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和(著名书法家、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爱上国学,爱上艺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师是谁 杨秀和(著名书法家、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爱上国学,爱上艺术

杨秀和(著名书法家、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爱上国学,爱上艺术

2023-05-30 20: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建党一百周年选出的百位德艺双馨书画艺术家之一,杨秀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著名书法家、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自幼喜爱书画,坚持50年临池不缀。习遍二王、柳、颜、欧、赵诸家精品,研究历代名家之精髓。能融各家之长,自幼风格,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以隶书见长,国画以书入画,也有较高水平,功底比较深厚,属传统功力型书画家。

杨秀和曾获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美术类金奖等诸多奖项。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入编《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众多期刊杂志,并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

2021年杨秀和教授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国家一级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宾礼书画家。杨秀和教授还是瑞典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客座教授,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学术顾问。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作品获国际英伦奖;亚洲艺术樱花奖;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特别成就奖。

2011年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编写《海淀诗词》一部。2013畅春斋主杨秀和编写《晓阳书画》一部。同年,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中国邮政《美丽中国》,《传递正能量,更筑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集邮》三部。2014年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在瀚海当代拍卖会一副价格以13000元成交,2015年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瀚海当代拍卖一副价格以23000元成交。

杨秀和是当代著名书法名家、画家,杨秀和的书法作品,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来说,价格一般都在3万元左右。2018年春,杨秀和经写了八个字“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保利拍卖行上拍卖,规格是四尺整张,估价是15000元,最终成拍价格是8万元。一般情况下,杨秀和每平尺书法润格在3000元左右,但个别精品每平尺润格可能达到1万元以上。

2022年,北京市保利拍卖平台上对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的一幅四尺整张的四个字的书法作品“砥砺前行”进行拍卖,起拍价为12000元,最终经过20位买家的竞拍,以17.86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也是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的书法通过保利拍卖所拍出的最高成交价格。

【原文】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

孔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解读】

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本章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学如不及”,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学习也确实是一种追赶,既有勤奋的学习劲头,也有着探寻新知的迫切心情。对于好学的人而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

其实,做学问最难的地方也在于此。无论你在这条路上踏过了多少个台阶,你离前头那一个,总是还有一些距离。这就像是一场追逐游戏,好学的人永远都是追赶者,而至高至深的学问则是最终的目标。但是,求学总是会有困难的,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这就像俗语所说的那样,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学最重要就是要勤学不辍,只要不给怠惰之情留有喘息之机,就能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进。

“犹恐失之”,体现的是孔子治学严谨的态度。在前面一句中,孔子为求新知表达出了迫切的心理,而在本句中,孔子为守旧知则表现出了恐惧心理。当然了,这种恐惧并非是心理上的害怕,而是恐有遗漏之处。比方说,孔子在《述而篇》中就曾言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体现的就是他对学问的严谨。他害怕自己的精力不够,在研读《易》的时候,无法穷究其理。

在本章中,孔子还想告诫我们,做学问要不断地追求探索,不能浅尝辄止,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而且,在努力获取新知的同时,还应及时地复习旧知识,保持着迫切之心,不应产生厌倦与满足。以不知为耻,肯定能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倘若大家只是浅尝辄止,不但难有寸进,说不定还会大步后退,最终只能是半途而废。

在现代的社会,不少人都是这样。对于一门学问,在他们自己还没搞明白的时候,就急于著书立传,到处宣讲。这样一来,不仅会误导他人,还会令自己的学问停滞不前,最终只能是害人又害己。但是,孔子不一样,他在《八佾篇》中就曾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文献不足故也”。他并不是不给学生们讲夏礼和殷礼,而是没有足够的文献可以让他进行透彻研究,他害怕自己会误导弟子们的思想。故而,他只给学生们讲解自己所熟知的周礼。

真正为学的人,是永远走在路上,不知满足的人。当他们走了一段路程,看到很多的风景时,他们也不会满足。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所走过的这段距离,只不过刚刚起步而已,前方还有更长的路在等着他呢。而且,真正为学的人,对于那些用自己的努力所换来的学问,也是倍加珍惜,还时常加以温习,唯恐自己得而复失。

【原文】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①。荡荡乎,民无能名焉②。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③。”

【注释】

①则.效法。

②名:形容,称赞。

③文章.指礼仪制度。

【翻译】

孔子说:“尧作为国家君主,真是伟大呀!崇高呀!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效法于上天。他的恩惠真是广博呀!百姓简直不知道该怎样来称赞他。真是崇高啊,他创建的功绩,真是崇高呀!他制定的礼仪制度,真是灿烂美好呀!”

【解读】

崇高伟大的唐尧

在本章中,孔子一连用了几个赞美之辞对尧进行称颂。在孔子的眼中,帝尧的德行深厚、广博。在人民面前,他有着广泛的爱、深厚的爱,这种大爱是无私的。帝尧的德行不仅顺应天道,建立了礼仪制度以及文化体制等,更是开启了中华的文明史,其功绩足以彪炳千秋,这也是孔子及其弟子想要实现的终极理想。

尧是孔子最崇拜的伟大政治家,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君主。在孔子看来,尧身上具备了君主所应具有的所有美德。那么,这些被孔子高度赞誉的美德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言下之意,尧是依照“天道”来治理天下的。“天道”可以视为自然规律,以及人类社会规律。尧能够把握这种规律,自然而然把它运用到天下治理上,造就上下同心,万民同德,社会和谐的太平盛世。另外,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天道涵盖了“仁”“义”“礼”“智”“信”等政治理念,是教化天下,成就千秋功德的根本准则。尧行“天道”,就是推行仁道讲信修睦,天下为公,实现世界大同。

所谓“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意思是说他的恩德是那样广大,百姓们都不知道该如何赞美他。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尧有着深厚、广博的仁爱之念,懂得爱护自己的下属和子民,并给民众带来无尽的福祉,所以才能赢得下属与人民的拥护与爱戴。孔子认为,尧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与天地齐辉的境界,他的恩德就像上天一样能够覆盖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使每个人都感受到恩惠。

而“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说的是尧的丰功伟绩,就像巍巍高山一样。尧在位时,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办事,认认真真地治理国家,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过上富裕的生活。为此,他招贤纳才,并给他们分配合适的职务,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由于用人得力,措施得当,各项事业都兴旺发达起来,全国上下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时的社会,人人安居乐业,家家相亲相爱,一派和乐安美。达成天下大治的不朽功业,充分显示了尧非凡的才能。更为重要的是,尧还制定出完善的礼仪制度,这一制度后来被周公发扬光大,就是备受孔子赞誉的周礼。孔子一生追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要继承和恢复的就是这个光辉礼制。

优秀的领导者,不但要有着较高的德行修养,还要有着过人的能力才行。也就是说,要德才兼备,才能称得上是名出色的领导者。一个有德无才的领导者,充其量可以算得上是个中才,很难服众。而且,领导者的能力还得全面,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只有成为“不器”之才,才能称得上优秀,彰显出领导的魅力。

尧是孔子心中最完美的政治领袖,他不厌其烦地讲述着他的美德和功绩,目的是为后世君主寻找一个可以效法的榜样。同时,他对尧治国策略的阐述,也为后世君主管理国家提供了绝好的范本。

【原文】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①。”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②,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①乱臣:据《说文》:“乱,治也。”此处所说的“乱臣”,应为“治国之臣”。

②妇人:传说是指太姒,文王妻,武王母,亦称文母。

【翻译】

舜有五位贤臣,天下就得到了治理。武王说过:“我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唐尧、虞舜时代以及周武王时,人才最盛。然而武王十位治国人才中有一位还是妇女,所以实际上只有九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还仍然服侍殷朝,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解读】

孔子认为,治国安邦关键在于人才,所以他十分重视举荐贤才。而人才是十分难得的。有了人才,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天下就可以太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杰出人物、优秀人物都发挥了巨大作用,鲁迅先生甚至称赞他们为“民族脊梁”。用人在贤,得人在德。周朝兼有礼乐文明仁德之治,周文王虽然能得到贤臣和民心,有三分之二的天下,却能谨守臣道,故孔子推之为“至德”。

【原文】

8.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①。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②;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③;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④。禹,吾无间然矣!''

【注释】

①间(jiàn)然:意见。间,空隙。

②菲(fěi):薄。乎:相当于“于''。

③黻(fú或fù)冕(miǎn):古代祭祀时的衣帽。

④沟洫(xù):沟渠,指农田水利。

【翻译】

孔子说:“禹,我对他没有意见了。他自己的饮食吃得很差,却用丰盛的祭品孝敬鬼神;他自己平时穿得很坏,却把祭祀的服饰和冠冕做得华美;他自己居住的房屋很差,却把力量完全用于沟渠水利上。禹,我对他没有意见了。”

【解读】

大禹不追求个人的享乐和虚荣,敬仰天地鬼神,隆重地举行祭祀,自己的宫室低矮卑下,却尽力于为民兴修沟渠水利,可见他不仅个人人格完满,而且是个厚爱百姓的君王。故孔子盛赞大禹的功德,表示对他已经无可非议了。

以上这几章,孔子对于尧、舜、禹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圣君贤臣、古国仁德、典章礼乐等,理想的境况充满了向往之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