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省气候类型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2024-03-27 04: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多样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全省现有生态系统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类型,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等美誉。

这里

是全球 34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滇西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境内高山耸立,具有完整的山地垂直地带性,此外,峡谷纵横,形成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独特奇观。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地区,涵盖较为原始完整的森林灌丛、高山草甸、湿地湖泊、河流峡谷等生态系统,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核心腹地,也是滇西北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的国家重点功能区,还是全球三大生物多样性热点汇集的区域。该地区保存了发育完好的天然寒温性针叶林和天然硬叶常绿阔叶林,为黑颈鹤、黑鹳、云南红豆杉、油麦吊云杉等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和原始生境。

作为全球地理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滇西北山地发育了从亚热带河谷到寒温带高山的各种森林、灌丛、亚高山草甸、湿地、高山流石滩和冰川雪山等景观多样性,拥有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各类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生物物种的高度密集区和不同区系成分交错分布的复杂区域,是全球温带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级的生物基因库。滇西北有脊椎动物10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种;高等植物1019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9种。

滇西北作为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区域内纵横交错的群峰峻岭与沟壑河谷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纵向迁徙的生态廊道与横向交汇的安全屏障。滇西北既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又是长江中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其生态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下游约300万平方公里流域的生态健康和约5亿人口的生产生活,生态区位及其重要。

这里

有“滇南生物基因库”之称的哈尼梯田

云南红哈尼梯田位于红河南岸,是中国西南山区人与生物多样性共生共存的典范,梯田景观所展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度同构”的生态体系,完美反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林业和水源分配系统,彰显了哈尼族人农业智慧的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活态遗产”,生态文明的标榜旗帜,具有丰富的农田生物多样性。

哈尼梯田总面积16600公顷,顺着雄伟的哀牢山斜坡呈阶梯状分布,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米的山巅,一面山坡最多有3700 级梯田,呈等高线排列,错落有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哈尼族人通过发明水渠灌溉系统,1300年来延用此法将水从树木繁盛的山顶引入梯田,孕育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稻作梯田文化,蕴藏有深厚的民间技能与民族智慧。

红河哈尼梯田亚热带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其中观音山原始森林达18167.6公顷,分布各山各岭的原始林和次生林45790.8公顷,广袤的森林构成了云娜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润养万物。哈尼梯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21 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3种,如云南红豆杉、华盖木等,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这里

有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位于云南最南端,地处热带北部边缘,终年温暖湿润,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西双版纳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2万亩,其中70万亩为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森林面积151.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8%。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在中国现存的热带雨林中属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热带雨林,加之其具有的独特生态类型和奇异的生态景观,是十分重要而宝贵的自然遗产,具极高的保护价值。

西双版纳分布有高等植物约5000种,众多的植物种属交错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有脊椎动物800余种,无脊椎动物3000余种,保存着中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约300头,较为集中地分布着野牛、印支虎、绿孔雀、巨蜥、蟒及特有种的鼷鹿等珍稀动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第一批建立的20个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云南省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热带重要生物类群分布最集中、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最完整的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类型丰富,共有9个植被亚型49个群系,主要保护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标志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及生境。(来源:云南观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