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淡豆豉功效与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药淡豆豉价格 中药淡豆豉功效与作用

中药淡豆豉功效与作用

2023-08-30 02: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录 1.淡豆豉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药方2.淡豆鼓的作用3.淡豆豉有什么营养 有哪些功效4.有没有人知道淡豆豉是什么做的?5.淡豆豉与豆豉酱的功效有没有区别6.淡豆豉,淡豆豉如何鉴别7.红小豆,薏米,绿豆,小米,淡豆豉在一起的功效与作用8.豆豉有什么作用?9.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中药材】10.维C银翘片为什么不能随便吃? 淡豆豉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药方

淡豆豉是一种中药,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淡豆豉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常吃豆豉还可帮助消化、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强脑力、降低血压、消除疲劳、减轻病痛、预防癌症和提高肝脏解毒(包括酒精毒)功能。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1、和胃消食

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2、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3、清热止痢

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

4、解毒

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5、宣郁除烦

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6、安胎

《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淡豆鼓的作用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淡豆豉有什么营养 有哪些功效

豆豉之所以惹人爱食,不仅因为它味美、可口,而且它的营养丰富,含有多量的蛋41。

研究还证实,豆豉中钴的含量是小麦的40倍,有良好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钼的含量是小麦的50倍,硒的含量比高硒食物大蒜、元葱还高,而钼和硒都具有极强的抗癌作用。豆豉中还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素,能有效地预防脑血栓的形成,对改善大脑的血流量和防治老年性痴呆症很有效果。淡豆豉可以有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对于预防脑血栓有好处,还可以有抗癌的作用,对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好处。

有没有人知道淡豆豉是什么做的?

叫豆豉,当然是豆子了把黄豆发了,然后加料做成豆豉。下面是根据你要求复制的“越详细越好”词目豆豉拼音dòǐ基本解释[;]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发酵而成的食品,可以调味,也可入药详细解释一种豆制食品。一般用大豆或黑豆蒸煮以后,经发酵制成,多用于调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豉》“作麦豉法”自注“香美乃胜豆豉。”杨明显《故都风味小吃》“它(指卤煮小肠)的作法是……用清水淘洗几次,然后用一百度开的沸水煮,配上去腥味的八角茴香,花椒大料瓣儿,快熟时再放落上好的口蘑酱油,豆豉。”[编辑本段]豆豉的药用和营养价值豆豉(音ǐ)是一种用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煮)熟,发酵制成的食品,主要产于重庆市永川区,重庆没有直辖以前(四川省永川市)。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都有此记载。据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佳品,而且传到海外。我国台湾人称豆豉为“荫豉”,日本人称豆豉为“纳豉”,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豆豉按原料分有“黑豆豆豉”和“黄豆豆豉”两种。以黑褐色或黄褐色、鲜美可口、咸淡适中、回甜化渣、具豆豉特有豉香气者为佳。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0%)、脂肪(7%)和碳水化合物(25%),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豆豉还以其特有的香气使人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大量生产豆豉供应志愿军食用。豆豉不仅能调味,而且可以入药。中医学认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宽中除烦、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头痛、胸闷烦呕、伤寒寒热及食物中毒等病症。豆豉一直广泛使用于中国烹调之中。可用豆豉拌上麻油及其他作料作助餐小菜;用豆豉与豆腐、茄子、芋头、萝卜等烹制菜肴别有风味;著名的“麻婆豆腐”、“炒回锅肉”等均少不了用豆豉作调料。广东人更喜欢用豆豉作调料烹调粤菜,如“豉汁排骨”、“豆豉鲮鱼”和焖鸡、鸭、猪肉、牛肉等,尤其是炒田螺时用豆豉作调料,风味更佳。豆豉用陶瓷器皿密封盛载为宜。这样可保存较长时间,香气也不会散发掉。但忌生水入侵,以防豆豉发霉变质。我国较为有名的豆豉有广东阳江豆豉、开封西瓜豆豉、广西黄姚豆豉、山东八宝豆豉、四川潼川豆豉和永川豆豉、湖南浏阳豆豉等、陕西汉中香辣豆豉和风干豆豉等。[编辑本段]豆豉的性味归经和宜忌性平,味咸。归肺、胃经。和胃,除烦,解腥毒,去寒热。宜豆豉作为家常调味品,适合烹饪鱼肉时解腥调味。豆豉又是一味中药,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腹痛吐泻者宜食;胸膈满闷,心中烦躁者宜食。忌豆豉性味平和,诸无所忌。[编辑本段]豆豉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豆豉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乳酸、磷、镁、钙及多种维生素,色香味美,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国南北部都有加工食用。但若不注意加工艺,会致使品质下降,甚至霉变,造成经济损失。一、工艺流程黑豆→筛选→洗涤→浸泡→沥干(TY-Ⅱ)→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豉→浸FeSO4→拌盐→发酵→晾干→成品(干豆豉)二、操作要点(一)原料处理1.原料筛选:择成熟充分、颗粒饱满均匀、皮薄肉多、无虫蚀、无霉烂变质、并且有一定新鲜度的黑大豆为宜。2.洗涤:用少量水多次洗去大豆中混有的砂粒杂质等。3.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黑豆吸收一定水分,以便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度变性;使淀粉质易于糊化,溶出霉菌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供给霉菌生长所必需的水分。浸泡时间不宜过短。当大豆吸收率67%时,制曲过程明显延长,且经发酵后制成的豆豉不松软。若浸泡时间延长,吸收率&;95%时,大豆吸水过多而胀破失去完整性,制曲时会发生“烧曲”现象。经发酵后制成的豆豉味苦,且易霉烂变质。因此,我们在生产加工中应选择浸泡条件为40℃、150分钟,使大豆粒吸收率在82%,此时大豆体积膨胀率为130%。4.蒸煮:蒸煮目的是破坏大豆内部分子结构,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易于水解,淀粉达到糊化程度,同时可起到灭菌的作用。确定蒸煮条件为1/2,15分钟或常压150分钟。(二)制曲制曲的目的是使煮熟的豆粒在霉菌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酶系。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豆豉具有鲜美的滋味和独特风味。把蒸煮后大豆出锅,冷却至35℃左右,接种沪酿3·042或TY-Ⅱ,接种量为0.5%,拌匀入室,保持室温28℃,16小时后每隔6小时观察。制曲22小时左右进行第一次翻曲,翻曲主要是疏松曲料,增加空隙,减少阻力,调节品温,防止温度升高而引起烧曲或杂菌污染。28小时进行第二次翻曲。翻曲适时能提高制曲质量,翻曲过早会使发芽的孢子受抑,翻曲过迟,会因曲料升温引起细菌污染或烧曲。当曲料布满菌丝和黄色孢子时,即可出曲。一般制曲时间为34小时。(三)发酵豆豉的发酵,就是利用制曲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分解豆中的蛋白质,形成一定量的氨基酸、糖类等物质,赋予豆豉固有的风味。1.洗豉豆豉成曲表面附着许多孢子和菌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酶类,如果孢子和菌丝不经洗除,继续残留在成曲的表面,经发酵水解后,部分可溶和水解,但很大部分仍以孢子和菌丝的形态附着在豆曲表面,特别是孢子有苦涩味,会给豆豉带来苦涩味,并造成色泽暗淡。2.加青矾,使豆变成黑色,同时增加光亮。3.浸焖向成曲中加入18%的食盐、0.02%的青矾和适量水,以刚好齐曲面为宜,浸焖12小时。4.发酵将处理好的豆曲装入罐中至八、九成满,装时层层压实,置于28℃~32℃恒温室中保温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在15天左右。(四)晾干豆豉发酵完毕,从罐中取出置于一定温度的空中晾干,即为成品。三、质量标准(一)感官指标1.色泽黑褐色、油润光亮。2.香气酱香、酯香浓郁无不良气味。3.滋味鲜美、咸淡可口,无苦涩味。4.体态颗粒完整、松散、质地较硬。(二)理化指标1.水分不低于18.54%;2.蛋白质27.61g/100g;3.氨基酸1.6g/100g;4.总酸(以乳酸计)3.11g/100g;5.盐分(以氯化钠计)14g/100g;6.非盐固形物29g/100g;7.还原糖(以葡萄糖计)2.09g/100g。[编辑本段]相关历史豆豉约创制于春秋、战国之际。《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根据注释大苦即为豆豉。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先秦文献无豆豉,当是秦汉之际出现。《史记.货殖列传》始见豆豉记述。《齐民要术》载有制作豆豉的技法。东汉开始用作药物。以后历代食籍、药籍均有关于豆豉的记述。至今仍为重要调味料之一。唐代时,豆豉传入日本,成为纳豆。

淡豆豉与豆豉酱的功效有没有区别

差不多

没有

淡豆豉,淡豆豉如何鉴别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全国各地均产。晒干,生用。《释名·释饮食》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豉有淡咸二种,淡者入药,故名淡豆豉,又名香豉(《伤寒论》)。《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疼冷。”现代研究,淡豆豉含脂肪、蛋白质和酶类等成分,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淡豆豉粒呈椭圆形,略扁,长0.6~1,直径0.5~0.7。表面黑色,皱缩不平,一侧有棕色的条状种脐。质柔软,断面棕黑色,子叶2片,肥厚。气香,味微甘。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淡豆豉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淡豆豉、炒豆豉。淡豆豉味苦、甘、辛,性凉;归肺、胃经;气香宣散。一年生草本,高50~150。茎多分枝密生黄褐色长硬毛。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密生黄色长硬毛;小叶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两侧的小叶通常为狭卵形,长5~15,宽3~8.5;旗瓣倒卵形,翼瓣长椭圆形,龙骨瓣斜倒卵形。荚果带状矩形,黄绿色或黄褐色,密生长硬毛,长5~7,宽约1。种子2~4粒,卵圆形或近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1]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主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中烦闷;口舌生疮;虚烦不眠。

红小豆,薏米,绿豆,小米,淡豆豉在一起的功效与作用

红小豆的功效

1、消暑清热,利尿健胃,益肝脾肾,适用于虚胖,浮肿,小便不利等症,考生用过功过度,以致胃日差,小便多,但尿量少此汤可做理想保健佳品,也可当小点心,慢性肝炎或胃炎患者也可食。

2、红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3、红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4、红豆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绿豆的功效

1、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之功效。

夏天在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出汗多,水液损失很大,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用绿豆煮汤来补充是最理想的方法,能够清暑益气、止渴利尿,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无机盐,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2、绿豆的解毒作用。

如遇有机磷农药中毒、铅中毒、酒精中毒(醉酒)或吃错药等情况,在医院抢救前都可以先灌下一碗绿豆汤进行紧急处理,经常在有毒环境下工作或接触有毒物质的人,应经常食用绿豆来解毒保健。经常食用绿豆可以补充营养,增强体力。

薏米的副作用

1、因为薏米性味甘淡微寒,长期食用会让虚寒体质的人身体又愈加冷虚,导致体质偏弱,经期月经不调等问题出现。

2、薏米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会妨碍消化。肠胃虚弱的人可以用薏米与其他食材一起熬煮食用,但切忌不要单独用薏米泡水喝。

3、薏米虽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毕竟只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能当作药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还是要找医生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食用薏米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或导致病情加深。

可以。绿豆汤的功效就是清热解暑的,还有一定解毒功效,烹煮是可以加点金银花增加疗效,不要煮的太烂,所以中暑可以吃绿豆汤。中暑时要多吃一些解暑的清淡的食物,比如西瓜、莲藕、苦瓜、黄瓜等。一些油腻肥腻的食物最好不吃,要补充盐分、矿物质、维生素,不宜大量进水。

去湿,解毒,养阴。

功效太多了,去湿,解毒,养阴。

功效太多了,去湿,解毒,养阴。

薏米红豆汤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除湿。体质偏寒的人可以在里边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如果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痛经就去掉薏米,熬点红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可以缓解痛经;关节疼痛话加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渡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新机、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可以再可以加桂圆,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适合中老年人年轻人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用薏米红豆汤洗脸能有奇效,或者在薏米红豆汤中加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如果着凉感冒,或者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其中加几片生姜,要想加调味品最好放红糖,因为红糖性温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黑豆,黑豆是补肾的佳品汤中加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咳嗽的话就加去去皮去核的生梨块儿同煮饮用.

豆豉有什么作用?

豆豉功效与作用是豆豉味微咸、气香宣散,入肺经,有疏散宣透之性,具有疏散解表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怕冷发热,无汗,寒热头痛,鼻塞喷嚏等效果明显。

淡豆豉属于中药名,是大豆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淡豆豉含脂肪、蛋白质和酶类等成分,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淡豆豉的功效是解肌发表、宣郁除烦,淡豆豉的作用是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需要注意的是胃虚易泛的人应慎服豆豉。

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常吃豆豉还可帮助消化、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强脑力、降低血压、消除疲劳、减轻病痛、预防癌症和提高肝脏解毒,包括酒精毒功能。

淡豆豉味辛、甘、微苦,性寒或者是辛、微温,归肺、胃经。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烦、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平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发热恶寒、头痛以及风寒感冒等病证;淡豆豉还有透散外邪、宣散邪热的功效,与栀子同用,可治疗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所导致的心中懊恼、烦热不眠等病证。

豆鼓有什么动物用都不可以补怪。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中药里也有“豆蔻”,以“豆蔻”为名的中药有四味,即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和红豆蔻。四种豆蔻均富含挥发油,具芳香之气,性温而作用于中焦,辛,温。归肺、脾、胃经。现代研究认为豆蔻的功效与作用还包括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呕,为临床常用的帮助消化、促进胃肠动力药。因其名称相近,功用类同,临床应用大致相同稍有区分,现分别介绍如下。肉豆蔻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首载于《药性论》。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子。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或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草豆蔻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成熟种子。和白豆蔻有同样性味与归经,具健脾燥湿、温中行气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脾胃虚弱所致的胸脘满闷、呕逆、腹泻腹痛等症。白豆蔻白豆蔻,又名紫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气机失调或脾胃虚寒所致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红豆蔻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表呈红棕色。其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醒脾燥湿、解酒消食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泄泻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豆蔻的对症用法对湿阻气滞,豆蔻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豆蔻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宜脾胃气滞,食欲欠香,不思纳谷,胸闷腹胀,嗳气反胃,舌苔厚腻者宜食。《本草纲目》言“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主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故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忌食;干燥综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使用豆蔻亦不可过量。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是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①《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维C银翘片为什么不能随便吃?

维C银翘片是一种药,药是用来治病的,当然不能随便吃。

维C银翘片标称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山银花、连翘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

对于其中的中药成分,因为没有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所以没有人能拍着胸脯保证,它们能杀灭感冒病毒或缓解感冒症状。而维生素C防治普通感冒的作用也尚未被证实。

而且,维C银翘片也曾因中药成分制作工艺问题,出现过不少安全问题。年,CFDA就曾发过通报。

上面是媒体发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维C银翘片的西药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都是常见的治疗感冒药。中药成分,山银花、连翘也是常见的消炎去火中药。维生素c也没啥问题。媒体也搞不清楚这个药的成分有啥问题。之前的安全问题也只是生产工艺造成的,媒体也不知道到底有啥不良反应,所以结论就是这个药没啥大的问题,生病了正常吃,没啥问题。别再相信这些中药阴谋论的言论了

最近,我们很多人都吃过的感冒药——“维C银翘片”,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文中称维C银翘片不仅不能治疗感冒而且还存在很多问题。

维C银翘片很常见,是很多家庭的必备药,在大家印象里,维C银翘片就是感冒时的常用药品。那么到底有没有功效?以后还能不能吃呢?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维C银翘片是一种什么药?

普通老百姓将维C银翘片误认为是中药配方加上维生素C组成的制剂,认为其方便有效而且安全。然而,维C银翘片既不是中药制剂,也非西药制剂。

从维C银翘片的成分看来,它是一种中药和西药的组合制剂其中十种为中药中药配方金银花、连翘、薄荷素油、牛蒡子、淡豆豉、荆芥、桔梗、甘草、芦根、淡竹叶。三种为西药组份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

说明书中标明,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的治疗。

维C银翘片能不能治疗感冒?

普通感冒属于自愈性疾病,不服药也能自然康复,而病毒性感冒则需要使用效果明确的抗病毒药来治疗。维C银翘片可用于风热感冒,减轻感冒的一般症状。

中药在治疗普通感冒方面有独到之处,根据引起感冒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等,不同感冒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维C银翘片的10味中药配方属于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风热引起的感冒,倘若风寒感冒患者服用,症状不但无法缓解,还有可能加重。

维C银翘片配方中的其他三种西药成分是为了缓解感冒症状而设计的,下面让我们对这几种成分一一说明。

维生素C研究显示,维生素C不能显著改善感冒症状或减少感冒时程,但短期补充对于大体力运动人群预防感冒是有益的,而对一般人群和儿童来说,疗效并不明确。

马来酸氯苯那敏俗称扑尔敏,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打喷嚏、流鼻涕和咳嗽等症状,但是不改善疾病的康复速度。扑尔敏在孩童中容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乃至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儿童用药比较安全,可以用于缓解感冒所致的发烧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起肝损害。

中西药能不能一起服用?

中药在与西药合并治疗某些疾病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但是中西药并用的禁忌也很多,不合理用药将造成疗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

一般来说,如病情确实需要,服用中药和西药应间隔3小时以上。因此,维C银翘片将中西药同时配方制剂的方法并不可取。

如何安全用药?

1、服用感冒药时,尽量不要选择中西药组合制备的品种,维C银翘片不建议儿童服用。

2、仔细查看说明书,避免同时使用类似成分的感冒药,以免药物过量。

3、不建议维C银翘片与其他含伪麻黄碱等药物同时使用时,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4、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治疗感冒时,服药时间应有间隔,大于3小时为宜。

5、服药感冒药期间禁止饮酒,对药物组分过敏者禁用。

这个药我记得小时候感冒就经常吃,很好用的。而且任何感冒药都有副作用和过敏的人存在,不能一概而论。只要你不是风寒感冒,一直流清鼻涕打喷嚏的都可以用。反正我觉得中西结合的药治疗效果更好。

维C银翘片是一种药,药是用来治病的,当然不能随便吃。

维C银翘片标称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山银花、连翘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

对于其中的中药成分,因为没有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所以没有人能拍着胸脯保证,它们能杀灭感冒病毒或缓解感冒症状。而维生素C防治普通感冒的作用也尚未被证实。

而且,维C银翘片也曾因中药成分制作工艺问题,出现过不少安全问题。年,CFDA就曾发过通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