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良:武术进校园,应以传统武术为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传统武术发展研究3000字 周伟良:武术进校园,应以传统武术为主

周伟良:武术进校园,应以传统武术为主

2023-08-22 09: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武术反映了中华先人的一种智慧。”周教授认为,武术进校园重要的是通过肢体活动的方式,在进行一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这种重要性更为突出。

在采访中,周伟良教授明确地提出,让什么样的武术进入校园是个关键的问题。如果让缺乏文化内涵的竞技武术进入校园,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必须以传统武术为主!

“早过耳顺之年的我别无他求,只求中华武术明天会更好!”采访结束时,他这样说道。

访谈录:

武术是先人的智慧

问:今年3月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武术、太极可以进校园。在您看来,武术进校园的意义在哪里?

周伟良:我首先想问一下陈宝生部长所说的太极是什么?是指太极拳吗?如果是指太极拳,那么在概念上武术和太极不是一个并列关系,它是一个包容关系,也就是说太极是被武术所包容的,所以这样的提法我就觉得很怪异。

那如果说太极不是指的太极拳,指的是中国古代理学上的太极或者中国古代哲学的太极,那么这样的提法也是一个很莫名其妙的提法。因此,所谓的“武术、太极都可以进校园”这个说法很奇怪,别人懂不懂我不清楚,至少我这个从事了30多年武术专业理论研究的人来讲,我是不清楚的。

▲周伟良教授

说到“武术进校园的意义”,我认为不仅是肢体活动的,反映了中华先人的一种智慧(如反者道之动的技击理念等)。武术进校园重要的是通过肢体活动的方式,在进行一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这种重要性更为突出。

然而,谈到武术进校园,就必须了解当前武术的具体活动方式:传统武术、竞技武术。这是武术进校园的原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如果“武术进校园”进的是与西方体育接轨的竞技武术,如何能通过其活动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起到武术进校园的真正作用。所以不能笼统地谈武术进校园,应明确是哪一种武术进校园。

谈到传统武术,有一个问题必须指出,即“伪传统”的问题。如同时下那些打着历史招牌的“伪历史”影视剧。尤其在当前竞技武术一花独秀背景下,不少传统武术在逐步竞技武术化。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名曰“传统武术”的赛事活动实际是竞技武术的翻版,不过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可以这么说,传统武术不是身穿改良的服装或换一个传统的名称,而是指自身的活动样式。关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论述,我已写过不少相关文章,你可以查阅,这里不展开了。

习武有助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品质

问:青少年学习武术对性格养成有什么益处?

周伟良:那我觉得就是谈到它的价值了。我觉得对于性格养成第一个是增强体质,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好不好,与体质本身也有关系,即可通过体质的增强来改善性格。第二个,我就觉得通过传统武术的习练,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由此培养出一种道德意志品质。

问:这种道德意志品质从何而来?

周伟良:说到底就是武德教育,如果说我们的武术仅仅是套路,没有技击意义,那这种武德是无法建立的,因为长期练武的人,你能比一般的人有技击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有一种道德自律来约束自己,如果说你仅仅像广播体操一样的东西,那么这种武德就无从谈起。我们没听到哪个做广播体操,要求他日常伦理怎么样,那么武术可以提高他的道德意志品质,因为习武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所以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进行。那么最后就培养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毅力。当然,这种坚韧毅力也不是停留在一种很野蛮的层面上。这个过程中间,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技击智慧。

▲周伟良教授

问:提到技击智慧,能否举个例子?

周伟良:比如说传统武术中的“武松脱铐”。你想一想,我两个手被铐在一起,肯定是处在弱的、或不利的情况下,但是通过合理的技法运用,照样可以转弱为强,这是“武松脱铐”这类传统武术的内在寓意,也是传统文化中一贯提倡的“君子自强不息”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资源。

习武是一个长期过程

问:您认为要练好武术,最重要的是什么?

周伟良:我觉得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要有正确的习武观和习练方法,就是你练武是为了什么,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很多人是受武侠小说的影响,把武术神秘化或者是把它娱乐化,殊不知这个是当代武术发展过程中最致命的地方。另一方面,有的传统训练方法未必科学,确实要在当代的科学理性下进行甄别与分析,这样能够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第二个就是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因为习武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不是说今天学明天就可以收到效果,以前孙禄堂先生把它称为“终身之学”。尤其是在非常枯燥的时候,更要求练武者,有一种专心一致的意志品质。

第三就是传统武术的理性甄别。传统武术好不好?好。但是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它绝对不是优秀文化。我一向反对一个观点,就是把传统文化直接等于为优秀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毕竟是前代形成的,发展到今天肯定有它的时代不足,我们今天就要对这些东西进行甄别,但不管是技击上还是文化上,或训练方法上的。比如,传统的武德形成很早了,是不是全盘接受,恐怕还是有问题的。你比如说师徒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老师的尊重是需要的,但是对老师的尊重如果向前跨出了一步,那我觉得就过了,那它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肯定是不平等,我们要对老师尊重,但是这种对老师的尊重,不能建立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上。

武术改变人生

问:请您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习武对您的影响。

周伟良:我今年已经是六十五岁的人了,身体情况还可以,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习武,把我引入了一个至今难以割舍的学术领域。包括我日常的学术,我的兴趣,恐怕和几十年前的习武有关系,尤其通过习武锻炼了我一种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我觉得自己的意志品质还好。尤其是对一种很丑陋的东西,哪怕外面一片叫好,但我的眼里绝对是容不得沙子的。

▲周伟良教授

问:说到学术领域,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概括您的学术生涯会是什么?

周伟良:两个字“追求”,第一个是追求自身学术上的成熟;第二个是追求自己的修养的更丰富,学术境界更高,人生总得有追求啊。一个读书人应该凭他的学术担当立于天地之间,说到底就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让传统武术进校园

问:对于武术进校园,您有什么建议?

周伟良:提出“武术进校园”,其实由来已久。就我所知道的,民国时期已有,如马良的“新武术”等。改革开放的80年代以来,有关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推行,如80年代我就读的北京体育学院的武术老师,当时他们曾编过推向中小学的“武术操”。但这方面始终收效甚微。其原因恐怕有二:一是其在内容上与传统武术基本无关的,二是在思想上把武术仅仅作为一种肢体活动的体育活动开展的,缺乏文化内涵,于是乎也就根本无法反映不出中华武术的文化精神。在西方文化逐渐强势的过程中,这样的“武术进校园”也就不可能长久。那种不认真分析当代武术的基本结构、认为只要领导部门盖章发文、表态支持,武术就可顺利进入校园的想法,太不切合实际了。这种情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见得还少吗?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从它的内容上来寻找问题,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进去的东西没有生命力。你想想,把一种没有文化身份的竞技武术推到学校去,能有生命力吗?不可能有!怎么办?首先,应以传统武术为主,既然是传统武术,那不同省市,不同地区,都应结合当地传承有源的传统武术,同时也使各地的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有了可落实的基础和保障。其次,在开展校园武术,不仅是肢体活动的,还必须包括对所开展武术拳种的历史文化教学。再次,各地应组织专家结合当地校园实际情况编写系列教材,培训相关师资。还有,定期组织校园间的赛事活动,并将校园武术与赛事成绩纳入到对校园文化的考核中。这样就真正的可以把我对武术进校园,落到实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