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人体的呼吸(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体的呼吸示意图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2024-06-18 0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目 录考点过关练(2大考点)考点01 呼吸系统的组成 考点0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真题实战练重难创新练考点01 呼吸系统的组成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肺 B.气管 C.鼻 D.喉【答案】A【分析】呼吸系统的结构从上往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选A。2.今年春季,河西走廊多次遭遇大风沙尘天气,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当沙尘颗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后,还要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支气管、气管、肺泡C.气管、肺泡、支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答案】D【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沙尘颗粒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沙尘颗粒→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故选D。3.在寒冷的冬季,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很大,但我们的肺却没有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这是因为呼吸道可以 吸入的空气( )A.湿润 B.清洁 C.温暖 D.干燥【答案】C【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粘膜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寒冷的气体经过其表面的,会被加热,所以呼吸道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的温暖。故选C。4.人的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其中不包括( )A.湿润空气 B.温暖空气 C.气体交换 D.清洁空气【答案】C【分析】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能够湿润空气、温暖空气以及清洁空气。【详解】A.呼吸道中的鼻腔内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气管和支气管中的腺细胞也分泌黏液能够湿润吸入的空气,A正确。B.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吸入的空气,B正确。C.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肺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不属于呼吸道,C错误。D.鼻腔内有鼻毛,气管和支气管内有纤毛,能够清洁吸入的空气,D正确。故选C。5.常言道“食不言、寝不语”。有的人边吃饭边说话,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误入下列哪种结构,从而引起剧烈咳嗽 ( )A.声带 B.胃 C.气管 D.咽【答案】C【解析】A.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韧带和黏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A不符合题意。B.胃,消化道膨大的部分,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B不符合题意。C.吃饭时说笑,容易导致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C符合题意。D.咽,指口腔、鼻腔之后,食管以上的空腔处,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由肌肉和黏膜构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C。6.通常情况下,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这是因为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①鼻毛 ②声带 ③气管壁上的黏膜 ④鼻黏膜 ⑤会厌软骨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B【解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1)鼻腔内有①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2)④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3)④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4)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7.某同学患重感冒导致鼻塞,晚上睡觉时用嘴呼吸,早上醒来口干舌燥,其主要原因是(  )A.感冒进一步增加睡眠时身体水分的丢失B.口腔在湿润吸入空气时丢失了大量水分C.用嘴呼吸不能起到对空气的湿润和清洁D.感冒病毒影响口腔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答案】B【解析】人的鼻腔可以对空气进行处理,将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当重感冒鼻塞时,人会用口进行呼吸,口腔会对空气进行处理,使之变的湿润,该过程中消耗了口腔中的水分,导致口干舌燥。考点0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8.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  )A.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不变B.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减少C.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D.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答案】B【解析】人体呼吸时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情况下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C正确,ABD错误。9.图是康康同学制作的模拟人体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模拟吸气,乙模拟呼气 B.甲模拟呼气,乙模拟吸气C.结构A模拟的是气管 D.结构C模拟的是肺【答案】A【解析】A、吸气时,膈肌收缩,顶部下降;呼气时,膈肌舒张,顶部上升。所以,甲模拟呼气,乙模拟吸气。A错误。B、由图可知,乙膈肌收缩,是吸气;甲膈肌舒张,是呼气。B正确。CD、图甲中,A气管、B支气管、C肺、D膈肌。CD正确。故选:A。10.下面对人呼吸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B.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C.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D.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答案】 C【解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11.当你过生日“用力”吹灭蜡烛时,膈肌的变化是(  )A.收缩变为舒张 B.舒张变为收缩C.顶部下降 D.A、C两项都是【答案】A【解析】用力吹蜡烛是呼气动作。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的顶端上升,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12.以下关于肺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肺泡由一个细胞构成B.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肺泡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答案】A【解析】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虽小,肺泡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而肺泡不是一个细胞,故选项A说法错误。13.质量较差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细菌、粉尘等,而细菌细胞壁中常含有脂多糖,吸入脂多糖会导致肺部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气导致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减小B.含有脂多糖的细菌经过呼吸道到达肺,导致肺损伤C.肺损伤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D.该现象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答案】A【分析】(1)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作呼吸道。【详解】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A错误。B.细菌细胞壁中常含有脂多糖,吸入脂多糖会导致肺部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B正确。C.肺损伤进而导致肺泡损伤,而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是肺泡,C正确。D.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A。14.如图为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积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bc段,肋间肌收缩 B.曲线cd段,膈顶上升C.b点肺内气压小于c点 D.曲线bcd表示一次呼吸过程【答案】C【解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图中ab段、cd段表示肺容积减小,表示呼气,bc段表示肺容积增大,表示吸气。A.bc段是吸气过程,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A正确。B.cd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肋间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B正确。C.b点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c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两者的气压是相等的,等于外界大气压,C错误。D.bc段曲线表示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小,是吸气过程;cd段曲线表示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是呼气过程。因此,曲线bcd表示一次呼吸过程,D正确。故选C。15.人的生活离不开空气,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C.呼吸道和肺都能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答案】C【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解答即可。A.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A正确。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气体交换,B正确。C.呼吸道能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C错误。D.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其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少”,D正确。故选C。16.如图所示,图甲为某人在呼吸时胸廓容积与肺内气压关系的曲线图;图乙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曲线的a 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①状态B. 图甲曲线的c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②状态C. 图甲曲线的cba段,膈肌舒张,位置上升D. 图甲曲线的adc 段,膈肌处于图乙的②→①状态【答案】 D【解析】A .图甲曲线的a 点,胸腔容积小,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膈肌处于图乙的①状态,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小,A不符合题意。 B.图甲曲线的c点,胸腔容积大,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膈肌处于图乙的②状态,膈肌舒张,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大,B不符合题意。C.在图甲曲线的cba段时,肺内气压上升,表示呼气,膈肌舒张,位置上升,C不符合题意。D.图甲曲线的adc 段,肺内气压下降,表示吸气,膈肌收缩,位置下降,膈肌处于图乙的①→②状态,D符合题意。17.如图1、2分别是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及呼吸时胸廓和膈肌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为肺,A为气管 B.呼气时,图1的B与C都扩张C.图2中Ⅰ为呼气,Ⅱ为吸气 D.吸气时,膈顶上升,膈肌收缩【答案】A【解析】A、结合分析和题图1可知,A模拟了气管、B模拟了肺,A正确。B、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可见,呼气时,图1的B与C都缩小,B错误。C、图2中Ⅰ表示膈顶部下降,膈肌收缩,为吸气状态;Ⅱ表示膈顶部上升,膈肌舒张,为呼气状态,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D错误。18.如图是人体呼吸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为肺循环的一部分B.图中①表示呼气,②表示吸气C.图中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氧气D.图中血管⑤流的是动脉血,血管⑥流的是静脉血【答案】A【解析】A、图中所示的是肺循环中“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的循环途径,A正确;B、图中①气体进入肺泡,表示的是吸气过程,②过程表示的是呼气,B错误;C、③④若表示的是气体,则③进入血液,应为氧气,④离开血液排出外界,应为二氧化碳,C错误;D、图中⑤是肺动脉,流静脉血,⑥为肺静脉,流动脉血,D错误。19.下列图一表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图二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B.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C.动脉血富含氧气,氧气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D.组织细胞中的氧气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静脉【答案】D【解析】A、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不符合题意;B、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不符合题意;C、动脉血富含氧气,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d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不符合题意;D、 组织细胞消耗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静脉,符合题意。1.(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咽→喉→支气管一气管→肺C. 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 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答案】A【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就是肺炎,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呼吸道和肺 B.气管和肺C.气管、支气管和肺 D.鼻、气管和肺【答案】A【分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故选A。3.(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我们在呼吸时,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  )①清洁空气 ②湿润空气 ③消灭细菌 ④温暖空气 ⑤气体交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答案】B【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可见,我们在呼吸时,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①清洁空气、②湿润空气、④温暖空气。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2023·甘肃武威·中考真题)今年春季,我省多次遭遇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当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最终到达的结构是(  )A. 咽 B. 气管 C. 支气管 D. 肺泡【答案】D【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之后,还要经过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2022·云南·中考真题)人体呼吸时,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答案】B【解析】A.人体不吸收利用氮气,也不产生氮气,所以氮气的含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B.氧气通过扩散原理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被运输到组织细胞处被利用,故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B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通过扩散原理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故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D.呼气会带走一部分呼吸道的水蒸气,故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水蒸气含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2·湖南吉首·中考真题)肺活量测试过程中,要先深吸气再呼气。吸气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膈肌舒张 B.胸廓容积缩小C.肋骨间肌肉收缩 D.膈顶部上升【答案】C【分析】根据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据此解答。【详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选C。7.(2022·自贡·中考真题)图为模拟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呼气,膈肌收缩 B.甲图表示吸气,膈肌舒张C.乙图表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表示吸气,隔肌收缩【答案】D【解析】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由分析可知,甲图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是处于舒张状态,AB错误;乙图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是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D正确。故选D。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B.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答案】D【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详解】AC.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C正确。B.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B正确。D.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D错误。故选D。9.(2022·南充·中考真题)呼吸是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外界空气进入⑥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C.吞咽时,若食物误入②会引起剧烈咳嗽D.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答案】C【解析】 A.⑥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B.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外界空气进入⑥肺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B正确。C.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④气管,引起剧烈咳嗽,C错误。D.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C。10.(2023·云南·中考真题)当有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施救时,阻塞在被施救者呼吸道中的异物会随肺内气体排出体外,此时他体内(  )A.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 B.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缩小C.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扩大 D.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答案】A【解析】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11.(2023·山西晋中·中考真题)吸烟时,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后,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以下物质在血液中的运输会因此受到影响的是(  )A.氧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无机盐【答案】A【分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 大200多倍,且不易分离。【详解】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到达肺部,穿过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血红蛋白结合,且不易分离,导致氧气无法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影响氧的运输。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12.(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北欧人的鼻子高且长,这是与寒冷气候相适应的,由此你可以想到(  )①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了呼吸道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③北欧人鼻子高且长,有利于对吸入的寒冷干燥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④人呼吸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详解】①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①错误。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不致因人体吸气而导致气管变瘪,②正确。③北欧地处寒冷地区,空气寒冷而干燥,与这个特点相适应,北欧人鼻子高且长。这样的鼻子有利于对吸入的寒冷干燥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③正确。④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食物进入食道,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但人呼吸时,会厌软骨不会盖住喉口,④错误。故选B。13.(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图为血液流经某器官A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是肺,则血液中氧气含量②>①B.若A是大脑,则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①>②C.若A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①>②D.若A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②>①【答案】A【分析】血液流经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一般变化是: 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减少,流过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废物增加; 当血液流过肺后(肺循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当血液流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减少。【详解】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若A是肺,则氧气含量①<②,A正确。B.大脑部位的组织细胞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利用氧分解有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废物。故经过大脑的血液营养物质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尿素等代谢废物增多。所以,若A是大脑,则二氧化碳含量②>①,B错误。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所以,若A是小肠,则营养物质含量①<②,C错误。D.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所以,若A是肾脏,则尿素含量②<①,D错误。故选A。14.(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肺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B.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答案】D【解析】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B.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D.在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约为16%,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4%,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确实下降,二氧化碳含量确实上升了,但是氧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D错误。故选D。15. (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的呼吸运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收集了甲、乙两瓶气体,其成分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甲 78.00% 21.00% 0.03% 0.97%乙 78.00% 16.00% 4.00% 2.00%A.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B. 人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C.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D.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只发生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答案】A【解析】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A正确。B.人在吸气过程中,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B错误。C.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C错误。D.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D错误。故选A。16. (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如图是表示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完成过程②④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B.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C. 人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D. 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答案】C【解析】A.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A正确。B.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途径是:组织细胞→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泡→体外。可见,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B正确。C.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是胸廓扩大导致人体吸气,C错误。D.肺泡数量多,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故选C。17.(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中的氧气直接在血浆中运输,不需要借助红细胞B.②、④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的C.呼吸道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D.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答案】B【分析】图可知,①肺通气、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④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详解】A.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质,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所以③过程中的氧气需要借助红细胞,故A错误。B.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④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的,故B正确。C.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故C错误。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D错误。故选B。18.(2022·泰安·中考真题)下图表示同一名受测者在奔跑、休息、慢跑三种活动中吸入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CD段,受测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18次B.a点到b点表示吸气过程,受测者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C.AB段、CD段、EF段依次进行的是慢跑、休息、奔跑D.在EF段,受测者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频率增加导致的【答案】B【解析】 A.在CD段,15秒时间内,完成4次呼吸运动,所以1分钟完成16次呼吸,A错误。B.a点到b点,肺内气体体积增大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B正确。C.AB段呼吸深度浅、呼吸频率小,为休息;CD段呼吸深度较大、呼吸频率较快,为慢跑;EF段呼吸深度大、频率快,为奔跑,C错误。D.在EF段,受测者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导致的,D错误。故选B。19.(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关。图一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图二表示呼吸时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三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①→②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C.图三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答案】B【分析】图一中AC段为呼气,CE段为吸气;图二中的①膈肌舒张、②膈肌收缩;图三中的③肺动脉、④肺静脉、Ⅰ吸气、Ⅱ呼气、A二氧化碳、B氧气。【详解】A.图一A→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对应图二中②→①,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腔的上下径变短容积变小,肺随之收缩,肺内气压升高,完成呼气,A错误。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虽然逐渐增大,仍然低于外界气压,所以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B正确。C.图三中Ⅰ吸气和Ⅱ呼气,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C错误。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故选B。20.(2022·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如图为喜马拉雅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110天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红细胞数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肾脏上皮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增加并释放到血液中,运送至骨髓,这个过程属于激素调节B.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C.高海拔地区气温寒冷,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湿润空气的作用D.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答案】C【解析】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血液。由于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肾脏上皮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增加并释放到血液中,运送至骨髓,这个过程属于激素调节,A不符合题意。B、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中,此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到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中,B不符合题意。C、高海拔地区气温寒冷,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C符合题意。D、重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D不符合题意。21.(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往往由于冬天用煤炉取暖时,门窗紧闭,通风不良,或者是煤气罐泄露等导致煤气中毒。生活中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严禁打开电灯、打开电器、点火等行为,以免引起爆炸或火灾,应迅速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把中毒者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如果发现呼吸和心跳骤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对中毒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1)一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和 两部分组成。(2)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在确保病人和救助者处于安全环境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并对中毒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 等急救措施,以赢得生命的黄金时间。(3)煤气中毒者需在医院通过高压氧舱治疗,使血液的含氧量逐渐恢复。氧气可以进入人体的血液中,原理是 (选填“气体扩散”或“蒸腾作用”)。【答案】(1)呼吸道 肺 (2)120 人工呼吸 (3)气体扩散【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因此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2)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当某人因煤气中毒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骤停时,首先要关闭气源,确认伤病员和救护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然后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3)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病人进入高压氧舱治疗后,血液的合氧量会逐渐恢复。氧气可以进入人体的血液中,是因为气体扩散原理。22.(2023·北京·中考真题)肺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之一。(1)肺活量能体现肺与外界进行 的能力。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 ,取三次测量的 (填“最大值”或“平均值”)。(2)研究者采用两种不同训练方式对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一周两次,持续12周后,测算肺活量的提升率。训练方式1:一组训练后,心率恢复到平静状态时,即开始下一组训练;训练方式2:一组训练后,心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即开始下一组训练。①运动时,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相应增加,使如图所示的[a]肋间肌和[b] 功能加强,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幅度 。训练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可以提高肺活量。

②与训练方式1相比,训练方式2肺活量的提升率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该方式训练过程中,两组训练间 。【答案】(1)气体交换 尽力呼气 最大值 (2)膈/膈肌 增大 恢复时间较短【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一次吸气排气完成过程中,整个呼吸系统容量所能吸入或排出的最大量的气体,又可称为最大呼吸容量、最大摄气量或静止量等。图中a肋间肌,b膈(膈肌)。【详解】(1)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能体现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尽力呼出所能呼出的气体。测量肺活量时,应取3次测量值的最大值,而不是平均值。(2)人体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实现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实现呼气。胸廓的运动实现了吸气和呼气,所以当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相应增加时,使如图所示的[a]肋间肌和[b]膈肌功能加强,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幅度增大,从而提高肺活量。在训练方式1中,一组训练后,心率恢复到平静状态时才开始下一组训练,这意味着每组训练之间有相对较长的休息时间。而在训练方式2中,一组训练后,心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即开始下一组训练,这意味着每组训练之间的休息时间相对较短。由于训练方式2中间休息时间相对较短,导致了更高的训练强度和更多的肌肉疲劳,从而促使身体适应和增强肺活量。间歇性运动恢复时间短可以加快身体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对于提升肺活量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较少的休息时间还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心肺功能。所以与训练方式1相比,训练方式2肺活量的提升率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该方式训练过程中,两组训练间恢复时间较短。1.(2023山东青岛一模)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答案】B【解析】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可以阻挡灰尘、细菌,但不会形成痰。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形成的,故选B。2.(2023山东青岛一模)如图表示人体胸廓的组成,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吸气时肋间肌收缩,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B.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下降,胸廓容积增大C.肋间肌的肌腱附着在相邻的两块肋骨上D.呼吸运动会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答案】B【解析】吸气时肋间肌收缩,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A正确。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容积缩小,B错误。肌肉的组成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C正确。人体体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从而调节人体的呼吸运动,D正确。专题11 人体的呼吸目 录考点过关练(2大考点)考点01 呼吸系统的组成 考点0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真题实战练重难创新练考点01 呼吸系统的组成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肺 B.气管 C.鼻 D.喉2.今年春季,河西走廊多次遭遇大风沙尘天气,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当沙尘颗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后,还要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支气管、气管、肺泡C.气管、肺泡、支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3.在寒冷的冬季,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很大,但我们的肺却没有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这是因为呼吸道可以 吸入的空气( )A.湿润 B.清洁 C.温暖 D.干燥4.人的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其中不包括( )A.湿润空气 B.温暖空气 C.气体交换 D.清洁空气5.常言道“食不言、寝不语”。有的人边吃饭边说话,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误入下列哪种结构,从而引起剧烈咳嗽 ( )A.声带 B.胃 C.气管 D.咽6.通常情况下,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这是因为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①鼻毛 ②声带 ③气管壁上的黏膜 ④鼻黏膜 ⑤会厌软骨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7.某同学患重感冒导致鼻塞,晚上睡觉时用嘴呼吸,早上醒来口干舌燥,其主要原因是(  )A.感冒进一步增加睡眠时身体水分的丢失B.口腔在湿润吸入空气时丢失了大量水分C.用嘴呼吸不能起到对空气的湿润和清洁D.感冒病毒影响口腔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考点0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8.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  )A.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不变B.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减少C.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D.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9.图是康康同学制作的模拟人体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模拟吸气,乙模拟呼气 B.甲模拟呼气,乙模拟吸气C.结构A模拟的是气管 D.结构C模拟的是肺10.下面对人呼吸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B.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C.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D.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11.当你过生日“用力”吹灭蜡烛时,膈肌的变化是(  )A.收缩变为舒张 B.舒张变为收缩C.顶部下降 D.A、C两项都是12.以下关于肺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肺泡由一个细胞构成B.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肺泡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13.质量较差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细菌、粉尘等,而细菌细胞壁中常含有脂多糖,吸入脂多糖会导致肺部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气导致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减小B.含有脂多糖的细菌经过呼吸道到达肺,导致肺损伤C.肺损伤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D.该现象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14.如图为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积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bc段,肋间肌收缩 B.曲线cd段,膈顶上升C.b点肺内气压小于c点 D.曲线bcd表示一次呼吸过程15.人的生活离不开空气,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C.呼吸道和肺都能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16.如图所示,图甲为某人在呼吸时胸廓容积与肺内气压关系的曲线图;图乙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曲线的a 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①状态B. 图甲曲线的c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②状态C. 图甲曲线的cba段,膈肌舒张,位置上升D. 图甲曲线的adc 段,膈肌处于图乙的②→①状态17.如图1、2分别是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及呼吸时胸廓和膈肌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为肺,A为气管 B.呼气时,图1的B与C都扩张C.图2中Ⅰ为呼气,Ⅱ为吸气 D.吸气时,膈顶上升,膈肌收缩18.如图是人体呼吸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为肺循环的一部分B.图中①表示呼气,②表示吸气C.图中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氧气D.图中血管⑤流的是动脉血,血管⑥流的是静脉血19.下列图一表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图二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B.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C.动脉血富含氧气,氧气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D.组织细胞中的氧气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静脉1.(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咽→喉→支气管一气管→肺C. 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 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2.(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呼吸道和肺 B.气管和肺C.气管、支气管和肺 D.鼻、气管和肺3.(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我们在呼吸时,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  )①清洁空气 ②湿润空气 ③消灭细菌 ④温暖空气 ⑤气体交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4.(2023·甘肃武威·中考真题)今年春季,我省多次遭遇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当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最终到达的结构是(  )A. 咽 B. 气管 C. 支气管 D. 肺泡5.(2022·云南·中考真题)人体呼吸时,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6.(2022·湖南吉首·中考真题)肺活量测试过程中,要先深吸气再呼气。吸气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膈肌舒张 B.胸廓容积缩小C.肋骨间肌肉收缩 D.膈顶部上升7.(2022·自贡·中考真题)图为模拟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呼气,膈肌收缩 B.甲图表示吸气,膈肌舒张C.乙图表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表示吸气,隔肌收缩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B.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9.(2022·南充·中考真题)呼吸是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外界空气进入⑥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C.吞咽时,若食物误入②会引起剧烈咳嗽D.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10.(2023·云南·中考真题)当有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施救时,阻塞在被施救者呼吸道中的异物会随肺内气体排出体外,此时他体内(  )A.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 B.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缩小C.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扩大 D.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11.(2023·山西晋中·中考真题)吸烟时,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后,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以下物质在血液中的运输会因此受到影响的是(  )A.氧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无机盐12.(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北欧人的鼻子高且长,这是与寒冷气候相适应的,由此你可以想到(  )①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了呼吸道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③北欧人鼻子高且长,有利于对吸入的寒冷干燥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④人呼吸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3.(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图为血液流经某器官A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是肺,则血液中氧气含量②>①B.若A是大脑,则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①>②C.若A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①>②D.若A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②>①14.(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肺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B.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15. (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的呼吸运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收集了甲、乙两瓶气体,其成分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甲 78.00% 21.00% 0.03% 0.97%乙 78.00% 16.00% 4.00% 2.00%A.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B. 人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C.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D.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只发生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16. (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如图是表示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完成过程②④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B.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C. 人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D. 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7.(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中的氧气直接在血浆中运输,不需要借助红细胞B.②、④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的C.呼吸道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D.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18.(2022·泰安·中考真题)下图表示同一名受测者在奔跑、休息、慢跑三种活动中吸入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CD段,受测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18次B.a点到b点表示吸气过程,受测者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C.AB段、CD段、EF段依次进行的是慢跑、休息、奔跑D.在EF段,受测者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频率增加导致的19.(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关。图一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图二表示呼吸时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三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①→②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C.图三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20.(2022·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如图为喜马拉雅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110天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红细胞数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肾脏上皮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增加并释放到血液中,运送至骨髓,这个过程属于激素调节B.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C.高海拔地区气温寒冷,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湿润空气的作用D.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21.(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往往由于冬天用煤炉取暖时,门窗紧闭,通风不良,或者是煤气罐泄露等导致煤气中毒。生活中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严禁打开电灯、打开电器、点火等行为,以免引起爆炸或火灾,应迅速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把中毒者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如果发现呼吸和心跳骤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对中毒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1)一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和 两部分组成。(2)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在确保病人和救助者处于安全环境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并对中毒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 等急救措施,以赢得生命的黄金时间。(3)煤气中毒者需在医院通过高压氧舱治疗,使血液的含氧量逐渐恢复。氧气可以进入人体的血液中,原理是 (选填“气体扩散”或“蒸腾作用”)。22.(2023·北京·中考真题)肺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之一。(1)肺活量能体现肺与外界进行 的能力。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 ,取三次测量的 (填“最大值”或“平均值”)。(2)研究者采用两种不同训练方式对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一周两次,持续12周后,测算肺活量的提升率。训练方式1:一组训练后,心率恢复到平静状态时,即开始下一组训练;训练方式2:一组训练后,心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即开始下一组训练。①运动时,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相应增加,使如图所示的[a]肋间肌和[b] 功能加强,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幅度 。训练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可以提高肺活量。

②与训练方式1相比,训练方式2肺活量的提升率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该方式训练过程中,两组训练间 。1.(2023山东青岛一模)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2.(2023山东青岛一模)如图表示人体胸廓的组成,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吸气时肋间肌收缩,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B.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下降,胸廓容积增大C.肋间肌的肌腱附着在相邻的两块肋骨上D.呼吸运动会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