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的碰撞与融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素材例子 论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的碰撞与融合

论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的碰撞与融合

2023-03-12 2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随着人民意识开始觉醒,科技持续发展,传统文化逐渐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如今的文化与科技更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逐渐密不可分。文章将从文化与科技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将会如何碰撞融合,提出以文化为中心与以科技为中心的两条可能的发展方向,结合案例论证传统文化在未来科技发展的时代会产生何种的火花。得出文化能够推动科技创新,科技能够助力文化展现。

关键词:科技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未来发展

引言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必然会坚定不移地坚持这条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远不止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么简单,意识形态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新的国之重器——文化产业。

文化推动科技

1、以文化为主导推动科技创新

未来科技如何发展离不开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指导,当下文化科技产品如影视作品、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等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成果有很大部分是以国外的文化形式为主,如过去二三十年,我国民众对美国的情感几乎都来自好莱坞、NBA;对日本则是动漫、游戏、任天堂;对韩国是韩剧、男女团等。要想我国科技产品有自己国家的风范就必须要以本国的传统文化为主导思想,推动科技创新。

2022年第24届冬奥开幕式,在2月4日20:04开幕,中国队在第24分出场,以24节气为倒计时,到最后的Beginning of Spring,当天刚好立春。这是中华文化与数字结合之美。冰蓝水墨,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来,河水成冰,铺满全场,冰雪五环,破冰而出;小草,蒲公英,焰火,从绿到白,播种到绽放。网友们说:“春风如贵宾,一到就繁荣。” 这是自然之美。冰五环左右是各国语言写的“欢迎”,各国路上,配上各大世界名曲,到最后歌唱祖国响起,亮起主宾国家之红,展现中华文化意境之美。以及在场外开幕前,滑雪运动员离开新疆,牧民在雪中骑马送奥运健儿出征,白茫茫雪地上,亮出的那一瞬间让人热泪盈眶的几抹红色,此乃中华文化真情流露之美。掉落的和平鸽,被小姐姐二拉了回来,“一鸽不能少”,这是和平一统的心愿之美。空中的一滴水墨,凝聚成冰,一块冰立方,从地上升起,24道激光,回顾24届冬奥会,最终停靠在中国北京,六位冰球运动员快速打击,配合激光雕刻碎冰,冰五环显现出来,形成科技与奥运精神之美。张艺谋谈及五环的展现效果,这样说道:”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科技含量。“这是以中华文化为中心思想做出科技创新的典型案例。

从以上种种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科技作品都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思想,以科学技术为展现手法,每一个作品中无不蕴含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如果没有中华文化作为设计主旨支撑,这些科技作品展现出来的效果就不再是如此内涵丰富,如此惊艳动人。以中华文化为主导推动科技创新,不仅仅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设计,也能够激发科技作品产出更广阔与更丰富的创新创造方向。

2、以科技为辅助助力文化创作

现如今文创作品越来越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文创作品的特点就是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下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任何作品难以离开科学技术的辅助与支持,科技的进步能够帮助并推动广大创作者进行文化创作。

篆刻俗称刻图章或刻印章,由于其印文多用篆书,而且先书写后刊刻,故称篆刻。现代科技对篆刻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合成材料的出现,为篆刻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前,篆刻的材料基本上就是一部分石材、木材和金属材料等,而现在,更多的像合成橡胶、玻璃、陶瓷等等的材料,让篆刻的材料更加容易取得,篆刻的成本也有更多下降的空间,篆刻所体现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计算机学科和自动化的发展,促使了篆刻机器的问世。想要篆刻印章的人,只需做好设计,再把设计稿传入电脑,经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就可以让机器来完成一枚印。篆刻机器的出现,为篆刻大众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可能。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让中国篆刻艺术得以数字化方式展现。例如,在数字化展厅,通过移动的触摸式电子展示屏、LED荧屏、天幕等让观众更好地接触篆刻艺术。

文化创作自然是离不开工具的辅助,在未来科技更加发达的社会,科技必将会成为文化创作的有力工具,在当下至未来,中华传统文化应当借助科技的发展不断创新。如今已经有了许多美好的科技文创作品,在将来也必然出现更多的科技与文化结合的设计与创作。

科技塑造文化

科技助力文化焕发新生,推动传统文化展现

书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和人文情怀,记录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书画借助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焕发新生”,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科学技术助力书画修复与鉴定。通过科学技术可以使书画修复工作做到更为准确,避免修复过程中因为“人的因素”而造成损害,降低修复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修复工艺水平。在书画鉴定方面,科学仪器也成为鉴定书画的手段之一,用来分析作品使用的纸张、颜料、墨迹、印章等的年代与出处,从而达到区分真伪、为艺术品断代的目的。科学技术让书画“活起来”。通过AR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例如,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清明上河图》被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新型艺术展演,让游客变为画中人,走入汴京的众生百态。

现代科技与舞台艺术的融合不断深入,更多科技元素的注入,使黄梅戏的舞台变得更加美轮美奂,艺术上更富有生命张力。光影技术的灯光、水火、特效数字控制手段,3D激光投影、AR增强技术效果运用,为大型实景剧增新添彩。灯光、音箱、LED等先进技术的烘托下,呈现出了一个光影交错、情景交融的立体情景,带来宛如置身其境的独特感受和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全息影像技术和3D动画技术的运用,同样给黄梅戏中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传统剧目带来了新“活力”,让人们欣赏这些老剧目时也有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现代科技与传统戏曲的融合发展,在丰富了传统戏曲展现形式的同时,还更好地拓宽了传统戏曲的传承渠道,让人们深切体会到了传统戏剧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

许多优秀且有特色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流逝,逐渐的也越来越少的国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零零后的成长与崛起将如汉服、旗袍、戏曲、武术等带有许多优良传统文化带回到大众面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愈渐发达,传统文化也将会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大众的视野里。科技能够使得传统文化继续焕发新生!

结语

时代逐渐更替,每个领域都在持续发展,文化与科技的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与科技相互交织,未来科技会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不一样的未来。将来人们能采用更智慧智能的方式看到更美好的传统文化,未来的博物馆不再是必须在线下观看,我们能够利用VR技术在自己的家里就能看到故宫博物院;未来的设计也不再完全需要人的参与,设计师利用AI就能够创作大量的文化作品;未来的教育或许也不再是坐在教室里或是对着电脑屏幕,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AR、MR等发展愈发成熟的科技产品学习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将以全新的形态展现在新生代的面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