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创作感悟:古韵与今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今韵和古韵的区别 格律诗创作感悟:古韵与今韵

格律诗创作感悟:古韵与今韵

2024-06-18 1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下平: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如前所述,《词林正韵》是填词时对《平水韵》通用邻韵的简化合并。其具体作法是:将《平水韵》中平上去三声合并为十四部,入声合并为五部,共十九部韵。

第一部:平声一东、二冬通用;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

第二部:平声三江、七阳通用;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

第三部: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上声四纸 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 四支、五微、八齐、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四部:平声六鱼、七虞通用;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

第五部:平声九佳(半)、十灰(半)通用;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通用。

第六部: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用;上声十一真、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通用。

第七部:平声十三元、十四寒(半)、十五删、一先通用;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

第八部:平声一萧、二肴、三豪通用;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

第九部:平声五歌独用;去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二个通用。

第十部:平声九佳(半)、六麻通用;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

第十一部:平声八庚、九青、十一蒸通用;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

第十二部:平声十一尤独用;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通用。

第十三部:平声十二侵独用;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六沁通用。

第十四部: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

第十五部:入声一屋、二沃通用。

第十六部:入声三党、十药通用。

第十七部: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质、十四缉通用。

第十八部: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通用。

第十九部:入声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文中的“ (半)”:指将《平水韵》该韵部的汉字,拆分归入两韵部。如平声“十灰”被拆分划入到第三部和第十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从《平水韵》到《词林正韵》时代的变迁,个别字音发生了变化。这就同一些汉字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的读音,到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又发了变化,从而产生了《新韵》和《通韵》一个道理。

为有利于与网友们的交流学习,这里列出本系列《格律诗创作感悟》前几期的题目:

开篇及格律诗之广义

化平仄规则于无形(1)

化平仄规则于无形(2)

化平仄规则于无形(3)

古韵与今韵(1)

开篇及格律诗之广义

化平仄规则于无形(1)

化平仄规则于无形(2)

化平仄规则于无形(3)

古韵与今韵(1)

三、新韵

新韵2005年由中华诗词学会正式发布。将汉语拼音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每一韵部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字归入平声字集,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字归入仄声字集。 其简表目录如下: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开 ai、uai

五微 ei、ui

六豪 ao、iao

七尤 ou、i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u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eng、ing、ong、iong

十二齐 i、er、ü

十三支 -i

十四姑u

四、通韵

通韵2019年11月1日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实施。将汉语拼音韵母,划分为16个韵部,每一韵部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字归入平声字集,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字归入仄声字集。 其简表目录(依拼音韵母顺序)如下:

一啊 a 、ia 、ua

二喔 o 、uo

三鹅 e 、ie 、üe

四衣 i 、-i

五乌 u

六迂 ü

七哀 ai 、uai

八欸 ei 、ui 、uei

九熬 ao、 iao

十欧 ou 、iu

十一安 an 、ian、 uan 、üan

十二恩 en 、in 、un 、ün

十三昂 ang 、iang 、uang

十四英 eng 、ing 、ueng

十五雍 ong 、iong

十六儿 (零韵母)er

五、今古韵优缺点简述

总的来说,常用四个诗词用韵规范的优缺点如下:

一是因古今之分,古韵中的汉字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而今韵声调为“平(阴和阳)上去”三声,没有了“入”声字,古韵的“入”声字被归入今韵的“三声”中去了。即使是“平上去”声字,在古韵和今韵中也不完全对应,而且个别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中已消失。

今韵的平仄相对于古韵更简单宽泛,字音声调就是我们日常所用,更方便今人写诗填词和吟诵,且不会产生合律性上“形合实不合”的怪象。正是这些原因,今人用古韵写诗,绝大部分人还要去查对相应古韵字表,按普通话吟诵可能会产生不押韵的情况。

《词林正韵》是《平水韵》韵部的归纳合并,106个韵部简化到19个韵部(相近韵母的“平上去”声归同一韵部、相近“入”声合并后仍独立,显得韵部少了很多,参见上期),方便了填词用韵,也有人把《词林正韵》用于格律诗的创作。

《中华通韵》是在《中华新韵》的基础上制定颁发的,是替代关系,《中华通韵》更合理,只要一对照两韵韵部所含的韵母,其区别就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但由于《中华新韵》发布到《中华通韵》颁布,中间隔了15年时间,有不少诗词作者已习惯使用《中华新韵》进行诗词创作,且这一规范又不是什么强制性规范,所以目前二者还处于混用阶段。

六、感悟及观点

今人写诗填词作,个人更倾向于采用通韵。开始学习写诗时,我采用的是《平水韵》,之后改用《中华新韵》。通韵颁布后,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决然改用了《中华通韵》。

当然也尊重个人的选择,如果对古韵有所癖好,也无可厚非,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但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古韵、新韵和通韵绝不能混用。

作为现代人,应知古纳新。学习欣赏古人诗词要了解知道古韵,但今人用 诗词写当代的人、事、景、言志和抒情,采用今韵,完全可以做到继承和创新两不误。

从社会学的角度,个人也认为,推动新作规范化地使用《中华通韵》,能更好地满足当代韵文的创作需求,助力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促进中华民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用今韵写不出好诗,是天大的误会。写诗填词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诗词作品来,这与生活阅历和遣词炼字等能力有关,与用什么韵没有半点关系。下面就是个人近几年用今韵写的两首绝句和一首七律,看看是否是好诗,吟诵起来是否朗朗上口,有无画面感。

雨后园林

/原创

雨后园林静,空新碧影幽。

鹅闲观岸客,鸟戏亮歌喉。

雨后园林

/原创

雨后园林静,空新碧影幽。

鹅闲观岸客,鸟戏亮歌喉。

识燕归

/原创

缕缕和风远道临,柔丝忽影燕儿身。

盈飞入院巢如故,对语欢歌谢主人。

识燕归

/原创

缕缕和风远道临,柔丝忽影燕儿身。

盈飞入院巢如故,对语欢歌谢主人。

最后说三点题外话,一是阅读诗词时,一般没必要关注其用的是什么韵,但学习研究就另当别论了。二是个人强烈建议,今人写的诗词作品,如采用的是今韵,不用注明,而采用古韵则需注明,现今的流行做法是本末倒置,正好相反。三是在网上时不时会看到用韵标注为三韵全合的字样,这也是对用韵本质的一种误解。

2023年4月11日于古城西安

本文作者/珒禺

本栏编辑||海底月

声明||非商业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 新诗与诗词探讨原创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