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不结婚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谷歌下不了 为什么年轻人不结婚了?

为什么年轻人不结婚了?

2023-07-12 07: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然而,许多人并不认真对待它。

01全国结婚人数再创新低。

近日,民政部最新发布的季度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为683.3万对,创下1986年公开数据以来的新低。

与2013年1346.9万历史高峰相比,结婚人数减半,自2013年以来创下9连跌纪录。

然而,离婚率却改变了之前一路走高的趋势,连续两年下降。

据民政部统计,2022年我国离婚登记人数为210万对,与2020年的433万对相比,可谓大幅减半。

结婚率和离婚率都在下降,疫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短期因素。

疫情等超出预期因素的存在,不仅打乱了很多人的结婚日程,也让离婚数据波动不定。

然而,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实施和房地产市场的转变使“假离婚”失去了市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离婚人数的下降。

相比之下,虽然疫情波动的影响很多,但过去9年,结婚率一路下降,没有离婚率那么上下波动。

由此可见,超出预期的因素只有短期影响,真正的原因在其他地方。

02为什么年轻人突然不结婚?

结婚人数波动的背后是人口基数。年轻人口下降,适婚人数萎缩,自然导致结婚人数下降。

一般来说,18-45岁是主要的婚育年龄,对应于1980-2005年出生的人口,主要覆盖80后、90后、00后三大代际人口。

为什么2013年结婚人数这么高?

1985-1990年出生人口大量进入婚姻市场,是20世纪80年代出口人口的最高峰。

为什么2013年以后结婚人数连续九次下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直到2010年代在全面二三孩政策的推动下才有所回升。

相应地,根据七普统计年鉴,我国80后、90后、00后、10后的人数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1.73亿。

由此可见,80后、90后、00初的人口规模与之前的60后、70后相比有了明显的收缩。

不仅如此,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也在推迟,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结婚,即使结婚年龄也在推迟。

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24.89岁,整体推迟近4岁。

以28岁为定义,几乎所有进入主要结婚年龄范围的人都是90后,比80后少了4000多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与90后相比,00后群体规模再次缩小,这意味着未来婚姻数量仍面临压力。

因此,即使结婚率保持不变甚至提高,由于整体适婚年龄人口减少,总结婚对数也很难回到历史高位。

03男女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万。

问题的严重之处在于,3000多万男性只集中在80后、90后、00后等群体。

根据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根据抽样调查数据,中国男女性别比110岁以上的年龄组集中在0-29岁,对应于正在成为婚姻生育主力军的“Z代”群体。

其中,性别比最大的是00后,15-19岁群体的性别比分别高达116、10-14岁、20-24岁群体的性别比分别高达114.86/113.2。

性别失衡导致婚姻市场一直是女性市场,这也是天价彩礼屡见不鲜的原因。

几年前,网上流传着一张全国彩礼地图,有的省份畸高不下,动辄几十万元,而广东等地只有1-2万元。

虽然这与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化密切相关,但人口流动,特别是年轻女性,迁往沿海发达地区,导致当地择偶“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也是原因之一。

不难理解,当性别比明显不平衡时,彩礼就成了争夺配偶的资本,这在人口普遍流出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因此,在过去的两年里,治理天价彩礼的措施并非没有针对性。

04和生育成本一样,婚姻成本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婚姻当然是情感交融与精神碰撞的结合,也是传统社会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的象征。

但在现代社会,一切都是有成本的。

经济学家发明了“婚姻经济学”的概念,包括住房、教育、生育、育儿甚至彩礼,以及放弃单身自由带来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

更不用说彩礼作为婚姻的第一道门槛,阻碍了很多人的人生晋升之路,而与彩礼并驾齐驱的房子,将无数人拒之门外。

虽然婚姻可能不是为了生育,但许多人可能不会选择建立一个家庭,一旦为了生育,围绕孩子的生育、抚养、教育和其他成本,更让无数人叹息。

当然,生育不一定是以婚姻为前提的。中国对未婚子女的容忍度越来越高。在许多地方尝试生育登记和婚姻“脱钩”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结婚生子仍然是许多人正常的生活选择,一旦连婚姻都不结婚,更不用说生孩子了?

这无疑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05超单身社会的到来也是婚姻最大的“威胁”之一。

日本作为“超单身社会”的先驱,不仅是世界上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也是单身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

根据日本国家社会保障和人口研究所的计算,到2040年,日本成年人中单身的比例将高达47%,几乎占全国的一半。

在日本,在“低欲望社会”的影响下,一些年轻人产生了“三不主义”:不结婚,不生孩子,不买房。

这种情况在日本的形成与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的“30年损失”无关。漫长的经济萧条和通缩经济,以及过度内部卷曲导致的极端逆转,共同导致了低欲望社会的到来。

与婚姻和生育成本相比,单身社会的到来使得结婚率难以回到过去。

虽然中国单身人口的比例很难与日本相比,但在过去的10年里,家庭总数从5800多万增加到1.25亿,占近四分之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可见,从人口结构、男女比例,到婚育成本、社会观念,再到超单身社会,都注定要提高婚育能力,这是一项超系统工程。

整顿天价彩礼,降低住房、生育、养育、教育等成本,增加婚假、产假天数,保护“非婚生子”权益

一系列措施已在路上,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