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吉他专辑 专访

专访

2023-08-08 05: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90年代音乐圈里的人都知道“南捞仔、北老五”,说的是北边弹吉他谈最好的是唐朝乐队的老五,南边就是捞仔。弹吉他的文艺小青年都以他们俩为楷模膜拜,那时候大家都心里默念,能弹成那样,也就成了!

捞仔说:“我的音乐取向,没有固定的模式,把以前所学的做一个融合,吉他已经变成我的音乐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 吴子熙 图

       在“好歌曲”张岭演唱的《喝酒blues》里,捞仔吉他助阵的现场令人血脉贲张,那段手指飞奔的solo,多少可以一窥当年那个名震江湖的“第一吉他手”。

        捞仔说:“我的音乐取向,没有固定的模式,把以前所学的做一个融合,吉他已经变成我的音乐的一部分。”正因为有着这样的音乐理念,他把各种的音乐元素,摇滚、电子、朋克、蓝调……全部融合在一起。他的吉他柔细而清亮,朱哲琴唱片《阿姐鼓》里的所有吉他部分都是捞仔演奏的。

        从1988年开始,捞仔作为“中国第一吉他手”,进入唱片录制行业,成为一名音乐制作人,之后他制作了很多广为流传的专辑和单曲,其中包含了那张含金量极高的刘欢专辑《60年代生人》,当然还有彭丽媛演唱的《飞雪迎春》。

        从“捞仔录音室”里走出来的幕后音乐制作人,到现在频频在电视露脸、各大音乐选秀节目的音乐总监,虽然从前的那个背着吉他浪迹天涯的音乐小子已经渐变成衣带渐宽的中年大叔,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眼前看到的捞仔却还顶着那一头艺术家的长发,温吞说话,却直爽做人,是个笑容不太挣扎,目光也还深邃的音乐人。

        捞仔是浙江义乌人,1967年3月出生。16岁时,他还不叫捞仔,他还叫吴立群。自称“读书不是特长”的他,希望音乐能令他的未来走得更远。随着大批歌手南下,捞仔也同他们一样开始当流浪歌手,1986年在珠海一家歌厅里唱歌,1987年又跑到广州一家歌厅唱歌,后来才进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太平洋艺术团。

        很多人是从《全能星战》开始知道捞仔是长这个样子的,多数时候,捞仔只出现在字幕上,或者乐池里、幕布后。除了创作了陈明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孙楠的《梦的眼睛》,他也为大量影视剧作配乐和作曲:《浪漫的事》、《家有九凤》、《少年天子》、《美丽的事》、《小姨多鹤》、《铁梨花》、《打狗棍》、《可可西里》、《硬汉2》、《警察故事2013》等。捞仔还担任了2008年韩红北京演唱会音乐总监,2009年齐豫演唱会音乐总监,2013年金钟奖音乐总监。他还创作了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大红灯笼》等等。

        7月26日,由捞仔担任音乐总监的原创电视音乐节目《完美星开幕》正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澎湃新闻:1980年代末,中国文艺都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广东的流行音乐尤为蓬勃,你那个时候刚到广东,从你的角度,那个时候音乐行业是一个什么状态?

        捞仔:80年代我刚进广东的时候,大家都在山寨台湾、香港的流行音乐,后来也是一帮音乐人不满足才开始自己干。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能够录一首周华健的歌、赵传的歌,就已经很满足了,但渐渐的,我们自己就不太满足了,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原创能力。后来广东乐团在90年代初就有大量的原创作品出现,那时候推出了毛宁、杨钰莹、李春波、高林生这些人,后来也推向了全国。所以也证明了新歌创作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显然没有创作就没有生命力。

        

        澎湃新闻:从“中国第一吉他手”逐渐转变成音乐制作人,“捞仔录音室”在广东成立了,还记得录的第一首歌或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歌吗?

        捞仔:我得好好想想,年代太久远了,真的不太记得了,好像印象很深刻的有李春波的《小芳》、江珊的《梦里水乡》、林依伦的《爱情鸟》,因为林依轮那个专辑,用现在的话来说“很时髦”,节奏感强。其他真的想不起来了,做完就做完了。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开始北漂的?广东为什么待不下去了?

        捞仔:在2001年的时候来的北京。广东在那个时候环境已经开始不好了,音乐制作喜欢跟风,大家觉得一首歌火了,就相继模仿,没有那种各种形态的音乐良性发展的环境,太考虑市场化,那个时候就一个标准,“这首歌在卡拉ok里能不能唱”,所以慢慢音乐市场就萎缩了。广东还是保守,太想赚钱,北京却还有一大帮人还拥有着理想主义。

        

        澎湃新闻:那时候很多优秀的乐手现在似乎过都不太好,像你这样能做制作人的更少,还是挺可惜的。

        捞仔:还是自己的要求吧,有的人就觉得做乐手就很好,他喜欢那种状态,而另一种情况是乐手改制作人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该学作曲的年纪他是在练琴,制作人涉及的方面更多一些,包括作曲、编曲、后期这一块。

        

        澎湃新闻:你曾说影响你最深的就是何训田老师,是因为《阿姐鼓》那次合作吗?

        捞仔:没错!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发现和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就是从认识何训田开始的。当年一起在做《阿姐鼓》的时候,他给我听了很多西藏采风的音乐素材,我当时听完就很震撼,原来中国的民族音乐这么好听,所以我有段时间还致力于做这种世界音乐,但当时可能做得早了些。后来就去为影视音乐配乐了,因为影视音乐相对于流行音乐盗版泛滥不规范的市场来说还好一些,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不喜欢停留在一种音乐形式上,我喜欢各种音乐都试试。

        

        澎湃新闻:在黄绮姗的几期访谈节目中,都提到了一个影响她生命转折的人,那就是“捞仔”。她为什么会这样说?

        捞仔:其实因为她的前夫涂惠源也是我的朋友,两个人那时候分开,黄绮珊有些想不开,要逃离这个世界,正好被我发现了,我派我的徒弟天天看着她,她可能觉得……哎,我觉得这点事儿其实放在哪个朋友身上都会这么做,正好你赶上了。

        

        澎湃新闻:你觉得中国的原创音乐现在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捞仔:我觉得真正的原创音乐才刚刚开始,因为这10年大家都致力于翻唱,唱片也是,我也做过很多翻唱专辑。翻唱会比较省事,你把这个歌颠覆性地改改。其实翻唱也是个轮回,久了以后,所有的歌都翻了很多遍了,也没有什么新歌了,这个时候大家对原创的渴望达到一定的高度,整个音乐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开始做真正原创音乐了。

        

        澎湃新闻:拿《绒花》这首经典老歌举例,韩红、郁可唯都翻唱过,而翻唱的人都说它的旋律太优美独特了,现在为什么我们听不太到这样有优美独特的原创歌曲了,多数歌曲都似曾相识,留不下太深印象。

        捞仔:《绒花》是作曲家王酩的经典作品,也是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前辈,他是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作曲的功底,论语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意思是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然而现在很多人写歌就是拿把吉他,也没受过什么音乐训练,就是哼出来,他的旋律不是雕琢得那么精细。《绒花》这样的歌你是可以为它写一篇论文的。它是特别有规律的。我们有句话叫“有规律的东西不一定好听,但好听的东西一定是有规律的”,所以我们从业者的音乐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一些人还是很随意地写一首歌,音乐制作人也都是半路出家,也没受过太好的训练,平时也不讲究去补上这一课,一方面是做音乐理论上比较难,但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做音乐的门槛越来越低,在家买台电脑就能做,所以出现了作品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且现在作品选择太多,就算《绒花》这样的作品出来,你也很难仔细去鉴赏。

        

        澎湃新闻:《全能星战》让你从幕后走到幕前,外界也因此更关注你,这种关注和评论有时候也挺猛的,我看你微博上会采取反击,现在还经常上去看评论吗?

        捞仔:(笑)很少,偶尔,很懒。对!我是比较直接了当、一针见血的那种人,个性比较直。

        

        澎湃新闻:当时霍尊的《卷珠帘》,大家都在说你和刘欢把它改得不如从前了,你那时候怎么想的?

        捞仔:我觉得观众其实是有点先入为主的感觉,霍尊原来的版本其实就是小样的级别,如果大家没听到这个版本,而是先听到我们后面的版本,可能会更喜欢我们改过的那个版本,当时《中国好歌曲》是想把唱片的制作流程放在里边,现在看来确实也有一些问题,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加节目多了,你会发现不可能所有人都说你好。

        

        澎湃新闻:作为《中国好歌曲》、《完美星开幕》这些音乐选秀节目的音乐总监,和选手的沟通是否特别重要?在原创歌曲的编曲上开始会首先尊重选手原来的创作,还是会为了节目效果上来就做改动?

        捞仔:我的习惯是尊重选手的创作,不是非得一定怎么样。像《完美星开幕》这次的歌手,很多自己都有编曲的能力,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事音乐多年。我只会在他原来的基础上,帮助他发挥到极致。

        

        澎湃新闻:你曾比喻1980年代是“纯真年代”,那么现在网络歌曲、选秀、各种音乐的时代应该叫做什么时代?

        捞仔:现在是大家想要回归到本我的年代,也不要想那么多,因为音乐能给你带来什么,也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你能决定的是如何学好音乐、如何做好音乐。仅此而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