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的分布特征及体脂率推算方法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体脂肪图片 中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的分布特征及体脂率推算方法的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的分布特征及体脂率推算方法的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的分布特征及体脂率推算方法的研究|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喜欢 0

阅读量:

175

作者:

江崇民

展开

摘要:

人体主要由肌肉、脂肪、骨骼和水分等成分构成,不同性别和年龄者身体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随着生长发育和体力活动的进行,身体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脂肪含量的变化一致倍受关注。 脂肪含量的测量一直是医生、体质学家和教练员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且对其的评价也是个体体质、健康评价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超重(overweight)和肥胖(obesity)会降低生活质量,造成骨骼、肌肉系统的损伤和运动成绩的明显下降等;甚至引发许多健康问题,如促使慢性心血管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和肿瘤等疾病发病危险性的增加。相反,身体脂肪含量过低,也会造成健康危险性增加,因为人体需要一定的体脂肪量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如"基础"脂肪(如磷脂等)是维持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的关键,而"非基础"脂肪(如甘油三脂)则具有提供和释放热量,以及能量贮备(如自由脂肪酸等)的功能。此外,脂肪还涉及到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的转运和贮备,以及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月经周期的稳定和生长发育过程顺利完成的功效。所以,如果个体饮食脂肪摄入量不足(如厌食症)、运动成瘾(exercise addiction)和疾病(如胆囊纤维化等)等因素,均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 从研究现状看,各国学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体脂堆积的原因,体脂分布特征,体脂含量与生长发育、体育活动(或锻炼)、以及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体脂含量(或体脂率)和去脂体重推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更是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分别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段人群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综合各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对身体成分评估的技术和方法较多,它不仅涉及到不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体质测试,而且还设立了许多实验室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人体形态测量法(如BMI、围度法、身高标准体重法)、水下称重法、皮褶厚度法、电阻抗法(BIA)和双能量X光吸收法(DEXA)等。 研究目的 本文拟在全国部分城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在充分分析和了解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脂含量和体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学处理,以期寻找适合我国城镇居民使用的体脂率推测方法,并为最终建立适合我国国民使用的皮褶厚度推算体脂率的公式和相应的评价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济南、广州、成都和西安的3-69岁年龄正常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以DEXA测量身体成分,同时对研究对象8个部位的皮褶厚度进行测量。以DEXA测试的结果作为脂肪含量的"效标",探讨我国城镇居民不同年龄人群身体脂肪的分布特征,并对皮褶厚度与脂肪含量的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推算身体体脂率公式的可能性。数据处理采用均值比较,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和T检验。对皮褶厚度与身体脂肪含量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结论 1.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脂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身体脂肪含量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里保持在一个水平上。男性大致分成三个阶段,3-6岁阶段,7-29岁阶段,30-69岁阶段。女性分成四个阶段,即3-6岁阶段,7-12岁阶段,13-39岁阶段和40-69岁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居民的脂肪含量快速增长,接近人一生最大脂肪含量2/3。 2.进入成年后,我国城镇居民体重还在继续增长但绝大部分是脂肪,男性约在88%;女性约在95%,而肌肉含量和骨矿物质保持平稳并略有下降。 3.我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增龄性规律,男性增龄性变化主要是向心性聚集,50-60%的全身脂肪含量聚集在身体躯干部分,四肢的体脂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的脂肪随年龄的增长主要向躯干和大腿部聚集。 4.通过对现有推算体脂率公式的分析发现,直接引用国外公式存在较大误差,在实践中使用时应注意。在建立推算公式时,适宜的年龄分组和测试部位的选择十分重要。并且通过研究分析看到,肱三头肌、腹部和肩胛下角在推算方程中经常被选入,但是,仅用这三个部位建立方程来推算体脂率并不适用每一个年龄组。在实践中应予重视。 5.本研究通过对多个年龄组的多个测试部位的回归分析建立的推算体脂率的公式具有较好的拟和度,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推广使用,但对40-50岁的人群在使用时应慎重。

展开

关键词:

城镇居民 身体脂肪 体脂率 推算方法 分布特征

DOI:

CNKI:CDMD:1.2007.22561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