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15: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以外币表示的美元价格大幅度下降 习题15: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习题15: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2024-06-18 05: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5章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一、填空题

1、1994年发生的(         )危机和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相互依存和影响空前加强。 答案:墨西哥金融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与国之间的商品、技术交流急剧增长,世界(          )增长远远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答案:贸易额

3、在国际交往中,货币所起的作用就是在国际范围内行使(         )、支付手段和储存价值的职能。 答案:购买手段

4、外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它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同时可以用作国际支付,并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和(          )。 答案:支付手段

5、不经有关国家的管理当局的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也不能向第三者进行支付的外汇称为(            )。 答案:记帐外汇

6、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互换交易的目的在于规避( )造成的风险。 答案:汇率变动

7、外汇兑换券是1980年开始发行流通,( )年停止发行的。 答案:1994

8、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用折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的汇率标价法称为(                  )。 答案:间接标价法

9、将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比价,随着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的汇率制度称为(            )。 答案:钉住汇率

10、一国货币的价值可以用汇率来表示,习惯上将其称为货币的( )价值。 答案:对外

11、两种货币能够兑换是因为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因此两种货币的(   )值是形成汇率的基本依据。 答案:对内

12、汇率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其变动能反作用于经济,对进出口、物价资本流动和(        )都有一定的影响。 答案:生产

13、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影响较小,因为长期资本流动主要以利润和( )为转移。 答案:风险

14、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初步纳入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 )的浮动汇率”的规范轨道。 答案:有管理

15、1994年4月1日在( )成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 答案:上海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是在哪一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要求,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    )

A、1994年7月               B、1996年12月

C、1999年10月              D、2000年1月 答案:B

2、SWIFT汇兑形式属于下面哪种国际结算方式。(    )

A、信汇                      B、票汇

C、电汇                      D、托收                       答案:C

3、进出口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是下列哪种结算工具。(    )

A、托收                      B、信用卡

C、电汇                      D、信用证                     答案:D

4、汇率决定理论之一的“购买力平价说”是哪个国家的谁提出的。(    )

A、英国的G、L、Goschen       B、瑞典的G、Gassel

C、法国的Alfred Aftalion     D、英国的J、M、Keynes        答案:B

5、本币汇率下跌会引起下列哪个现象。(    )

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逆差

B、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平衡

C、进出口不发生变化           D、进出口同时增加            答案:B

6、下列哪种风险属于政府承担的外汇风险。(    )

A、进出口贸易风险             B、外汇储备风险

C、外债风险                   D、资本流动风险              答案:A

7、1973年西欧“共同市场”有多少国家假如货币汇率联合浮动体系。(    )

A、6国                        B、9国

C、12国                       D、15国                     答案:A

8、我国是从哪年开始允许居民个人在银行开办外汇存款业务的。(    )

A、1984                        B、1985

C、1993                        D、1994                     答案:B

9、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关键是要具备下列哪种特性。(    )

A、可兑换性                    B、可偿付性

C、普遍接受性                  D、国际性                   答案:A

10、在国际债务清偿中使用的货币发挥的是货币的哪种职能。(    )

A、价值尺度                    B、购买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储存手段             答案:C

11、下列哪种货币属于非单一主权国家货币。(    )

A、美元                        B、日元

C、英镑                        D、欧元                     答案:C

12、银行在国际业务中的通汇网点除了联行形式外,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称为(    )。

A、代表处                      B、办事处

C、分理处                      D、代理行                   答案:D

13、我国是从什么时间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制的。(    )

A、1994年4月                 B、1996年7月

C、1998年12月                D、1999年7月               答案:B

14、1979年为调动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的活力,国务院决定推行下列哪项制度。(    )

A、外汇留成制                  B、银行结售汇制

C、外汇调剂制                  D、意愿结售汇制             答案:A

15、目前人民币的可兑换性达到下列哪种程度(    )。

A、不可兑换                    B、经常项目可兑换

C、资本项目可兑换              D、完全可兑换               答案:B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的标准,下列哪些外币资产属于广义外汇。(    )

A、100美元现钞                B、1000股H股

C、10000朝鲜元支票            D、100万元美国国债

E、1亿SDRS 答案:ABCE

2、某外汇交易商在买进100美元现汇的同时又卖出100美元3个月远期合约,这种交易属于哪种交易方式。(      )

A、现汇交易                    B、期汇交易

C、互换交易                    D、套汇交易                 答案:CD

3、1994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A、汇率并轨,实行管理浮动。

B、取消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

C、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停止发行外汇券。

D、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

E.关闭了外汇调剂中心。                                    答案:ABCD

4、汇率变化与资本流动的关系是。(         )

A、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的影响较小。

B、本币汇率大幅度贬值会引起资本外逃。

C、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

D、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出。                            答案:ABC

5、本币汇率下跌会引起下列哪种商品价格上涨。(     )

A、出口供给弹性小的商品。      B、出口供给弹性大的商品。

C、进口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D、进口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答案:AD

6、下列关于中国外汇市场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银行间外汇市场是1994年4月1日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的。

B、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中心设在上海,称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C、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设有公开市场操作室,根据宏观政策目标调节汇率。

D、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机制是人民币汇率唯一的形成机制。  答案:ABCD

7、二战后到1973年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汇率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

A、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

B、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平价为货币法定含金量的比。

C、规定了汇率波动的上下限。

D、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干预市场,维持汇率稳定。              答案:ABCD

8、当今世界主要的汇率制度有。(       )

A、自由浮动制                  B、管理浮动制

C、联合浮动制                  D、钉住浮动制               答案ABCD

9、在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本币资产也可以称为外汇,但这种外汇必须具备下列哪些性质。(        )

A、必须经过中央银行和政府,或具有官方职能的机构、企业所签订的协议而形成。

B、它主要是用于偿付双方国际收支逆差的。

C、它具有自由兑换性质。

D、它未经协议方同意可以转换为第三国货币。                  答案:AB

10、1968年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中出现的“外汇人民币”属于。(      )

A、自由外汇                    B、记账外汇

C、本币外汇                    D、广义外汇                 答案:BCD

四、判断题

1、我国人民币汇率标价采取的是直接标价法。(    ) 答案:正确

2、外汇兑换券是一种具有外汇价值的有价证券,它以美元为票面额与人民币等值。(    )

答案:错误

3、银行的外汇牌价中,现钞买入价一般低于现汇买入价,而现钞与现汇的卖出价相同。(    )

答案:正确

4、1994年初汇率并轨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比价由5、70元/美元调整未8、70元/美元,表明人民币对外价值提高。(    ) 答案:错误

5、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中使用的最主要的三种货币是美元、欧元和日元。( ) 答案:正确

6、特别提款权可以用于国际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支付。(    )             答案:错误

7、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属于广义外汇。(    )                               答案:正确

8、记账外汇不能直接向第三国支付。(    )                                 答案:正确

9、2000年我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国。(    )                 答案:错误

10、外币可以在中国大陆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   )                        答案:错误

五、简答题

1、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规定。

2、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由哪些?

3、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人民币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内容。

5、简述汇率变化与对外贸易、物价和资本流动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规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是:外汇是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其中包括由中央银行及政府间协议而发行的在市场上不流通的债券,而不问它时债务国还是债权国的货币。

2、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和工具有:

(1)汇兑,是银行根据付款人的要求通过海外联行或代理行将款项汇给收款人。主要的工具是电汇、信汇和票汇。

(2)托收,是债权人所在地银行受债权人委托,通过联行或代理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有关款项的方式,可分为跟单托收和光票托收两种。

(3)信用证,开证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进行付款的书面承诺。

(4)旅行支票,由银行或大旅行社为了方便旅客支付沿路费用而发行的定额票据。

(5)信用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金融工具。

3、1994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包括:

(1)实现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

(3)建立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机制。

(4)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禁止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

(5)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节。

4、人民币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内容:

(1)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形成的市场汇价,每日公布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

(2)人民币汇价采取直接标价法。

(3)人民币汇价实行买、卖双档价,买卖价差为5%。

(4)买卖外币现钞的买入价一般要低于买入外汇价,而卖出价与外汇卖出价相同。

(5)中国银行和其他指定机构办理人民币对外币的远期买卖,实行按即期汇率加收一定比例的远期费的办法。

5、简述汇率变化与对外贸易、物价和资本流动的关系:

(1)汇率与外贸进出口,一般而言,本币汇率下降可以起到抑制进口、刺激出口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贸易状况。反之,则不利于贸易平衡。

(2)汇率于物价,本币汇率下降有可能引起国内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如果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在本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大,可能会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起到拉动作用。反之,本币汇率上升,有助于抑制国内物价上涨。

(3)汇率与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因为长期资本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汇率变化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大,本币汇率下降可能引起短期资本外流,从而进一步加剧本币汇率的下跌。

六、论述题

1、试评述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2、分析1994-1996年我国通货膨胀率较高与人民币汇率坚挺并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有瑞典学者卡塞尔(G、Gassel)在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理论的中心思想十,人们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同时,提供本币也是提供一种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上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这个比值被称为购买力平价,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是两国物价总指数的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某一时期的绝对平价与基期的绝对平价比乘以基期的汇率。

购买力平价对经济理论与经济分析方法的影响深远,该理论论证了汇率决定的基本依据,在不兑现的纸币信用制度下有很强的说服力,在今天的国际经济比较分析中被广泛使用,在汇率决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以货币数量理论为基础,假定货币数量是影响物价的唯一因素,它以两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货币的对内购买力决定的平价与实际汇率经常会出现背离,这正是购买力平价的缺陷所在。

2、1994—1996年我国国内通货膨胀水平比较高,而人民币汇率却一直处于升值过程中,这一现象的中心问题就是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不一致。衡量货币的对内价值采用的指标是物价水平,衡量对外价值主要看汇率水平。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变化一般来说应是一致的,出现不一致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双向影响的传导机制不通畅,以及汇率制度的性质不同。

(1)从进口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看,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并不高,1994—1996年进口依存度不到10%,人民币对外升值使进口品国内价格有所下降,但由于进口品以消费品为主,而关税水平较高,所以,进口品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对国内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很弱。

(2)从出口状况判断,由于1994年初人民币汇率并轨,人民币对外价值一次性贬值幅度使比较大的,汇率下降后出口增加,加上中国出口品以原材料和纺织品为主,这些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小于人民币对外贬值的幅度,所以出口增长较快,贸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汇率自然就回升了。

(3)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看,尽管人民币表上看是管理浮动汇率,实际上却是钉住美元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汇率制度分类,将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列入传统钉住汇率制。中央银行对汇率的干预,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4)由于实行了强制结售汇制度,中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基本上全部卖给了外汇银行,外汇银行实行余额比例管理,所以,中央银行成为最大的买家。外汇市场上出现了外汇供大于求的局面,人民币必然出现升值情况。

下载:习题15: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