

在中国历史上面,思想和文化氛围最为浓郁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以及学术大家层出不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景象,在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历史上画下了绚烂的一笔。

根据《汉书》记载,在这一段时间,数得上名字的诸子一共有一百八十九家,接近四千五百篇著作,而后面的《四库全书》更是记载了上千家。这也是这个时期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流传下来的只剩下十家,也就是说在当时只有这十家在当时发展成为了学派,西汉学者在《七略》中将小说家去掉,将其他的九家留下,称为十家九流。

由此可见,百家证明指的是一个文化极其繁盛学术及其丰富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时代在文化上的称呼。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一个变革和动荡的状态,当时各个诸侯国为了能够提高国家富裕程度同时提高军队战斗力,在各地广泛招纳人才,不局限在上层社会,一切以发展为目的。

在这样的状态下,经济上面随着铁器打造手艺越发熟练,牛耕技术也在全国推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在科学技术上面,农业工具在不断改进,同时医学技术和天文学技术也出现了质的飞跃。有了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开始提高。在物质基础充足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关注教育问题,这个时候私学应运而生,开始流行与各个诸侯国家,由此开始了各个学术派系之间的辩论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诸侯国开始由分裂慢慢统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学术和思想。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便开始激烈争辩,同时纷纷写书立说,用这样的方式阐述自己学派的主张。而这其中政治主张占据大部分。

每一个学术家和思想家会根据自己所在阶层的需要对于自然事物和社会现状作出不同的解释,并且广泛收纳弟子与门徒,用以扩大自身学派思想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出现了诸子百家争论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二、百家争鸣时期派系众多,儒、法、墨、道四家影响更为深远,随着封建王朝的发展,儒、法融合使得它们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在这一场文化的交锋之中有十二家影响力较大,分别为儒、道、法、墨、兵、名、杂、农八家以及阴阳纵横两家,最后就是小说和方技家两家。

儒家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学派之一,同时也是对后世影响力最大的一家,这个学派提倡仁义和礼乐,在政治上面主张中庸之道,非常强调伦理和修养问题。对儒家来说,没有人是不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对待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儒生看来教育是国家稳定人民富裕的一条有效道路。

在政治上面也强调以理服人,希望能够恢复到周朝时期,向往大同社会。但这样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并不适用于战火纷飞的时代,所以在初秋战国时期并没有得到重视。

道家和儒家在政治主张之上虽有不同但大体相似,主张无为而治,希望能够以柔克刚。在道家诸子严重管理好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妄为的同时也不为所欲为,顺应天命,不强求。很显然在政治道路上,这样的思想十分消极,所以不为当时的贵族所重用,民间的影响要高于统治阶级。

墨家的政治主张也是非常多的,其中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就是尚贤,这也是当时一些平民能够进入仕途的重要原因。他们主张任用官员要以才能为主,打破等级制度观念,这一点富有积极意义。

但同时墨家的非攻也是墨家学派不现实的方面,在一个充满争斗的年代,想要远离战火和纷争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一定程度上墨家的思想反映了一些个体生产者希望社会稳定的愿望。墨家思想曾被重用,到了战国后期逐步被舍弃。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就是法家,这是一个即使到现在都依旧富有影响力的流派。法家主张的是以法治国,认为除了君主之外,所有人都要接受法律的约束。同时主张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力,将所有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这代表了当时统一思想的发展。

在战国时期,这个学派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被广泛采用,不管是商鞅还是后来的李斯都是法家的信奉者,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鞅有言:

“治世不能依靠一道,便国不法古。反古者不可一味指责,而循礼者也无需过多。”

在卫鞅这些法家学子看来,想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有一定的定律和规矩,要学会改革和变化。古人留下来的并非是不可改变的铁律,只有变化才能促进发展。也正是因为有卫鞅说服了当时的秦王,才有了后面的变法,成为让秦国从众多国家之中脱颖而出,为后面秦王统一六国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

后面的墨、兵、名、杂、农八家以及阴阳纵横这几个学派在历史的发展中慢慢消失,只是留下了某些理论。

由此可见,选择符合时代特征以及本国国情的思想主张与学派,能够给国家带来质的变化。

儒家和法家是中国古代的两个主流思想,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一直备受青睐。从法家大行其道到后面重新重用儒家思想,这是统治者对这两个学派不断深入认识所致,同时也是取两家所长,最终将两个学派进行融合形成了儒家为表法家为里的封建社会管理方式。

两者的融合突出表现为董仲舒汇聚法家所长改造儒家理论,正式提出了以德为主,刑罚为辅的主张,这是两个学派在政治实践上面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整合结果。

这样的局面原因也是当时的社会国情,汉朝建立初期,统治者为了不重蹈秦王朝的覆辙,在表面上弱化了法制。开始重视儒家在社会伦理上面的学说和建议,同时也认可了儒家学术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所以开始实行儒法并用,将德治作为外衣法家理论为内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统治方式。

三、多种思想交汇,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为封建社会形成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提供了条件,也为封建王朝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百家争鸣的出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同时也是整个封建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基础。

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不同的学派之间开始相互借鉴与学习,形成了一个文化层面的兼容并包景象。同时这也是一场非常经典的思想解放运动,让后世看到了文人通过思想和主张改变社会的可能性。不同的思想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快速良性变革,最为经典的就是法家理论用于实践让当时的社会慢慢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时代。

由此可见,在百家争鸣的时期,各家学说各有发展,也都在某些时期得到了重视和实践运用。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还是儒法两家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