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旅游收入TOP50:北京领跑三亚无缘上榜,长春游客人次均消费最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丽江景区排行榜前十名 中国城市旅游收入TOP50:北京领跑三亚无缘上榜,长春游客人次均消费最高

中国城市旅游收入TOP50:北京领跑三亚无缘上榜,长春游客人次均消费最高

2023-12-28 02: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抵渝游客人次均消费不仅低于北京,还低于国内许多城市。

2019年旅游收入TOP50城市中,除了广州、宁波、深圳、保定四市由于未公布游客总数量无法计算人次均消费外,剩余的46座城市中,仅有九江、洛阳、重庆三市游客人次均消费不足千元,其中重庆垫底。而同期,长春、苏州、无锡三市游客人次均消费则都超过了2千元,其中长春以2158元排名第一,苏州、无锡紧随其后。

2019年旅游收入TOP50城市人次均消费/搜狐城市制图

尽管长春游客人次均消费领跑榜单,但北方城市在旅游总收入方面依然弱势。中国城市的旅游业发展也和中国经济类似,呈现出了明显的南北分化现象。

在2019年旅游总收入排名前10的城市中,仅有北京、西安两座北方城市,而在TOP50中,北方城市也仅有15座,占比30%,其中,长春仅次于北京、西安,在所有北方城市中排名第3,但在全国也就只能排在第15的位置。

至于东北四大城市中的剩余三座,大连2019年旅游总收入为1657亿元,排名全国第26名,哈尔滨排名全国第30名,而沈阳则由于旅游总收入不足900亿元无缘前50。

-02-

三亚、黄山无缘前50

丽江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全国第一

不止是沈阳、兰州、西宁这些北方省会城市无缘前50,就连一些大众印象中的传统著名旅游城市,也在TOP50榜单中查无此城。

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热带滨海城市——三亚,2019年全年旅游总收入仅有633.19亿元,约为北京同期旅游收入的1/10。而黄山、张家界这些因山闻名的旅游城市,2019年旅游收入也均未超过900亿元,纷纷无缘T0P50。

这些具备奇异优美自然风光,以景区景点为核心的旅游城市在榜单中或消失、或殿后的同时,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的大都市却在榜单中日益占据重要位置。

这种变化背后,实质是旅游形式的转变。

简而言之,桂林、黄山、张家界等传统旅游城市是以一个个景区和产品集结成旅游产业的城市,而重庆、成都则已经把整座城市变成了没有门票的旅游大景区和大产品。于是,在体验式旅游越来越盛行的当下,传统旅游城市的没落也就变得有迹可循了。

此外,这些面临旅游业转型压力的传统旅游城市,还携带着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固有基因。

2019年丽江等城市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搜狐城市制图

其实,若想精准计算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应使用旅游业增加值/GDP这项指标。但由于各地政府并未公布旅游业增加值的具体数值,业界目前只能转而使用旅游业总收入/GDP这一指标,体现一地经济结构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于是,也就出现了丽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超过200%的夸张现象。

2019年,丽江市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078.26亿元,排名全国第47位,但从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丽江以228.20%的占比排名全国第一。

无独有偶,张家界、三亚、桂林、上饶、晋中、黄山同期的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也都超过了80%。

但旅游业作为敏感性行业,易受到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突发公共事件等多种扰动因素的冲击。于是,当一地经济结构过于仰仗旅游业,其经济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就往往越低。

而这次疫情,更是验证了这个道理。

-03-

张家界旅游收入暴跌拖累经济

政策放宽旅游城市终迎“回血”良机

1月23日,受新冠疫情影响,文旅部叫停全国范围内跟团游和“飞机+酒店”服务。伴随着景区陆续关闭,各类旅游活动冻结,全国近4万家旅行社、近3000万旅游从业者迈入漫长“假期”。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受新冠疫情冲击,今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负增长56%,国内旅游收入分负增长69%。

全国旅游市场全面受损的背景,旅游城市更是惨淡。

2020年一季度,张家界全市旅游人次、旅游收入、航空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68%、69%、63%,影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33.0%。

同样,受疫情影响,三亚的旅游业也遭遇了“断崖式”下跌。今年一季度,三亚全市接待过夜游客221.25万人次,同比下降64.2%,旅游总收入43.39亿元,同比下降75.9%。同期,三亚全市生产总值同比下降7.9%,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重压下,旅游业何时才能回暖复苏,旅游城市望眼欲穿。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加之五一、端午等多个小长假刺激,本地游、周边游逐步复苏,旅游业部分回暖。

但由于,彼时各地仍需严守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30%这条底线,并且跨省跟团游迟迟未能恢复,端午假期境内游收入依旧同比下滑超七成。

于是,旅游城市只能转而期待下一轮的经济“回血”良机——中秋国庆黄金周。

7月14日晚,文旅部发布通知,明确除中、高风险地区外,其他地区可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但景区要继续“限量、预约、错峰”,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至50%。

9月18日,文旅部再发通知,宣布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上限由原来最大承载量的50%上调至75%。

政策限制放宽后,目前国内机票预售量已超去年同期。据去哪儿网大数据研究院预测,今年国庆假期国内民航旅客量同比将增长10%,民航运送旅客超过1500万人次,有望创下十一黄金周设立以来新高。

终于,旅游城市等来了“回血”的时刻,但后期如何提升经济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则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课题。

文/搜狐城市翟杨

参考资料:

[1]各地统计公报,各地旅游业统计公报

[2]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中国旅游研究院

[3]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挑战,21世纪经济报道

[4]旅游网红城市的变迁:重庆、成都等大城市为什么受欢迎,第一财经

[5]我国典型旅游城市经济脆弱性及障碍因素分析,经济地理

[6]跨省游冻结半年后启封 旅游市场仍难言乐观,财新网

[7]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0|新冠疫情与国内旅游:冲击与信心,中国旅游研究院

[8] 国庆出游有望创历史新高 国内民航客运已恢复八成,财新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