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波放大器学习笔记:原理(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及仿真结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低噪声放大器原理图讲解 斩波放大器学习笔记:原理(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及仿真结果

斩波放大器学习笔记:原理(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及仿真结果

2024-06-17 1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斩波技术_哔哩哔哩_bilibili

UP主:nusunmoon

【1】如有需要可通过下面链接获取本PPT: https://mbd.pub/o/bread/mbd-ZJecmp9s 【2】本频道全部视频知识点梳理可通过下面链接免费获取: https://mbd.pub/o/bread/ZJWclJ5w

一、低频噪声及失调消除技术

        自动归零技术:不仅可以消除失调电压,还可以消除低频噪声,比如1/f噪声。需要fsample比1/f噪声转角率高。

        在采样过程中会引起热噪声:以Φ1闭合为例,此时运放的单位负反馈接到Cs的右极板,Vout的电压就存储在Cs右极板上。Vos并不能抵消掉这部分热噪声,因此高频的热噪声会混叠到几代频段,噪声增加fcutoff/fample倍。如果降低这个倍数,则需要增加fsample。但是一般来说fcutoff也会相对高一些。

        如右图,对于1/f噪声来说,在低频时信号强度很高,而且变化剧烈。而自动归零技术虽然消除了1/f噪声,但是引入的热噪声在低频依然存在,无法滤除。

二、斩波的频率分析

1.直接分析

        Vin经过方波信号的调制,经过直流电压的修正,然后被放大器放大VA倍。再经过一次解调,得到输出信号。

        对输入信号Vin来说,因为m1和m2相同,由本科阶段信号与系统可以得到,两次相同的调制之后可以恢复原来的信号。

        而对噪声信号来说,进经过一次调制(m2),因此被搬移至调制频率(高频)。

        因此在输出段Vout出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获得没有噪声的信号VIn。

2.公式分析

        上图为对应的公式推导。m1在时域上是方波,在频域上即在奇数次(fchop 3fchop 5fchop等)出现的脉冲信号。从输出结果来看,mt是方波,mt的平方是1,因此滤波后可以得到放大A倍的Vin。

3.图像分析

         图1是Vin,图2是mt的频域信号。经过一次调制后,Vin被搬移到fchop的奇数频率中,如图3.(图中加入了负频率的情况,把负频率的对称了过来。我记得有个专业术语但是忘记了哈哈哈。所以这里是对称的图像)

        图4是噪声和加入的电压失调。如前面对1/f的噪声分析,在低频段强度很高。在此基础上叠加一个直流的电压失调,由此模拟出噪声如图4.

        图3为信号经过第一次调制后,图4为噪声。二者叠加后被VA放大,因此产生图5。

        经过第二次调制(即解调)后,对于原始信号,会恢复到原来的频率。对于噪声,会被搬移到fchop的奇数频率中。因此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可以滤除噪声。

二、斩波时域分析

1.方波的产生(开关的作用)

        以Φ1闭合为例,Vin正极接入OTA的输入端正极,Vin负极接入OTA输入端负极。OTA的输出负极接入VOUT负极,OTA的输出正极接入VOUT正极。在Φ2闭合时,Vin的正极接入OTA负极,此后均调换,不再重复说明。因此相当于Φ1和Φ2的功能相反,可以理解为相互调换了正负极,所以产生了方波(一正一负)。

        (博主是懒狗,一直没有从原理上理解方波或者开关的作用,现在发现原来是一个东西)

2.信号变换

        为方便分析,假设输出信号是直流信号(如图1),分别经过方波信号相乘、噪声叠加、放大器放大后,信号变成如图2所示。此后分析与频域分析类似,不再赘述。

三、斩波放大器仿真

        假设输入频率为4.88kHz,斩波频率为500kHz。在箭头出加入一个典型的1/f噪声。

        为了能够从频域角度得到直观结果,我们对ABCD四处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

        可以看到:

        A图为Vin,频率集中在4.88kHz,约80dB.

        B图为第一次调制,但还未加入噪声。此时Vin被搬移到500kHz.

        C图加入了1/f噪声,与B图信号相叠加。

        D图为解调后。Vin信号恢复到4.88kHz,1/f信号被搬移到500kHz。

总结:

        其实本质是本科学到的调制解调,引入了噪声。噪声仅搬移了一次,所以被移入高频区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