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文吉儿:浩如烟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乾隆真的写了四万首诗吗 随笔丨文吉儿:浩如烟海

随笔丨文吉儿:浩如烟海

2023-06-15 0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浩如烟海:“诗皇”趣话

文/文吉儿

历代帝王中,不乏诗歌水平高超者,如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萧衍、南唐后主李煜等,均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是,若论创作数量,清乾隆皇帝则当仁不让。

“诗皇”乾隆一生笔耕不辍,诗歌创作数量达41863首,而在《全唐诗》的统计中,整个唐朝近三百年中共计存诗48900余首,诗人2200余人。以一人之力匹敌一个全盛诗歌王朝,真乃奇观也。对此,89年的乾隆皇帝在回顾自己的诗歌创作生涯时,十分坚定地表达了自我肯定的态度:“余以望九之年,所积篇什几与全唐一代诗人篇什相埒,可不谓艺林佳话乎?”

“形诸咏歌,纪其梗概。”酷爱赋诗的乾隆皇帝,将其作品整理收录在《乐善堂集》《御制诗集》等册,十分珍而爱之。从题材来讲,可谓应有尽有,不论是国家大事还是生活小事,均是悉数挥笔记录,登高必怀远,阅史必点评,时巡所至必留墨宝。如此信手拈来,注重自我表达,据统计分析平均每日写诗可达一两首,频率之高,古今罕见。

毫无疑问地说,对于皇帝这般超乎常人的诗歌创作热情,自是有人奉承追捧,甚至效仿。当时,乾隆身边拥有一个庞大的词臣群体,“赋诗好与词臣商榷”,彼此以诗书相和,关系特殊而亲密。但是,对于如此喜好展现“文化造诣”的一国之君,也有臣子认为不妥,进而直谏。据记载,曾有一位叫作李慎修的御史上奏劝说,希望皇帝不要因此耽误政事,“勿以吟咏劳圣躬”。谁料,乾隆亦真实地将此事做了记录:“慎修劝我莫为诗,我亦知诗可不为。但是几余清宴际,却将何事遗闲时。”信手挥毫,又成一首。

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而,就这样写了几万首诗歌的乾隆皇帝,却鲜有被流传称赞之作,堪称又一文坛奇观也。事实上,虽数量庞大,但是对于乾隆的诗歌水平,后人普遍评价不高,认为其作品贵多不贵精,虚词泛滥、故用生僻、内容空洞、格调呆板,大多归为“恶诗”一类。一代文学大师钱钟书曾在《谈艺录》中写道:“清高宗亦以文为诗,语助拖沓,令人作呕……兼酸与腐,极以文为诗之丑态者,为清高宗之六集。”可谓贬低至极。

那么,乾隆诗歌真的如此不堪卒读吗?倒也不尽然。例如,在众多“口水诗”中,就有一首广为流传,甚至曾被选入小学教材。“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这首《飞雪》朗朗上口,未有雕琢修饰,却是难得朴趣,尤其最后一句的点睛之笔,将雪花飞融芦花的动态表现得格外生动,立即让前三句的拖沓之音变成了韵律感十足的咏叹调,非常符合乾隆一向标榜的“清真雅正”诗风。当然,这种以数字排列入诗的方式,乾隆并不是原创。如北宋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同样是自然排列的数字诗,显然更为精致,令人更觉妙趣横生。可是,即便是这样一首逊色同类的入门级“打油诗”,也被人怀疑是否有才子代笔,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真是亦幸亦悲。

“平生结习最于诗。”总之,乾隆对于诗歌的偏执钟爱,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这种令人震愕的方式做到诗坛留名,堪称史上第一人。至于以量取胜文坛,究竟是佳话还是笑话,其实也无须人云亦云。首先,客观来说,乾隆皇帝对诗歌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热爱文学的风尚也由上及下,渗入到了广泛基层之中。其次,应当理性地看待乾隆诗歌的附加价值,除了文学价值之外,也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例如在百科全书式的诗歌辑录中,学者亦从中探寻清王朝的政治走向、经济政策,甚至于圆明园植物研究。

“五集篇成四万奇,自嫌点笔过多词。”这句乾隆皇帝的原话,究竟是自嘲还是自得,观者显而易见。诗歌是生命体验的表达,舞文弄墨本身无须诟病,何况它完整记录了一个皇帝的喜怒哀乐和一个时代的绚丽多彩。抛开文艺浅表,如何透过文本背后,追溯探究文化演变,也是另一重诗学理念与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