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疗用绷带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修视康绷带镜图片 中国治疗用绷带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年)

中国治疗用绷带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年)

2023-06-01 06: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减缓眼表刺激和疼痛症状

绷带镜可通过覆盖角膜病变区,避免机械摩擦等所致的角膜上皮脱落,防止角膜病变加重,减轻对角膜神经的刺激,缓解眼表病变及手术创面带来的眼痛、异物性刺激等症状 [2] 。

(二)有助于角膜上皮修复

绷带镜可保护角膜创面,保证角膜上皮细胞稳定增殖、移行和黏附,从而有助于角膜上皮修复。此外,绷带镜也可减少新修复的上皮细胞再次脱落 [3] 。

(三)角膜保湿作用

绷带镜可结合一定量水分 [4] ,同时其覆盖在角膜表面可减少角膜表面泪液蒸发,有利于角膜表面保湿并发挥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的作用。此外,连续配戴绷带镜可持续维持眼表的润湿环境,辅助人工泪液等药物治疗。

(四)光学作用

绷带镜覆盖在不规则的角膜表面,可形成光滑的光学表面,减少光散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视觉质量。

(五)药物缓释作用

绷带镜可延长部分药物在眼表的停留时间 [5] ,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绷带镜的基本参数

(一)透氧性

接触镜的透氧能力常用透氧系数Dk和单位厚度材料的透氧性能(Dk/t)表示。由于临床绷带镜多需要连续过夜配戴,为了减少因缺氧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因此Dk/t值要求大于87 [6] 。目前,我国眼科应用的绷带镜的Dk/t多在87~130之间。

(二)含水量

绷带镜含水量应为24%~50%。一般而言,含水量高的绷带镜对于药物的吸收作用和缓释作用较好,可较长时间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增强其疗效。

(三)镜片直径

为了保证配戴后绷带镜的镜片具有良好的活动度、覆盖性和中心定位,临床宜选择较大直径的镜片。目前,临床常用的绷带镜直径为14.0~14.5 mm。

(四)镜片厚度

绷带镜中心厚度一般为0.06~0.09 mm,以保证配戴后良好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若以药物吸载和缓释、矫正角膜表面不规则以及遮盖角膜微小穿孔为主要使用目的,一般宜选用厚度为0.09~0.12 mm的稍厚镜片。

(五)镜片的基弧

绷带镜常用的基弧为8.40、8.60和8.80 mm。一般情况下,绷带镜镜片的配适应尽量达到中心定位好、镜片上下移动度约在1.0 mm为宜。若配适不良,可适当调整镜片的基弧和(或)直径。

三、配戴绷带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大泡性角膜病变。

2.各种原因导致的眼睑闭合不全,如眼睑缺损、眼球突出、睑外翻、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等原因导致的眼睑闭合不全以及麻醉状态下角膜暴露等。

3.伴有角膜上皮病变的干眼。

4.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或麻痹性角膜炎。

5.丝状角膜炎。

6.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持续角膜上皮缺损一般是指角膜上皮缺损状态持续2周以上。

7.迁延性角膜溃疡。

8.倒睫。

9.眼部手术后:(1)各类激光角膜屈光手术;(2)角膜胶原交联术;(3)角膜移植手术;(4)翼状胬肉切除手术;(5)羊膜移植术;(6)其他手术如白内障摘除手术、抗青光眼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存在角膜病变等,可以酌情选择配戴。

10.眼部外伤后:(1)角膜化学伤;(2)角膜擦伤;(3)微小的角膜穿透伤(排除感染可能性后)等。

提请注意:(1)绷带镜仅是对症的辅助治疗,不能代替病因治疗;(2)对于病毒性角膜炎,应谨慎使用。

(二)禁忌证

1.活动性细菌、真菌及阿米巴原虫等感染性角膜炎或角膜溃疡。

2.急性结膜炎。

3.慢性泪囊炎。

4.无法或不愿遵从医嘱复查者。

5.对于接触镜及其储存液成分过敏者。

四、镜片选择

1.使用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可连续配戴的绷带镜镜片。

2.根据临床需要,选用透氧性较高的硅水凝胶接触镜片。

3.选用表面湿润性高、抗沉淀性强、舒适性好以及配戴操作简易的镜片。

五、绷带镜的临床应用

(一)大泡性角膜病变

大泡性角膜病变主要是由于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引起,以角膜基质及上皮水肿、上皮大泡形成为特征。患者眼部常有严重的磨痛及刺激症状。任何导致内皮损伤的因素均可引起该病,其中白内障摘除手术和青光眼为最主要的原因 [7] 。

绷带镜可避免眼睑对角膜表面的持续摩擦,减少对病损区的刺激,明显减轻眼部症状 [8,9] 。病变严重者可联合使用高渗滴眼液,帮助降低角膜水肿,促进大泡吸收。

(二)各种原因导致的眼睑闭合不全

在眼睑缺损、眼球突出、睑外翻、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或全身麻醉时眼睑闭合不全等情况下,由于角膜暴露可引起角膜上皮干燥、缺损。在去除暴露因素的同时,联合使用绷带镜,可减少机械刺激,缓解疼痛,维持角膜湿润状态,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

(三)伴有角膜上皮病变的干眼

干眼根据泪液缺乏成分分为水液缺乏型、黏蛋白缺乏型、蒸发过强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以及混合型5种类型 [10] 。中、重度干眼,尤其伴有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者,如Sjögren综合征 [11]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12] 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戴绷带镜可有效缓解眼部不适症状,保持眼表湿润,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部分严重干眼患者无法耐受绷带镜,需要谨慎选择使用。

(四)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或麻痹性角膜炎

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炎性反应、外伤、肿瘤以及手术导致角膜神经损伤。由于角膜知觉下降,对外界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变弱,角膜上皮修复障碍,临床常表现为角膜上皮脱落、迁延性角膜溃疡等。绷带镜可保护角膜,缓解眼部疼痛和刺激症状,加快上皮愈合速度 [13] ,以预防角膜溃疡和穿孔。

(五)丝状角膜炎

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反复的丝状剥脱。许多全身疾病、眼表疾病、眼部药物及手术均会诱发此病。在病因治疗和使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药物的基础上,联合配戴绷带镜,能够缩短角膜上皮修复的时间 [14,15] ,减少发生继发性感染的概率。

(六)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在治疗过程中,若角膜上皮缺损超过2周未愈合,则称为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16] 。绷带镜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眼部疼痛,加速上皮修复,缩短病程 [17] 。

联合应用自体血清,绷带镜能够有效治愈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 [18] 。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配戴绷带镜可减轻疼痛等眼部症状,有利于上皮细胞的修复 [19] 。但是,应用时应尤其注意继发感染的可能,需要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滴眼液,晚间涂抗生素眼胶。

(七)迁延性角膜溃疡

非感染性病因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外伤及手术等。常见疾病包括蚕蚀性角膜溃疡、边缘性角膜变性、大泡性角膜病变、泡性角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及可伴有角膜上皮缺损的角膜营养不良等。对于非感染性角膜溃疡者,绷带镜可起到屏障作用,使受损上皮得到保护,缓解眼部疼痛和刺激症状,阻止溃疡扩展和促进溃疡愈合,并具有局部药物缓释功能。

对于感染性角膜溃疡者,只有在感染得到完全控制、组织处于修复愈合阶段,才可在密切随访监控下,慎重使用绷带镜。

(八)倒睫

倒睫可造成持续角膜上皮脱落,患者表现为畏光、流泪、异物感以及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在去除倒睫病因的同时,联合使用绷带镜,可以减轻机械刺激,缓解眼部疼痛,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

(九)眼科手术后的应用

1.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1)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和治疗性角膜切削术等,可在术后常规配戴绷带镜。

(2)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包括采用机械刀及飞秒激光完成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等,术后早期佩戴绷带镜可有效减轻角膜损伤,促进泪膜稳定,缓解不适感 [20,21] ,故可选择性应用。下列情况特别建议使用。

A.薄角膜瓣设计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B.术中角膜瓣并发症:如角膜瓣厚度不均匀、纽扣瓣、游离瓣、不全瓣、角膜瓣蒂部过窄。

C.术毕存在角膜上皮损伤、角膜上皮基底细胞营养不良或手术操作时间过长角膜瓣水肿等情况。

D.术毕发现眼睑结构或功能异常:眼轮匝肌痉挛、眼睑内翻或外翻、倒睫以及眼睑闭合不全等。

E.特殊患者:远视手术(尤其光区设定较大者)、角膜外伤修补术后或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再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需将原角膜瓣揭开完成的增效手术、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清除术、角膜瓣移位复位术等术后患者。

(3)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微透镜取出术,包括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配戴绷带镜的适应证、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可选择性配戴绷带镜。下列情况中特别建议使用。

A.角膜帽缘撕裂。

B.切口处及非切口处角膜上皮破损。

C.术中角膜帽穿孔。

D.行Circle模式增效手术后。

(4)使用飞秒激光或机械刀进行的散光性角膜切开术、角膜缘松解切开术,术后建议配戴绷带镜。

2.其他眼科手术

(1)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手术形成的角膜缺损创面和巩膜暴露区可引起明显的疼痛、刺激症状。绷带镜可明显减轻术后刺激症状 [22] ,促进结膜和角膜上皮修复和创面愈合 [23,24] 。由于绷带镜对抗生素等药物有良好的通透性,因此不会影响术后用药的作用。

(2)角膜移植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配戴绷带镜可减轻术后早期刺激症状,保护角膜,有利于上皮愈合 [25] 。尤其在人工角膜移植术后,绷带镜能够减轻由于角膜干燥引起的上皮缺损、溶解,减缓患者症状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26] 。

(3)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在去上皮或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眼部疼痛、角膜上皮愈合延迟等情况。绷带镜可减轻疼痛,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

(4)白内障摘除手术:对于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切口较大或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绷带镜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 [27] ,并减轻术后不适症状 [28] 。

(5)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在小梁切除术后,绷带镜可缓解眼部异物感,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及结膜切口愈合 [29] 。对于有滤过泡渗漏者,绷带镜可促进滤过泡修复,防止渗漏造成的浅前房 [30] 。

(十)角膜外伤后

1.化学烧伤

对于化学烧伤患者,绷带镜可保护角膜上皮细胞,防止细胞脱落,促进角膜修复 [31] ;另一方面,绷带镜可防止睑球粘连、倒睫等对角膜上皮的损伤 [32] 。对于化学烧伤后有睑球粘连倾向者,绷带镜宜选择直径较大、厚度较厚、透氧性高的硅水凝胶镜片 [33] 。

2.角膜擦伤和穿透伤

对于角膜伤口较小(长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