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理医生需要做什么准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程度需要看心理医生 看心理医生需要做什么准备

看心理医生需要做什么准备

#看心理医生需要做什么准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看心理医生需要做什么准备

发表者:张建芬 人已读

由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很多人对如何看心理医生不太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认识误区,为此我们要对看心理医生的一些规则做一些了解。

心理咨询流程:

有关心理咨询的咨询:我们有专门负责接待的人员,您可以来电或来门诊了解我们的基本情况。如果涉及到咨询范围内容的问题则需要您进入正式的咨询程序。

预约:如果您决定做心理咨询,请提前1-2天(周末提前2-3天)和我们电话联系,预约好时间。需要来访者注意的是您一定要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准时到门诊,以免耽误下一位做咨询的人员,如有特殊情况请及时打电话通知我们。

收费设置:心理咨询是按时间收费的(每次50分钟),门诊咨询是在每次做完咨询后付费,其他咨询(如电话咨询、邮件咨询等)需要提前支付费用,根据各咨询师级别不同,收取不同等级的费用。 第一次咨询的时间计算:有些求助者在第一次进行心理咨询时间,对时间的计算容易误解,认为应该等把自己或家人的情况讲完以后才正式计算咨询时间,这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把心理咨询当做了“思想教育工作”,实际上心理咨询最重要的不是心理医生对求助者说什么,而是心理医生对求助者专注的倾听和专业的共情,在这个过程中听和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疗程:根据来访者咨询问题的性质不同,咨询需要的次数也不一样,一般性问题大概需要15-20次可以解决,但是也有几次就能够成功解决的可能,心理障碍比较严重,或精神疾病方面的问题则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心理咨询师相关职业道德

1.心理咨询师不能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会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会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方法)会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心理咨询师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能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会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时的限度;

②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的信息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外;

③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咨询,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④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获得更好咨询效果相关问题

(一)为了节省你的费用和时间,在看心理医生之前,你一定要明白自己是为什么去?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阐述更清楚?从哪里开始阐述?

不用担心心理医生是否听得明白,在他觉得有不清晰的片段的时候,他会提示你该重点述说什么。你也不用转弯抹角,真正的心理医生会发现你来的真正目的,所以,你在和心理医生接触的时候最好直截了当,有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

你也不用担心你所述说的对你不利,心理医生有心理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准则,保守职业秘密是他必修的课程。

要记住的是:心理医生只是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的专家,他不是你的生活参谋,他也不能替代你的痛苦,更不能替你拿主意或者干涉你的私人生活。

(二)心理医学和精神医学在很多领域是相通的,在有些范围内甚至是模糊的,但心理医学和精神医学在对患者进行处理的方式、手段、学术理论、使用药物上都各有侧重。故而,不要以为进了心理门诊就等于进了精神科门诊,这并不能说明你在精神方面有问题。

你根本不必担心你去看心理医生会对你的名誉和工作有什么影响,你也不用担心心理医生会把你当做精神病患者。其实,当你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你最需要知道的是:你的思想意识已经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你已经在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了―――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三)对心理医生布置的实践作业应认真履行,任何心理问题都必须靠当事人自身的努力才有获得解决的可能性,沉浸在原来问题的泥坑中或躺在床上,是永远不能改变自己的。 心理问题不能期望1-2次的咨询就能解决,通常需要坚持一定的疗程才有显效。当就诊过程中出现心理抗拒或移情反应时更应坚持治疗,这正表明克服心理障碍处于攻坚的关键时刻。

本文是张建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收藏 举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QQ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1-07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