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字为何是土字头?明字为何是目字旁?春联里藏着传统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横写 吉字为何是土字头?明字为何是目字旁?春联里藏着传统文化

吉字为何是土字头?明字为何是目字旁?春联里藏着传统文化

2024-06-02 08: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成了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贴春联成为了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

腊月二十九,正是各家各户贴春联的时候。有市民觉得奇怪:春联上常出现的“吉”字、“明”字、“鱼”字为什么与印刷体不一样呢?是不是错字?贴春联有什么讲究?对此,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南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潘继坦及广西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蒙智扉。

春联上的书法字有减笔有加笔

近日,南宁越秀路小学四年级6班的蔡坤桓小朋友给社区居民写春联的图片新闻刊登在本报上。眼尖的读者看到蔡坤桓小朋友写的“吉星高照”的“吉”字的上半部分写成了“土”,以为小朋友写了错字。

“吉的上半部分写成了土,这个写法在书法中是约定俗成的,并没有错。”潘继坦说,从字源来说,吉字的起源是会意,上下结构,上部分表示兵器,下部分是容器,把兵器放在容器里休战,示意吉祥的意思。土字头的写法可以说是异体字,在民俗上,多用土字头,土即大地,意为大吉。

鱼的下面是一横,但书写春联时,很多书法家都把一横写成三点水。这是为什么?潘继坦说:四点水就是火的意思,三点水就是水的意思,鱼在火里就死了,但在水里就活了,所以呢,书法家春联写鱼字时,往往写成三点水,寓意如鱼得水。这些都是跟民俗有关,这也给中国的汉字增加了新的意趣。

春联上的书法字也有减笔的写法,如:德。很多书法家和经典的作品里写德字,心上面那一横是没有的。这是为什么呢?潘继坦说,首先,唐代之前德就是没有这一横的,其次,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说,不愿意在心脏上横一把刀,所以就把一横给省略掉了。

当然,春联上的书法字也有加笔的写法。潘继坦介绍:比如:明,本来是日月,左右结构,为了表示用眼睛来看,看得更清楚些,日就多加一横就变成一个目字,有目就有光明;还有和字,口子里面多一点,意思是多一点和平、多一点和气。

春联正与时俱进

随着传统民俗文化的回归,人们更喜欢散发着墨香的手写春联。很多书法家走进社区、乡村为群众写春联,一些爱好书法中小学生也自发在为周边群众写春联。那么,什么样的春联受大众喜爱呢?蒙智扉说,喜庆的、充满正能量的、与时俱进的春联比较受欢迎。当然,贴什么样的春联还与主人的身份、愿景有关。在过去,很多人从一些老的春联集锦中去选择春联的字句,但有些春联存在语言老化、空泛、平庸、俗气的现象,比如求财求官爵等。建议市民选择一些符合时代特质,催人奋进,复兴圆梦的春联。

那么,张贴春联时有什么讲究呢?蒙智扉介绍,由于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因此古代的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也是从右到左。现代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左到右,那么贴春联时,人正对着门,左手边贴上联,右手边贴下联,横批则是从左读到右。可别贴反了。蒙智扉还教大家一个辨别上下联的好办法,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平声”。

文化融合让春联走得更远

中原地区汉民族的春联经常是两边留有白边,有的表示:家中有白发的老人,希望年丰人寿;有的留白边的春联送给新婚夫妇,意为白头偕老。

与汉族张贴红色春联不同的是,满族、朝鲜族的春联却是白色的。潘继坦介绍,满族人尚白,是因为他们喜欢长白山的雪,不喜欢红色是因为满族人经常上山打猎,红色与动物血肉的颜色一样,他们认为红色容易受到动物的攻击。中国的朝鲜族、朝鲜人、韩国人也是用白纸来写春联,他们把春联称之为立春榜、立春书、立春祝等等。

蒙智扉还说,韩国人、越南人的春联多用汉字来写,但也有用韩文、越南文来写的,富有当地特色。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雷小琴

编辑丨黄俏华

责任编辑:阳小芳_NN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