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40例 自序

自序

2023-11-18 1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6:46

和 课 题 一 起 成 长

《李爱梅:跟着课文学写作》序

哈佛大学泰勒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有这样一段阐述: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群人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努力追寻和快乐奋斗的过程。回眸我 26 年的工作经历,就是这么一群人,朝着一个目标,一起行走,一起成长并幸福着。

幸福起源:遇见余老

1997年,我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二年,学校安排我去城区学校听课。就是这一个偶然的机会,为我播下了一颗热爱语文的种子。课是余映潮老师执教的,题目是《论求知》。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整个教学环节。45分钟的课堂,学生乐在其中,教师优雅从容,听者叹为观止。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教,原来教材可以这样用。

课后是讲座,余老师用丰富的课例解析了设计教学的诸多思路,特别强调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我飞快地捕捉着每一个关键词,飞快地做着笔记,唯恐落下半个字的精彩。

推开这一扇门,我的课堂也悄悄发生了变化。课文成为我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百宝箱,凡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好的文章,我就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赏,一起摘抄,一起仿写、补写、续写……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我还要孩子们自己梳理从本单元课文中获得的写作启示。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在课堂上越来越开心。

这一年,我被学校推选去参加镇里举行的“课时教案”比赛,借鉴着余老师“读写结合”的理念,我进行设计,获得了全镇第一名。还是这一年,我又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四个一”的全能竞赛,继续围绕“读写结合”展开,同样夺得一等奖,并被评为县优秀青年教师、县骨干教师。又三年,我被调入城区优质学校。

因为余老师的点燃,因为对“读写结合”的追求,我开始成长,走近幸福。

幸福出发:课题启动

2008年7月,我被调进当时的监利县教研室(现改为 监利市),并担任初中语文教研员。 我清醒地知道,作为教研员,不仅自己要成长,还要引领老师成长,更要为老师做一点实事。这不仅仅是职责,更是一份担当。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们心中的一抹痛、眼前的一道坎。好吧,就从这里出发。于是,我组织了几名骨干教师,成立了一个课题组,确立了研究的主题:跟着课文学写作。就这样,我们摸着石头开始过河了。

首先,在活动中进行研究,这是一个摸爬滚打的过程。我们每学期组织送课下乡、名师巡讲活动,和课题组成员到多所学校执教研讨课,组织全市“跟着课文学写作”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优质课竞赛、教案比赛、论文比赛……全市四百多位初中语文老师在课题研究的路上行走着。

其次,在赛课时精益求精。赛课是教师成长的最好舞台,也是一种压力下的绽放。荆州市每年举行一次全市优质课竞赛,我把这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方式之一,每位教师的参赛课都要磨课无数次。2011 年,唐琴老师执教 《生动传神写对话》,从 《皇帝的新装》和《羚羊木雕》两篇课文中精选例子,引导学生如何生动传神地写对话。2012年,苏良明老师执教《绘插叙,写真人》,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探究插叙及其方法。2013年,方沫老师执教《独句成段的简约美》,将教材中独句成段的内容遴选出来,引导学生解构赏析。2014年,熊向华老师执教《问里乾坤知多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问句,妙用问句。2015年,解龙林老师执教《虚写之美》……在连续多年的荆州市级赛课中,监利均获得一等奖,好几位老师还获得了湖北省作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方沫老师、苏良明老师获得了全国“新作文杯”创课大赛特等奖。

再者,集结亮相,向研究的更深处漫溯。我们边研究边整理,凡是好的课例,我都会要求教师写成课堂实录,加上点评,推荐发表。很多课堂实录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新作文》《中学语文》等杂志。更幸运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新作文》主编张水鱼老师了解到我们的课题研究,向我们约稿,因此,我有幸成为2014年《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第7—8期的封面人物。封面上的主题就是“跟着课文学写作”,我和团队共八篇文章得以发表……

后来,在荆州市教研员王佑军老师和湖北省教研员蒋红森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的“跟着课文学写作”顺利申请为荆州市级和国家级课题。一份份欣喜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信心。

幸福拔节:课题成长

眼看着老师们已经有了“跟着课文教写作”的意识,眼看着他们学会了从写作的角度解读教材、设计教学,这是可喜的一步。但是,想要真正给作文教学带来变化,必须要系统研究。

如何进行系统研究呢?经过课题组商量讨论,我们决定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研究。人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作文教学主题,如何利用单元主题引领作文教学呢?我以一个单元为例,上课、研讨、写样稿,引领大家科学地利用教材原有的教学单元以及作文教学主题,与课文同步,进行作文训练的教学设计。

经过两年的研讨—上课—再研讨,我们终于整理出 36 个单元、20万字的书稿,创新使用“双篇互补,立体呈现”的模式;还有一份单元作文教学主题的方案,一份与单元作文教学密切关联的研究资料。同时,更有“大咖”加持:余映潮老师作序,水鱼老师接手出版事宜。可是,只差那么一丢丢时间就要出版时,传来消息:可能要更换教材。我们的课题研究,只走了半截路……

2017 年,新教材出台。培训新教材,学习新教材,成了热门词。可是在研究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关于写作的变化,关于“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读写结合”“随文写作”“一课一得”……这些新的理念,不正是我们一直坚持并一直追寻的目标吗?

于是,我们再次出发。

这一次,我们不再只着眼于教师的“教”,更立足于学生的“学”。

围绕单元作文教学主题,从课文中精选写作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引导,设置适合学生的情境进行写作引领……36个单元,每个单元精选三到四个写作点,加上单元综合训练……漫长的一年,课题组每个成员都把自己活成了教材的一部分,活成了作文教学的一部分。

2019年秋季, 《读课文学写作》 丛书正式出版。

幸福绽放:课题深入

2020年是我的幸运年。从2017年被评为荆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开始,我便以课题组核心成员为轴心,组建了一个四十多人的团队。读书、研课磨课、课题研究……课题是一棵树,我们也是一棵树,都在努力成长。我和小伙伴们的荣誉也是纷至沓来,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省基础科研之星、湖北省优秀教研员等等。

2020年,我幸运地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北名师,我们团队的数名成员也获奖无数,并被评为省市级名师。

随着“跟着课文学写作”步步为营的深入,我梳理了六个方面的思考,将之构成了本书的框架。首先,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言语动机,解决不愿写的问题 (第一章);然后从选择内容、搭建支架、情境设置、过程写作等方面研讨“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话题(第二、三、四、五章);最后从学生写作以后教师应如何做的角度谈习作修改、优化等话题 (第六章)。每章安排五个栏目:引言、内涵阐释、课例展播、梅子说课、课题有故事。下面对六章内容进行分述。

第一章:唤醒自主言说的欲望。写作之所以发生,来自人的觉醒与启动。人的觉醒和启动,需要唤醒,需要激励,需要打开。从教师教的层面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时常进入,进入文本系统(真阅读),进入生活系统 (体验生活),进入生命系统 (提炼生活),从而通过写作去转化,这就是写作的发生,也是写作的本来面目。只有当学生以这种“写作的样子”去生活、学习、做事时,才能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才实现了真正的觉醒和启动。

第二章:写作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中学作文课,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基本表达,而这只需要基本的表达技巧和简单格式就行。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遵循教材以及写作教学规律以及学情等精选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作文训练的基本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引领。这样,作文教学才有章可循。

第三章:适时搭建写作支架。写作支架是学生习作知识向习作技能、习作能力、习作智慧转化的重要通道和桥梁。研究写作支架,是素养取向下习作教学的必然选择题;设计写作支架,是语文教师教学必备的关键能力;优化写作支架,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支架的设计与运用是案例的重要环节,能够尽量外显教与学的过程,使教学可视化。

第四章:在语境中学习,在情境中运用。荣维东教授说:我国写作的核心问题是交际语境缺失。作文,只有在找到它的具体语境之后,言说才可以奇迹般地复活。从教材到命题,都特别重视情境、任务这些关键词,注重设置合适的语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场,又注重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总之,现在不再是以本为本的教学,不再拘囿于课堂这个逼仄的空间,而是将学生和生活、和社会、和知识进行了巧妙勾连,有效对接,学生的学习因此有了从未有过的盎然生机。

第五章:在写作中教写作。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在写前提供大量的范文或知识讲解,在写后进行各种形式的评讲活动,但是总是站在局外教知识教结论,唯独缺少了在学生“写作中”的指导。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和丰富的过程,无法用言语阐释清楚,必须让学生自己体悟。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亲历写作的过程,因此,要用写作教写作,要在写作中教写作。

第六章:写作是不断优化的过程。写作就是一个不断修改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如果学生写作以后,仅仅给一个分数或几句不痛不痒的点评,或来一场类似颁奖会式的“评讲课”,这些做法不能说没有作用,但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智慧的教师不仅仅重视学生写作前和写作中的引领,而且特别注重学生写作后的优化、修改等,这样的教学更有效。

以上六个方面,为了便于叙述,才分开阐释;表述也许并不科学,思考也许还不够全面。或者可以说,好的作文课需要从以上六个方面共同发力,因为这六个方面不是并列的关系,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融合的、交错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跟着课文学写作,从无到有,由远而近,从稚嫩走向成熟……我们和这个课题,宛如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互相驯养,共同成长,彼此成全。独行快,众行远。踏歌而行,是我的幸福,也是我们一群人的快乐。

李爱梅湖北省监利市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湖北省李爱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北名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三新”作文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封面人物,出版《写作教学的智慧》《读课文学写作》等图书。

相关链接:

目录 |《李爱梅:跟着课文学写作》

目录 |《刘勇:诗意作文故事》

“名师作文课”丛书——和你的作文教学梦有关

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