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东莞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MAIGOO生活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十大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介绍 东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东莞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MAIGOO生活榜

东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东莞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MAIGOO生活榜

2024-06-02 1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莞千角灯

东莞千角灯,属于花灯的一种,是广东省东莞市特有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是广东东莞民间工艺的瑰宝,其制作技艺是东莞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莞千角灯是宋代八角宫灯的一种,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为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千角灯的扎作无图纸,也无样本流传,只有师傅口传身授。因为它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而被称为千古一灯。2006年东莞千角灯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堂龙舟制作技艺

龙舟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东莞中堂镇是龙舟之乡,这里的龙舟制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堂龙舟制作技艺是东莞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堂制作的龙舟主要为龙头高高翘起的“大头龙”,其结构分为龙头、龙尾、龙骨、龙肠、冚板诸部分,包括选底骨(龙骨)—起底—起水—打水平—转水—做大旁—做横挡—做坐板—安龙肠—加固中肠—上桐油灰—刨光—涂清漆—制作安装龙头—安装尾舵等工艺流程。中堂制作的龙舟,设计精心,看上去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用料上乘,结实、威武、流畅,工艺精湛,非常受民众喜爱。

莞香制作技艺

莞香,是广东省东莞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产之一,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来为沉香中的珍品,居众香之首。而莞香制作技艺是东莞香农历代相传的沉香生产制作传统技艺,涵盖了对原态香树的培植获取和加工取精两大部分,包括从辨土到合香等30多道工序。莞香制作技艺已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的代表项目。

樟木头舞麒麟

麒麟舞(樟木头舞麒麟)是东莞樟木头镇的客家传统舞蹈,明末清初由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距今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是南粤大地上最有特色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之一,是东莞客家人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入选2011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东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樟木头舞麒麟都是师傅口传身授,每个姓氏自当一门,多为祖传,世代相承。每年秋后,村里同宗同姓的年轻人集中到本族祠堂里的“拳馆”练习功夫,由本族的麒麟师傅传授舞麒麟。樟木头麒麟艺人所扎的麒麟头以竹艺精、画艺精、形态逼真、色彩鲜艳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据MAIGOO小编了解,东莞麒麟舞除了樟木头舞麒麟外,还有塘厦舞麒麟、清溪麒麟舞、竹塘麒麟舞等。

东莞赛龙舟

东莞赛龙舟是富有东莞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莞端午最热闹的民俗火爆。东莞地处珠江口东岸,水乡泽国,河流纵横,水面广阔,赛龙夺锦,自宋以来,沿袭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起,东莞人便开始做龙舟竞渡的准备,直到五月底,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延续一个多月,称为“龙舟月”。 龙舟月的中心活动是竞渡,亦称“龙舟景”。包括:龙舟下水、抢青、设标、趁景、夺标、犒标等,是东莞最热闹的景致。赛龙舟已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溪彩扎(麒麟制作)

清溪彩扎(麒麟制作)是流行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传统美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莞传统美术类代表性非遗项目。清溪麒麟制作保留了客家麒麟的传统工艺风格,已有近150年历史。其中,又以“高华麒麟”具代表性麒麟制作是一种用竹篾、布、薄纱等材料扎制麒麟舞道具——麒麟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伴随着客家麒麟舞的产生和发展,广泛分布于广东东莞、惠州、佛山、广州和粤东、粤北等地的客家人聚居地区。清溪麒麟制作蜚声海外,其制作有独特麒麟头设计,精美的彩绘、装潢,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工艺非常高超精致,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和保留价值,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鱼歌

木鱼歌又称“木鱼书”、“摸鱼歌”、“沐浴歌”,属弹词类曲种,是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尤其在东莞地区广泛传唱的一种曲艺形式,在莞邑传承350余年,是东莞戏曲类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东莞木鱼歌以东莞话演唱,其行腔抑扬顿挫,委婉动听。表演时,演唱者往往用三弦或秦琴作间歇性伴奏过渡。演出依演唱方式分为“雅唱”和“俗唱”(也称“读歌”)。其中,“雅唱”曲调委婉悠长,“俗唱”近乎韵诵。木鱼歌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弹词”类曲种的重要代表性品种,也是传统节目积累丰富的曲艺品种,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莞草编织

莞草编织是流传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传统技艺,是广东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东莞传统技艺类代表性非遗项目。东莞市地处珠江、东江出海口的水乡地带,江河与海潮在这里交汇,咸水与淡水交替冲灌,最适宜水草生长,其质地柔软坚韧,是编织草席的上好材料,被称为莞草,成为东莞著名特产。莞草编织技艺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莞草编织有草绳类、草辫类、绳席类、草席类等多个种类,草席是莞草编织技艺的代表,尤以厚街的芥黄席最为著名,其制作包括挑草、染草、晒草、行绠、织席、剪席、拍席、统席九道工序。

茶园游会

茶园游会,即东岳庙会,会期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至二十八日,是茶山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是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重要的赛会活动,同时也是岭南地区保留最为完整、最具特色的东岳庙会。2021年,茶园游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拓展项目名录,成为东莞民俗类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茶园游会源远流长,当地民谚“茶园游会雨淋头、石岗游会晒出油、温塘烂会年年有、寮步好会无返头”道出了茶园游会期间的天气特征,也印证了游会在本土的影响力。游会以摆会、游会、扮会、走菩萨、做木头公、做大戏、烧猪会等为基本内容,是含有民间信俗、出巡礼仪、游会活动、村社共庆、地方文化展示和娱乐等内容的民俗活动。

寮步香市

寮步香市是东莞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与广州花市、廉州珠市、罗浮药市并称广东“四大名市”而名扬天下,先后被列为东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寮步自古以来商贸业就十分兴盛,明清时期,久负盛名的“莞香”集散于此,经广州、香港远销于东南亚等地,素有“香市”之称。

研究声明: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榜单是Maigoo小编主要依据东莞地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传承情况以及在东莞地区的影响力等因素进行选择,参考国务院及广东省、东莞市政府评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广东宣传部评选的“岭南十大文化名片”名单,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推荐,名单仅供参考,帮助您了解东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交流指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