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鲟鱼“出海”,收割8成鱼子酱市场,如今出口转内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买鲟鱼苗 中国鲟鱼“出海”,收割8成鱼子酱市场,如今出口转内销?

中国鲟鱼“出海”,收割8成鱼子酱市场,如今出口转内销?

2023-11-22 20: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1977年,全球鱼子酱产量达到了1987吨,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然而,过度捕捞和全球水利工程的兴建很快就导致全球的鲟鱼资源急转直下,产量持续走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统计显示,在全球 27种鲟鱼中有 23种已经濒临灭绝,占比高达 85%;有 17种鲟鱼已经被收录进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生存等级被评估为“ 极危”。

近危的大西洋鲟

鲟鱼资源的衰退对高度依赖捕捞的传统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以里海地区为例,这里曾是世界上野生鲟鱼子酱产量最高的地区,2003年的市场份额足足占了全球的 83%,不仅能供应欧美市场,还能兼顾日本和韩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数据显示,70年代里海地区的年均鲟鱼捕捞量为 2.2万吨,2008年就急剧减少到了 373吨。到了2012年,里海的野生鲟鱼子酱出口业务被全面叫停,出口配额降低为 0——至此,曾经辉煌一时的里海鲟鱼产业正式宣告“破产”。

1970-2000年里海地区野生鲟鱼的捕捞量趋势图

鲟鱼是江河湖泊的旗舰物种,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意识到鲟鱼的生存危机后,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鲟鱼的保护力度,近海保护区的面积也从2015年的 10.2%增长到了2019年的 17.4%。

然而,水电大坝对鲟鱼洄游繁殖的阻碍依然存在,出于私利的非法捕捞现象也很难彻底制止。另一方面,全球的鱼子酱市场还在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在这种背景下,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 开展人工养殖——既减轻了对野生鲟鱼的捕捞压力,又满足了高端市场的需求。

鲟鱼的仔鱼(9日龄)

在中国境内分布的鲟鱼有 7种(白鲟已灭绝,未计入在内),分别是黑龙江流域的 达氏鳇和 施氏鲟,长江及珠江流域的 中华鲟、 达氏鲟以及新疆境内的 西伯利亚鲟、 裸腹鲟以及 小体鲟。这些鲟鱼的野生个体全都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捕捞和出售。

从2000年开始,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进军鲟鱼的养殖业,产量增速非常惊人。在2006年,全球鲟鱼的养殖产量为 1.9万吨,2011年就冲到了 5.2万吨——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以 4.4万吨的养殖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 84.97%,稳坐全球的第一把交椅。

人工养殖的鲟鱼

在鱼子酱产业方面,中国交出的成绩单也相当惊艳。以2017年为例,当年中国的鲟鱼鱼子酱出口量达到了 93.9吨,出口额为2598万美元,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德国、俄罗斯以及法国。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鱼子酱海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国家,堪称世界鱼子酱产业的一匹“黑马”。

然而,中国鲟鱼的“出海”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鲟鱼养殖业刚刚起步,当时获得鲟鱼苗种主要有两个渠道:第一是通过捕捞野生的鲟鱼进行人工繁殖,另外一种则是从国外进口鲟鱼的受精卵进行孵化。

人工孵化并培育的鲟鱼幼苗

由于缺少经验,刚开始时中国自主繁育的鲟鱼产量很低,养殖规模也不大。鲟鱼养殖风险高、投入大、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高,这些因素都导致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养殖。在2004年,中国攻克了鲟鱼的人工繁殖技术,苗种成本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准时机,攻坚克难,为中国的鲟鱼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阶段,鱼子酱的来源全部变成了养殖的鲟鱼

以千岛湖的鱼子酱产业为例。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最后一片净水,水质优良,用来养殖鲟鱼完全不是问题,真正需要警惕的是 水温。

作为典型的亚冷水性鱼类,鲟鱼只能生活在 15~23℃的水温中,而在炎热的夏季,千岛湖上层的水温甚至能达到 30℃。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在刚开始养殖的前2个多月,几乎每天都有很多鲟鱼死亡,惨不忍睹。

后来,技术人员却意外地发现千岛湖水深 15米以下就是 20℃左右的低温,通过水泵将深处的冷水抽到表面就能解决鲟鱼被“热死”的问题。就这样一直熬过了8年,千岛湖区养殖的鲟鱼才开始逐渐产卵。

千岛湖的鲟鱼养殖

鱼子酱的产量解决了,千岛湖鱼子酱也顺利打入了欧洲市场。由于品质过硬,千岛湖的鱼子酱还受到了国际鱼子酱协会的高度评价,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成为了国际顶级的鱼子酱生产商。

长期以来,中国鱼子酱产业的重心都放在海外市场,从2010年开始,国内市场逐渐活跃起来,鱼子酱的“出口转内销”也就此拉开帷幕。

就在去年5月份,国产鱼子酱登陆国内的电商平台,在短短 2分钟内就卖出了 88万的销售额,主要购买者是90后的年轻群体。相比于欧美消费者,国内的消费群体更青睐于新鲜度高的鱼子酱,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商家们降低了盐度,缩短了供货时间,这也进一步提升了鱼子酱品牌在国民心中的认可度。

人工繁育的鲟鱼幼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养殖产量不断升高,鲟鱼的市场价格也在逐年下降,从90年代的上千元/斤一路狂跌到了近年来的20-30元/斤。与此同时,国际鱼子酱的平均价格却在逐年升高,90年代美国进口的鱼子酱只有77美元/斤,2008年就飙升到了350美元/斤。

由此可见,在提高产品附价值方面,中国的鲟鱼养殖企业依然大有可为。目前国内大多数养殖场的鲟鱼只养1~2年就上市了,如果将养殖时间提高到8年,那么就能实现从鲟鱼肉到鱼子酱的产品升级,这里还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

鲟鱼鱼子酱

总之,鲟鱼已经成为中国出口水产品中的一张“王牌”,在海外市场创下了可观的外汇。鲟鱼的人工养殖不仅保护了濒危的野生鲟鱼,还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消费,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具备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