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收银发布全新商户数字化解决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京东收银商户客服电话 京东收银发布全新商户数字化解决方案

京东收银发布全新商户数字化解决方案

2023-12-18 19: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月18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CCFA新消费论坛-2023消费品渠道营销创新峰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京东收银亮相峰会,发布全新商户数字化解决方案。

基于京东20年全场景服务能力以及线下超百万家门店服务经验,结合对零售行业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京东收银首次提出“商户数字化三段论”,从群体特性、数字化需求层级、解决方案三个角度,为商户提供长期价值,助力其利润持续增长。

此外,京东收银现场还发布了“鱼跃生态共创计划”,宣布将自身能力开放给更多合作伙伴。根据“鱼跃生态共创计划”,京东收银将在3年内投入2个亿资金,提供6大支持措施,与合作伙伴一道,助力零售产业数字化升级。

京东科技京东收银业务总经理李庆峰现场发布。京东供图

线下商户量大面广 数字化升级成必然选择

“当今市场线下商户数量庞大,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营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成本高、利润薄的问题。”京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低利润率情况下,线下商户必须不断寻找能够降本增效以及拉动增长的方式,才能做大做强,抵御风险。

近些年来,京东线下服务生态相继覆盖商超、便利店、3C、家电、生活服务、时尚居家等多个业态,从一线城市到城镇农村,链接和服务的线下门店数量已超百万家。在其中,京东收银为京东线下生态的数字化经营不仅提供了收付款工具,还为线下商户引入了供应链管理、营销增长以及金融服务等全面的服务。

商户数字化三段论 为行业提供生存、盈利最优解

在实践过程中,京东收银将对商户数字化的认知,提炼为“商户数字化三段论”,即支付数字化、门店数字化、经营数字化。

京东科技京东收银业务总经理李庆峰表示,数字化是不断深入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其要根据商户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进行,既要满足商户当下需求,又要适度提前布局,核心是要具有适用性、成长性、拓展性。

据悉,“商户数字化三段论”第一段为支付数字化。该阶段以小微店为主,经营主体以便利店、小型超市、零售摊位等为主,其数字化需求主要为完成支付收款和数字化管理商品。

第二段为门店数字化。该阶段以区域连锁为主,经营主体以特定区域为核心开展经营,具有较高的区域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是不可或缺的市场经营主体。区域连锁数字化,是在支付数字化的基础上,完成门店数字化,同步开展线上营销、私域运营,抓好营销、抓好运营、抓好供应链。

第三段为经营数字化。该阶段以大型连锁企业为主,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它们依靠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拥有最为复杂的经营场景和最为敏锐的数字化需求。大型连锁数字化,要在完成门店数字化的基础上,增强协同,实现复杂场景资金收付结算,提升协同效率、提升运营效率、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提升供应链效率。

基于以上认知,京东收银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针对支付数字化提供聚合支付为主的解决方案,针对门店数字化提供以收银终端+SaaS为主的解决方案,针对经营数字化提供新一代零售ERP+资金收付结算+供应链科技+平台资源的解决方案,从认知、能力匹配、资源联动等多方面助力零售商户及零售集团数字化。

“鱼跃生态共创计划” 2亿资金投入打造产业新生态

眼下,京东收银已经在全国超500座城市,累计服务超百万家的线下门店,帮助他们进行数字化转型,在商户数字化方面,京东收银具有完整的认知和配套服务方案。面对千万级的线下商户群体,数字化道路任重道远。基于此,京东收银宣布,将自身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发布“鱼跃生态共创计划”。

“鱼跃生态共创计划”,定位于帮助合作伙伴能力升级、帮助商户数字化能力升级。在合作伙伴能力升级方面,京东收银将在3年内投入2个亿,提供包括一体化方案、京东生态资源共享、一站式服务、全程教练辅导、区域保护、政策扶持6大支持,扶持合作伙伴快速成长,共创数字化升级新生态;在帮助商户数字化能力升级方面,京东收银将在3年内培养3000+新型合作伙伴,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区县,从而以配套性方案、本地化服务帮助1000万+门店进行数字化升级。

“市场的场景复杂性、商户的需求多样性、技术的不断迭代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了商户数字化不是单点的系统功能提供、不是纯粹的硬件买卖、不是短期的满足需求,也不是过度的配置服务。”该负责人介绍,“以京东收银为代表的商户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还将联同更多京东内外生态资源方、合作伙伴,为商户提供一站式的门店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实体商户带来安全、省心、放心的经营体验。”(马春鹏)

(责编:盖纯、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