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会计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论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论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2024-06-18 03: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对其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在新的形势下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并提出其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 素质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会计人员肩负着为政府机关、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和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的使命,他们的素质、水平、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其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家一系列政治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对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方法、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随着中国加入WTO,会计人员必须变革传统的封闭性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性商品经济,加入WTO后,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种开放性特征告诉我们,传统的循规蹈矩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有一种全方位、多视角、快应变的崭新思维方式。它要求会计人员抛弃过去只管记账、算账、报账的“账房先生”的老形象,由原来的报账型向预测型、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开拓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创新财务管理能力,这是客观现实向每个会计人员提出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会计人员必须变革传统的工作模式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竞争性特征将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激励人们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而那种传统会计工作的笔、纸、算盘已经与竞争激烈的经济工作极不适应。许多会计人员面对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虽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收效甚微,这显然是工作方式不适应形势的结果。计算机技术进入会计领域,是会计史上的又一次质的飞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的主要工具。会计信息的快速传递、反馈,会计资料的准确汇总、计算,原始资料的高效储存、搜索,这些都是工业时代无法达到的。现代会计是一种集核算、监督、控制、分析、预测、决策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活动,而不再是以前单纯的核算。因此,要想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变革传统的会计工作条件、手段和方法,这也是未来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3、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迫使会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性知识结构

  社会经济本身是知识经济,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知识融合性和行业融合性。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会计的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每一个会计人员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不仅要精通本行业的业务,还要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和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的法律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深化会计改革和会计国际化的需要,才能立于时代的潮头。

  三、新形势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面对加入WTO的中国社会与经济,为全面推进我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和会计工作的健康运行,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

  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它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政策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具体来说,一是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矛盾,处理和解决具体问题,避免和减少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二是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扎实实地搞好本职工作,把会计工作视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忘我工作中升华。三是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做到甘于寂寞,甘于清贫,具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加强诚信修养,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不为私利所动,不为钱色所诱,不为享乐所惑,使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始终与基本职业道德相符。

  2、必须具备广博高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它包括数学、经济学基础、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交际和文化修养,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会计人员应将其融会贯通,用以指导具体工作。二是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盈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以及会计职能有关知识,还要熟悉我国《会计法》、《会计准则》以及国际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商务惯例和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核心和主体,它是会计人员从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更是为会计事业服务的重要保证。三是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增强会计工作的知识含量。这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基本前提,每一个会计人员要自觉自愿地学习和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如通识性文学、历史、生物伦理学、艺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素养,开阔视野,增强识别与判断能力,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四是要基本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这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从全球化的趋势看,随着国际交往增多,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将有助于交流沟通,消除语言隔阂,工作的实效性也将明显提高。五是要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必须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会计的一般知识,而且应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

  3、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一是要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知识,学习能力成为一项基本能力。要有“开放式”的胸襟,随时准备且乐意吸收新思想,接受新事物,固步自封、一概排斥的心态是无从更新知识的。要广泛涉猎,大量阅读,这是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节奏,才能与时代潮流同步。与此同时,会计人员更应具有创新能力,面对新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会计人员要有新的应对措施和正确、具体的财务处理方法,在前人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新的理财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二是要有较强的财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会计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在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对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及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会计人员要从较高的视角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把握财务工作的运行规律。在分析的同时,还应善于整理、综合、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三是要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从一定角度讲,企业与工商、税务、银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会计人员是否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亲和能力、一定的公关能力、快速的沟通能力都直接关系其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而,会计人员应该细心揣摩,自觉修养。四是要有预测和决策能力。会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监控,及时准确地预测经济前景,提出各种经济备选方案,拟定各项经济计划,从而使会计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的预测分析,切实起到当家理财的作用,成为决策参谋助手,使会计人员的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具有健康的体魄,精力充沛,能满足大量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工作的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身体,做好会计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周恩来同志说过,思想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的。因而,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坚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处世态度,处理好工作与休息的关系,劳逸结合,善于及时地调整,养成与工作性质相适应的生活规律。

  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意志心理素质和能力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会计人员高效工作的关键。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会计人员不可避免地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心理问题,加之会计人员处于一种相对“静”而紧张的工作环境,更容易产生心理疾患。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报告会计信息时所反映出来的心理状态是会计行为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差异导致会计行为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质量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要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荣辱不惊,遇事沉稳,保持理智,学会自我调节。在目前复杂的会计环境中,做到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培养具有坚韧顽强、不怕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意志和品质,具有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及良好的团队意识。

  新的历史时期,会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的形势也对会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只有加强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成为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商务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并懂外语和计算机的国际型、复合型会计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志丹: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C].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

责任编辑:小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