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民族特点图片 【原创】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

【原创】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

2023-07-10 0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

  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罗丽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不遗余力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推进治国理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要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来”,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的沧桑岁月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法割舍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多年,是因为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纯正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历史长河中,不管是两河文明、埃及文明还是印度文明,都是因为传统文化的没落、消失而消亡的。中华民族也同其他文明一样,经历过无数的艰难困苦,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我们有从未断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正是因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让中华民族在每一次历经磨难后都能再次强大。

  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来”,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一是要深刻理解“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向来兼收并蓄,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外来文化的挑战,但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并没有改变。二是要深刻理解“以民为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天地之心”,始终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有序和谐与人生理想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深刻理解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三是要深刻理解“崇德尚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非常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高度推崇那些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士。无数的教训也告诉我们,有德者兴、盛德者强、缺德者失、无德者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进一步弘扬崇德尚义的优良传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同时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道德建设中的助力作用,推动崇德尚义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

  要着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将来”,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一是在讲仁爱中践行民本。“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充分吸收其“仁爱”精华,秉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本理念。二是在讲诚信中促进和谐。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应该加强诚信教育、宣传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体系、完善诚信机制,让讲诚信、守信用成为全社会的蔚然风尚。三是在讲和合中求取大同。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和合文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