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为什么GDP在涨,工资没有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不提高工资促进消费 何帆:为什么GDP在涨,工资没有涨?

何帆:为什么GDP在涨,工资没有涨?

2024-06-03 0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是食品类商品,肉、苹果、白菜等等都算。我大致测算了一下,食品在CPI中的占比大概是30%。食品里面,粮食价格其实比较稳定,蔬菜价格波动很大。你要是看对CPI影响最大的,那是猪肉。所以,就有人开玩笑,说CPI其实是China Pork Index,也就是“中国猪肉价格指数”。猪肉价格上涨曾经引起通胀压力,那时候我们把它叫做“猪通胀”。

另一个跟我们直接相关的是住房,但在统计CPI的时候,不会统计房价,只统计房租,还有水电费、装修费等等,所以你看到的CPI和感受到的房价上涨是不一样的。

好,那你感受最深的是食品价格上涨,这种感受是对的。2001年1月到2019年9月,CPI里面的食品项上涨了148.3%,可是,在同一时期,非食品价格只上涨了21.3%。你想想,你要是买一个跟原来一样配置的电脑,是更贵了,还是更便宜了?你再想想,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它们的价格又涨了多少呢?还有,同样品质的衣服、日用品,价格又涨了多少呢?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你算的是分账,CPI算的是总账。总账里面,价格有涨有跌,所以,就不像分账算的那样,涨得那么厉害了。

那我们再看GDP,也是同样的道理。GDP不光包括工资,还有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

即便只说工资,你看到的也只是你所属的群体和行业。你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感到工资怎么这么低。可是,要是你去看看保姆的工资、保洁的工资、快递小哥的工资,人家的工资很可能比你的涨得快,当然了,人家干得也更辛苦。

那是不是他们的工资会一直比你涨得快呢?那也不一定,说到底,是看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结构因素,也就是你所在的那个劳动力市场上是供大于求呢,还是供不应求。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那个帖子说,演员的工资比原来大大缩水。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能告诉你的是,各个行业在各个时期,工资上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说这些,是要告诉你,个人体验有时候是靠不住的。如果单凭个人感受去思考宏观经济,那你说涨价了,他说降价了,谁也说服不了谁。

有了宏观指标,我们就有了相对明确的标准。你可以根据这个标准讨论经济形势,当然,你也可以讨论指标本身合不合理,但有了这些标准,我们才能知道,咱俩说的是一个事儿。

2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

那是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去看GDP、CPI,就能看懂宏观经济了呢?当然不是。甚至我可以说,对于不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人来说,大部分指标是没啥用的。换句话说,你可以不用看。这是为什么?

咱们就拿GDP来说,它的问题是数据更新太慢,一般要一个季度才公布一次。咱们总不能一个季度才看一次经济指标吧?而且,最近几年,GDP波动越来越小。2018年是6.5%,2019年是6.4%,这能看出啥差别?

要是你往深了去看,那你可以去分析它的主要构成,也就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那你能看到,消费对GDP的拉动力量增加了,可是,这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啊。消费的贡献更大,有可能是消费更行了,那也可能是因为投资不行了。所以,你还是看不出个究竟。

CPI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是一个滞后指标。就是说其他指标已经发生了变化,它才会变化,慢于其他指标。CPI是为了验证经济的变化,而不是为了预判。

我们普通人,最想做的其实不是验证,而是想预判,我们想比别人看见得更早一些。那怎么办呢?你就得去找先行指标。那先行指标又有好多,怎么办呢?

我来简单粗暴一些,给你推荐两个我最关注的宏观指标。掌握了这两个宏观指标,至少可以保证你对宏观经济的预判不会有方向性错误。

第一个指标是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它还被称为“孤岛指标”,意思就是如果你在一个孤岛上,只能看一个宏观指标的话,那就应该选这个。这个指标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布得早。每月第一天基本就能看到。很多市场交易员最关注的指标就是PMI。

这个指标具体是啥意思?说起来其实挺简单。它先是对企业经理人发放问卷,问一些跟生产、销售相关的问题。比如跟上个月比,这个月生产状况还好吗?订单更多了吗?库存更多了吗?然后,根据问题的答案,统计认为这个月比上个月情况更好的人多,还是认为这个月不如上个月的人多。最后合成一个PMI指数,以50为分界线。如果PMI超过50,说明认为这个月情况更好的人多,经济可能在变好;反过来要是PMI低于50,就说明经济可能在变差。

好,你要是问PMI到底准不准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不准。因为PMI选的样本量不大,甚至可能会有偏差,比如可能选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或是选沿海企业多,内陆企业少。再说了,企业经理人也不是先知,他们说的也不一定都对。那你就要问了,不准我还看它干吗?因为它虽然只能做到模糊的准确,但胜过你去找其它指标,得到精准的错误。

看PMI,我还有一套拇指法则,我把它教给你。

第一步,看它在50以上,还是50以下。

第二步,看它变化的趋势。不是说只要大于50就万事大吉,而是要看PMI在变大还是变小。要是PMI从56降到52,那我们会认为经济情况虽然还不错,但存在下行风险;反过来,要是PMI从45上升到了49,那我们可以认为虽然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但正在改善。

第三步,你要连续地看。PMI是个月度指标,而且是跟上个月相比较。这类指标的波动往往比较大,像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所以,观察PMI的时候,最忌讳一惊一乍。一看到这个月的PMI低了,就说经济在变差。这就不对了,仅凭一个月的变化怎么可能判断出趋势?我给你的建议是,连续看三个月。如果连续三个月都保持一个趋势,比如说都在下跌,那未来经济,就可能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

3

M1 现金与银行活期存款总额

我再给你推荐一个指标,把它和PMI一起看,疗效更好。这个指标就是M1。

M1是一个市场经常要关注的金融指标,它是指现金加上银行活期存款的总额。

我们一般认为,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是一回事,反正你都可以随时用,所以就把它俩合在一起看。

为什么这个指标重要呢?你想,如果经济要扩张,企业要投资,个人要消费,第一件事情是干啥?肯定得先准备好现钱啊。所以这时候,M1就会增加;那反过来,你要是觉得经济不景气,不准备增加投资或者消费,那就不会留现金,而是做点什么银行理财啊、定期存款。这时候M1就会减少。

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逻辑。实际效果如何呢?非常好用。我们干这行的人都知道,M1和经济增长啊、通货膨胀啊,相关关系很高。

看M1,我也有一套拇指法则,我把它教给你。

第一,看方向。就是看它的同比增速,也就是这个月跟去年这个月相比,是更多还是更少。为什么要看同比呢?因为有季节的波动啊。比如,你的年终奖都是在春节前发,那你肯定要比较每年的腊月才有价值。

第二,连看三个月。这跟我们去看PMI是一个道理,你不能只看一个月就贸然地下结论,要是这个月的同比,突然从正的变成负的了,别着急,你再连续观察三个月,就能更准确地判断变化的趋势了。

注:本文转自得到APP,如需转载请联系得到APP获取转载权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