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中心 科研项目 调查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医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儿童中心 科研项目 调查研究

中国儿童中心 科研项目 调查研究

#中国儿童中心 科研项目 调查研究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重点从家庭结构及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家庭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对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情况进行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1.家庭规模以4~6人为主,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在家庭规模方面,受访家庭中平均家庭人口数为5.11人,远高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2人[3],以4~6人的家庭规模为主,占比3/4以上(76.7%)。在家庭经济状况自评方面,73.9%的受访者认为自家经济情况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在家庭耐用品方面,受访者家庭的洗衣机、电冰箱、汽车(货车或卡车)、电脑、平板电脑拥有率分别为97.8%、94.5%、47.4%、29.7%、12.6%,说明受访家庭基本经济条件尚可,拥有的耐用品主要为日常生活实用层面。

2.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整体和谐,亲子共处时间比较充足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第一位关系,夫妻关系和谐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夫妻关系整体评价得分为4.34分(评分区间1~5分),说明受访家庭夫妻关系整体和谐。孩子与父母亲近程度平均得分为2.86分(评分区间1~3分)。调查发现,家长平均每天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为7.83小时,其中生活照料为4.92小时,读书、讲故事或学习辅导1.29小时,娱乐玩耍1.68小时。过去的一年中,对家长与孩子一起从事各类活动的频率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五类活动的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吃晚饭、读书、看电视、做运动、看电影或演出。

3.“父养母教”模式较为常见,亲朋好友是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

在家庭经济责任方面,58.9%的家庭由父亲承担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32.0%的家庭由父母一起承担;在家庭教育责任方面,63.5%的家庭由母亲承担教育责任,22.5%的家庭由父亲承担,13.3%的家庭由祖辈承担。与我国乡土社会的特点息息相关,亲人和朋友常常是家庭寻求支持的最主要路径,在遇到困难时,向家人求助(88.4%)和向亲戚、朋友求助(70.8%)是受访家庭最常选用的支持途径。

 

(二)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教育基本情况

1.家长对孩子教育和职业预期普遍较高

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是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长的普遍期望,92.4%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这也反映出社会高学历期望对脱贫地区的影响。在职业期望上,近八成家长希望孩子从事稳定性的、机关事业单位性质的工作,其中希望孩子成为教师、医生、律师的占比为36.7%,希望孩子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政府公务员的占比为34.4%,还有8.2%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三项累计约占80%。从家长对孩子未来居住地的期望来看,八成家长希望孩子未来居住在城市,其中希望孩子未来居住在中小城市的占比为41.8%,希望孩子未来居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占比为43%,希望孩子未来居住在农村的占比为2.6%,希望孩子未来居住在国外的占比为1.2%。可见,“过上城市生活”依然是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未来生活的期待。在对子女信心方面,60.7%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未来很有信心,36.3%的家长表示比较有信心,2.8%的家长表示不太有信心,0.2%的家长表示根本没有信心。

2.家庭教育方式普遍较为积极、严格

九成家长表示能够做到关爱孩子并及时耐心回应孩子的需求,其中94%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需求能够及时作出回应”,90.4%的家长表示“与孩子经常有目光接触或交流”,91.3%的家长表示“能够耐心解答孩子的各种问题”,表明家长愿意关爱孩子,并愿意给予及时耐心的回应。当家长和孩子意见不一致时,52.9%的家长会和孩子积极讨论后做出选择,36.7%的家长会说服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会积极与孩子沟通,构建民主型家庭。数据显示,家长对学龄儿童各个方面的管理均较为严格,其中使用手机时间、回家时间、观看手机内容、作业四项严格管理的占比都在60%以上,看电视时间、考试和在学校表现三项严格管理的占比在50%以上。

3.家庭养育幸福感和称职性自评较高

数据显示,家长在养育孩子的幸福感和称职性方面得分(评分区间1~5分)均较高,其中在幸福感方面,在“对养育孩子感到幸福”一项上平均得分为4.7分,“在养育孩子时不觉得烦”一项上平均得分为4.4分,说明整体上养育孩子的幸福感较强;在胜任感方面,母亲称职性的评价为4.5分,父亲称职性的评价为4.4分,两者得分均较高。

 

(三)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风基本情况

1.受访家庭对家风传承的意义评价较高

数据显示,受访家长对家风传承的意义评价较高,超过八成家长认为好的家风对形成好的社风、政风有影响,84.9%的家长认同“好的家风对形成好的社会风气有影响”,82.5%的家长认同“好的家风对领导的工作作风有影响”,85.4%的家长认为周围人重视家风。调研发现,被访家长高度认同家风中应包括以下内容:“尊老爱幼”(99.3%)、夫妻和睦(84.2%)、勤俭持家(82.9%)、男女平等(75.1%)、邻里互助(74.0%)。

2.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优秀传统家风得到广泛传承

传统节日是家风传承的重要契机,“团圆”是家庭情感维系的重要纽带,是家人交流情感、营造和谐氛围、增加家庭幸福感的重要契机,在家风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调查显示,92.7%的家庭“过春节时与家人团圆”,体现了春节在增强家庭凝聚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反映了脱贫地区对“团圆”的重视程度。同时,家风作为代际传递的重要内容,孝道文化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调查显示,74.6%的家庭能够坚持清明祭祖,说明这些家庭重视祖先长辈,显示出较为浓厚的孝道文化。

3.言传身教依旧是传承家风的最主要方式

家风的传承既需要一定的显性和具象载体,也需要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或无意地践行。[4]通过分析不同载体的家风传承形式,调研发现,63.7%的家庭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传递家风,其次有31.6%的家庭通过家规家训传递家风,而其他的有形载体,包括家谱(9.8%)、家书(3.4%)、刻石立传(0.6%)、祠堂(0.6%)等形式的使用非常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