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第五大AMC银河资产牌照落地,获批开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官网首页 重磅!第五大AMC银河资产牌照落地,获批开业!

重磅!第五大AMC银河资产牌照落地,获批开业!

2023-12-19 06: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 梅 董事长

刘志红 副董事长

肖立红 董事

王 瑞 董事

范道远 董事

殷孟波 独立董事

王 军 独立董事

游 春 董事、总经理

万继龙 董事、副总经理

徐风雷 副总经理

周 锐 总经理助理

徐水生 财务资金部总经理

袁志刚 审计部总经理

核准《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见附件)

你公司应自批复之日起10日内持本批复到我会领取《金融许可证》,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开业前有关手续,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向我会书面报告有关完成情况。

不良资产市场格局迎巨变

2020年3月5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格局迎来巨变。

银保监会官网于当天发布《关于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转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批复》批复信息显示: 同意建投中信转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更名为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批复信息同时要求,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转型工作,转型工作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督指导,转型期间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活动,转型完成后向银保监会提出开业申请。

2018年3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成立第五家全国性AMC的方案,由原来的建投中信转型为全国性AMC,更名为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银河金控作为持股比例不低于51%的控股股东,增资将至100亿元。

事实上,早在2018年,建投中信开始着手增资、在市场招揽人才,意在为转型为AMC做准备,但一直未得到官方证实,直到2019年12月31日,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梅在发表2020年新年贺词时表示,2019年公司成功获得股东增资,建投中信转型为全国性第五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顺利推进。

一语激起千层浪,不良资产圈一片沸腾!

传统业务+证券类不良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银河资产开业后首先要将资本金投出去,确保今年业绩。而对于其业务方向,可以肯定的是与传统四大AMC有所不同。

参与筹备银河资产的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经营范围与其他四家AMC基本一致, 不过按照业务规划,要体现创新性,发挥出来自证券业的优势,着重处理资本市场不良,打造不同于四大AMC的发展之路。

所以, 中国银河资产或将着重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而市场也确实有这样的机会。

从去年开始,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越来越多,绝大部分的中小型AMC公司根本吃不下这么大的坏账。而四大AMC公司,也不会愿意而且也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去接手证券业的坏账。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到证券业的所有主体一个坏账出表的解决机制。

而中国银河资产在这方面先天的优势,首先其大股东是中央汇金,其次,建投中信是引进了不少来自证券公司的高层,相比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业务,他们可能更熟悉资本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特殊机遇投资机会。

另一家四大AMC人士表示,从该公司之前剥离券商资产成立的背景来看, 未来他们可能会侧重去做一些券商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例如股权质押这类券商资产中比较突出的风险。

但据了解,银河资产也并未抛弃传统的不良资产业务。

银河资产的前世今生

中国银河的前身建投中信,其诞生之初是为了处置华夏证券爆仓带来的不良资产。

2005年,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老牌券商,拥有91家营业部和24家证券服务部,并创造了无数令同行垂涎的各种第一的华夏证券,由于对外投资、对外担保、融资、账外经营、挪用客户保证金、吸收理财、对分公司管理失控等等因素,在漫漫熊市中股票等资产迅速缩水跌落神坛,走上破产清算之路。

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筹建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受让华夏证券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非证券类资产。2005年9月30日,中信证券出资5.7亿元,出资比例为30%,中国建投出资13.3亿元,出资比例为70%,建投中信公司完成设立,受让华夏证券现有的非证券类资产,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到目前为止,公司股东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投资与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财务咨询。

全国性AMC发展小史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相继设立了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和中国信达4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对口分别接管来自工、农、中、建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由此诞生。

我国不良资管行业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3个大的发展时期: 即政策性业务时期、商业化转型时期、全面商业化时期。

第一阶段:政策性剥离及接收。1999年,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并于1999年和2004年分别政策性接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剥离的逾万亿元不良资产。2000年11月,国务院颁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明确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框架,促进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规范运作。2006年,随着财政部规定的政策性债权处置的最后期限来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政策性业务基本结束。

第二阶段:向商业化处置转型。2004年3月开始,基于经营及改制上市需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陆续开展不良资产的商业化剥离,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展商业化收购,正式开启不良资产商业化收购的新时代。2007年起,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传统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向多元化金融服务领域迈进,向金融控股集团的方向转型。

第三阶段:全面商业化时期,参与主体多元化。2013年开始,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下行,商业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逐渐暴露,不良率急剧上升。2013年11月底,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认可条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各省设立或授权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本省范围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和处置业务。截至目前,地方AMC已经扩容至62家,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Recommend

推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