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未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亚健康人群数量统计表 慢病防未然

慢病防未然

2024-02-18 17: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9年年末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逐步蔓延全球。疫情统计数据发现,确诊与死亡病例中,有基础疾病或慢病的老年人占比较高。慢病病患除了遭受疾病本身带来的苦痛,或许同时增添了暴露于其他健康问题的危险。

慢病像一个个附着在病患和家属的生活中的恶魔,它不知疲惫的缓慢侵蚀病患家庭正常稳定的生活,无法被摆脱。许多生活中和你我相似的普通人,都在承受慢病带来的困扰。

李筠说,孙女5岁生日那天,特意要求和自己一起过“孙女把桌上最大的那块蛋糕分给了我” 李筠回忆起来,脸上挂着笑容

患有I型糖尿病的李筠,最终没能吃下那块蛋糕 由于生日当天过于高兴 李筠忘记饭前20分钟给自己注射胰岛素

商业方案通过的时候程文如释重负 “年轻”“女性”这样的刻板印象都未能将她打倒。

母亲脑中风住院的半个月 程文午休时也要踩着高跟鞋着急又狼狈地赶去医院照顾母亲 作为独生子女,家里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 “有时候跟甲方开完会就要直接去医院,精神压力大, 身体压力也大。”程文坦言

the resizable image on top

好朋友回国特意组了“火锅局”李阳说,“有五年没见了,边吃边聊,不知不觉喝了很多酒。”

呼吸短促、胸口疼痛、倒地,仿佛都发生在一瞬间李阳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想不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李筠说,孙女5岁生日那天,特意要求和自己一起过“孙女把桌上最大的那块蛋糕分给了我” 李筠回忆起来,脸上挂着笑容

患有I型糖尿病的李筠,最终没能吃下那块蛋糕 由于生日当天过于高兴 李筠忘记饭前20分钟给自己注射胰岛素

商业方案通过的时候程文如释重负 “年轻”“女性”这样的刻板印象都未能将她打倒。

母亲脑中风住院的半个月 程文午休时也要踩着高跟鞋着急又狼狈地赶去医院照顾母亲 作为独生子女,家里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 “有时候跟甲方开完会就要直接去医院,精神压力大, 身体压力也大。”程文坦言

好朋友回国特意组了“火锅局”李阳说,“有五年没见了,边吃边聊,不知不觉喝了很多酒。”

呼吸短促、胸口疼痛、倒地,仿佛都发生在一瞬间李阳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想不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018年在中国,有超过3亿慢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不得不过着这种“AB面”式的生活。

慢病是不传染、长期累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总称,它像一个集结了各类恶名昭著健康“杀手”的危险团体,心血管疾病、中风、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都是常见的慢病。

慢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在中国,超过86%的死亡由慢病造成。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肝癌是中国居民过早死亡的前五大原因。

除造成死亡外,慢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伴随病痛而来的还有高企的治疗费用和失去劳动力导致的经济损失,2017年,慢病导致的中国疾病负担比重高达82.63%。

未来10年,中国慢病流行或将不断加剧。世界银行(World Bank)数据显示,患有至少一种慢病的人数将剧增。

心血管疾病(心梗和中风)、慢阻肺、糖尿病以及肺癌等慢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两倍,甚至三倍。糖尿病患者将成为上述四种疾病中患者人数最多的群体。约50%的慢病负担发生在65岁以下、40岁以上的人群中。

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是病患群体进一步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血管疾病(心梗和中风)、慢阻肺、糖尿病以及肺癌等慢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两倍,甚至三倍。糖尿病患者将成为上述四种疾病中患者人数最多的群体。约50%的慢病负担发生在65岁以下,40岁以上的人群中。

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是病患群体进一步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老年人数增长最多的国家,中国老龄化形式日趋严峻。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人,比2018年增长近500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国务院预判,至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上升至25%。

慢病病人常常“祸不单行”,心脏病患者多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有几率患上高血糖。在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病例中,心血管疾病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糖尿病和血糖含量升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约一倍。

《中国老年人群慢病患病状况和疾病负责研究》指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6.4%患至少一种慢病;超过三成60岁以上老年人被两种或以上慢病困扰。

生活环境与医疗条件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有所延长,与此同时,老年慢病患者饱受病痛折磨的时间也在延长。卫健委指出,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不到69岁。换而言之,中国老年人在临终前,有大约8年时间饱受慢病困扰,而这只是一个平均数。

慢病仅仅是中老年人群应当关注的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许多疾病隐患伊始于青壮年时,不良生活习惯的叠加最终导致健康问题积重难返,年轻人却常常缺少这种意识。

年轻人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使吃高油盐的外卖成为了生活常态;吸烟、过度饮酒;在电脑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出门运动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些几乎每个年轻人都会“中几枪”的不良生活行为是导致慢病的主要共同行为危险因素。不良习惯不会直接导致慢病的发生,但它们像一个个幕后推手,不断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请继续向上滑动 请继续向下滚动

您现在是否吸烟?

在中国,每100人中就有27人吸烟。

过去30天里,您喝过酒吗?

在中国,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28人在近30天内喝过酒。

通常一天内,除去睡眠时间,您累计有多少时间坐着、靠着或躺着? 小时

在中国,成年人平均每日总静态行为时间为4.9小时。

您每日食用果蔬是否达到400克(大约两个苹果的重量)?

在中国,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47人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联合国标准:每日400克)。

对于潜在的慢病高风险人群,包括长期暴露于危险因素下的人群以及家族有慢病史的人群,主动进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现阶段针对慢病的防控措施仍停留在 “以疾病治疗为中心” 和传统的防发病、防复发的预防体系层面。得病后就医,乍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此时慢病对患者与家人的长久伤害和经济损失已无可避免。

慢病健康管理则得以提前切断患病路径。不同于以疾病发生、发展为基础的疾病管理,慢病健康管理以健康或疾病危险因素发生前的防控为重点,针对全体健康人群或慢病高风险人群进行不同程度的检查、检测、评估及干预管理。以前期干预预防的投入对冲患病后造成的损失。

慢病健康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慢病高风险人群最直接的预防方式,即规避现存的危险因素。柳叶刀研究表示,中国超过90%的中风由可控风险因素导致,也就是说,90%的中风都可以由控制生活方式避免。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概览指出,保持健康饮食和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糖耐量异常(IGT)是由健康发展为糖尿病的过度阶段,《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年版)》(下称预防指南)提出,当个体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正常值上限7.8mmol/L,但又未达到糖尿病下限11.1mmol/L,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可判定为IGT,或糖尿病前期。

中国人饮食结构大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只检查空腹血糖的常规体检,容易造成许多餐后血糖“不及格”的人群漏诊。据2017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中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糖尿病知晓率不足四成,仅为36.5%。

据JAMA杂志数据,中国成人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10.9%,IGT患病率高达35.7%,换而言之,逾1亿中国人罹患糖尿病,另有近5亿中国人正在向糖尿病发展。根据预防指南,每年有6%-10%的IGT患者发展为糖尿病。“大庆研究”20年随访研究指出,若不进行干预,92.8%的IGT人群将最终转化为糖尿病患者。

“大庆研究”将IGT人群分组,对实验组持续6年进行饮食与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并于之后的第20年、23年、30年对参与研究者进行随访。研究发现,经过早期6年的干预,实验组的糖尿病总体发病率降低51%,即使发病,也延迟近4年。同时,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微血管并发症、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的发生率以及延长预期寿命。

药物干预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对慢病的预防及治疗有更显著的作用。根据WHO,当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使用与戒烟结合起来时,可使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得到预防。

而生活方式干预也仅可能帮助一半IGT患者变为糖尿病,临床试验表明,改变生活方式或服用某些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或延缓其发作。

防治指南提出,在糖IGT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临床试验显示, 降糖药物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TZDs) 、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其中,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IGT人群中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证据较为充分, 而其他药物长期应用时则需要全面考虑花费、不良反应、耐受性等因素。

IGT个体药物使用的前提应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效果不佳,且合并有其他因素,防治指南指出,药物干预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充分评估风险与费用和其带来的效益之比。

在“木已成舟”之前改变危险行为、科学药物干预,或许就能避免将自己生命最后的十年置于病痛与拮据之中,防患于未然好过参与那一场难以攻坚的持久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9》、《 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中国老年人群慢病患病状况和疾病负责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World Bank)、《2019健康管理蓝皮书》、《柳叶刀·神经学》、《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医学会杂志》

 

记者:孙茜

设计:李靖华

开发:刘佳昕

监制:耿铭钟 韦梦

财新数据新闻中心出品

关注公众号caixinvislab看更多互动项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