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必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大学图片 新生必读

新生必读

2023-12-03 13: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映秋院,建于1938年

由龙云(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夫人顾映秋捐款修建,由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主持设计。映秋院为四合院建筑,由平房、楼房、走廓、走道组成,东北设月宫门,西南建瞭望塔。中西合璧,古朴典雅。

映秋院最初为云南大学女生宿舍,著名画家徐悲鸿、“两弹一星”获奖者彭桓武院士等一批名家曾在此居住。

至公堂

云南大学校本部曾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的贡院,至公堂,居贡院坡顶宽敞平地的中心和贡院中轴线上,建筑面积564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五间。

至公堂是举行乡试大典的重地,也是重要集会举行之地,很多著名学者莅此发表学术演讲。1944年6月25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参观云大,并在此发表演说。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此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

至公堂一名,乃是全国贡院通用的名字,喻意杜绝科场舞弊,做到绝对公平;云南大学“至公天下”的精神也正是由此产生。

熊庆来李广田故居,1937年建成

云大历史上两位校长的居所。

熊庆来旧居坐落在云南大学会泽院东北侧。在建筑及结构形式上其受西洋建筑影响较大,具有民国初期同类西式建筑做法特点。楼房坐北朝南,楼上楼下的南面设有走廊,朴素而优雅。

1957年至1968年,这里还居住过一位名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诗人、文学家,原云南大学校长李广田。

理科三馆

50年代初云大决定重建统一的实验大楼——科学馆。地点选在校本部中心地带,即映秋院以西,澄农馆以东。

大楼共分三部分:东为化学馆,中为物理馆,西为生物馆,生物、化学馆均为三层楼,物理馆为四层楼,三馆由天桥连接,浑然一体。本校工学院土木系姚瞻副教授主持设计,采取欧式建筑风格,参照著名的爱尔兰国会大厦样式完成设计。

贡院考棚,建于明弘治十二年

据统计,清代云南文科举人共6144人,上京会试的627人,他们都出自云南贡院,其中包括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

建校时至公堂东西两侧的两幢考棚被改为学生宿舍,东考棚改称东号舍,西考棚改称西号舍。后西号舍被拆,仅保留东号舍。

新中国成立后,东号舍作为教职工宿舍使用,直至90年代中期。1987年,省政府将东号舍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恢复考棚的名称。1999年,省文化厅与学校共同出资重修,并将其列为校园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景点。

钟楼

钟楼附近原为运动场,40年代改成草坪,并在钟楼位置修建升旗台。1944年后,草坪被称之为民主广场,广场东至映秋院,西至天文点,南至今钟楼,北至旧城墙脚。

云大、西南联大等校进步师生经常在广场举行演讲、集会,闻一多、吴晗等著名进步教授也在此多次做过演讲。

1955年,为解决物理、生物、化学三馆的用水,在升旗台的位置上修建了水塔,塔高20公尺,共7层,蓄水量20吨,面积265.3平方米。塔的顶层挂着一节废弃氧气瓶当钟敲,师生上下课都能听到从水塔顶上传来的清脆钟声,后来习称水塔为钟楼。

云大七景

“钟铎接晖”------钟楼

“崇楼眺翠”------会泽楼

“至公闻吼”------至公堂

“海棠映日”------海棠圃

“银杏飘金”------银杏道

“旧院读松”------文渊楼

“龙门仰止”------九五台阶

每一幢老建筑都有故事

重温这些故事

感受时光积淀下云大的美

部分内容和老照片摘自《东陆回眸》,文章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出品 | 新闻中心采编部

文 | 岳思雯、罗慧敏

编辑 | 罗慧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