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阅读空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房的用途 公共服务阅读空间

公共服务阅读空间

2023-06-13 14: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文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持续推进“十四五”文体产业系列专题研究。通过聚焦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问题,创新规划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十四五”文体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专题由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服务中国文体产业,助力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宗旨,将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摘要:“十四五”期间,按照《规划》要求,致力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增效。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国家各相关部位联合出台《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文旅厅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的意见》。在健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进程中,总结近年来城市书房转型升级与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提供更为多样、更为鲜活、更具中国特色的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关键词:城市书房;公共文化服务;阅读空间;

一、城市书房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以城市书房为代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热潮,在不断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极大地扩大了全民阅读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图书馆事业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按照《规划》要求,致力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增效。

 

图1 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溯源可见于最早诞生在2013年的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命名于2014年的浙江省温州市,随后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其发展在 2020 年达到了新的高度。而“城市书房”是对当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一种比较通行的称法,全国各地没有统一命名,名称各异,有称为“智慧书房”“自助图书馆”“和合书吧”“阅读吧”“悦书房”等。据不完全最新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10月全国各地市累计城市书房总量达到接近2900个,其中山东省城市书房数量累计建成240个。  

图2  2020年全国各省市城市书房数量统计 

注:本表通过引用金武刚《城市书房:2013-2020年—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突破与跨越》,由实验室进行数据整理绘制而成。(由于数据更新等因素,与实际建设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图3 山东省所涉地市城市书房情况

二、城市书房的建设管理模式

新时代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供良好的土壤。城市书房布局的建成也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增添了新动力,逐渐朝向“质”“量”协同、“效”“能”并重、“人”“物”一体的目标发展。

城市书房此次全新的突破正是在于社会化参与的建设模式,改变了以往基层文化设施由政府统包统揽,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提供场地空间,参与运行管理,提供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而政府更多扮演服务者角色,以财政投入带动社会力量参与,为城市书房的设施布局等提供政策扶持和各类资源支持。不断开拓城市书房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市场、政府、社会共建共治,全民共享的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格局,逐步实现阅读便捷化、均等化、社会化。

城市书房普遍的管理运营也积极链接引入了政府运营、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建设单位运营、志愿者运营等多种方式运营。同时,很多地区城市书房依托科学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应用,采用interlib信息管理系统和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为基础进行管理,内设自助借还、自助办证、智能门禁、自助上网、灯光自动控制、空调智能控制、远程监控、消防报警、数据汇总分析和故障自检及应急响应十大系统,全天候24小时提供自助服务,增强了城市书房的便捷化、科技化、网络化、高效化、智慧化效果。尽管存在前期成本投入大,具有一定进一步风险因素,仍需完善管理运营,丰富空间业态,探索城市书房的可持续长效发展模式,为城市书房的长足发展添续动力。

三、城市书房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的发展经验启示

优化城市书房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应注重书房空间选址、谋划书房主题定位、努力进行创意设计,积极推动体系布局,着力各类活动策划,动态导入技术赋能,全面彰显以文塑旅,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从而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

(一)合理规划布局“城市书房”。围绕园区内现有基础设施与配套资源分布,商业综合体现有流量与地理区位,社区周边现有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与文化礼堂等便民场所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制订“城市书房”方案,做到分布有点有面、科学合理统筹,避免同质化现象。

(二)规范引入“城市书房”招标。在合理化布局的基础上,坚持社会参与,全民共享原则,让更多单位组织参与运营,制订“城市书房”项目建设招标实施方案,其中包括书房位置、面积、投资、责任等相关实施细则。链接平台,及时发布招标公告,引入社会竞争机制。

(三)打造“城市书房"的盈利模式。在保障为市民提供免费阅读空间,借还电子文献查询等基本图书馆服务功能外,同时也要丰富城市书房空间业态,积极探索和总结书房的盈利模式,针对不同风格的城市书房发展,兼顾社会公益,探索其自收自营的利润保障。

(四)形成“城市书房”的评估标准。确保城市书房长效运营,做到日常监督与年度定期评估考评的常态化,探索形成城市书房的管理运营评估衡量标准,杜绝“城市书房”流于形式与疏于管理的现象。根据文化区域特色,完善设计“城市书房”特色标识,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征和书房风格的IP标识,如Logo、社区书房空间、城市书房标识等。

(五)加强“城市书房"的宣传推广。在城市书房项目基本模式确定后,应考虑在传统媒体、网络自媒体等多方面宣传工作,引导市民读者正确认识“城市书房”,充分发挥城市书房的便民性与获取知识性,倡导全民阅读行动,理解“城市书房”的功能、定位、服务等内容,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添靓丽的实践注脚。

参考文献:

金武刚、王瑞芸、穆安琦. 城市书房:2013-2020年—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突破与跨越[J].图书馆与理论实践,2021:001-002.

邓艳.城市更新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营造[J].研究RESEARCH,2020:90-91.

陈世海,巫志南.一个自由而健康、有序而温馨的现代公共阅读场所———张家港市“24小时图书馆驿站”[J].观察文化艺术研究,2014 (4):1-4.

发布人:丁庆建

审核人:昝胜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