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范儿”的云南,将要这样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的一级口岸有几个 “国际范儿”的云南,将要这样干!

“国际范儿”的云南,将要这样干!

2023-05-26 05: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月24日,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有关负责人介绍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

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

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工作

迈上了新台阶

↓↓↓

1

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南亚东南亚国家,谋划部署并引领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省委、省政府高位统筹推动、精心部署落实,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云南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及组织实施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工作等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对外开放工作。

2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规划(2016—2020年)》和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开发好建设好中老铁路沿线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云南省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等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有效构建高位推动、上下协同的政策体系。

3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发力

“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外联内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空中运输通道布局逐步形成,至南亚东南亚国家通航城市最多达4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首都和重要旅游城市航线全覆盖。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境外段中老高速万象—万荣段已建成通车。中缅油气管道投产运营,建成13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凸显。

4

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持续扩大

抢抓中老铁路开通重大机遇,实施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枢纽建设、沿线产业开发、市场主体培育“四大行动”,一年多来,发送旅客突破1045.71万人次,累计运输货物1450.47万吨,到货地点和货物来源地已覆盖泰国、缅甸、老挝、马来西亚等8个主要国家,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橡胶、化肥、百货扩展到电子、光伏、通信、汽车、鲜花等1200多种,在中国和东盟间构建起一条内外联动、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5

国际经济贸易加速发展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22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342.4亿元,增长6.3%,2019—2021年3年内连续跨上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贸易市场增至200多个,2022年对东盟国家贸易额实现1273.7亿元,占全省外贸总额比重达38.1%,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持续巩固。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已累计运输20批次,货运量超过2万吨,极大地优化了我国内陆地区出海的国际物流模式和路线。双向投资稳步提升,10年来累计利用外资71.5亿美元,入滇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近140家。

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2022年12月,云南省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均排名全国第1位,2022年全年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排名全国第2、第3位。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底,已同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金额7197.98亿元,实现已建交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

6

对外开放举措不断创新

省委、省政府作出昆明市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的决策,推动省、市、州协同打造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发挥昆明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和西双版纳边境门户的开放窗口示范作用,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进一步发挥“四区”政策叠加优势,形成以“两头”带“中间”发展格局,更好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向中老铁路沿线集聚,将磨憨打造成为中老铁路上的重要开放门户。

7

口岸经济提质增效

制定实施口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枢纽型口岸、智慧口岸,着力打造河口、磨憨、瑞丽三个重点口岸城市,印发实施了支持三个口岸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猴桥、清水河两个重要口岸建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高质量开放合作新平台。

8

人文交流走深走实

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

教育合作方面,成功举办第五届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明论坛,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非通用语种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境外办学覆盖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越南、伊朗、肯尼亚等国家。

文化交流方面,持续开展“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文化中国·七彩云南”、“跨国春晚”品牌推广活动,“澜湄视听周”升级为国家级国际交流活动,并列入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要点和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议后续落实事项清单。

旅游合作方面,成功举办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老铁路助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高峰论坛等活动,“中老铁路游”小程序和“游泰东北”小程序荣获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科技合作方面,成立多个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37个联合创新平台、1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7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医疗卫生方面,举办“澜湄周”公共卫生活动、中越艾滋病防治研讨会、中缅边境疟疾消除研讨会等国际卫生活动,大力推动构建周边卫生健康共同体。

生态合作方面,成功举办云南生物多样性成就展、自然文化多样性峰会等活动,再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实践及丰硕成果。

下一步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

畅通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

积极争取国家更大力度支持,加快推动国际大通道实现互联互通,着力增强国际物流的枢纽聚集能力。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重大项目,促进“澜湄快线”与中欧班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等有机衔接。完善沿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航空网络布局,统筹推动能源、数字信息大通道建设,以大通道引领大开放,持续提高辐射能力。

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高地

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深化澜湄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中老、中缅经济走廊提质升级。深入实施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稳步扩大与周边国家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大力发展跨境物流、跨境农业、跨境旅游、跨境电商、跨境金融。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利用外资能力。深化跨境金融合作,深化外汇便利化服务,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加快发展口岸经济通道经济

推进沿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引进有竞争力的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聚。组织实施口岸建设三年行动,支持磨憨、河口、瑞丽加快建设国际口岸城市,提升猴桥、清水河等重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围绕商贸物流、来料加工、跨境旅游、商务代理、金融服务等,推动口岸经济做出特色、做成品牌。持续扩大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推动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运行。

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动铝、硅、磷等资源型产业绿色化精深加工,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和规范企业“走出去”,提升云南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辐射力。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坚持精准聚焦,在延链补链强链中提高招商质效,精准引进产业链急需的大项目大企业,推动产业强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引入金融、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云南实现产业化,强化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对接合作。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周边地区产业衔接。

密切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

积极落实中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政策,着力发挥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的优势,积极与周边国家构建多层次民心相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交流合作渠道,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国家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减灾减贫、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周边环境。

精 彩 问 答

记者:近年来,云南在沿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的推进情况如何?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工作,始终按照辐射中心建设实施意见、规划及中老铁路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要求,不断提升园区开放水平,助推沿边开放。

一是贯彻落实安排部署,产业联动和协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围绕中老铁路、大临铁路建设,多次开展铁路运输货源调研和铁路运输政策及产品推介。实施生产性物流“补短板”补助政策,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运输模式优化,加快推进国际物流联运建设。支持引导省内优势企业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我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机遇,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充分发挥云南省疫苗研发生产的良好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加快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步伐。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探索,推动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产业先行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多语言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承接国家产业转移和出口制造加工基地。

二是沿边州(市)产业园区稳步发展,开放水平逐步提高

沿边8个州(市)共布局重点产业园区21个。2022年,21个产业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345亿元、营业收入2290亿元及工业投资382亿元。各产业园区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消费品制造、商贸物流、跨境电商等外向型产业,实现了以沿边重点园区为带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经济稳步增长,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持续推动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全省开发开放发展带

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围绕重点行动计划、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改革任务、创新试点示范等系列工作,立足云南产业发展实际,认真抓好《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2023—2025年)》的贯彻落实,持续推进政策落实落地,推动承接产业转移,聚焦重点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提升沿边园区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园区,加快形成沿边州(市)新的聚集效应和增长动力。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努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外向型龙头企业,通过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合作开放新空间,逐步提升沿边产业园区对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好地支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记者:云南省在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过程中,口岸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云南省商务厅: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口岸工作,先后作出了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等决策部署,云南口岸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22年以来,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智慧口岸建设

印发《云南省智慧口岸建设总体方案》及磨憨、河口、瑞丽(含畹町)、腾冲猴桥、孟定清水河5个智慧口岸建设实施方案,围绕智慧赋能、设施现代、监管高效、服务一流、融合发展等重点,大力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省商务厅坚持创新驱动、对标一流,以智慧海关、智慧边检建设为重点,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安排3.69亿元资金重点推进磨憨、河口、瑞丽3个智慧口岸项目建设,启动了腾冲猴桥、孟定清水河2个智慧口岸项目。

目前,磨憨、河口智慧口岸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磨憨公路口岸货运车辆验放时间从原来的平均8—10分钟缩减至约4分钟以内;河口公路口岸货运车辆从国门到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通行时间压缩一半以上。昆明海关、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单位全力支持参与智慧口岸建设,围绕智慧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的目标,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2022年云南省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继续保持全国领先,2022年12月当月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列全国第一。

二是加快完善口岸功能

2022年,省商务厅安排2.9亿元资金,加大支持昆明市、西双版纳州共建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开通磨憨—磨丁口岸货运专用通道,完成磨憨铁路口岸国家验收指出的8个方面问题的整改,建成铁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磨憨新边民互市场。支持西双版纳州加快关累港口岸等项目建设,联检楼扩建项目将于2023年5月前完成。推动磨憨公路口岸出入境通道改扩建。积极完善口岸贸易基础设施,2022年,共推进7个指定监管场地立项申请上报海关总署。

三是加快制定口岸建设三年行动

计划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优化口岸布局、口岸交通建设提升、口岸基础设施补短板、口岸通关能力提升、口岸经济壮大、口岸营商环境优化提升6个专项行动,重点推动65个口岸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打造面向老泰马新,面向越南、面向缅甸3个方向的口岸群和航空口岸群,着力提升口岸过货通行能力、便捷通关能力、联动发展能力,做强口岸产业,努力形成“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协同联动发展格局,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编辑:段杉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