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眼泪是男人最好的嫁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叫狙击一个男生 为什么说「眼泪是男人最好的嫁妆」?

为什么说「眼泪是男人最好的嫁妆」?

2024-06-09 2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脑子里旋即嗡嗡地响起一个声音:

好耶,不用练腹肌了(主编注:要对读者真诚,不用这么真诚)

当年,男人的眼泪还是一种原罪,需要刘德华声嘶力竭地呐喊「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20多年后,眼泪怎么变成男人身上最性感的东西了?

男人的眼泪,

融化了有毒的男子气概。

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人们更认可一种看不见眼泪的刚毅男子形象。

80年代,《追捕》中的高仓健作为这种「刚毅形象」的标志性人物,成为了一代人的偶像。

说实话,这种形象确实自有其魅力。但当全社会都把这种气质作为「男生必须要追求的东西」,甚至让其成为一个社会的底色,那它就可能变成一种有毒的规训。

可惜,长期以来,世界上的主流文明,都是这么做的。「男人必须积极、坚韧、大胆、好斗、有统治欲」成为一种传统的性别模板和规范。(Michael Flood,2018)

这种规范的结果是,从古到今,大家都一起被笼罩在「有毒的男子气概」中。

在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男孩和男性心理实践指南》中,「有毒的男子气概」被描述为:以坚忍、竞争、支配和侵略为标志。

这种男子气概之所以被称作「有毒」,是因为它对男性自己、对身边人、对整个社会秩序,都会有不同层面上的伤害。

它构建起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里,竞争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对他人的服从或支配成为一种常态。

成王败寇,赢家通吃,对失败者和弱者的共情成为无用之物,剥夺边缘群体和女性的自主权则顺理成章。

除了成功了的健康男性,很难有人能在这样的社会里活得真正自在。

对于男性自己来说,这种男子气概更是一种作茧自缚。在作家 Kirby Fenwick 眼里,「男孩不哭」是来自有毒的男子气概的经典规训,而过分鼓励坚忍,无疑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导致男性处理复杂感情的能力降低。

而且,当一个人把坚忍和竞争当作人生常态时,不仅是内心的苦、连身体的苦往往都要在「坚强」的规训下默默承担着,最终导致男性寻求健康帮助的频率降低。这也是男性平均寿命低于女性的原因之一。

而男性在女性面前的眼泪,看起来刚好可以把有毒的男子气概逐点对冲 ——

表现出自己需要依靠和帮助,不再是高人一等的支配姿态,侵略性也随之消失;

展示了自己的无力和脆弱,不再是铁板一块的竞争者;

还有,当然了,愿意哭泣本身,就是对坚忍的放弃。

男人的眼泪当然无法把有毒的男子气概一笔勾销,但即使是胸肌最大的那个霸总,落泪的时候,人们还是能感觉到他身上的男子气概有了某种程度的「松动」。

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不欣赏这种「松动」。翻遍史书,你很难找到一个鼓励男性「展现脆弱」的时代。

到了近百年,出于对抗外辱的民族主义诉求,对刚毅的追求更进一步,不仅不能展现脆弱,连样子最好都要非常阳刚。高仓健在80年代走红,某程度上就是这种追求的结果。

能真诚地哭泣、示弱的男性,以及欣赏、鼓励男性示弱的女性,都是对父系社会长达数千年形成的文化的一种叛逆,和挑战。

「眼泪是男人最好的嫁妆」,它的意义不仅是一种审美趋势这么简单,它好像还意味着性别格局出现变化的某种端倪。

但这就能意味着

性别平权已经进步很大了吗?

我可能要泼一盆冷水。

不过,大人,时代真的变了吗?

我更愿意承认它是一种「端倪」,但不要把它的意义看得太过进步。

男性哭一下就能引起如此大的「兴奋」,恰恰证明在更日常的生活里,这还不是一种常态。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全网讨论的港剧《新闻女王》,这套剧里,人们为之称道的是,女主角文慧心充满野心、在职场上和男性斗争并总是大获全胜。

而它第一次火出圈,是因为男主角的一句台词:「找个男人嫁了吧」,没记错的话热搜词条大概是:「嫁人变成一句骂人的话」,网友们纷纷称赞「港剧的精神状态领先内娱20年」。

把时间拉近一些,刚刚播完的《繁花》,里面非常受欢迎的女性角色汪小姐,也因为一句「我是我自己的码头」而为人津津乐道;把时间拉阔一些,近几年的影视圈,被讨论得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大女主」。

需要承认的是,大屏幕上出现这样的女性形象是一种进步之必然,它肯定是呈现了一种进步。问题在于,这种进步是不是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呢?

我看未必。

人们追捧屏幕上的独立女性,有可能,就是因为现实中依然处处感受到性别之艰。

同理,男人哭一哭,就可以变成「最好的嫁妆」,这大概意味着,我们确实需要平等的、真诚的、愿意示弱的男性形象,但要碰见一个,依然没那么容易。

另一方面,如果细看小红书的评论,会发现不乏看见男人哭泣时「觉得他很好欺负」、「心生保护欲和愧疚感」等留言,这种心态,本质上只是一次性别角色对调。

关系中的权力等级并没有消失,只是,一滴眼泪,让关系中的女性,有机会去扮演那个「男性」。

关系中的权力等级正暗示着,有毒的男子气概依然是这个社会的底色。而上述的「角色等级对调」,并不会时常发生。

有可能对于某位女性而言,她的男朋友已经不太有这种「男子气概」了,但当她进入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时,依然会被有毒的男子气概「呛到」。所以,偶尔品尝到处于上位的感觉,就会让人兴奋。

面对这种兴奋,女性也许需要多警惕一分:对方在刻意地「投喂弱势」,更为隐蔽地操纵感情。

所谓「投喂弱势」,就是我哭起来你会兴奋和心软,我就刻意示弱给你看。

总之,大人谨记,那什么清,还没完全亡呐。

人们只会越来越喜欢,

能坦诚对待自己的情绪的人。

也许有男生看到这里会困惑:「又说鼓励我哭,又要人警惕我哭是刻意的‘投喂弱势’,那我咋整?」

答案其实也简单:眼泪要为坦诚对待自己的情绪而流。

其实,关键不在于哭或不哭,男人真正的嫁妆不是眼泪,是表达情绪、袒露情绪的能力。

前面提到,虽然我不觉得这意味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它确实是个端倪。

这个端倪具体来看,就是:「我们会越来越喜欢,能坦诚对待自己情绪的人。」

其实,从「眼泪是男人最好的嫁妆」这句话的火热本身,就能说明这一点。

2000年发行的歌曲《男人哭吧不是罪》,是一个男人对着各种规训和偏见在呐喊:「能不能让我哭一下啊」。

到了2024年,「眼泪是男人最好的嫁妆」,就是全社会在对男性说:「好啦,你别忍着了」。

这种转变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时代真的变了。

我们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具体的情绪和人。

今天,内卷、迷茫、焦虑等关键词逐渐成为大家更常讨论的东西,个人的情绪成为大部分人都很在乎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越真实的情感流露,会更被理解约等于为一种「坦诚」,被当作同类。毕竟,当人们默认大家都疼着时,就会期待你也就别装了。

一个能坦诚对待自己情绪的人,在直观感受上,这样的人更「具体」;从心理学来看,人格也更健全。

在2011年进行的一项对照实验中,研究者通过电子邮件,分时段给其中一组人进行总时长为 18 小时的情绪能力(EC)培训。(Nelis et al.,2011)

情绪能力,也就是适度、自然地流露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然后,研究者对接受培训的人们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仅仅是 18 个小时的线上培训,就足够让提升了情绪能力的人,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主观健康、社会关系质量和就业能力。

在狩猎的世界里,谁肌肉更发达、能猎杀更多动物,谁就更受欢迎;在人更关心人的世界里,谁拥有更健康的内心、更强大的自我效能,当然也就能更受欢迎。

最后

当然,无论什么性别,都需要的表达和袒露情绪的能力。只是,更多的男性曾在漫长的时间里,被教育着以此为耻。

要拥有这个能力听起来很简单,只需要转变一下观念就行了,不需要流下一滴汗。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不是说那个男生自己想要哭,他就可以轻松地哭出来的。人类历史曾经发明了很多阻止一个男生哭泣的理由,而这些理由事实上在同时捆绑着我们所有人,无论你是什么性别。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句「眼泪是男人最好的嫁妆」,并不只意味着亲密关系里的嫁妆,它也是一份送给未来的礼物。

我们期待着一个所有人允许所有人脆弱、所有人欣赏所有人坦诚的世界。

如果你认同,记得给我们点个 在看, 也可以 转发给身边的人,一起制造一个小小的情绪同温层。下一次,当你难过又本能地想忍住时,或者你关心的人习惯了坚忍,都可以用这篇文章告诉 ta:人偶尔脆弱一下,挺好的。

References:

Flood, M. (2018). Toxic masculinity: A primer and commentary. XY, June 7, 2018. URL: https://xyonline.net/content/toxic-masculinity-primer-and-commentary

Nelis, D., Kotsou, I., Quoidbach, J., Hansenne, M., Weytens, F., Dupuis, P., & Mikolajczak, M. (2011). Increasing emotional competence improve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employability. Emotion, 11(2), 354–366.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