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故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九龙山墓葬群 孟子故里

孟子故里

2023-10-29 2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九龙山崖墓群在九龙山之阳,墓葬东西并列共7座。1970年5月,考古工作者对其中的4座大型崖墓进行了发掘,见早年均被盗掘,唯有车马室保存完好。内有随葬车12辆、马48匹,皆为“驷马驾车”。随葬品共1900余件:有铜器、陶器、铁器、金银器、料器、漆器等,其中铜、铁、陶器占多数。从墓的形制、随葬器物判断,其时代属于汉代。墓室的结构由墓道、两侧车马室、墓门、甬道、左右耳室、左右侧室、后室等诸部分组成。在3号墓的随葬品中发现有“宫中行乐钱”“王未央”和“庆忌”字样的铜印、银缕、玉衣残片及刻有“王陵塞石广四尺”字样的封门石。

《汉书•卷十四》记载,鲁孝王庆忌为西汉鲁恭王之孙,后元元年(前88)嗣位,三十七年薨。故推此墓应为鲁孝王之墓。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孟母林墓群位于马鞍山麓,是“亚圣”孟轲父母及其部分后裔的墓地,也是战国延续至今的一处氏族墓群和人造园林。东靠亭山,西连马鞍山邻凫村,林在山冈,山在林中。现有古老苍劲,盘根错节的柏、桧、楷、槲等各种古树木12844株,宋、元、明、清碑碣数百块。

孟母是历史上有名的良母典型,她“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历代传为美谈。

孟子出生于凫村。现村内东西大街东首,建有“孟子故里”木构彩绘牌楼木坊一座。路北现存坐北面南宅院一处,门楼上悬“孟子故宅”。

孟子三岁,父死。《三迁志》记载有“慈母三迁之教”“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在孟母教育下方使其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世代代尊孟母为一位伟大的母亲、良母典范。据记载:唐玄宗天宝七年(748),诏封孟轲母,令县官立祠致祭于孟子故里内。宋代,孔子45代孙、兖州知府孔道辅在孟母墓前建祠。祭文中写道:“亚圣之子,亦资父母教养之力也;母以“三迁”之教,历天下后世推原所自功莫大焉。”元延祐三年(1316),进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元至顺二年(1331),追谥孟母号“端范”。清乾隆三年(1738),赐封为“端范宣献夫人”,并于墓前立碑。今孟母林占地578亩。林内建享殿3间,是祭祀孟子父母的地方。殿后有孟母墓碑,上刻“亚圣孟母端范宣献夫人墓”。碑西50米处是孟子父母合葬的墓。墓坡高8米,围约15米。墓前有供桌、石鼎、石炉及元明时祭祀、重修墓碑三幢。正中之碑上刻“大明邾国宣献夫人之墓”;右为《孟母墓碑》,为元代元贞二年(1296)立;左为《邹国公坟庙碑》,立于金宣宗贞佑元年(1213)。孟母墓西北是孟子的从弟孟仲子墓,上刻“新泰伯孟仲子墓”。孟母墓再西北,为孟子四十五代孙孟宁墓,碑刻“亚圣四十五代孙孟宁之墓”,为“元代至顺四年(1333)春孟维立”,碑阴刻有孟氏“世系之图”。

九龙山摩崖造像位于九龙山南麓的山崖上,共有大小石佛洞龛6处,第一龛:面西,高、宽均为0.60米,卢舍那佛坐于须弥座上,旁为立于莲台上的阿难、迦叶。刻于南北朝后梁天保十五年(576)。第二龛:高1.95米,上刻宝盖,雕菩萨立像一尊,袒胸露腹,头梳高髻,立于莲台之上,像高1.70米,左手提项瓶,龛左题记已磨蚀不清,其下还刻有宋政和二年(1112)游人题记一则。第三龛:高0.84米,宽0.60米,内雕菩萨一尊,坐于莲台之上,璎珞缀饰于胸前,下裙披佛于莲台上,两角刻二力士。龛左刻有题记,已模糊不清。第四龛:高0.60米,宽0.38米。内刻文殊菩萨坐于狮身之上,狮旁、狮后各有一个力士。第五龛:高0.80米,宽0.46米,内刻普贤菩萨坐于白象之上,前后各有一名力士。龛下还并列三个小龛,刻菩萨坐一立二。第六龛:高0.24米,宽0.138米,上刻宝盖,内刻立佛一尊,佛高0.185米,披袈裟、腰束带。龛外右侧刻有题记,已难释其意。经鉴定,后五龛为唐代刻制。

近几年,小雪镇对境内古迹进行了全面地整修改造,九龙山崖墓群及摩崖造像与孟母林并联成为两大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选自《山东古镇古村》

图片资源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山东古镇古村》

编者著:董珂 郭晓琳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本书主要收录了齐鲁大地上宋、金时期及之前形成的、尚有一定文化遗存的自然镇、集镇、建制镇及村庄,而且每一条地名都详细描述了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人物或事件、风土民情及今日发展等关键信息,期以地名文化的视角走进、领略并展示山东古镇古村的独特魅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