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八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药物发展史心得体会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八篇)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八篇)

2023-08-06 0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2015级3班,学号1076z215437

中医之所以延续至今,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就是因为有历史的传承,我们的中医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却没有真正了解中医,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我们对中医有了浅显的了解。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它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辩证记治为治疗依据。中医的基础理记是阴阳五行学说。传统医学以整体和辩证轮值治观念,也以阴阳五行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发病及病机治则养生等为中医基础理论遵行自己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行的交互作用。 作为一名内分泌科的医生,我对消渴病在中医医学史中的发展路径有更多的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学就有消渴病的记载,在随后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对本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较为全面的认识。中医典籍中对消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消渴泛指以“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甲亢等多种疾病;狭义消渴指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了糖尿病中的一部分患者。 先秦两汉:消渴病学术原创期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消渴病的认识还比较简单。这一时期既没有专门论述消渴的专著,也没有消渴专篇,但此期对消渴病的认识则是后世消渴病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渊源,为消渴病学术的原创期。 据甲骨文记载,在殷商时代,人们对22种

疾病有了简单认识,其中有一种叫“尿病”。这很可能是有关“消渴”的最早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发生了巨大变革,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气氛相当活跃。这一时期医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尽管该时期存世医学著作相当有限,但人们对消渴的认识已有了很大发展。马王堆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了消渴病症状的记载。而《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对消渴病的认识则更为全面。如《黄帝内经》不仅明确提出消渴病名,而且对消渴的临床症状、病因、治疗、预后、禁忌等方面的认识也有较多记载。其论述虽散在于十几个篇章中,然而颇为详尽,对后世医家的认识及治疗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黄帝内经》中已认识到过食肥甘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与加重,这为后世消渴病预防及饮食疗法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匮要略》则首创消渴病治疗方药——肾气丸。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张仲景已初步认识到痰湿、瘀血与消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医史学家一般认为隋·巢元方是最早记载消渴病并发症的。但笔者认为张仲景不仅最早记载了消渴病并发症的医家,而且提出了有效的治法和方药。

…… …… 余下全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