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猴子,一直陪着中国动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动画的特点 那只猴子,一直陪着中国动漫

那只猴子,一直陪着中国动漫

2024-06-02 07: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朱逸宁

  

  哪一个艺术形象与中国动漫业一直都在发生联系?答案一定是孙悟空。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自诞生起就不断出现各种衍生作品,如续写、外传等。进入20世纪以后,孙悟空和《西游记》更成为动画、漫画、连环画、影视剧、舞台剧等艺术创作格外关注的题材,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几乎每一段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都少不了这只猴子的身影。

  

  早期动画中的美猴王:时代成就了经典与大师

  

  孙悟空在动画中的初次登场十分惊艳,1941年的《铁扇公主》是中国首部影院动画长片,它的历史意义不再赘述,万氏兄弟和这只猴子使中国动画一下子站在了世界动画艺术的前沿。不过,早期的动画难免遗憾,正如王可越在《大圣,何谈归来,从未离开》一文中所说,这部作品“多有文化拼贴的呈现,民族风格初露端倪,孙悟空却仍是米老鼠气质”,这和当时迪士尼《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37年)的热映不无关系。些许遗憾无损于《铁扇公主》的意义,它预示着中国动画新纪元的到来,其隐含的“抗日”主题也是中国动画与政治生态密切关系的由来。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则宣告了中国动画创作的成熟,它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在国内外均受好评并获奖,这部作品强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突出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影响力。需要指出的是,这是特殊政治生态和非市场化环境中产生的作品,因此它的成就无法复制。

  卓越的艺术水准和对原著巧妙的改编塑造了一只独一无二的猴子——它天生反骨、不畏权贵、大胆抗争,小说原著中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等不利于英雄形象塑造的情节被尽数删除,情节更加简练,人物个性更加鲜明,是一个完美贴合当时语境、具有强大激励效果的动画形象。

  虽然此前的《西游漫记》、《猪八戒吃瓜》、《火焰山》等作品中均出现过孙悟空形象,但都未定型,直到《大闹天宫》,才真正出现了被大众认可的大圣形象:“脸似蟠桃、红鸡心、绿眉毛;鹅黄上衣、翠绿围巾、豹皮短裙、红裤黑靴。”(严定宪语)这里的孙悟空既非原著中的雷公嘴妖怪,也和传统艺术中造型繁复的猴子有所区别,是一个符合动画特点的美猴王,也可说是脱胎于原著但实际上是再创作的孙大圣。业内人士宋磊曾撰文称,《大闹天宫》中所呈现的中国风并不只是因为形式上借鉴了京剧脸谱、敦煌壁画等中国传统美术元素,而是张光宇的个人风格与集体创作过程中诸多艺术家风格调和而成。

  根据万籁鸣口述的《我与孙悟空》,他特别喜爱这个人物形象,觉得作者把一切人间的美德都集中在了它的身上。他认为,美猴王的美首先是性格上的聪明、乐观、机智、勇敢,其次是对群猴的友爱,“不靠‘天命’,不凭‘神授’,而是以自己的才德深孚众望,使众猴拱伏无违。”

  这些,奠定了齐天大圣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的基本形象。

  

  改革开放后的动画猴王:十字路口徘徊

  

  1980年的《人参果》在形象和音乐等方面可谓《大闹天宫》的续篇,但四十几分钟的时长略显短促,因此反响有限。而《金猴降妖》中的孙悟空则有所变化,王可越认为“此片更强调人性,力图表现孙悟空胆识、情义、忠心、信心等”,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新时代人们对孙悟空的一种心理期待,不只是希望看到他的反叛精神,还希望这只猴子像人类英雄一样有更多的性情。

  也在1980年生产的《丁丁战猴王》时长30分钟,但美猴王在片中居然成了“反面”形象,有网友这样评价:“提倡爱科学没错,可是硬拿神话里的人物来开涮就不太像话了。”1983年的《小八戒》脱离原著进行创作,影响与鼎盛期的《大闹天宫》相去甚远。1989年的《西游记之三件宝贝》剧情基于原著,但人物造型完全出新,孙悟空成了一个可爱小男孩。这时期的商业动画长片与美国、日本的差距在拉大,直到电视动画《西游记》的出现。

  1999年的电视动画《西游记》是真正以电视为载体创作的商业动画片,之后几年还有若干版本的《西游记》动画片,但影响均不如这版。孙悟空形象的重大改变是这部作品的一个特点,开始往可爱的方向发展,这较为符合低年龄段孩子的审美趣味。从剧情设定看,这部动画仍属对原著进行普及的作品,算是补上了《西游记》电视动画片的完整一页。同时期的《新西游漫记》、《宝莲灯》等作品中也出现了孙悟空形象。

  之后,《飞天小猴王》、《红孩儿大话火焰山》、《悟空大战二郎神》、《美猴王》、《金箍棒传奇》等一批以猴子为主角或配角的动画陆续问世,后现代意识的渗透、对经典的解构、流行元素的添加等创作方法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猴子的想象和对中国动画的探索,猴王的形象和故事也越来越前卫。

  但这些努力和尝试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动画开始“吃老本”,孙悟空的活跃也从侧面反映出原创的匮乏,大圣独领风骚的背后是商业动画创作和动画形象塑造的艰难,与迪士尼、梦工厂推出的动画群像相比,孙悟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前所未有的形单影只。

  

  连环画和漫画中的齐天大圣:大众启蒙与幽默讽刺

  

  相比动画而言,漫画中的孙悟空更具创作者个人风格,较早的是张光宇的《西游漫记》,1945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讽刺漫画的特点,揭露和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的猴王形象为以后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艺术水准较高的是刘继卣的《闹天宫》工笔重彩系列组画,从形式上看它更接近于年画,猴王形象细腻传神,是美术创作中当之无愧的经典。

  大量出现孙悟空形象的则是连环画。连环画开本较小,价格很低,一般是上图下文、以图为主,画风多样、便于携带、易于流传。当时流行的连环画多取材于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西游记》占据重要一席,以赵宏本、钱笑呆为代表的画家们为孙悟空塑造了连环画经典形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已成为连环画收藏中的精品。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西游记》与孙悟空故事,作为启蒙读物影响了几代人。这些作品在国外漫画和动画尚未大规模引进的年代,把猴王孙悟空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人们心里。

  可以说,万氏兄弟为孙悟空确定了动画形象,而连环画等漫画作品则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人们对这个神话人物的理解,把一个具有神性、猴性、人性的齐天大圣推向了新的高度。但是,这些广泛普及的形象也为以后的动漫创作带来了一些限制,即难以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式,就像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难以逾越。

  香港地区也有孙悟空和《西游记》题材漫画作品,较著名的是《西游记》、《后西游记》以及《大圣王》。《西游记》、《后西游记》是蔡志忠的漫画作品,简洁生动、幽默夸张,主要是普及传统文化;《大圣王》具有浓重的香港漫画武打与科幻结合的特色,猴子的造型阴暗暴力,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圣形象,与我们传统认知的孙悟空形象出入较大,体现的是作者个性化的解读或阐释。相比之下,天津神界2009年推出的漫画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比较贴近传统审美,人物造型立体丰满,在画风上传承了中国连环画的技法。

  此外,画家李大玮、李云中分别于1979年和2015年创作设计了邮票《西游记》,加上2014年的邮票《动画—〈大闹天宫〉》,1980年的《京剧脸谱》邮票中的孙悟空,这只猴子已经多次在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上亮相(我国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发行的邮票也出现过孙悟空)。近年来,画家张旺的CG孙悟空作品大胆采用现代技术,猴子的形象既具有原著中齐天大圣的基本特质,又不失灵动,把猴王不羁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同题材佳作。

  总体而言,这些平面美术作品中的猴子往往不拘一格,故事天马行空,几乎在每个时期都有上乘之作,其中很多奇思妙想值得动画创作借鉴和思考。

  

  走向未来的孙悟空:英雄梦的感召与反思

  

  今年7月10日正式上映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观众反响热烈,片中的猴王从没有瑕疵的超级英雄变身为平民色彩的落寞英雄,这一方面说明这只神奇的猴子依然在扮演中国动漫“关键先生”的角色;另一方面说明,孙悟空作为一个神话人物,其虚构和幻想色彩是人们创作的重要元素与动力,西游故事对理想和现实高度艺术化的平衡,促成了这只猴子变身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动漫英雄”。

  《大圣归来》的热度也是中国动画观众集体情绪的一次总爆发,它的出现尽管还未改变中国动画的困境,却给我们许多反思和启示:一是说好故事是动画长片的基础,猴子还是那只猴子,但故事要讲得更加饱满和流畅。二是形象需要大胆创造,《大圣归来》里那只长马脸猴子与以往的孙大圣均不一样,但正是凭借这种有些沧桑感的形象,获得了一大批年轻人的情感认同。

  这部影片出现了大量“自来水”(即自发为作品推广的“水军”),这与片子本身直接相关,也与猴子几十年来与中国动漫的渊源有关,还蕴含了广大动漫爱好者的无限期待。虽然《大圣归来》目前还只是一个英雄梦的雏形,但是从历史中走来的那么多齐天大圣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未来,在这只猴子的身后,会有更多的中国“动漫英雄”支撑起国产动漫的天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