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围基辅,闪击敖德萨,乌克兰东部已经是俄罗斯囊中之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乌克兰东部电影 包围基辅,闪击敖德萨,乌克兰东部已经是俄罗斯囊中之物

包围基辅,闪击敖德萨,乌克兰东部已经是俄罗斯囊中之物

2022-11-28 05: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俄乌开战后,俄罗斯很快就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实施包围,不少对俄罗斯战斗力持乐观看法的吃瓜群众,甚至认为俄罗斯会以闪电战的形式攻下基辅。但到今天为止,俄罗斯基本上是对基辅围而不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基辅如我们的太原,不仅是乌克兰首都这么简单,还是分隔(连接)欧洲东面两个战略重地的关键。不同战略态势下,对基辅需要采取不同的攻略方式。

基辅如太原

如上图,欧洲有四个大面积的内海,逆时针分别是黑海、波罗的海、北海、意大利所在的西地中海。这四个内海附近,可谓欧洲棋盘上的四角。比利牛斯山(阿基坦盆地)、阿尔卑斯山、基辅地区呈东西走向分隔了南北欧洲的内海。

估计有人会奇怪,为何看上去基本是平原的基辅地区,会比得上阿尔卑斯山的分隔性。这是因为基辅北部虽然看上去一马平川,但实际基辅西北方是面积广大的波列西耶沼泽。再加上基辅西南面的第聂伯河沿岸高地与东北方的中 俄罗斯高地,基辅地区其实是只有南北两个开阔出入口的封闭地区(如下图)。

而基辅地区与喀尔巴阡山脉之间,是波尔多 高地。自然条件下,穿越基辅地区连接北海与波罗的海是最好走的路线。当然,如今波尔多高地也通了铁路、公路,不如我们太行山那样分隔明显;但毕竟是山地,要打阻击战却是很便利的。

太原(基辅)的战略作用

基辅的战略作用如太原一样,都是连通或阻塞两个战略重地。在太原历代战史中,最能体现太原战略作用的,是李光弼保卫太原一战。唐代安史之乱时,李光弼以数千兵力拖垮了史思明近十万大军。这使得攻击关中的只有潼关方向的安禄山部。李光弼的太原保卫战,延缓了叛军的进攻速度;削弱了叛军的同时,卡住了叛军通过河东渡过黄河进攻关中的路线,为唐朝中央组织力量反攻叛军赢得了时间。

这次俄罗斯虽然是充当如史思明一样的进攻方,但因为战略目的不同,所采取的进攻战术却不是如史思明一般要速胜,以配合安禄山从不同方向进攻关中。简单地说,想要快速通过,就要速攻;想要阻塞已有的进攻或者可能发生的进攻,则需要拖延。

北约最可能的出兵线路

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俄乌之战,起源就是乌克兰要加入北约,那么俄罗斯出兵最坏的可能就是北约出兵帮乌克兰。北约在欧洲地区的主要力量是北海附近的德国和法国。若北约真的出兵,因为乌克兰西部喀尔巴阡山脉的阻隔,北约大规模出兵只能走两个方向:一个是在波罗的海经白俄罗斯往南,一个是走莱茵河-多瑙河方向。

从目前的北约成员国分布看,走多瑙河一线,北约成员国能连成一片,走白俄罗斯的话,他一直都是俄罗斯的铁杆。若以波罗的海为后勤通道的话,从波罗的海上岸到乌克兰的陆路距离,大概只有走多瑙河一线的1/4不到。因此,北约若出兵,最可能的路线是走海运转立陶宛、白俄罗斯到乌克兰。

若白俄罗斯不开放通道,走波兰在波列西耶沼泽的南部也能到基辅,但这条路线很容易搞阻击战。无论如何,波罗的海方向出兵的话,俄罗斯都要面临基辅的争夺,不仅因为它是乌克兰首都,更因为它的关键战略位置。

包围基辅,闪击敖德萨,乌克兰东部已经是俄罗斯囊中之物

从俄罗斯这次出兵的战略目的来说,最基本是保证已经独立的乌东两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若能使得整个乌克兰东部地区独立,那是比较理想的结果。如果还有更多收获,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既然北约只有两个主要进攻路线,而且极可能走波罗的海方向,那么在基辅方向围而不打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多瑙河方向,多瑙河河口与第聂伯河河口之间,是北海北部沿岸最大的港口敖德萨。开战当天,就有报道说俄军登陆敖德萨。

昨天,战事进入第八天,俄军攻占了乌克兰首个重要城市——黑海港口赫尔松。该市的市长3月3日承认城市易手。综合已有的信息看,俄罗斯在北约可能进攻的两个方向都选定了合适的战略支点,但两个方向实施不同的进攻方针,基辅方向围而不打,敖德萨方向稳步进攻,敖德萨东方的沿海重点进攻。

简而言之,基辅、敖德萨与亚速海的海军对乌克兰东部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而重点进攻的是东乌克兰的西部。这样的行动表明,俄罗斯对东乌克兰已经是智珠在握、志在必得,否则重点进攻应该从顿巴斯地区开始,稳步向西,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拜登挑动俄乌战火固然短时间内对美国有利;但长远看,美国或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一旦俄乌战争中俄国实现了开战目的,那此战很可能是北约的转折点。北约向东扩张失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马上转入收缩。对俄罗斯此战的布局,您怎么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