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学堂 ▎解读佛经中的“三千大千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家讲福报分为三个层次 禅林学堂 ▎解读佛经中的“三千大千世界”

禅林学堂 ▎解读佛经中的“三千大千世界”

2024-06-03 1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年,释迦牟尼佛听到有人议论世界形成的原因,于是就给大家宣说了《起世因本经》,详细阐述了他所知悉的世界形成的原因和结构。

三 界

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和八海环绕,从而形成一个世界,也叫须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不同生命层次的有情存在。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界,是佛教对于有情世界的基本划分。

根据佛经中的讲述绘制

欲 界

欲界,顾名思义,此界众生的欲望特别强烈。在佛经中,将欲望定义为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具体可分为财、色、名、食、睡五欲,一般人又以食、色两种欲望最为强烈,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欲界里分六道众生,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是上三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是下三道。

六道中的天道指的是欲界六天,福报极大。第一层四天王天,再往上分别是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身处六道之中,虽然所处环境不同、福报不同,虽然层次越高欲望越淡泊,但即使是最高的他化自在天,只要身处欲界,总还是会有欲望的困扰。

色 界

在佛教中,“色”一般不是指颜色或女色,而是代表着物质。但色界享受的不是物质,而是禅悦的喜乐,是精神方面的。如果我们能布施并受持五戒十善,将自己拥有的钱财、掌握的技术、具有的能力施舍给他人,再以戒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德行,可以升到欲界六天。但要到层次更高色界天的就不够了,还必须修习禅定。

《俱舍论》中提到,根据禅定境界的不同,色界天又分为四禅十七重天。即初禅三重天,二禅三重天,三禅三重天,四禅八重天,由禅定的境界决定其在色界天的层次。

无 色 界

三界中最高的一界就是无色界,是无形色众生所居之处。此界无形体,无物质,但存识心,住居于深妙之禅定。无色界是通过修四种空定获得的果报,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虽然超离欲界和色界的贪欲,但仍有无色界贪。色界天的四禅加上无色界天的四空定,合称四禅八定。

三千大千世界

以上面所说的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的四大部洲及八山八海,合称为一小世界。这里包括了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风轮,其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即色界初禅三重天)。此一小世界以一千为集,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称三千大千世界。

我们所处的叫做娑婆世界,属于释迦牟尼佛教化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的极小一部分。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教化的极乐世界宽广无极,远比娑婆世界大得多了;同时,还有一个东方净琉璃世界,是以药师佛为教主。

与太阳系的星球对比,地球只是一个小点

银河系中,太阳系也只是一个小点

《华严经 · 华藏世界品》中记载,“彼一切世界种,或有作须弥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回转形,或作漩流形,或作轮辋形,或作坛墠shàn形,或作树林形,或作楼阁形,或作山幢形,或作普方形,或作胎藏形,或作莲华形,或作佉勒迦形,或作众生身形,或作云形,或作诸佛相好形,或作圆满光明形,或作种种珠网形,或作一切门闼形,或作诸庄严具形。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THE

END

感恩 包容 分享 结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