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黄龙府 精彩新农安”主题文化年系列活动之农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图文展(第三、四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今天新闻30字 【 “千年黄龙府 精彩新农安”主题文化年系列活动之农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图文展(第三、四期)】

【 “千年黄龙府 精彩新农安”主题文化年系列活动之农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图文展(第三、四期)】

2023-06-29 2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抗金名将岳飞曾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即今天农安城,俗名龙湾,是东北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重镇。这座曾以一言而广为人所知的城市,是华夏祖先栖息地和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7000年前即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公元四世纪的夫余国后期王城、辽金时期的黄龙府都设置在这里。

这座城市曾见证汉代时期我国北方夫余、勿吉等民族的兴衰,见证辽金元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更替,更见证清代我们的先辈勇闯关东的泪水及开发这片沃土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朝代兴替,沧海桑田;征讨杀伐,繁华不再。我们无法看到辽金时的盛况,只有耸立农安城中巍峨辽塔,诉说着那曾经的辉煌。但这里展出的古城文物,却是昔日农安历史的见证。让我们领略这座千年古城几度沉浮兴衰历程和灿烂文化,感悟历史,展望未来。

第三部分

农安青铜时代(公元前1066年——220年)文化遗址20余处,其中70%位于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第二松花江南岸,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及零星的青铜器。其年代跨度上,相当于中原地区夏商至秦汉时期,其中代表性的为田家坨子遗址、王公坨子遗址、东山地遗址等。这些文物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农安仍处于氏族公社时间,生产工具有所改进,社会有一定的发展。

青铜时代:玉壁

青铜时代:双联玉壁

青铜时代:石斧

青铜时代:石锛

青铜时代:石凿

青铜时代:蚌饰件

青铜时代:长颈双系壶

青铜时代:单耳陶杯

青铜时代:石刀

青铜时代:石网坠

青铜时代:双耳划线纹陶壶

青铜时代:陶杯

青铜时代:陶鼎

出土于小城子乡李林通屯田家坨子遗址

鼎为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与灶的结合体,用于煮食或盛食物,形状多为圆腹、双耳、三足。此鼎为夹砂灰褐陶,手制、平唇、直腹,口沿边有一对对称的乳丁耳,三足呈圆锥状,足的横截面为圆形,器壁饰有斜向绳纹口径17.5、壁厚0.7、足高 7、通高 19.5 厘米。

陶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盛行于夏、商、周,汉代仍在流行。东周与汉代常用陶鼎作为殉葬的冥器,在商周奴隶制社会时,出现了铜鼎,并作为代表王权的重器,史料曾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而此鼎当为生活炊具。田家坨子所见的遗物,既不同于汉书文化,昂昂溪文化,又与东面的西团山文化有所区别,应属单独一种文化类型,其年代当在汉书一期与汉书二期中间,族属上亦同北方古夫余地望相吻合。但若进一步弄清,还有待今后大量的实际工作。

第四部分

汉初,夫余国奴隶制政权建立,农安应为夫余国所属。346年农安成为夫余国后期王城,称为夫余府。493年勿吉族灭夫余政权后,农安相续为高句丽、唐代渤海国领地,直到926年辽攻占夫余城(今农安)。这一时期,大量的遗址遗物表明农安经济与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带有明显的汉代东北文化特征。

汉代:夹沙陶罐

汉代:镂孔陶豆

汉代:双耳鼓腹陶罐

汉代:双耳鼓腹陶罐

汉代:夹沙陶罐

汉代:乳钉纹陶豆

汉代:长柄瘤状耳陶豆

汉代:长柄陶豆

汉代:陶豆

汉代:双耳圈足敛口陶罐

汉代:双耳陶罐

汉代:双耳鼓腹陶罐

汉代:双耳鼓腹陶罐

汉代:乳钉纹陶豆

汉代:桥耳直口陶罐

汉代:平底陶碗

汉代:瘤状耳小底陶罐

汉代:瘤状耳陶碗

汉代:瘤状耳陶豆

汉代:丰肩桥耳陶罐

汉代:侈口平底陶罐

汉代:敞口鼓腹双系陶罐

结语

没有记忆的民族不会拥有光明的前途,没有记忆的城市无法拥有美好的未来,没有源头的河流会枯竭,而没有记忆,城市就缺少了安身立命之根,这些离我们而去的古老器物和传统习俗中包含的文化基因,还依旧活跃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继续造福于农安百姓。

行走在文化的长河中,记忆往昔的农安,建设今天的农安,憧憬未来的农安,农安人民,任重而道远。

原标题:《【 “千年黄龙府 精彩新农安”主题文化年系列活动之农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图文展(第三、四期)】》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