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繁体字简化了?其实汉字简化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悠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汉字繁体字查询 谁把繁体字简化了?其实汉字简化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悠久!

谁把繁体字简化了?其实汉字简化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悠久!

#谁把繁体字简化了?其实汉字简化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悠久!|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谁把繁体字简化了?其实汉字简化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悠久!

  网上一度流传一个段子:汉字简化后,爱无心、亲不见……由此对繁体字简化质疑声声,甚至要求全面恢复繁体字。

  那么,繁体字究竟是如何发展到简体字的?

  首先要明确一点,繁体字并不是亘古以来一成不变的,古汉字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才逐步演变到今天。

  秦汉时期,社会上逐渐流行开来一种“简体字”——隶书。这种新的字体相较大篆、小篆而言繁难程度大为降低,书写速度也随之提高,同时产生了大量以形声字为主的新字形。汉代以后,以隶书笔意为基础,楷书逐渐定型,成为了繁体字里的“正体”,流传至今。

  隶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显而易见。自隶书普及以后,小篆及更古老的战国古文字、籀文、金文、甲骨文等均不再作为主要的书写文字使用,而多用于书法、印鉴、碑刻等艺术创作中。而日常使用的书写和印刷文字,则基本上以隶书和楷书为主。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正是通过隶书、楷书等“简体字”得以流传至今。

  谁把繁体字简化了?其实汉字简化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悠久!

  从历史来看,秦朝的书写文字是篆书,汉朝时演变为隶书,后来又发展出楷书。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们,根据各自的特点,对汉字进行了各种风格的创造,比如行书、草书等。直到今天,电脑上的各种字体还在不断丰富。

  然而,纵观汉字发展史,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的过程。现代人看篆书可能很为难,相比来说,繁体字更好懂。简体字出现以后,书写阅读的方便性,比繁体字又更进了一步。可以说,汉字简化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在汉字简化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角色的是草书。大概因为繁体字实在太难写了,所以书法家们图方便,就发明了草书,大大节省了书写时间,书法也更具意境。

  比如,吕留良在赠给黄宗羲的诗中,标注说:“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这个“俗字”便是指当时老百姓喜欢用的字,也即有所简化的汉字。

  繁体字也分很多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繁体字,实际脱胎于清朝。

  1875年清朝钦定文字正体,龙启瑞奉谕作《字学举隅》,规定了每个字的字形。清朝将要灭亡时,就有人开始倡议推行简化字了。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虽然第二年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

  然而,汉字简化运动在民间一直没有停止。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才被迫停顿。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后,政府又立即着手推行简化汉字。1964年公布了《简化字总表》,这是我国最终进行汉字简化后的总表(个别汉字此后有微调)。

  从以上看出,政府推动的大规模汉字简化运动,兴起于民国,在中共建政后,才正式落地。

  还有一个就是所有网友都在说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台湾还在使用繁体字,其实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1952年,在一次国民党宣传汇报会上,蒋介石第二次提出文字简化改革。他说:“为大众写的文字而不能大众化,那如何望其有效?我们须知文字是大众达意表情取得知识和争取生活的工具……所以简体字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谁把繁体字简化了?其实汉字简化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悠久!

  但是,后来看到大陆先这么做了,考虑到必须与大陆唱反调,于是台湾对简体字的态度立刻转变为反对,变成了倡导繁体字。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历程,它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进步。现代简化字运动兴起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对繁简字的态度,我们的主张是——识繁写简,全凭自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