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作品的鉴赏300字 养眼

养眼

2023-06-03 1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摘要:提到行书,“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王羲之)、《祭侄稿》(颜真卿)、《寒食帖》(苏轼)颇为人知。但赵孟頫的《洛神赋》也是我国行书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块丰碑。本文结合赵孟頫及《洛神赋》的背景从用笔、结体、章法四方面对赵孟頫的《洛神赋》进行探究赏析。可看出,作为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洛神赋》将圆润灵动的用笔、行中兼楷的结体、刚柔并济的笔法融为一体,极具风韵,展现出赵孟頫追求“古意”的审美主张。

关键词: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生平简介

赵孟頫(音fǔ)(1254-1322)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对诗文、书画、音律造诣极深,可谓元代的画坛领袖。他一生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仕隐两兼。

赵孟頫最具争议的一点的莫过于“仕元”。他是宋室后裔,却曾出仕元朝、总管济南府、任江浙儒学提举,在仕途期间遭受的贬毁,难免让其陷入一种矛盾情境。也许,相似的境遇,成为了他与《洛神赋》的作者曹植产生共鸣的原因之一。

赵孟頫自画像(图源网络)

洛神赋简介

《洛神赋》是曹植的名作。他在朝京结束归途的路上经过洛水,联想到伏羲氏的女儿溺死于此,被称为洛神,心有所感,便写出了这么一个讲述人神相恋,最终因人神道殊而无奈分开的悲剧。

《洛神赋》的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曹植途径洛水,在山岩边偶遇丽人,与随行的御者展开交谈;第二部分:曹植对丽人的描述:从洛神的仪容仪态、到与其表露真情后洛神的情状,再到众神纷至的游戏情境,最后洛神因“恨人神之道殊”而诀别;第三部分:曹植对洛神的思念和怅惘。结合曹植被数次徙封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得知,文中的“怅神宵而蔽光”,何尝不是作者对比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的惆怅?

《洛神赋》的用辞华美,清雅脱俗,意境丰富,使其成为了一个“文化衍生品”,被文学、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加工创作,如顾恺之《洛神赋图》、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赵孟頫行书《洛神赋》等。

书法作品欣赏

赵孟頫《洛神赋》完整的精品有两辐,本文分析的是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此卷大约书于大德末或至大初年(1308年左右),经多方鉴藏,后被收入清代宫廷,卷上共钤印37方。

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等人的题跋(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此卷创作于赵孟頫上任江浙儒学提举时期。当时他在杭州,广交文人雅士,共同观赏山水、诗文书画,还有许多人向其求教学艺,可谓当时的“江南文艺KOL”。我们也可以从此作中看出他的文人意气。下面主要从用笔、结体、章法上来赏析作品。

作品局部(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一、用笔灵动,饱满温润

赵孟頫提倡“用笔千古不易”,擅长将古人名家的技能运用纯熟。行书脱胎于楷书,赵孟頫的楷书遵循晋风,体现圆润之感,颇有“丰肉”。在《洛神赋》的中,他以楷法入行,结合王羲之的用笔:横画顺峰起笔,藏锋或附钩收笔;撇画笔势舒展,自然带钩;捺画藏锋、停顿带钩……笔画粗细有致、方圆并用、以横代点,充分展现了其对前人法帖的深入理解。

蔡邕曾在《九势》中表达其对字体“骨与肉”的理解:“藏头护尾,力在自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的确,《洛神赋》里的用笔虽飘逸,但并无瘦金体般“露骨”,在灵动中兼具润厚,有“肌肤之力”,点画的方圆、肥瘦、墨色的都尽现华润丰妍,也就是有肉的动感。

作品局部(图源:网络)

二、结体严谨,清俊遒媚

结体指的是字之间的间架结构,即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赵孟頫将笔法和结字看作是书法的两大关键因素:“学书能解笔法和字形之重要,始可以语书也”。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赵孟頫在此基础上,将清俊和敦厚做了平衡:较扁的字型,严谨方正的排列,且字体间的运势又略微倾斜,将贯通的气韵与严谨的结体相结合。

作品局部(图源:网络)

三、章法和谐,刚柔并济

章法指的是整幅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看的是字里行间的呼应。细观《洛神赋》,每个字的中心线直而不僵,上下呼应,各有节奏:比如在“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中,“妃”整体取右势(通过“己”字的横钩拉长),而“則”整体取左势(通过“貝”的扁平和竖钩的细长);“也”整体取右势(通过将最后一笔拉长隐钩),“無”整体取左势(通过横画的左重右轻),体现出空间感的和谐美。从整篇布局看,《洛神赋》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整齐规范,疏密得当,展现出赵孟頫“中和”的审美观。但也有学者指出,对比同形式的《兰亭序》,王羲之把字间、行间的关系操纵得更为灵活丰富,篇章、行间的顾盼生姿让《洛神赋》无法企及,这也许是赵孟頫在用笔和结体上过于追求王羲之的“清俊”,导致了篇章上略显程式化。

作品局部(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不过在艺术领域,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赵孟頫的作品固然不能算是件件“笔势圆熟”,比如在行草风格形成的初期的《杜甫秋兴诗卷》,亦或是大字作品《快雪时晴》。但总体而言,赵孟頫的行书风格特征是端庄、典雅的,契合他奉行的美学思想“古意说”,也就是以“古意”作为艺术美的审美理想和艺术作品评价的核心标准。

虽然赵孟頫师承二王、黄庭坚、智勇、李北海等前辈,楷、篆、行、草、隶无所不通,但并未过分拘泥于原有框架,而是博采众长,自成“赵体”。《洛神赋》便是其书法造诣的绝佳体现。他将严谨端庄与清俊遒媚相融合,达到了“神采、气韵、骨力、筋脉、血色”的五者统一,不仅与原文中的辞藻相得益彰,让读者感受到洛神“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的形态之美;更融入了他中庸平和的性格特质,让读者品味出力透纸背的内在精神之美。

参考资料

[1]故宫博物院【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EB/OL].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handwriting/228244.html

[2] 孙明君.《洛神赋》: 幻觉体验与赴水隐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3] 支琪皓.《洛神赋》的文化衍生——从文本到绘画、书法[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8(05)

[4] 皇琳. 赵孟頫与董其昌书法复古思想比较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9

[5] 刘小林.赵孟頫《洛神赋》探究[J]. 美与时代(中). 2016(11)

[6] 柳悦霄.赵孟頫《洛神赋》的美学特色[J]. 中国书法. 2011(05)

[7] 任瑞金.赵孟顺美学思想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