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劲足 空间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大花蕙兰批发基地 后劲足 空间大

后劲足 空间大

2024-06-01 17: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后劲足 空间大——2022~2023年云南花卉产销形势分析 | 动态

中国花卉园艺

|

2023-06-07 15:31:28

0

作者 | 陆继亮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云南花卉从业人员攻坚克难,竭力改善生产管理技术,千方百计开拓市场,2022年,“云花”产销整体平稳,竞争优势更加明晰,表现出后劲足、发展空间大的产业特征。

政策环境更优化

天然优势释放更强力量

在已有的“一县一业”“10大名品”和产业集群等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2023年2月,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由花卉大省向花卉强省迈进”的指导思想,市场导向、合理布局、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发展原则,“建成全球最大的高品质鲜花主产区、世界一流的花卉辐射中心和花卉交易集散中心”等发展目标。《方案》还明确了组织领导、宣传引导、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等保障措施,提出了花卉品种创新工程、种业基地建设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工程、鲜切花提质增效工程、盆花效能提升工程、交易市场提升工程、新型业态培育工程、“云花”品牌建设工程、花文旅融合发展工程、“云花”研学培训工程等10项重点工程。其中,花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提出:借鉴日本、荷兰等国经验,结合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大滇西旅游环线”,推动花卉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特色产业富民、生态旅游兴村,打造赏花精品线路、鲜花旅游节花海景观、鲜花小镇等花卉旅游融合项目,持续打造以“鲜花饼”为代表的云南花卉旅游知名伴手礼品牌,培育赏花经济新动能,形成独特、多元的花卉旅游文化品牌,把云南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赏花旅游目的地”,到2024年,引导发展规模以上花卉旅游示范项目10个以上。

云南花卉产业具备厚实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科技创新、市场交易、物流运输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还具有其他产区无法超越的天然优越性。

▲国产大花蕙兰组培苗已应用于生产

一是突出的区位优势。云南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从内陆来看,云南与贵州、广西、四川、西藏等省(区)相连,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通往南亚、东南亚的交通要塞。从外部条件看,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是中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这为云南建设成花卉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外销基地,加强对外开发合作及发展外向型花卉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缘优势,为云南花卉产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是自然气候优势。云南与非洲的肯尼亚、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并称为世界三大最适宜花卉生产的地区。适宜的温度和强烈的光照使得云南花卉色彩鲜艳、瓶插期更长,种植成本显著低于其他省份,鲜切花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种质资源优势。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云南是全球主要花卉分布中心之一,野生花卉观赏植物超过5000种,全球约1/3的商业观赏花卉种质来源于云南。丰富的资源,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产特色多样的农产品提供了先天条件。

种植规模稳中有增

新销售业态继续发力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云南、江苏、浙江、四川、河南、山东、福建为主的花卉产区。其中,云南花卉种植面积全国排名第二,形成了以县域为单位的一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如晋宁玫瑰、嵩明大花蕙兰、安宁食用玫瑰等,优势产品突出,市场竞争力强。据初步统计,2022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保持在194万亩,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约170亿支,同比增长约9.0%,产值157.8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斗南花卉市场继续保持亚洲最大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地位,2022年,鲜切花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为110亿支和121亿元,同比均增长8.0%。

▲食用玫瑰花采摘

近年来,盆花成为云南继鲜切花之后又一个拳头品类,是云南花卉新的增长极,发展势头迅猛。2022年,云南省盆花种植面积13.3万亩,同比增长3%,产量8.2亿盆,同比增长20.6%。其中,开花型小盆花和大花蕙兰等主导品种占全国80%以上份额,涌现出嵩明博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新型小微企业,其产品质量优、创新能力强、运营灵活、成长性好。

同时,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引领下,“云花”以绿色高效发展为导向,基于“一县一业”、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花卉生产经营主体积极进行基地提升改造,国产自动化花卉分级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等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加快应用于生产。无土栽培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标准化采后处理及冷链物流体系的推广,使云花产品质量及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截至目前,云南省花卉绿色高效生产种植面积3万余亩,无土栽培玫瑰亩均产量12万支以上,亩均产值14万元以上,优质花卉占比从30%提高到60%以上。

▲澳洲石斛盆花规模化生产

在新品种研发创新方面,云南发展起了一批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为辅和个人为补充的国内一流科研队伍,引进推广新品种800余个,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种598个,品种创新能力和规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国内花卉电商迅速发展,2022年全国花卉电商交易额近1000亿元,直播带货新业态继续发力,为个人购花提供了便利,花卉蓝海市场逐渐打开。据初步统计,年宵花主打产品之一的大花蕙兰,从2022年到2023年初,通过直播带货直接进入C端的总量超过150万盆,市场占比达30%,直播销售、网红带货已成为花卉销售不可缺的新鲜力量。

纵观国内外花卉产业走势,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看,未来几年,云南花卉政策、自然气候优势、产业发展基础等红利将进一步提高,种植规模保持平稳,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设施化的改进,“云花”单产必然增加,市场开拓持续加强,消费需求空间逐渐放大,优势产品价格看涨,生产效益将大幅提高。

补齐产业链中关键短板

高质量发展后劲必强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目前,云南已成为全国花卉大省,其中鲜切花和大花蕙兰、盆栽玫瑰、多肉等盆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生产管理关键技术初步具备比肩世界一流产业的能力和条件,但距离“现代花卉强省”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依然存在诸多短板。

一是物流成本高。客观上,云南远离国内中心消费市场,尤其是适应电商的小包装快递成本较高,降低了云南电商竞争优势。二是种业创新需加强。虽然云南在国内具有相对的品种优势,但总的看,对国外新优品种的依赖程度仍较高,90%以上的品种依靠进口。三是设施化偏低。多年来,“云花”生产基地和设施持续进行改造和提升,但总体设施化水平普遍较低,优质花占比不到三分之一。例如,晋宁区6万亩鲜切花,如在未来3年实现3万亩的设施化提升,年产值可增加30亿元以上,同时还可实现水肥循环利用,提高化肥、农药使用率,大大减少排放量。

▲百合种球机械化分选车间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