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战期间日本航空母舰叫什么 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2024-06-16 2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事实上世界上最早专门进行航母设计的就是日本,1918年英国用邮轮改造“百眼巨人”,并于1918年开工“竞技神”后,日本紧跟其后,于1922年抢先建造出了“凤翔号”航母,成为人类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对航母的重视可见一斑。日本海军的发展思路非常符合“以正合以奇胜”的兵法,既要战列舰等大炮巨舰,也要航母这种新锐的“廉价解决方案”想方设法的“弯道超车”。

当然,这里面其实也有日本海军派系与陆军派系的斗争因素在内,相比起其他国家大炮巨舰主义者与航母派的斗争,日本海军虽然也有这方面的阻力,但他们的主要矛盾却是陆军,两军都建设了自己的航空兵部队,谁都想把自己整成个“高、大、全”的全系统制霸单位,这反倒促使了海军的航母建设,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大规模的空军。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日本实际已经从战略上完全接受了航母,并拥有了一系列海军航空兵的配套的使用经验,航母在日军中的地位也从“廉价解决方案”变成了“重要决战兵器”,在与中国的屡次战斗中,日本人对航母的使用经验不断提升,也不断刷新着对这种兵器的认知,尝到甜头的日本人当然会继续加大航母的建造,何况这东西真的比战列舰便宜和好造。

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日本的航母舰队就绽放出超强的战力,他们干掉了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然后回军南洋,一口气干掉了英、荷、美、澳、新组成的海上联军,英国人连续从本土组织了两次“Z舰队”试图反击,却连续让日军的舰载航空兵打得全军覆没,日军航母成了“一招鲜吃遍天”的存在,更让部分原本持悲观态度的海军将领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以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米内光政等为首的铁三角本来极力反对向美英开战,结果航母居然给了意外之喜,让日军迅速拿下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大部分区域,还打得美英溃不成军,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必须大大的造航母!造最大的航母!

在航母带来的巨大胜利面前,航母成了日军的主心骨,不光有战舰被拆了改航母,海军还将制造战列舰的大批资金资源都转为发展航母,甚至不惜与陆军公然抢食,撕破脸的挪走大部分钢铁资源,以至于陆军大骂“海军把造坦克的铁都拿去造船了”。

海陆矛盾还催生了另一种神器的产物——日本陆军为了争口气也跑去造船,还造了不少,日本海军的船只总吨位是150万吨,而陆军却有210万吨,甚至专门有高达18万人的“陆军船舶兵”,所以为了马鹿之争,什么潜艇啦、航母啦陆军也干脆也就给造了。

日本陆军建造的航母叫“神州丸”,早在1934年12月就完工了,有8100吨的满载排水量,不过这艘船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更接近一艘“两栖攻击舰”,它能携带大批兵员作战,能搭载大量作战炮艇和50艘登陆舰,飞机只能搭载12架。

因为“神州丸”在登陆战中表现的出色,它引起了海军的注意,陆军开始还骗海军这是“放马的甲板”,后来与海军凑一起开始研究“舟艇航母”,这项计划于1942年展开,双方约定共造16艘航母,然后对半平分。不过“舟艇航母”计划最终只造出了一艘9000多吨的“秋津丸”号,然后就在打打骂骂中拖黄了。

秋津丸还有几艘姐妹舰“熊野丸”、“饶津丸”、“时津丸”,其中“熊野丸”服役到终战,“饶津丸”则干脆被日军又改成了运输船使用,“时津丸”没有建造完工,战后成了货船。“秋津丸”最惨,1944年被美军飞机炸得粉碎。

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中建造那么多的航母,可以说与其重视航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日本这个海洋民族对战舰发展的嗅觉确实比较灵敏,他们不仅抓到了航母发展的先手,还由此发展型的开创了两栖攻击舰的雏形。再加上日本当年雄厚的造船实力和以海洋战略为主的战争背景,他们造出海量的航母并不奇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