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培根:人类理解力的“四种假象”,为什么你的认知有偏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假象与真相的图片 哲学家培根:人类理解力的“四种假象”,为什么你的认知有偏见?

哲学家培根:人类理解力的“四种假象”,为什么你的认知有偏见?

2023-12-16 1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现代经验主义哲学奠基人培根的哲学思想。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培根的经典代表作《新工具》。

前面一期内容,我们介绍了,培根认为,演绎法这周推理逻辑是无法获得新的知识的,而且获得的知识也是非常模糊的不可靠的。另外,培根还认为我们大部分人的理解力也很容易出现偏差,我们的心智很容易被四种假象困住,培根提出了著名的“四种假象说”,它们包括: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接下来,我们分别聊聊这四种假象是如何给我们的理解力带来偏差的。

第一个假象称之为,种族假象,这种假象来自于人的本性。比如人的理解力习惯于猜测或者联想,类似于因果本能,我们总是猜想世界有很多规律和秩序,在没有规律的地方总结规律,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人们想当然认为天体应该是正圆的轨道运行的,因为觉得圆形是最完美的,天体运动的轨迹也应该是圆形的,而不是椭圆运行的。

另外,我们还猜测万物是由一些简单的元素构成的,比如在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构成。并且,我们还会为自己的猜测找到看似合理的理由,很擅长自圆其说。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水和土有天然向宇宙中心,也就是地球运动的目的,因此我抛向空中的水和土会自然下落。另外,火和气有天然向宇宙边缘运动变化的目的,因此火和气会向上运动。这是一种典型的“目的论”,我们想象事物跟人一样都是有目的的,但宇宙万物不是任何东西都有一个目的,这些都是我们想象和猜测的结果,并且还会去极力证明自己的结论,而忽视那些跟结论相反的证据。

培根还举了一个例子,这是2000多年前,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讲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宗庙里面,挂着一幅画,有人把这幅画给一个无神论者看,画上画着一群正在祈祷的很虔诚的人,这些人是在一次沉船灾难里面幸存了下来的。这幅画寓意是,虔诚祈祷的人能获得保护不会被淹死。而那个无神论者问:“那些祈祷后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显然,那些被淹死的祈祷的人已经死了,无法从海底里面爬出来宣传他们的经历,这种思维偏见今天我们称之为“沉默的证据”或者“幸存者偏见”。培根说,人们喜欢这样逻辑自洽的说法,擅长发现与自己结论相吻合的证据,而忽视那些跟结论相悖的证据。类似的这样的错误逻辑,在科学和哲学里面也有很多,我们总是习惯于维护自己想象出来的结论或者规律,相较于反面事例,我们更容易受到正面事例的感动和刺激。

其实类似的偏向还有很多,比如人比较喜欢抽象,而不喜欢具体。比如人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产生偏见,比如损失厌恶,禀赋效应,我们天生厌恶损失,并且我们天生会高估自己已经拥有东西的价值,比如总感觉自己买的股票会涨,总感觉自己买的彩票会中。总之,人类有很多偏见,培根说,人的理解力就像一块凹凸不平的镜面,当自然光射到镜面的时候,镜面就会发生折射或者扭曲,我们理解力就像被扭曲的光线一样,扭曲了事物的本质。这是第一种假象或者幻象,培根称之为种族假象。

第二种假象是:洞穴假象。如果说第一种假象是整个人类族群都会犯的一些共同错误和偏见,那么洞穴假象就是每个人独有的,或者说个人的偏见。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培根用这个词来说明,不同的人在认识同一个事物的时候,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就好像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洞穴里面,坐井观天,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头顶上的那片天空。培根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环境、所处的阶层和所受的教育不一样,哲学都会让我们形成一套特有的,而且是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们很难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这有点坐井观天的意思。比如说,每个人的性格就不一样,有的人天生乐观,有的人天生悲观,有的人天生敏感细腻,有的人天生粗犷豪迈。

另外,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自己在某个领域付出的心血越多,那么就会认为自己的东西更重要,更容易认可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习数学的人,会认为数学是最重要的学科,而学习化学的人同样会这么认为。培根说,亚里士多德一生专研逻辑学,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哲学只是逻辑学的奴隶。同样,几乎每个哲学家都认为,自己构建的理论大厦才是最完美的。研究哲学的人认为哲学最重要,研究科学的人认为科学最重要,每个人的心灵中都存在一个主要和次要之分。

培根说洞穴幻象的产生大概有几种情况:有的人在某些领域上占优势,有的人过度追求事物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有的是偏爱某些特定年代,有的是对事物的思考偏广或者偏细。但实际上,这些偏见都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产生的偏爱,所以在理解上需要更加谨慎,这是第二个假象:洞穴假象。

第三个是假象是市场假象,这是一种由于文字和概念而导致的偏见。我们在思考和人与人的交流的时候,都会用到概念,概念主导着我们的思维,而概念也会反作用于思维。上一期我们介绍过,概念是对现实事物的抽象,而抽象是缺乏真实性的,很容易产生扭曲,而科学和哲学也很容易发展成为一种诡辩,毫无生气。

关于字词的概念导致的理解力上的假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名无实,有的事物因为没有被观察到,所以没有被命名,或者有的概念来自于幻象,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含义,前一期我们介绍了,概念有两种,一种是经验概念,一种是抽象概念,而很多抽象概念是人想象的结果,比如幸运、自我、人性、系统等等概念就是抽象的概念,我们很难把握他们的确切内涵。难怪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自然太过复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很多事物我们没办法言说清楚的。

另外一类是有实乱名,也就是事物的名称含义模糊不清,定义界定不明确。误差比较小的是名称,误差比较大的比如动词,比如,产生、腐烂、改变这些词,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属性的词,轻、重、稀薄、厚重等等,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很多词语都存在模糊不清,界定不明的情况,这些概念和词语在我们语言中大量出现,而影响我们的理解力,这其实是由于语言带来的局限性,这是第三个假象,市场假象。

第四个假象是剧场假象,培根是,其他假象还是比较隐蔽地悄悄地影响我们的理解力,但是剧场假象却是公然强行植入我们内心,影响我们的理解力。这种假象来自于各种哲学体系和被人滥用的论证规律,培根也把这种假象称之为“学说体系假象”。哲学和科学被大众所学习和接受,但是哲学和科学体系中,都存在大量的人们自己构想出来的假设。这些学说就像是一个个剧本,被人刻意编撰出来,它们看起来比历史更真实,更符合人们的期待,但实际上远离生活和现实经验。比如培根说,有的哲学家,他们费尽心思进行了几个实验,然后就冒然演绎和构建出各种体系,通过奇怪的方法扭曲事实来迎合这些体系。培根把各种错误学说体系分为三类:诡辩论、经验论和迷信论。

第一类是诡辩论,是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为代表,他们强制扭曲现实世界的独特性,建立起逻辑自洽的逻辑体系,比如前面说的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就是典型的代表。培根说,他们用逻辑来败坏自然哲学,用范畴来强行浇铸世界,培根把这一类学说称作诡辩论。

第二类是经验论,他们的学说建立在少数狭隘和暧昧实验之上,经常以偏概全,这种理论似乎有实验证据,但这些证据是不可靠的,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危险性,比如,炼金术就是这样的学说,这种用少量的实验或者简单的枚举得出的结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类是迷信论,他们从信仰和幻想出发,把自然科学与神学糅合在一起,建构了荒诞的自然哲学体系,比如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和柏拉图的思想都受到了培根的抨击,他说,毕达哥拉斯把哲学和迷信纠缠在一起,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曾经被看成是一个组织纪律严密,甚至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团体。但他的教义有一些比较怪异的理论。比如不允许吃豆子、不能碰白鸡、不能吃动物心脏等等。所以,培根说,这些思想混淆了哲学和迷信。

其实从这四个“假象”来看,不管是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还是剧场假象,培根都是在质疑和否定传统的知识,以及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并提出只有真正建立在大量观察和实践基础之上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和可靠的知识。用我们今天一句大白话说就是“实践出真知”,那如何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呢?我们下一篇文章接着聊。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