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为什么那么坚决反对公职人员财产公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不让公职人员出国 胡锡进为什么那么坚决反对公职人员财产公开

胡锡进为什么那么坚决反对公职人员财产公开

2023-03-18 11: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胡锡进为什么那么坚决反对公职人员财产公开

不知道是新冠后遗症还是特效药的副作用。

我发现胡锡进阳过后风格大变。

以前的胡锡进是左右都对,如今胡锡进的观点总是与大众期待相左,许多观点都是站在民众的对立面,而且旗帜鲜明。

比喻胡锡进硬钢人民网,公开支持"吸毒艺人"重返演艺圈。

又比如支持罪责自负不累及子女。

特别是对于民众要求财产公示,胡锡进是一百个不愿意,坚决反对。

众所周知公职人员公开个人财资是民众长期以来的期盼。

早在1987年便有人代代表呼吁官员财产公开。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律师韩德云已经连续六年提交公务员财产公开立法议案。

当年,陕西“表哥”杨达才的“手表门”事件和广州“房叔”蔡彬的“21套房”事件引发公众和舆论热议,

那时对于建立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制度的讨论非常热烈,众多有识之士也是纷纷发声高呼。

然而,36年过去了,这个阳光法案不知何故始终难以诞生。

久而久之,人们也渐渐对这法案失去了热情,少有提及。

直到最近大案频发,从教育局长3个亿到陈某人30亿,民众愤慨之余,呼吁财产公示的呼声再度升起。

加之美国宛如流氓般的威胁,普遍认为财产公示是最好的回应。

因而这阵民众纷纷呼吁实行阳光法案,普遍认为实行官员财产透明是反腐治贪的重要且最为有效的手段。

而且,在美国阴险的手法下,财产公示透明化将是对美国欺诈的最有力回击,也是粉碎美国离间阴谋的最有力武器。

当年,美国制裁俄罗斯政治精英,俄罗斯议员争先恐后,挺身而出求美国制裁,这场景是俄罗斯永远的荣光。

俄罗斯议员的做法受到了俄罗斯民众和中国民众的热烈赞赏。

事实上,我们的官员也有底气狂怼美国。

特朗普时期,针对美国宣布对林郑月娥、骆惠宁、夏宝龙等11名香港和中国内地官员实施制裁的说法,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8月8日发表了谈话:

"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恰说明我为国家、为香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我在国外没有一分钱资产,搞‘制裁’不是白费劲吗?当然,我也可以向特朗普先生寄去100美元,以供其冻结之用。”

而在此前一天晚上晚上,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在微博上就美国制裁引起民众对公职人员财产议论,发表了看法。

 胡锡进的核心观点有三条:“很多官员的孩子都在美国生活是谣言”,“今天有哪个党员干部故意隐瞒财产太难做到了”,“要求官员向公众公开财产是故意煽动民粹情绪,试图搞乱舆论。”

比起骆惠宁“向特朗普先生寄去100美元,以供其冻结之用”的霸气回应,胡锡进的这个回应就给人一种“底气不足”的感觉了。

尽管,每每面对美国挑衅,胡锡进总会打鸡血般兴奋,从洛佩西窜访时大喊伴飞击落,也时不时抛出一千颗显示硬气得很。

但对于用财产公示对冲美国阴谋,胡锡进充分显示了软实力,终究硬都硬不起来。

这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自从民众高喊阳光法案以来,今天否定昨天的胡锡进始终保持一贯观点:坚决反对。

他说: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公职人员,申报个人财产都是面向特定的监管机构,而不是面向公众,因为公职人员也需要有隐私。

虽然说申报个人财产是防范腐败的有效手段,但向社会晒隐私却不可取。

目前中国的申报制度非常完善,组织上对公职人员个人财产掌握得非常详细。

尤其是在十八大之后,每个官员在年初都要填写个人事项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房产和过去一年的收入。而且每年都要抽查其中的10%,核实与实际是否相符,一旦有误,那可就麻烦大了。他还举例说明:他的一个身边人故意漏填房产,遭到严厉批评,以至于在大会上做检查的时候痛哭流涕。实在是太严厉了!

最后,胡锡进不忘安抚大家,他说体制内的蛀虫是极少数的,大批公职人员都在辛勤奋斗。至于那些鼓吹官员公开财产的人,有的是不了解内情,有的则是故意煽动民粹情绪,目的是搞乱舆论,于国家不利。

左看右看,貌似老胡说的有点道理,但越看越不对劲。

1,胡锡进以隐私为由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囯家公职人员不公示,显然是欺负大众不会翻墙,事实上最重视隐私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就连我们永远的三哥都是财产公示的。

其中尤以美国做得最为细致严厉,他们规定美国政府官员们需要公开的财产主要有以下这些:

1⃣️联邦政府之外的任何来源得到的超过200美元的红利、租金、利息、资本收益以及它们的来源、种类和数量(或价值);

2⃣️从非亲属处收受的累积价值超过250美元的所有礼品,包括来源和礼品说明;价值超过1000美元的贸易或业务投资所得;任一时间对任何债权人负债超过10000美元的债务。

3⃣️本人主要住所除外,超过1000美元的房地产购置、出售或交换;超过1000美元的股票、债券、期权或其他证券的买卖或交换。

4⃣️美国所有公职人员只要年薪大约在5万美元以上,包括行政人员、国会议员、法官等,都必须申报个人财产。

申报的期限不仅包括任职前、任职中,甚至也包括离职后。

比如,一个官员在开始任职的30天之内,必须申报本人、配偶及其所抚养子女的财产状况;在职官员和雇员每年5月15日之前,需要申报上一个年度个人、配偶和抚养子女的财产状况。

离职官员和雇员则需在离职30天之内递交离职财产报告。

2,胡锡进认:"今天干部故意隐瞒财产太难做到了”这个说法就更搞笑了,难是难了点,但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扒拉教育局长3个亿,李铁好几亿,陈某人30亿不也妥妥的?

3,至于胡锡进说那些鼓吹公开财产的人,有的是不了解内情,有的则是故意煽动民粹情绪,目的是搞乱舆论,于国家不利。

这完全是强辞夺理,总有那么一些人如胡锡进,喜欢站在上帝的视角说风凉话,而且还显得正义无比。

这种看客似的上帝视角,其实是一种最大的傲慢。

然而,都明白真相本身不造成混乱,真相的缺席才令人质疑。

真相不是稳定的敌人,而是稳定的催生剂。

因为真相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这个角度来说,真相的本身比稳定更重要。

无数次事实证明,信息公开是避免混乱的最好办法。

而财产公示透明化,让阳光普照,天下无阴,真相大白天下才是抵制刻意捣乱的有效手段,也是击毀美国阴险欺诈的最有力的武器。

我始终无法理解胡锡进如此坚决反对的原因,就如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36年推动不了一个万众期待的阳光法案。

有一个新的说法说:官员财产公开,是一条国际通用、行之有效的“阳光法案”,我国为何迟迟未能实施?其背后被人忽视的原因令人唏嘘,公务员的工资太低。

据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

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3100元;正科级3300元;副处级3600元;正处级4000元;副厅级4400元;正厅级5000元;副部级5500元;正部级6000元。

2)公务员其他工资:工龄工资每年60元,奖励工资每月300元。‬

3)补助工资:车补、取暖补助、出勤补助、山区补助、地区差别补助等。林林总总算下来一般地区的县长和处级领导来说,到手工资只有7000-8000左右。

这意思是公资太低了,拿不出手,发出来让国际同行耻笑,这理由让人哑然失笑,印度呢?

而且,低工资公布出来不正体现了人民公仆为人民吗?低工资不正是显示优越性吊打西方官员高工资高福利吸人民血汗么?

无论多少理由都难以自圆其说。

事实上,谁都知道阻力在何方。

胡锡进当然最为了解这种阻力是系统性的。

在探索财产公示这条路上,我们也是有先行者。

新疆阿勒泰市纪‬委‬书‬记‬堪‬称“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

2009年1月l新疆阿勒泰市把近千名官员个人相关收入“晒”在网上,首先便可看到阿勒泰市委书记王仕斌工资收入21036元/年,各类奖金津贴等24835元/年,以及各类理由收取的礼金:无。‬

吴伟平坚‬决‬要求财‬务‬公‬开‬的同时,‬坚定且全方位的廉政措施在阿勒泰掀起了一股“反贪旋风”。

据称在那段时间,阿勒泰的官员甚至没有一个人敢当众抽中华烟的。 

而该制度开启一年多后,随着市纪委书记吴伟平病逝不了了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干部在吴伟平病逝后透露,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推动后,吴受到来自各方很大压力。

而在阿勒泰之后曾被外界称为官员财产公开“最彻底”的湖南浏阳市实施三年便也“偃旗息鼓

后来浙江慈溪、宁夏银川的也进行了类似探索,但都是草草收尾不了了之。

虽然这些试点地区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并没获得持续效果。

由此可见,推动这政策真正破冰,可能无法从下试点,必须从顶层设计的创新到立法循序推进,从政策环境改善到强力问责落实,才有可能达成所愿。

然而,无论多么艰难,总是要去推进的。

胡锡进经常疾呼:我们面对美国的打压要有定力,关键要自己强身健体,只要我们持续发展,美国就打不垮我们。

但,空口号是没用的,怎么强身健体?首要一点政府部门清廉高效就是最关键的内功,而财产公开便是展示清廉凝聚民心最好的工具,也是击毁美国欺诈最好的武器。

所以,胡锡进你若真爱国爱民且加入这呼吁中来。

最后,请您谈谈官员财产公示是治贪工具也是粉碎美国阴谋的有力武器,胡锡进为什么如此坚决反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