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论文,乌兹别克斯坦论文,丝绸之路论文,旅游合作论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全域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论文怎么写 “一带一路”论文,乌兹别克斯坦论文,丝绸之路论文,旅游合作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乌兹别克斯坦论文,丝绸之路论文,旅游合作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乌兹别克斯坦论文,丝绸之路论文,旅游合作论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因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希瓦等丝绸之路古城驿站,以及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而闻名于世界,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随着中国提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旅游, 通过探寻中亚文明的滥觞起源,重走伟大的丝绸之路,漫步童话般的古镇,感受多元民族风情,品尝非遗美食等来体验这个中亚古国的魅力。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内涵精神反映出这个国家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辉煌的的历史文化,游客不仅可以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而且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见证者。与此同时, 乌兹别克斯坦的友邻国家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在经历了起步、成长、拓展的发展阶段后,现在已进入了以国民大众消费为主的休闲时代,全域旅游、优质旅游成为打造幸福产业的新战略。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旅游业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良好的背景下,深化乌中两国在经济、社会、文化之间多方位、多维度的联系,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旅游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乌兹别克斯坦正在推进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往来和旅游合作,也在全面实施传统旅游向高质量旅游的提升发展。结合上述背景,论文主要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如何开展旅游合作,并重点分析为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乌旅游以及获得更多来自中国方面的旅游投资,乌兹别克斯坦应采取的策略和建议。

本论文以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对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发展的实地调研,同时详细梳理分析了与论文研究相关的新闻链接、期刊论文、网络评论等质性文本,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乌中两国旅游合作的多元环境。论文的逻辑思路是先对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进行 SWOT 分析,之后阐述两国开展旅游合作的具体构想与策略,并探讨合作的保障机制。论文的结论强调,凭借“一带一路”平台建设的机遇, 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旅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在大众旅游时代,乌兹别克斯坦通过特色丝绸之路的项目组织、丰富的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具有操作性的旅游营销策略,在保障机制支持下,可以更好地实现两国的旅游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合作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精神反映出国家悠久辉煌的的历史、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热情好客的人民、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不可错过的举世闻名的美食。中国“一带一路” 倡议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旅游业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吸引中国旅游企业向国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赴乌旅游,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业合作新的发展动力。乌兹别克斯坦希望进一步推进与中国经贸往来和旅游合作,旨在全面推动传统旅游转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在这些良好的机遇下,如何借助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探讨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及展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梳理最近的相关新闻链接、期刊论文、网络评论等质性文本,对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旅游者行为和客源市场的视角,首次尝试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市场上的中国客源市场需求特征、两国旅游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以及实施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快速发展的策略。

结合本论文关注的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旅游合作的主题,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章、书籍、新闻以及数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特别是有关两国合作的有关资料,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到目前诸多学者对乌中两国“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增强了乌中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还需要找出制约乌中两国双方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山东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那丝瑞丁对乌兹别克斯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进行研究。[2]学者阿米娜(Kirsanova Anna)选取中乌两国经贸合作情况为研究目标,分析了“一带一路” 提出前后两国经贸易合作概况, 由此提出了两国关系发展中存在的严重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3]钟磊主要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的机遇与风险。[4]田原、杨超等作者对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重点产业合作的现状、策略及前景进行研究。[5]罗家祥(Saliev Jasur)详细地研究了乌兹别克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物流系统的发展,指出其目前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6]王丝丝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潜力。[7]

1.1.2研究意义

本论文之所以确定研究乌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研究,在于以往共同开发乌中两国旅游线路的研究报告相对很少,已有的一些研究缺乏深度,且存在信息讹误的情况,部分文章中存在内容不实以及信息陈旧没有及时更新的情况,一些学者已有的研究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有脱节,导致缺少实践意义的生动性、理论的实践性。

研究过程中,本论文还发现在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研究文献中具有较严峻的客观和主观问题,主要如下:中国学者撰写的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数量不多, 已有的由于缺乏实证资料,存在内容不充实、不全面,中心不明确的情况,信息较分散, 统计信息陈旧,研究目标单一,文章中重复率过高和过于使用典型的刻板套语,部分作者并不了解乌兹别克斯坦国情以及文化,有的作者提出只针对一方(中方)有利益的构想和策略,还有部分中国的学者对乌兹别克斯坦带有一些偏见或误解,导致文献综述、信息交换不容乐观。以最有针对性的论文《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旅游线路合作开发研究》[8]为例,作者虽然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仔细研究,对之前的文章的重要创新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但忽略了一点,文章对问题研究缺少创意创新观点, 在乌兹别克斯坦本国旅游发展现状以及中乌两国旅游合作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的缺乏较为明显,导致论文中缺乏生动性、实效性不强等不足。还有,文章中也许会存在错别字和漏字之处。这点也对论文中具体信息的辨认和理解有一定的影响。上述的论文中还存在细节不具体等问题。因为写文章过程中抓住细节决定研究的成败,才能突出研究特点。由此可知,在当下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重视中乌两国旅游合作发展,以充实这个领域的研究,这也是本论文尝试深入分析的目的所在。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针对目前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现状还没有最大发挥旅游潜力和能力。因此,本研究以旅游管理学基本理论以及个人前期旅游调研实践经历为基础,重点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从中国旅游者行为和在客源市场的角度,系统研究和分析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市场上的客源市场需求事实情况, “一带一路”视域下如何实施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快速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两国旅游资源的优势、对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进行深入、较详细的 SWOT 分析并为乌中两国旅游务实合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正是本文尝试探索分析的核心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乌中两国旅游合作相关的研究报告, 最有关联的代表性论文是:Imindjanova Yulduz(星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旅游线路合作开发研究》。阅读此文过程中,本论文发现作者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仔细研究并归纳总结,但针对乌兹别克斯坦本国旅游发展现状以及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的缺乏较为明显,导致论文中结论不够充实。

大量的资料中,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旅游发展为主题的文献也仅仅有两篇:《基于 Flickr 网站地理标记照片的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游客时空行为研究》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旅游发展》。关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的文献仅有 4-5 篇。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张雪探究了访问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旅游消费者的时间和空间行为规律。[9]苏红霞等基于访乌国际游客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10] Bababekova Khalima 分析了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1]。左冰、Olga Kim 研究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入境旅游者行为和感知差异,并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差异理论解释其原因。[12]

综上所述,在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 28 年以来,中国国内学者关于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发展研究性论文相对较少,有借鉴与启示的更缺乏。虽然在中国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以来,学者们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文化、旅游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但对该国旅游业以及与中国旅游领域合作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依然很少,因此,这也是本论文期待深入分析与探讨的目标所在。

国外研究文献中,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克潘(Peter Frankopan)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13],此书中,作者用全新的角度来,解读了打造古丝绸之路的原因。Rayimberdieva O.R.对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到,乌兹别克斯坦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建立了旅游基础设施,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科学发展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所有这些都使人有理由相信乌兹别克斯坦具有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潜力。[14]Rasulova N.N.  重点评估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强调旅游业以乌兹别克斯坦的热情好客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以及政府在该领域的支持为基础。[15]2016 年 12 月 6 日,乌兹别克斯坦 gazeta.uz 新闻网发表文

章称,乌兹别克斯坦将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从根本上改革旅游业。12 月 2 日,乌兹别克斯坦代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签署了关于确保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措施的总统令。该文件旨在确保旅游业的加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经济战略部门的地位, 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工具,充分利用该区的旅游潜力,并旅游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16]世界数据网站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 年乌兹别克斯坦共接待游客 300 万人次,绝对排名世界第 76 位。如果不包括一个国家的规模,这样的排名表可能没有什么意义。通过将游客数量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进行对比,结果更具可比性: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均游客数量为 0.083,居世界第 146 位,在中亚,排名第三。仅在旅游业,乌兹别克斯坦就创造了约 1.21 亿美元的收入。这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0.

24%。[17]根据英国“金融时报”,乌兹别克斯坦在 2017 年热门旅游目的地名单中排名第二。

1.2.2文献述评

本人写作论文期间,收集了自乌兹别克斯坦建国以来所有旅游相关的资料文件,尤其是重点关注了近三年以来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资料和数据,保证论文分析的可行性、准确性、实效性。通过广泛的收集,希望尽可能全面的掌握乌国近几年在旅游领域发生的变化。从上千篇新闻报道、文章、书籍中筛选出了 300 多篇,被梳理并系统地分析了。除此之外,本人还实地走访调研过乌兹别克斯坦所有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线路、旅游景点等等,包括本人当过当地中文翻译和导游,因此对自己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情况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

总体来说,对中国旅游者和学者来说,乌兹别克斯坦仍然是个陌生的国度。文献的缺少导致了中国游客对乌国国情、旅游条件、文化等方面产生误会。现有的研究文献中的信息和分析结果较浅、缺乏客观研究态度。

由此可见,可以令人对乌国旅游业以及与中国旅游合作发展有初步的印象,但是对乌中旅游合作发展和前景研究分析不够具体。另外,在提倡“一带一路”战略期间的两国旅游领域的合作发展的系统研究、访乌的中国旅游者的行为差异研究以及中国入境的乌兹别克斯坦游客的行为研究还缺少有影响力的成果,有待两国学者进一步考察研究。

1.3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3.1相关概念界定

一带一路:本论文在研究中主要涉及的概念是基于“一带一路”平台下的旅游合作

研究。“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简称 BRI,也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采取的一项涉及欧亚非、拉丁美洲等 152 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开发和投资建设的发展战略,被称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新加坡、肯尼亚等主要参与者之间的一个有远见的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最初在2013 年先后对哈萨克斯坦和印尼进行正式访问时宣布了该倡议,此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亚洲和欧洲国家访问期间推动了这一倡议。这项倡议很快被中国官方媒体广泛报道,并在 2016 年成为官方报纸《人民日报》最常提及的概念。

“一带”是指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的的陆路基础设施互联的走廊,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亚、西亚和中东等原丝绸之路上的国家。该倡议将这些地区联通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凝聚力的区域。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Nurly-Zhol)基础设施项目与中亚其他国家融为一体。“一路”是一条海上航线走廊, 即“21 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项补充性倡议,旨在通过水路投资和促进与东南亚,大洋洲和北非的合作。

文化和遗产旅游:丝绸之路本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而丝路旅游就是一种文化遗产旅游活动。遗产旅游是一个广泛定义的概念,包括旅游的重要部分。文化遗产旅游(或仅仅是遗迹旅游或遗产旅游)是一种以一个地方的文化遗产为目标的旅游形式,也是旅游业和旅游学的一个分支,面向旅游业所在地的文化遗产。美国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将遗产旅游定义为“前往体验真实地代表故事和过去人民的地方,文物和活动”,“遗产旅游可以包括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18] 遗产旅游也可以归因于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已被戏剧化以使其更具娱乐性,因此,遗产旅游可以被视为教育, 娱乐,保护和利润的混合体。文化旅游被定义为“人们远离其正常居住地的文化景点的运动,旨在收集新的信息和经验,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遗产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相连。遗产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动力。遗产游客专注于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布哈拉古城,中国西安、洛阳、北京等古都)、古老的风景(如: 中国西海大峡谷、黄山、泰山等;乌兹别克斯坦最古老的自然保护区紮敏国家公园)、特定的老建筑、宫殿城堡(如:乌兹别克斯坦的阿雅兹卡拉(Ayaz-Kala)堡垒、布哈拉阿尔克城堡等)、防御工事(乌中各地可见的烽火台),还有工业遗产,历史悠久的花园,战场,博物馆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和世界奇观的出发也是遗产旅游的一部分。遗产游客因为现有的旧建筑,博物馆而访问城市,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很重要。

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悠久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城市从文化遗产旅游中获得了大量收入。文化旅游包括城市地区的旅游(特别是历史或大城市及其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剧院)和农村地区的旅游(展示当地文化社区的传统,即节日,仪式、习俗,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19]

此外,论文研究的核心是对于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进一步开展旅游合作提出设想, 内容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营销推广以及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因此,在论文还涉及的主要概念是旅游营销推广、文化线路(主要针对丝绸之路线性遗产)等。

1.3.2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本人应用了访谈法和观察法、文献调查和分析法、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其中收获最多的是观察法和文献调查及分析法。

本人是硕士留学生,乌兹别克斯坦是笔者的祖国,对乌兹别克斯坦非常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在曾经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曾造访过大部分乌兹别克斯坦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历史古城以及古建筑群。曾经用既是旅游消费者又是研究者的角度来观察过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旅游现状,并与中国的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条件对比,对中乌两国旅游合作发展进行分析。这些经历都成为本次论文撰写最好的积累。

根据本文研究的目的,本人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直接观察和调查,从而获得宝贵的资料。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我的论文起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扩大了本人对旅游专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细节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启发了本人的研究思维,并由此带来新发现。论文重点还对中乌两国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行业缺乏个性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可以借鉴中国旅游创新创意发展。最后, 本论文总结了一下多年的旅游经历,将长安大学所学到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个人旅游经历相结合起来完成该论文。

1.4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研究过程

本论文主要研究“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乌两国旅游合作发展,并提出促进两国旅游务实合作的一系列建议。这点也很明显地突出了该论文的调查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本研究以“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乌两国旅游合作发展为研究目的,对两国旅游合作前景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在研究者和旅游者的角度来,对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参与“一带一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与中国旅

第一章 绪论

游合作的构想与策略、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阶段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总结,针对在这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的现状,本研究想做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分析。

论文在撰写过程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题和选材、收集资料、做出提纲。本论文在确定研究主题后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关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产业的新闻、文章、论文等资料、俄文、乌兹别克斯坦文等,同时,本论文还收集并分析了 20 多名中国游客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所见所闻所经所感,并重点关注了他们在网络中的评论,这些游记来自于真实的游历,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去乌国旅游的均有,他们的旅行方式也各有特色,有自驾游、自助游,还有团队游,这些游记各有侧重,所记录的有关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的细节对于本论文的分析带来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第二阶段:搜集、筛选、梳理并分析资料,确定论文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在第一阶段整理分析以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入论文初稿撰写环节。

第三阶段:论文初稿完成以及修改完善阶段。主要是通过深入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后,尝试给出合作的初步设想和实施策略,并通过保障机制来确保合作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1.4.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揭示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人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绪论中介绍了研究选题和选材背景、意义以及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讲说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和重点,突出论文的主题;其次,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浅析,通过文献阅览得到的有关中乌旅游合作现状的了解,进行论述,发现国内研究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介绍了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其次,第二章和第三章是为本文研究目的而前提准备。在此,以推进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为基础,对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旅游开发为推进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以及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阶段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中,本人对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 SWOT 分析。

此外,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提出并讲解了乌中两国旅游领域合作的构想和策略,如拓展旅游合作领域、设计丝绸之路旅游专线、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以及新兴的专题旅游开发。其次,对如何建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的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建议。

最后,结论中结合前文的综合论述,向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产业现状以及前景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回顾,再次申述乌中两国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展望。

1.4.3技术路线

本人根据现有资料更新了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中关于旅游资源方面的信息,供有意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中国游客进行参考。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研究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综合分析、多方比较研究,找出制约乌兹别克斯坦本国旅游业以及中乌两国旅游合作发展的难点和弱点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路和方案,本文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绪论第一

图 1.1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2.1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文明发祥的重要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时经历东西方文化碰撞发生之地,正因为如此,在此碰撞出璀璨而悠久的世界文明,草原的游牧部族和绿洲的定居者在此创造了中亚独特的文化特性,逐渐形成了多元独特的民族文化,乌兹别克斯坦目前有 130 个民族。

今乌兹别克斯坦河中地区(Transoxiana)形成了以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铁尔梅兹等为中心商业化的城市,这些城市因占有地利之便而后来成了整个中亚地区的统治、文化、贸易、科学、宗教以及教育中心。

中国汉代被称为“东方的哥伦布”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西域大门,打通了丝绸之路。张骞西行到大宛(今乌境内费尔干纳一带),经康居(撒马尔罕一带),抵达大月氏(撒马尔罕以南地区),再至大夏。由此形成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随着丝路的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城市在历史文化舞台上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商业中心的角色,让它们变成了富裕之城。正因如此,先后引起来自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马其顿(亚历山大王朝)、欧亚大草原部落、大食(阿拉伯帝国)、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时期)、以及沙皇俄国的侵略。

乌兹别克斯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和人文优势,拥有无与伦比的、充满魅力、丰富的旅游景点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历史古迹、丝路式的风土民情。在中亚各国中拥有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渊源流长的友好往来。两千多年来,伟大丝绸之路将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内的丝路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乌兹别克族是主要在乌兹别克斯坦聚居的一个古老民族,祖先是萨克-马萨亥特、

巴克特里亚人、花剌子模人、粟特人、突厥人等,后来发展成为今天乌兹别克民族。说到丝绸之路,不得不提粟特人,因为他们的名字与丝路紧紧相连的。古代的粟特

人以今河中地区(即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省份,从伊朗高原地带至中国西北部的一些城市,很快就成为了长达万二千公里的丝绸之路上最富有的商人群体。史籍上所谓的粟特人主要生活在中亚两条内流河——阿姆河(Amudarya)与锡尔河(Sirdarya)之间的绿洲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他们曾建立过诸多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至今流传一个关于粟特人的传说:按照粟特人的传统,新出生的男孩儿手上要放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一枚钱币,舌头上要抹上蜂蜜。这样就会让他在长大成人之后“擅于佳言”、“擅于鬻财”。[20] 据说,粟特人讲亚拉姆语(即阿拉米语),当时沿着丝绸之路从中亚延伸到地中海北部地区的很多人也使用这个语言,正因如此,他们将中国与中亚、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连接在了一起。粟特文字是阿拉米语文字的一个分支,被用来书写粟特语,一种与巴列维有关的伊朗语。在中国唐代(公元 7 世纪),丝绸之路在中亚的通用语是粟特语。[21]它主要用于古代城市撒马尔罕周围的地区,不过大量的粟特文文书, 近代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一带被发现,这点证明有许多粟特人曾经定居于此地。8 世纪初,在大食帝国征服粟特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粟特人的商贸和政治地位保证了粟特语的生存。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亚洲地区项目负责人乔纳森•希尔曼(Jonathan Hillman)曾指出,乌兹别克斯坦的城市文明发展较早, 在欧亚地区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2]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丝路上占据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丝路上的贸易、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2.1.1地缘政治地位

自古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国际社会和世界政治地图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乌兹别克斯坦几乎位于欧亚大陆和中亚的中部。其领土从西向东延伸 1425 公里,从北向南延伸 930 公里。最高点位于吉沙尔山脉的哈兹拉特·苏尔坦(Hazrat Sultan)峰,海拔4643 米,最低点位于明布拉克(Mingbulak)洼地的底部,位于海平面以下 12 米处。乌兹别克斯坦边界总长度为 6221 公里,其中有 1/3 的边界即有 2203 公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边界为 1721 公里,与塔吉克斯坦接壤的边界为 1161 公里,与

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边界为 1069 公里,有 137 公里边界与阿富汗接壤。

世界上只有两个双重内陆国家:欧洲的列支敦士登被两个内陆国家包围(瑞士和奥地利),乌兹别克斯坦则在亚洲被五个斯坦国家包围(以“斯坦”结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斯坦;在波斯语中,“斯坦”的意思是“......之地”)。内陆国家在其边境无法进入海洋。 世界 198 个国家中有 44 个内陆国家。另一方面,双重内陆国家是一个被内陆国家包围的国家。当然,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唯一被斯坦国家包围的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是它位于经典地缘政治中分配的心脏地带1

1   心脏地带,由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提出。在这一理论中,他把欧亚非三大洲合起来

(Heartland - “核心土地”,即欧亚大陆的内陆部分)和罗马兰德边缘地带2(Rimland, 即欧亚大陆西南边缘沿海国家)的交汇点。这就是许多渴望在世界上占据地缘政治主导地位的国家对乌兹别克斯坦地缘政治兴趣增强的原因。

在古代,连接东方与西方的伟大丝绸之路穿过乌兹别克斯坦领土。在这里,贸易路线相互交叉,并开展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丰富。今天,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道路穿过中亚, 通过位于其中心的乌兹别克斯坦。伟大丝绸之路最初的目的就是军事,联盟。地理位置使它们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和城市发展史上得奇迹。古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城市作为当时的经济贸易中心,是架起东西方文化和贸易紧密联系的桥梁, 因而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正是如此,先后遭遇外敌入侵。公元前 6-4 世纪,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先后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大夏)、花剌子模、索格地亚那、萨克人的地区等地。公元前 330 年冬,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灭亡阿契美尼德王朝后,开始向中亚地区进军。

汗血宝马曾引起过汉朝和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一带的古国大苑国之间的战争。公元前 2 世纪末,汉朝在寻求汗血宝马的请求被拒绝后,派遣大将李广利率领远征军攻打大宛国,也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汉朝与大宛的战争,虽然最终汉军算获胜, 但汉朝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仅在战斗与行军过程中损失了不少人马,只有数十匹真正的好马活着带回中原。公元 7 世纪中期以后,大食帝国开始征讨河中地区,直到8 世纪中期才完成。1219 年, 成吉思汗率 20 万大军西征, 向河中地区发动了侵略战争。由于地缘战略地位,沙俄在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采取武力手段占领中亚各汗国—— 浩罕汗国(首都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浩罕市)、布哈拉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希瓦汗国(首都今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城)。

看做茫茫世界海洋中的一个岛,称之为“世界岛”,把欧亚大陆的中部看作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范围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平原,包括俄罗斯的大部分、中亚地区、伊朗、阿富汗及中国的西北。围绕“心脏地带”的是内新月地带或边缘新月地带,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中国及欧亚大陆边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麦德金认为,掌握中枢地区的国家会不断强盛,并具备扩张到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能力。[信息来源:https://baike.baidu.com 心脏地带]

2边缘地带,由美国耶鲁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派克曼提出。边缘地带包括大部分欧洲、中东、印度

次大陆和东南亚。斯派克曼认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熊武一、周家法主编.《军事大辞海·上》:长城出版社,2000 年 5 月:第843 页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1991 年 8 月 31 日宣布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先从前苏联独立出来

的国家。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是联合国 193 个会员国之一(自 1992 年 3 月 2 日起)。乌国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要经受这些历史的风霜和考验。

2.1.2历史地位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位置,使其在伟大丝绸之路的横贯大陆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事实上,连接东西方的丝路的主干道穿过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领土, 这是第一批文明出现和发展的地方之一。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土的特点是人类集中开发的肥沃土地,原始资源的多样性,发达的城市文化的存在,高水平的手工业和商品与货币关系。正是这些因素使其成为贸易和交换关系发生的预定主要途径。[23]

作为被国际社会公认的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领土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370 年,突厥贵族阿米尔·帖木儿在中亚地区建立了以撒马尔罕城为核心的强大帝国。贴木儿帝国时期,中亚文化、科学、经济、艺术、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后来被誉为乌兹别克斯坦历史的黄金时代。乌境内现有古建筑大多数在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沙赫利萨博兹等城市的文化遗产是在贴木儿帝国时期所建,因而这些城市也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节点。不仅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还使得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城市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中心。贴木儿时期与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往来,十分重视国内外的商业贸易发展,因此,在中亚历史上,贴木儿时期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时期。

2.1.3经贸地位

从东到西穿越亚洲的主要道路之一始于中国古都长安(西安),沿着戈壁沙漠西北边界,横跨塔里木盆地,经过河西走廊,最后到达甘肃敦煌,主要分为三条线路,即南线,中线和北线。越过天山部分的大篷车穿过费尔干纳山谷和塔什干绿洲,前往粟特首都撒马尔罕、布哈拉、花剌子模,再到里海沿岸。来自撒马尔罕的一些大篷车前往巴克特里亚,穿过卡什卡达里亚河谷后到达了帖尔梅兹(亦称泰尔梅兹)。穿过阿姆河后, 他们从南方前往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古代丝绸之路的向西路线都交汇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然后又分成几条路线:一条从布哈拉前往希瓦;另一条从沙赫利萨博兹前往铁尔梅兹。

现代乌兹别克斯坦的城市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丝绸之路上散落的珍珠一

样。这个国家的历史文物特别丰富。新的城市纷纷出现,旧的城市迅速增长,贸易和手工艺发达。因为地处在丝绸之路中心,风景如画的绿洲中。通过丝绸之路,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塔什干、泰尔梅兹、乌尔根奇和费尔干纳等著名的乌兹别克斯坦城市成为沿丝绸之路的陆地重要标志。沿丝绸之路发展的繁华绿洲城市成为国际转运点,被认为是贸易、工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国家的有利地位也吸引了不少征服者。现代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土多次被外来侵略者征服,但不断地从毁坏废墟中重新复活。富有精美的建筑古迹的古老城市保留了许多世纪的记忆。

英国考古学者斯坦因在1907 年的敦煌的一座汉代西北长城烽燧下发现了一组的“粟特古文信札”。它是当时粟特商人从凉州寄给家乡撒马尔罕的书信,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敦煌长城脚下。这些考古发现更加证明中亚粟特人在古丝路上的重要地位和活动范围。3吐鲁番曾也被发现了许多粟特文献。公元前 2-10 世纪,撒马尔罕的粟特人主导了丝绸之路贸易,成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中间商和文化传播者。正是如此,这条贸易路线的通用语言是粟特语。他们在从以撒马尔罕为中心从小亚细亚到中国长安的万二千范围内建立了一个贸易网络。

古代的中国人掌握了几种重要而独特的产品的生产技术,如丝绸,瓷器和纸张,这些产品都在西域受到广泛喜爱。丝绸等产品在中亚和远在欧洲非常有价值的。丝绸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货币功能。丝绸是换货贸易的重要产品,在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交流中起到了支付作用,商人可以以丝绸直接换取另一种物品,如:贵重金属,动物皮,中亚珍贵的羊毛制品,地毯,西方的玻璃品、香料、珠宝首饰和稀有动植物等。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

2.1.4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西汉政府为了联合中亚地区的大月氏夹击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派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丝绸之路就这样正式形成了,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之后的人们的某些或不经意或精心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市,使东西方通连,即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其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地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发展, 促进彼此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讯息的传递。中国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 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和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而至,大量中国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中国的植桑养蚕、丝织、造纸等技术传入到中亚地区以及更远的地方,从西域输入中国的有毛织品、香料、果菜(金桃)、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音乐、舞蹈艺术、童话传说等,这些都丰富了丝路沿线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及物产,促进了沿线地区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及一些国家的强盛,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彼此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也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也让中国人了解到西域更多的国家及民族。

乌兹别克斯坦的艺术、乐器、石榴、汗血马等都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彼得·弗   兰克潘自己的“丝绸之路”一书中这样赞美当时传入中国的撒马尔罕金桃:“撒马尔罕的桃子因为大如鹅蛋、色泽鲜艳而颇受中国人珍爱,并称之为“金桃”。[24]

在公元 750 年,在怛罗斯(今塔拉兹一带)爆发了中国古代唐朝(618-907)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唐军战败,阿拉伯人把这些中国囚犯沿着丝绸之路带到了撒马尔罕, 其中有造纸工人,还有掌握中国印刷技术的人被带入中亚。在 13 世纪,许多欧洲旅行者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把印刷技术引入欧洲,此外,中国的瓷器和漆器也因此被交易到西方。

除此之外,中国也引入了西域文化和技术。比如:汉代中国人掌握了西域当时的坎儿井灌溉技术。从三国(220-280)到唐朝(618-907),中亚的乐器、音乐、舞蹈、杂技和艺术也由古丝路带入中国。

2.1.5宗教地位

随着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琐罗亚斯德教、佛教、摩尼教、聂斯托利教派和伊斯兰教等宗教传入中国。摩尼教、景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在唐朝被称为“三外教”。从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前 1 世纪,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由河中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传入中国西域,当时作为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古代中亚地区的主要宗教,在中国称为“祆(xiān)教”,俗称拜火教,也被认为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宗教。在大事帝国兴起之后,琐罗亚斯德教被迫向东移动。琐罗亚斯德教教在南北朝(420-589)和唐朝(618-907)期间迅速发展和传播。在宋朝(960-1279)之后,这种宗教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消失了,中国史籍则不再提及。

公元前 1 世纪,佛教亦经由河中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传入和阗(今和田),现在所谓的中国西部地区。从那里,它迅速蔓延到广大的西部地区。直到东汉(25-220 年),

佛教才渗透到中国中原,再后来传播到其他东亚国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许多僧侣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 2 世纪中叶,迦腻色伽王时期,贵霜帝国领土扩展到中亚,并超越了现代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喀什、和田和紧馆地区。 因此,文化交流大大增加,中亚佛教传教士不久后在中国首都洛阳。

著名高僧唐玄奘(602 年-664 年) 西天取经途中今乌兹别克斯坦的诸多城市。《大唐西域记》中所提到的“呾蜜国”是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城市铁尔梅兹的古称,公元前 1-2 世纪,丝路的重镇之一呾蜜是当时河中地区最大的佛教中心。近年来,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佛教文化遗存,并进一步考证了玄奘所记载的真实性。[25] 到 8 世纪后呾蜜变成伊斯兰教的中心。在 1221 年,铁尔梅兹被成吉思汗所毁灭。

从公元七世纪开始,阿拉伯穆斯林通过丝绸之路或海路前往中国,传播伊斯兰教。在唐代,广东省和泉州是大多数伊斯兰信徒的据点。伊斯兰教对中国的宗教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6文化地位

文化交流在这条古丝绸之路上进行了近两千年,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15 世纪,中国、印度、中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等国家的灿烂文明沿着这条著名的贸易路线进行着交流,这条路线也成为亚欧之间的伟大“文化桥梁”,对沿着这条路生活的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和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撒拉族也经由丝绸之路迁移于今中国新疆、青海、甘肃一带。在中国古籍中也出现有关于中亚的记载。当时的西方人、中亚人和中原人通过丝绸之路接触到新世界,沿着这条商道生活的民族,慢慢形成了一种以丝路文化为核心的普世价值观。

据访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中国游客所说的:“只有到过乌兹别克斯坦,才会明白丝绸之路的伟大。”[26]在乌兹别克斯坦,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并存,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游客,他们不远万里到乌兹别克斯坦体验童话般的丝路文化之旅。

2.2乌兹别克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分析

2.2.1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的好坏决定两国经济合作发展,也同样影响到旅游合作。无论是国内政局还是国际政局,如果政局稳定。必然促进经济的繁荣。因此,梳理两国的关系发展的政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治环境,可知对于旅游合作有重要影响,以下就与政治环境分析有密切关联的重要事件发展历程和有关利好政策做一梳理。

自古以来,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是在地缘上、文化上和经济上联系密切的近邻国家, 两国友好合作历史悠久,溯源于公元前 2 世纪。

乌兹别克斯坦于 1991 年 8 月 31 日宣布独立,在 1992 年 1 月 2 日与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便成为中亚五国中最早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2012 年 6 月两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建交二十七年以来,乌中关系稳定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5 年 5 月,乌兹别克斯坦开国之父、首任总统伊斯兰· 阿卜杜加尼耶维奇·卡里莫夫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   约》。在 2013 年 9 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而且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乌关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中乌友好合作条约》。此外,习近平主席于 2016 年 6 月再次对乌进行国事访问,使得两国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两国元首还共同出席了中乌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

——由中铁隧道集团所承建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通车视频连线活动。这个项目是一直以来被称为是中国积极参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领域建设中的重大成果之一。这条铁路隧道对增进乌兹别克斯坦地区间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要精心打造中乌民心相通工程,通过深化文化、教育、旅游、考古、地方合作提升中乌作为丝绸之路古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27] 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乌务实合作的最主要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以来,在两国元首的领导以及两国人民的努力下,中乌关系进入了其新的发展阶段。

2016 年 12 月,米尔济约耶夫当选为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第二任总统。他在就职 后充分采纳民意,启动了全面系统的改革,通过了《2017—2021 年五大优先发展战略》, 并颁布了近百项关于改革的总统令,描绘了乌国政治、司法、经济、民生、旅游、教育、外交和国防等领域的改革蓝图。2017 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在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领导下, 对内深化改革,对外主动开放合作,并对中亚地区国家关系的改善与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为乌中旅游领域合作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机遇。

米尔济约耶夫实行务实开放的外交政策,这恰恰与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相吻合。任职以来,乌总统多次访问中亚邻国,并在跨境河流水资源开发、争议边界等问题上主动开展对话,并最终与各方就上述问题达成诸多一致。国际一流媒体纷纷报道说, 乌外交领域的改革举措带动了整个中亚地区国家间关系的进一步融合和一体化,标志着中亚国家间关系进入了新时期。

就职以来,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延续了对华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并推出一系列举措推动中乌深化各领域合作,也促进了两国关系向更全面、更深入、更成熟的水平发展。乌中两国建立了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在涉及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理解支持,维护了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此外,乌中两国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了乌兹别克语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乌总统亲自为此书撰写了序言。[28]

这些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充分显示了乌中领导人在治国理政领域的深入交流和高度共识。乌兹别克斯坦稳定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潜力和特殊的外交政策在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各领域合作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上述政治事件的梳理,可以知道,虽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但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国家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的倡议,对于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平台,对于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关系,在政治层面上取得了突破,面临着新的机遇。

2.2.2经济环境分析

由于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2016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 7.8%,见图 2.1。2017 年,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同比增长 5.3%, 见图 2.2。乌兹别克斯坦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国家外债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20%。

图 2.1 乌兹别克斯坦历年 GDP 数据(2010-2017)[4]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图 2.2 乌兹别克斯坦历年 GDP 总量及增速(2007-2017)[5]

世界银行对当前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形势表示乐观,并给出了 2019 年乌国经济增长 5.3%的预期。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第五个经济体之一。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y's)6也高度评价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增速,得益于政府支出、资本投资以及俄罗斯劳务移民汇款的恢复,该公司的预测乌经济增速将高于其他独联体国家。

[ ]米尔济约耶夫在国内一直坚持“为了人民幸福”的改革原则,使改革成为乌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乌国的改革力求使国家更加的开放,利用现有优势吸引外资,对经济、旅游、税务、教育、医疗、国防领域相关制度进行改革。2017 年,在米尔济约耶夫总统访华期间,中乌共签署了 230 多亿美元的经贸投资协议。同年 12 月,总统在议会的国情咨文中特别提到:“2018 年将借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改善乌兹别克斯坦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必将全面展开。

旅游业对经济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其会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如:服务业、交通运输行业、住宿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内经济环境是游客参与旅游活动或旅游企业销售旅游产品的基本条件。经济发展趋势直接影响旅游市场的发展,并为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企业提供互动空间,显示游客的购买能力、购买意愿、购买权利等。乌中两国经济合作持续性发展,对两国旅游合作快速发展具有动力作用。综上所述,旅游业和经济环境相互影响。

2.2.3文化环境分析

乌兹别克斯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超过 7300 多处文化古遗址。由于地处环境优越,乌兹别克斯坦曾也是伟大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丝路沿线各民族文化发展与丰富增进做出贡献。乌中两国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文化可以将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促进国家间和区域间的合作与发展。自古以来,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多文化并存。因此,此地形成了 130 多个民族组成的人民,他们性格开朗、

好客热情、和睦相处。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 2019 年初,人口现在已超过 3300 万。2017 年的世界慈善指数排名显示,乌兹别克斯坦人是中亚地区最慷慨的人民:约有 40%的公民以各种方式进行慈善活动,占世界慈善指数排名第 38 名。[30]联合国新的《世界幸福报告》数据显示,2019 年,在世界人民幸福指数排名中, 乌兹别克斯坦居于第 41 位(2017 年排名第 47 位,2018 年排名第 44 位),是独联体幸

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中国由 2018 年的 86 位下滑至 93 位,中国香港地区则居于 76 位。

[31]

随着中乌全面合作的巩固和加深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文化领域合作与交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乌两国交流与合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分别在塔什干和撒马尔罕设立了两所“孔子学院”,吸引了几百名当地学生来这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其中,塔什干的孔子学院是整个中亚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此外,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开设了乌兹别克语教学,来中国留学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也在逐渐增加。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不仅加深了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往来,而且拓展了文化、教育、民间交往等方面的合作空间。

2016 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对乌访问期间,参观了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的中亚丝路文化古城——布哈拉。鉴于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两位领导人决定加强中乌人文合作与文化交流,并当即将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和中国洛阳确定为友好城市。

拥有璀璨文明的乌兹别克斯坦还吸引着全世界众多学者、考古学家。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他国考古学家联合考察古遗址。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考古学首席专家王建新教授,多年来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学家联合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苏尔罕达利亚(Surkhandarya)等地区进行考古工作。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乌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可以通过两国共同保护丝绸之路上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来实现。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 2018 年 11 月 10 日,在乌国首都塔什干市,乌中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文物保护研讨会上表示,世界文化遗产希瓦古城的两处历史古迹进行的保护修复是中国在中亚地区开展的首个文物遗产保护项目。[32]这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乌中开展文化合作的重大项目。

有些中国学者虽然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特文化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但是他们对其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不够客观以及有些的看法。这正是乌中两国文化交流以及旅游合作发展的弱点之一。在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下,对中乌两国文化的对比研究将会成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新契机和新的研究热点。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任米尔左吉德·拉西莫夫接受人民网记者的采访时强调,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教育与文化合作高度重视的意义:“全球范围内发生着的不同变革表明,各国、各地区和各个文明之间关系的发展动态各不相同。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内,扩大教育与文化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33]

作为一个“一带一路”上的普通翻译家和中国古文化的爱好者,我也为“一带一路” 战略中乌两国文化交流中献上了我的绵薄之力。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先后翻译了《论语》(2013 年)、《孟子》(2015 年)、《道德经》(将于近日出版发行),还编写了《汉乌分类简明小词典》(2010,2012 年)、《汉乌会话指南》(出版于 2015 和 2017 年)、《古代中国智慧》(2014 年)等书籍,现在乌兹别克斯坦每所教汉语的学校,都有我写的书。其中《论语》、《孟子》、《道德经》是第一个乌兹别克语版本。

近几年来,乌政府实行的旅游签证制度优化在内的旅游领域政策改革,将促进乌中两国人民文化交流、旅游合作发展。近年来,乌中两国游客互访量逐年增加。文化产业为旅游提供丰富的内容产品,旅游则是文化创新创造的良好市场空间。近年来在双方共同推动下,中乌两国成功举办了系列重要文化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乌兹别克斯坦著名诗人、思想家、学者、教育家、社会活动以及乌兹别克语文学奠基者家阿里舍尔·纳沃伊(Alisher Navoiy,1441-1501)纪念碑揭幕仪式于 2017 年 3 月 13 日在上海举行。乌驻华大使达尼亚尔·库尔班诺夫在揭幕仪式上强调:“此次揭幕式是双   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升华,也是乌中建交 25 年来关系不断深化的体现”。[34]这也是乌中两国人民文化交流最好的表现。

乌中应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举办传统文化体验之旅活动,让两国人民零距离接触异国的文化细节,这更是让文化和旅游更好融合的机会,还可以推动国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两国合作发展,对于促进乌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创建文化旅游交流平台具有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是要加强中乌两国文化、教育、旅游、地方等领域合作,当前促进中乌人文交流的最好的机遇。

促使人们参与旅游消费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对别样的传统文化体验的需求。旅游实质就是进行一种文化交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游客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区域、不同民族、信仰的人,每一个旅游者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旅游消费活动过程中,必然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感觉。因此,文社会化环境对旅游业发展具有影响。

2.3旅游开发是推进两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策略

自 2010 年起,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中国游客旅游目的地国之一,尤其是于 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双方在该战略框架下旅游合作意愿逐年增强。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近两亿人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旅游,消费金额甚至可以高达到一万多亿人民币。

旅游是传播文明的最佳途径之一,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推进乌中两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该倡议为中乌两国旅游产业合作创造了共同发展空间。乌国为最早支持和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之一。“一带一路”已成为引领两国合作的主线, 两国应该抓住关系全面发展的最好时机,大力拓展旅游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唯一一个和其他中亚邻国全部接壤的国家。因此,该国旅游行业的新动态直接影响到整个中亚地区的旅游一体化发展。作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多年以来,中国一直受着国际社会的关注。乌方拟通过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进一步带动自身的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对乌中两国具有战略性意义, 乌方愿意与中方积极促进旅游领域合作发展、开发旅游项目。

“一带一路”建设中旅游业成为其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乌兹别克斯坦打算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与中国旅游合作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旅游优势,与其他国家尤其与中国积极合作,进一步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成为全球旅游领域“领先者” 之一。乌兹别克斯坦每年都吸引数百万外国游客,但为了完全揭示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业潜力,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全国范围内都在进行旅游改革,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签证制度,以加快发展旅游领域、开辟新的旅游线路。世界旅游组织高度评价乌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兹别克斯坦将旅游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战略支柱,并将参与本国旅游发展项目。

中国旅游企业有望与乌兹别克斯坦积极开展旅游另合作,主要方式是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及项目投资、积极引进旅游国际先进技术、增加赴乌旅游游客数量等,乌方愿给中国投资者向乌境内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提供更多的的优惠。当今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在全球旅游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乌兹别克斯坦借鉴。近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逐渐以促进旅游解决各省地区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993 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世界旅游组织,2004 年,在乌旅游大城市撒马尔罕成立了丝绸之路区域办事处。2014 年 10 月,世界旅游组织执行理事会第九十九届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成功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合作及发展“丝绸之路” 品牌的协议》。[35]  世界旅游组织高度评价乌兹别克斯坦目前将旅游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战略支柱,并将参与本国旅游发展项目。

随着国际旅游业务的发展,乌兹别克斯坦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游览中亚“心脏”乌兹别克斯坦,往往会带给游客不一样的发现和感触。

中方具有旅游技术、资本、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营能力优势,乌方拥有旅游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旅游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两国丝路古城旅游深度合作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级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7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开发潜力巨大。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一带一路”建设主导思想对中乌旅游领域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4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进程分析

近几年,在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领导下,国家旅游业蓬勃发展,正在迈向优质旅游发展的新时代,或将在未来几年成为世界旅游中心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在乌境内参与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两国政府不断努力充实和完善合作内容。乌国大力支持并参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建设,从此,双方互利互惠务实合作进入了新的时期。本人尝试将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阶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研究:

2.4.1乌中旅游合作的初始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 1992 年 1 月 2 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设使馆起,即乌中旅游合作打基础的阶段,以商务旅行为主。其特点:没有市场化,属于计划配额,接待对象上仅限于政府官员、商务人士团队和其家属,其他类型的游客入境受到限制,旅游接待规模很小且不计成本;接待单位的性质多为商业性质:接待的目的不是为了经营, 而是多偏向于完成政治的任务,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接待单位合为一体。

早在 90 年代初期,乌中两国就开始双向输送游客。乌国首任总统卡里莫夫为建立两国关系做出了杰出贡献。随着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旅游合作也成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关系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两国旅游行业深入合作发展奠定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2.4.2乌中旅游合作的缓慢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直到 2016 年。因为旅游合作受到各种阻碍、不便,没能顺利地发展,导致两国旅游合作速度减缓。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多年保持对外政策的过于谨慎趋势(较为封闭政策),况且中方促进与乌方旅游合作发展的动力不足,乌中两国旅游业合作发展中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两国旅游领域合作发展多年一直持续在不进不退的状态。推出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线路以及旅游商品的中国境内旅游企业、旅行社极少,根本满足不了中国游客对乌旅游的需求。虽然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社会和政治变化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旅游业发展,但乌中旅游建设性合作发展处于缓不济急状态。这个阶段最值得提的事情就是 2010 年,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公民组织团体性旅游入境给予了批准,从而乌兹别克斯坦正式成了中国游客的目的地之一。中国游客办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签证必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须邀请函,全程定酒店才能拿到邀请函,时间较长或无理由拒签,政府对外汇的控制较严。因为办签证遇到以上的各种麻烦,很多中国游客选择其他国家为旅游目的地。

2.4.3乌中旅游合作的深入发展阶段

乌兹别克斯坦代总统兼总理米尔济约耶夫 2016 年 12 月 2 日签署《关于采取措施保障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总统令》,赋予旅游业战略产业地位,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有力工具,通过积极挖掘旅游资源,扩大旅游宣传来提升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形象。随着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于 2016 年赋予旅游业国家战略产业地位, 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逐渐步入了新阶段。这个阶段发生了诸多重要事项:乌兹别克斯坦拟全面推进传统旅游转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 年起,旅游产业成为乌中两国优先发展合作领域;2017 年 5 月,两国旅游部门签署了《2017-2020 年旅游合作发展协议》;旅游签证手续和流程都被简化了,取消邀请函,实行电子签,费用大降,时间节约,扩大旅游商品的推广,两国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对方举办的旅游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正在逐步进入全面融入国家战略阶段背景下,并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中乌旅游合作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经过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个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乌两国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竞争逐步激烈。目前,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实行双边旅游业合作发展多元化与旅游联合战略。对于乌国旅游业发展而言,中国是最重要的游客市场,签证简化后更能提升来自中国的入境游客数量。第三阶段,中国前往乌兹别克斯坦的游客的跟团游和自助游比例基本平衡了。

中国游客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主要几个动因:首先,旅游吸引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乌兹别克斯坦,开始了解这个丝路古国,想亲自体验。其次,乌兹别克斯坦大刀阔斧改革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发展。乌政府实行的签证制度,便捷的电子签,办签证大有简化;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向世界很多国家公民开放旅游电子签。此外, 中国游客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增强还有机票价格的季节性变化。

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沙赫利萨博兹和塔什干在内的主要旅游城市逐步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也让游客越来越方便。让更多的中国游客感受到乌兹别克斯坦古建筑的富丽堂皇。当前,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旅游业合作发展处于黄金时期,乌中进入旅游合作深入发展阶段。在执政两年以来,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为国家旅游业发展营造了新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动国家走向开放,当地居民对旅游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业将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3.1优势

乌兹别克斯坦在国际旅游业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主要有 5 个原因:1)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和平、安宁、各民族相互尊重和理解、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人民以慷慨,热情和诚恳的态度欢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美丽的大自然以及其中独特的动植物群引起了世界各地大自然爱好者的极大兴趣。3)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业市场规模和历史古迹数量排名世界前十。 该国有超过 7,000 处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 至今有撒马尔罕、布哈拉、沙河里萨布兹、希瓦的遗产-卡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4)乌兹别克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的符号反映在民族音乐、舞蹈、绘画、应用艺术、美食和服装上,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独特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以及日常生活。5)乌兹别克斯坦是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国家,尽管外部经济形势不利,但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在过去11 年中一直保持 6-7%的增长。因此,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3.1.1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作为世界遗产中的重要旅游节点

乌兹别克斯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旅游景点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和沙赫里萨布兹等古城内的几千处遗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对乌中两国人民而言,丝绸之路同样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它在各国文化、经济、政治交流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丝路文化遗产特色旅游受更多学者和游客们的关注。两千多年以来,各个民族和人民在伟大丝绸之路上就留下了友好互利的接触痕迹、数不胜数的遗址,丰富的文化遗产。以“丝绸之路古国”美誉闻名于世界的乌兹别克斯坦,正是因为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将想必逐渐成为中国游客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伟大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乌兹别克斯坦,拟再次让中国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重走丝路旅途:神秘、神奇、独特、与众不同的旅行。富有特色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铁尔梅兹等古城有异域风情,建筑瑰宝,神秘的色彩,别具一格,精美华贵而饱览伊斯兰风格古建筑.由于地处古丝路上的文化交叉点,多元文化在此巧妙融合,因此, 乌国人的民族风俗、生活中不乏多元文化交汇的特征。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地处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的乌兹别克斯坦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2017 年,世界权威旅游杂志《孤独星球》评选出了 2018 年亚洲十佳旅行目的地,凭借有着惊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古城,充满童话色彩的‘天方夜谭’,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君王陵寝,古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能让游客穿越到《一千零一夜》书中的阿拉伯神话国度,常见带有强大信仰与敬畏之心的高大宏伟的伊斯兰建筑,乌兹别克斯坦牢牢霸占着旅行者脑海中最美丽的想象空间。

丝路,乌兹别克斯坦人称之为“伟大丝绸之路”,人民对丝路有一种浓厚的情感。河中地区(今乌境内)的善于经商的民族粟特人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奢侈商品以及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丝绸仍然是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受欢迎的商品,乌兹别克女性都拥有至少一两件丝绸民族服装。曾经无数的驼队带着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沿着丝绸之路前往西域,又带着香料、珠宝、玻璃器皿、地毯等物品原途返回,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游客重走这条商道。

3.1.2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且与中国旅游资源互补

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供游客选择,包括 7300 处历史和文化古迹、

11 个国家级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 12 个生态保护区、106 个博物馆,52 家剧院,

187 个游乐园,1 个马戏场,2 个动物园,还拥有 5 处世界文化遗产,均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

作为丝路上的充满神秘魅力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拥有闻名于世的历史名城和辉煌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和遗迹、难以描述的大自然壮观风景。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旅游资源主要有两大类: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以将齐全且独特丰厚的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分成以下几类来解说:

(1)旅游类型以历史文化古迹、丝绸之路城市为主的经典文化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路线:“面包城”、“伊斯兰文化中心”塔什干;“丝绸之路十字路口上的世界遗产”、“东方璀璨明珠”、“传说之城”辉煌撒马尔罕;“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阿凡提的故乡、“伊斯兰之穹顶”高贵的布哈拉;“童话之城”、“露天博物馆”、“太阳之国”希瓦、“建筑明珠”沙赫利撒伯兹、“中亚佛教中心”铁尔梅兹等古城——这些名字凸显了乌国人的爱国心和自豪感。乌兹别克人民的精神与丝绸之路仅仅相连,此地丝路留下的文化细节无处不在,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在此,有中亚地区最完美的伊斯兰建筑(如:撒马尔罕列吉斯坦广场的神学院建筑群、古尔·阿米尔陵墓、布哈拉卡   兰宣礼塔、希瓦古城中心的朱玛清真寺等),很多游客选择来乌兹别克斯坦旅行的第一原因之一是为了一睹蓝瓷穹顶的风采,他们认为,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欣赏伊斯兰建筑的蓝色穹顶之美是一种美好而特殊的体验和感受。

(2)旅游类型以自然风景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

路线:齐穆燕(Chimyon)、恰尔瓦克(Chorvoq)休息疗养院,紮敏(Zomin)国家公园(保护区)、布哈拉保护区、费尔干纳和苏尔汗绿洲等。最代表性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古老的自然保护区紮敏国家公园(建立于 1926 年),面积 156 平方公里,海拔

从 1700 至 3671 米。由于公园里有些地方几乎没人涉足的原因,其古老山地生态系统和

植物系统都处于原自然的状态。据说,公园里的一些杜松已经有 2500 岁了。这里有狐狸、豪猪、狼、野猪、熊、突猞猁、雪豹等野生动物,鸟类最多的是石鸡。正是如此, 公园的壮丽的山景以及自然景观、清澈的小溪水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的游客。本人曾去过两次此地。自公园的部分地区开展旅游活动以来,生态旅游给这里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一些额负面的影响,旅游开展规模超过了自然保护水平,给公园原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潜在的威胁。当地经营的文化旅游企业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到位,一些造访者的环保意识不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小溪两边到处会看到被遗弃的垃圾。国家生态旅游发展的创新和规划程度较低为很明显。因此,以加强文化资源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宣传环保教育力度等措施来保护该公园。

(3)旅游类型以考古文化遗址、原始村落遗址为主考古文化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路线:苏尔汉河州、撒马尔罕州、花剌子模州、卡拉卡尔帕克斯坦等地区的文化遗址。

据考古发现,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上早在远古时期在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大约在公元前 70~60 万年-前 1 万年以前是漫长的旧石器时代。1938 年,考古学家奥克拉德尼科夫(A.P. Okladnikov)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苏尔汉河州拜松区的特锡克塔什(Teshik-Tash)  岩洞里发现大量的动物骨骼、石器,以及著名的“尼安特男孩”骨骼。[36]

8特锡克塔什尼安特男孩被葬在浅坑中,周围摆满了羊角,可以看出古人类的原始宗教

痕迹。该遗址是在五个文化层的沉积物中挖掘出来的。考古学家通过牙齿分析,断定这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个头骨的主人大概是一个 8 到 11 岁的孩子。实验显示,特锡克塔什原始人类小孩的部分骨骼,科学界认为这具化石发现的意义重大,首先,它证明了在旧石器时代,有各种人类群体共同生活在中亚。二来,这个化石代表了尼安德特人分布范围的东缘。

1925 年莫斯科大学考古学家发现了铁尔梅兹附近的大夏佛教寺庙黑山皇家佛学院, 寺院建于公元一世纪。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当时这座寺院是怛密地区最大的寺庙。据说,鸠摩罗什作为第一个去中国的大夏人,曾在这里花三年把梵文佛教翻译成中文。

1966 年一个牧羊老人在捡了个小佛像,之后考古学家展开发掘,发现了建于公元 2 世纪的驻马店佛学院,有的专家认为,唐玄奘在这里学习过三个月。经过发掘,这里发现有佛像、古代四种文字写的文献、1500 枚贵霜钱币和陶瓷。来自日本、法国、奥地利、意大利、俄罗斯和韩国等国的考古学家多年来在铁尔梅兹继续考古发掘。

(4)探险文化休闲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

路线:探寻咸海、其穆燕、费尔干纳绿洲、布哈拉、纳沃伊州。

最代表性的项目为咸海之旅,“我爱乌兹别克斯坦:探寻咸海环保之游”,咸海“船只之墓”,“咸海:讲一个悲惨的故事”。

数百万年前,乌兹别克斯坦西北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被一个巨大的内海所覆盖。当洪水退去时,他们留下了一片广阔的盐碱地。古海洋的残余物之一是咸海,世界上第四大内陆水体。过去完整的咸海,如今已被分割成大小两部分。前苏联政府要求中亚地区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应注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河流大量用于灌溉,导致咸海水量在30 年间萎缩到 90%,见图 3.1。联合国前任秘书长潘基文曾悲叹,咸海是“30 世纪人类最大的生态错误之一”。近 50 年来咸海水面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1/7,水位下降 26 米。穆伊纳克镇位于海边,曾是一个渔业小镇,当时它的海滨风光也吸引游客。而今天的穆伊纳克变成了一个离海 100 多公里的沙漠小镇。曾经繁荣的捕鱼活动唯一的提醒就是生

锈的船体和古老的鱼苗,就是今天所说的“船只之墓”。咸海干涸的部分已形成 500 公

顷沙漠。风暴来袭,盐沙尘可影响周围 500 公里甚至更广的区域,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并提高了周边农田盐碱化程度。

在 2017 年夏季,融雪和季节性降雨使得咸海东南部的湖泊面积大幅增加。它在整个秋季和冬季保持其规模。2018 年春季的融化和降雨使得咸海湖面更加扩大。2018 年 4 月 11 日,美国宇航局(NASA)给出了这一地区的情况,与 2017 年同时期相比,咸海盆地的湖泊面积又有所增加,见图 3.2。

(5)旅游类型以朝圣、历史宗教遗址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路线: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铁尔梅兹。

乌兹别克斯坦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最代表性的典范是撒马尔罕伊玛目·布哈里之墓。   布哈里(810 年-870 年)是一位著名的伊斯兰神学家,他的活动对整个伊斯兰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生于布哈拉,安葬在撒马尔罕,其陵墓位于距离萨马尔罕 12 公里的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哈尔汤(Khartang)村。布哈里从小就很聪明,有着独特的记忆能力。他七岁时就学会了《古兰经》。伊玛目布哈里一生致力于收集、整理了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真实言论,被收录在《布哈里圣训》。一些神学家认为,《萨赫布哈里》(《布哈里圣训》) 是仅次“古兰经”的最可靠的伊斯兰书籍经典。整个陵墓建筑群总面积为 10 公顷,包括陵墓、清真寺、图书馆、宗教学校、博物馆、礼品店以及供游客和朝圣者居住的酒店。

乌中两国旅游不会彼此竞争,反而会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旅游在内的经济发展互补。乌中双方联合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品将助于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旅游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务实合作,包括实施宣传推广旅游资源、商品,专业人才培训。

3.1.3乌中两国旅游经济发展基础和前景良好

近几年来,乌政府着力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巨大的文化和历史旅游潜力基础上,积极推出更多的优质旅游品牌。以“为人民造福”为经济基础思想,乌兹别克斯坦拟全面推进传统旅游转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文化基础的四大特点,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

1)悠久的历史文化;2)民俗风情;3)宗教文化和精神文化;4)美食文化。

丝路明珠、神秘、阳光耀眼,富足,热情好客 这都是乌兹别克斯坦在辉煌悠久

的历史中获得的鲜活形象。用热情和微笑迎接游客的乌兹别克人民和其民俗也是到访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古以来,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慷慨大方依然是这个国家的名片和文化符号。稍微现代雕琢的痕迹更商业化“世界遗产”撒马尔罕、保存原貌的“中亚麦加”布哈拉、“童话古城”希瓦、“建筑明珠”沙赫里萨布兹、“佛教中心”铁尔梅兹,当地著名的神话传说、独特的习俗和传统,美食和烹饪技术等。由世界各地专家选出的《地球上的七大天堂》(意大利)一书,就是从乌兹别克斯坦讲述开始的。意大利“24 小时阳光”报与 Ig 国际公司的专家们共同评出的 2017 年夏季最可行的旅行国家排名中,乌兹别克斯坦位列第一,中国排第二。Ig 公司市场战略家菲利波•迪奥多维奇

(Filippo A. Diodovich, Market Strategistper IG)指出,“乌兹别克斯坦是我们最喜爱的旅游国家之一,他们的国际航空旅行成本低,特别是生活水平低。”[37]

让中国游客在“一带一路”的视角重新去看丝路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在此发现古丝绸之路的古朴感觉,使游客完全置身在梦中的那个伟大丝路上,来这里开启一段自己的奇异之旅,感知这个中亚古国的过去与现在、风土人情、习俗文化。

2018 年 2 月 10 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在“包容性可持续旅游和文化遗产商业化:挑战与机遇”圆桌会议框架内签署了《旅游与文化遗产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伦敦)。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第一副行长菲利普•本尼特(Philip Bennett)称,乌兹别克斯坦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乌国在全球旅游市场的竞争筹码。菲利普•本尼特强调说:“在政府支持下,私企和民众积极参与、运用商业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来促进旅游业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该备忘录规定了与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遗产主体相关的项目融资,包括为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历史古迹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发展文化旅游等提供帮助。乌兹别克斯坦驻英国大使阿利舍尔•沙伊霍夫(Alisher Shayxov)表示,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以及其他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实施“文化遗产”计划,将使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世界旅游中心之一。[38]

2016 年 12 月,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签署了《关于采取措施保障乌旅游业加速发展》总统令。从而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在国内外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强重大新旅游景点开发工作及积极宣传特色旅游商品。

根据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统计委员统计结果,2018 年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407.5 万亿苏姆(50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人均GDP 约 1236.6 万苏姆(1526.6 美元),增长 3.3%。三大产业中,工业产值为 160.96 亿美元(占 GDP 的 32%);服务业产值为 179.1 亿美元(占比 35.6%);农业产值为162.94 亿美元,(占比 32.4%)。[39]

随着近几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进行的经济改革以及实施的对外开放政策,到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激活了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增长活力,也提振了国家旅游产业。2017 年,乌国通过 22 项法规,完善旅游业立法基础。乌兹别克斯坦约开业了 100 余家新酒店,重建改造了 50 多家;近 130

家新企业获得旅游活动经营执照;多处景区内已恢复保护文物 50 件;“古老的布哈拉”、

“撒马尔罕城”旅游区正在进行 403 个建设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的 2018 年乌旅游业发展“成绩单”数据显示:2018 年访乌兹别克斯坦的外国游客数量达 530 万人次,同比增长超一倍,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乌国内旅游市场也方兴日盛,

国内旅游人数达 1540 万人次;截至 2019 年 1 月 1 日,注册旅行社数量已达 983 家。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计划到 2025 年将旅游业占 GDP 的比重从 2017 年的 2.3%提升至 5%, 每年外国入乌游客数量将 2018 年的 530 万人次增至 900 万人次。旅游服务出口额将达

22 亿美元,住宿设施将增至 3000 家,旅行社数量达 1700 家。在国内旅游方面,计划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从当前的 1500 多万人次提升至 2500 万人次。”当前,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态势良好,外国游客总量增加近一倍:对一些国家的访客取消签证、简化签证手续、实行旅游签证是游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自 2018 年 7 月 15 日,e-visa.gov.uz 电子签证签发系统启动以来,在两个工作日内,

一共收到来自 28 个国家公民的 196 份电子签证申请,见下表 3-1[11]。

表 3-1 28 个国家公民的 196 份电子签证申请

在仅仅几个月之内已有几千名以旅游为目的抵达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公民获得了在乌境内逗留不超过 30 天的单次入境签证,占总签发量的 25%。申请审查期为 2 个工作日,通过电子邮件发放。游客过境时,可提交纸质或电子形式签证。[40]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阿齐兹·阿卜杜卡基莫夫在自己的 telegram-频道上报道称,截至 2018 年 11 月 15 日,2018 年 7 月 15 日电子签证签发系统启动三个月以来,申

请电子签证的外国人数已经达到 19820 人,其中 19518 人已拿到电子签证,22 人被拒签,

280 人的申请材料正在审查中。[12]申请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公民(共有 5,601 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实行免签、落地签、电子签。乌兹别克斯坦 2019

年 2 月起进一步简化中国公民办理签证手续、推出多次签,进一步实施签证便利化措施:

自 2019 年 2 月 1 日起,持因公护照和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均可办理乌兹别克斯坦电子

签证。2019 年 3 月 15 日起,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国公民颁发两次和多次电子签证,费用

分别为 35 美元和 50 美元。所有电子签证自签发之日起有效期为 90 天,每次停留期 30

天,不可办理延期。

总之,这些数据表明,过去三年里,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效,国家旅游经济发展基础巩固、前景良好,有潜在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客源市场、入境游蓬勃发展力。近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又签署了2019 年至 2025 年国家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未来乌旅游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3.2劣势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该国旅游业,比如简化了许多冗杂的程序,优化旅游签证办理制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虽然国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向世界敞开大门,成功提升旅游吸引力,但由于发展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也要正视目前该行业存在的不足之处,这表明旅游领域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发展的劣势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3.2.1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薄弱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本人在撰写论文,收集资料过程中,尝试对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的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对于都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但这些问题到还没有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1)交通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是依托航空运输,目前本国政府正在致力于优化航空运输,增加塔什干往返该国其他城市的航班数量。但航空运输运力明显不足、机票价格高昂、机票短缺等的情况凸显。例如,有些中国游客反馈,甚至是在持有签证的情况下,中国游客飞往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也比去乌兹别克斯坦更便宜、更方便。由于乌兹别克斯坦航空航班的频率较低,中国游客选择价格和服务待遇最实惠的南航航空(中国)。除了服务,还机票价格昂贵仍然是个大旅游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航空公司相比,飞往乌兹别克斯坦的机票价格总体是比较贵的。北京飞往塔什干的航线经常出现机票短缺的情况,机票短缺导致涨价,这也是中国游客去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人数数量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中国游客要想来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经常会遇到关于机票的种种问题:乌航和南航两航直达机票经常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联程机票特别是国际转机机票的旅行时间较长,中转联程的价格比正常直达票价贵很多等种种问题/原因导致中国游客放弃去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选择去其他国家,比如欧洲、东南亚、南亚国家旅游。

除了航空运输,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也需要改善。虽然乌兹别克斯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坦目前有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但与中国相比,基础设施不符合国际标准,包括公路的新修、改造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未来新的铁路线路的建设,优化旅游城市相通的铁路线,高速公路的修建,这将为新的旅游线路创造便利条件。

(2)酒店和饭店条件和服务亟待提升

乌兹别克斯坦酒店甚至旅馆的住宿水平、服务质量比中国差。乌兹别克斯坦各州区的酒店,一般来说,会基本上满足当地游客的需求。乌国的 VIP 领域发展十分不足,由于建设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五星级甚至四星级酒店的数量也不多。因此,外国游客都住在只能为旅客提供住宿和早餐服务的三星级“迷你” 酒店。顺便一提,外国游客更倾向于住在旅游景点附近的酒店,而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景区内的酒店很拥挤。有的中国游客反馈,当有的酒店(特别是三星级酒店)入住人数较多时,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就会下降,导致价格与服务不符的问题。游客在很多饭店里点餐的时候就会发现服务不周到,服务员人数不多。有的外客觉得这里的民族美食,比如国饭手抓饭确实不错,但客流量太多,所以用餐体验一般,他们更愿意找个安静的地方, 坐在沙发上悠哉地看菜单,或者请服务员推荐菜品。有些中国游客认为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景点专门为游客开放的餐厅费用实在太高了。

(3)公共卫生间——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的最大弊端之一

谈论这些事很尴尬,但又不能不说。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市场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公共卫生间:1)很多公共场所不对外开放(如:塔什干地铁);2)公共卫生间很拥挤,缺乏满足要求的标准卫生间;3)公共卫生间的条件较差;4)前往旅游城市、景区的路边没有卫生间;5)收费公共卫生间以现金方式支付对游客带来不便(如:中国人都习惯微信、支付宝支付)。公共卫生间的情况也加深了中国游客的负面印象。此前,很多当地人和外国游客多次抱怨塔什干首都国际机场、地铁、火车站、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卫生间问题。问题在于,如果基本满足不了游客对标准化洗手间的需求,谈何发展旅游业? 路边的商店和咖啡馆必须达到相同的卫生标准。从乘客乘飞机落地到结束行程前,游客希望享受全程优质旅游服务。国家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便开始计划兴建公共卫生间。乌政府相关部门计划对公共卫生间进行彻底改革,改善卫生间条件。2018 年年初,政府就已承诺,在不久的将来实施在大部分公共场所,包括旅游景区、巴扎尔(市场)、公园、加油站、停车场等地方的公共卫生间的修复和重建规划。[41]

(4)医疗服务设施

医疗机构设施和服务也是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服务的瑕疵。游客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应该始终放在首位。中国游客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印象总体满意,但有些时候也会感觉不尽人意。比如,游客不信任该国各地州提供的医疗服务。要是有一位外国游客出现不适,必须将他紧急送往首都塔什干,因为只有在首都才有国际医疗机构,由旅行社负责安置在国际医院。尽管游客已经支付了医疗保险费用,但在地州接受医疗援助仍有麻烦,游客对有的州区医疗机构服务以及条件不满意。乌兹别克斯坦医疗体系完善, 但离首都塔什干远的地区医疗机构条件较差,对外国人就医收费较高;药品多来自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乌兹别克斯坦的有些患者经常到俄罗斯、美国、印度、以色列、中国等国家去接受治疗。

2017 年,乌国私营旅游组织协会和塔什干国际医院将进行合作,共同提高外国游客的医疗质量,将为外国游客提供医疗服务。双方拟开展学习进修班,为塔什干地区从事旅游行业的旅游经营者、酒店员工、导游等进行医疗培训。[42]

旅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模式亟待完善。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 大部分国内旅游企业、旅游景点部门工作模式旧,工作设备老化、信息不更新。以后, 本人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研究,此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建议,竭力推荐帮助乌国旅游业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落实乌国全域旅游发展,建议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乌国旅游业。乌国旅游企业正在缓慢适应旅游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大多数景区景点还没有建立网络推广销售平台。

总之,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较低,规划编制不够充分,导致开发旅游产品与项目、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为了以给游客留下美好的旅游回忆, 使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正在努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2.2缺乏系统规范的旅游规划编制指导旅游业发展

随着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急需要一套长期稳定、系统科学的旅游规划编制方案指导本国的旅游业发展。系统规范的旅游规划可以充分依托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资源及内外部条件,对旅游业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谋划。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有关部门虽然也相继出台了部分法令,如《为发展乌旅游潜力创造良好条件的补充措施》总统令、《关于组织民宿经营活动》法令等,但还是存在规划编制质量不高,结合市场需求、商业模式、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节奏、市场营销、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划方案缺乏。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1)忽视部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对旅游规划编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或不乐观。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找出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的弱点和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发现不足,从而从专业的角度去调查、研究、分析,客观看待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2)部分旅游重点景区以及商品规划不合理。规划地找到国家特色旅游发展的亮点和重点,包括国家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措施、旅游资源和环境、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等许多方面。由于旅游商品规划不合理,导致旅游品牌和商品打造重复化较高。寻找具有特色的新旅游商品,合理创建旅游品牌以及开发新旅游景点。

(3)盲目开发部分旅游产品。注重各个地方旅游优势来促进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 也就是让地方旅游优势商品起到当地经济发展作用。

(4)当地政府旅游创新支持鼓励政策较弱。支持旅游商品创新创意发展来提高国家旅游形象、旅游景区的知名度、旅游产品的销售量。

(5)部分古建筑的复建痕迹过于明显,在外国游客眼里降低其历史文化精神价值。在旅游规划指导中,有关古代建筑的复建是个重要话题。通过资料梳理可知,有些中国游客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很多古建筑都是复建痕迹过于明显,所以不怎么受他们欢迎。乌兹别克斯坦古迹修复工作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就由前苏联政府展开。可惜,当时的原则是重建而不是复原。浮躁的重建和城市规划导致了部分古建筑与现代城市并没有完美交融。

(6)古建筑文物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缺乏,古建筑保护的宣传力度较弱,在当地居民心中还未完全形成相应的保护意识,如:布哈拉阿尔卡禁城与古城墙、铁尔梅兹郊外的(祖尔玛拉大佛塔等)、花剌子模州和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花扎拉丝普城堡、库木巴斯坎卡拉城堡、土普拉克卡拉城堡遗址等)的很多古遗址没有相应的保护装置。

3.2.3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及营销推广缺乏创新

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是旅游规划中的核心内容。由于旅游规划编制在提高旅游业吸引力、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方面的作用不明显,使得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已有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旅游产品开发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已有的一些旅游产品开发较为单一且缺乏新意,设计的部分旅游线路缺乏市场吸引力等弱点突出,有资料显示, 在全球最依赖旅游业国家排行榜中,乌兹别克斯坦倒数第三。[43]具体的表现问题如下:

(1)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还没有充分挖掘旅游资源

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增长虽然较快而稳定,地理条件优势,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来政府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但其旅游形象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外的旅游吸引力不太强、国家地区旅游发展不平衡。本论文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和旅游业收入增长迟缓的原因是缺乏发达的旅游市场、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尚未充分挖掘、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不利条件、国家政府对旅游产业吸引外资兴趣低。缺乏发达的旅游市场以及产品设计开发不够充分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旅游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往往被扭曲,无法有效地进行旅游文化投资项目的融资活动,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生机活力不强。

乌兹别克斯坦想必从“白金之国”变成“旅游强国”。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指出,2017 年,游客在撒马尔罕共消费约合 5960 万美元,而撒马尔罕农民全年种棉、采棉收入仅有约合 650 万美元。总统指出,要是旅游收入高于“白金”收入,就应大力发展旅游行业,因为它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44]对此,乌兹别克斯坦希望通过增加吸引外国游客的改革措施,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业对乌国国民经济的贡献。

(2)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创意

旅游产品缺乏吸引中国游客注意力的旅游产品创意。乌兹别克斯坦尽管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却缺乏吸引注意力的创意。(这里也要简要说明哪些产品缺乏创新?)因此,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也应当向创新创意化趋势发展,积极推动旅游商品创意创新,促进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创新发展。要吸引中国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力, 就需要具有独特性的旅游创意产品。

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会导致旅游营销困难、旅游业停滞。旅游创新创意设计:

1)提升旅游产品和目的地的吸引力;

2)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以及国家旅游形象。

具有创新创意性的旅游产品、特色旅游项目更吸引中国游客注意力。

(3)旅游线路缺乏市场

据 2016 年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人对乌兹别克斯坦越来越感兴趣,这些国家已成为俄罗斯游客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但是这些旅游线路还缺乏市场。旅游专家罗米杰说: “……由于这些国家机票昂贵,大多数游客都选择自驾游,因此很少会涉及到旅游经营方面的问题。”[45]旅游经营者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但由于该国飞机票价较高,因此旅游经营者们很难该国拟定相应的包机合同。为了保证旅游业蓬勃发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展,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3)旅游产品单一化

旅游产品同质化是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产业的主要弱势之一,主要以下两种表现较突出:A)旅游产品特色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是旅游产品研发的主要趋势,是指旅游经营商以某种方式改变相同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差异是旅游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要素。乌兹别克斯坦借“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强化自身的特色旅游产品差异化定位发展。B)旅游品牌打造重复化。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旅游城市的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打造重复化问题亟待解决,开发力度较弱。乌兹别克斯坦应当避免各地旅游产品、品牌打造重复化问题。

3.2.4中国旅游者在入境旅游中的占比少

本论文重点讨论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旅游合作的前景,因此,大力吸引中国游客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是论文分析的重点。例如丝绸之路旅游是联系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最重要的文化旅游线路,但是现阶段,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相关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对于中国的旅游消费者来说,它是个冷门和昂贵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 中国人出境游每年达上亿人次,但赴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寥寥无几。除了中国游客不了解乌兹别克斯坦等因素外,以前也受到签证、语言等问题的制约。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旅游客源是俄罗斯,中亚地区也是乌国主要入境游客供应地区;欧盟地区的游客主要来自于德国和法国;东亚地区主要客源国是日本,仅次是韩国;近几年来,土耳其的游客量明显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游客大部分是来自独联体或中亚其他国家,而很多中亚国家的游客不是来旅游,而是来探亲。非独联体国家游客占比 6%,但他们的平均花费比中亚国家游客高出 10 倍。土库曼斯坦的游客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平均花费

104 美元,塔吉克斯坦的游客花费 60 美元。来自其他外国的游客花费在 710 美元。乌兹

别克斯坦游客客流量的大多数是拥有优厚的养老金的 50 岁以上的外国人。对于俄罗斯游客来说,访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较轻松、愉快、舒适,最重要的是便宜。访乌旅游的外国游客大部分虽然是来自独联体(94%的外国游客)或邻国(86%的外国游客),但来自非独联体国家游客(占比 6%)的平均花费比中亚国家游客高出 10 倍。

乌政府实行的免签制度政策大幅增加了外国游客数量。2018 年上半年,赴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共有 2688962 名外国游客)几乎增加 2017 年同期的两倍。

2018 年上半年,31966 名土耳其游客访乌旅行(2017 年同期增加 95.6%)。此外,日本游客数量(6200 人)增加 68.1%,以色列游客数量(3615 人)增加 86.2%。游客数量显着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已经被赋予免签证制度。[46]据 2018 年乌兹别克斯坦旅游

统计数据,来自美国的游客数量增加了 8 倍,来自德国的游客数量增加了 2.6 倍,来自

意大利的游客增加了 3 倍。[47]

目前,每年赴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人仍然以商务人士为主,中国旅游者在乌兹别克斯坦入境游客中的占比少,其几个主要原因以下:

(1)乌国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在中国旅游市场中尚未充分发挥本国旅游资源、商品;

(2)对于中国人而言,乌兹别克斯坦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国家,旅游商品甚至国家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

(3)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旅游线路尚未设计;

(4)之前,很多中国游客反馈,由于近乎苛刻的签证办理要求,亲自去比较麻烦, 中介办理费用太高,阻碍了更多的人前往该国旅行或创业,让很多中国游客望而却步。乌政府于 2018 年实行了电子签、降低了费用、取消了旅游签证需要邀请函制度等官僚问题,外国公民前往乌兹别克斯坦驻外使领馆的强制性申请制度已被取消;

(5)由伊斯兰文化建筑组成的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分宗教旅游资源,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一直以来,很多中国人认为中亚五个“斯坦“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毕竟是最知名和最大的国家。因此,大多数中国游客优先选择哈萨克斯坦为旅游目的地。

中国出境游客数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已经在快速增长的道路上了。借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乌兹别克斯坦旨在开辟中国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中国人赴乌真正地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体验当地美食与风俗。2018 年 7 月 15 日实行的电子签、优化旅游签证制度等正面的因素,闻名于世界的丝绸之路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成为中国游客最喜爱的地方。

3.2.5接待中国游客的服务水平不够完善

旅游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根据现有资料和评论分析,发现访乌旅游的中国游客经常遇到不平等的旅游服务待遇、对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等困扰的问题: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1)语言障碍对自由行游客带来交流不便

随着自驾游、自助游的外国游客增多,尤其是欧洲、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游客访乌旅游时经常因语言障碍而遇到尴尬的境地。语言障碍成为选择自助游的方式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中国游客们的最大问题之一,这也涉及到来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中国人, 由于大部分中国人亦不会英语或俄语,大部分乌兹别克斯坦人的英语普及率也相当低, 国民接触中文的时间不长。因此,与当地人用中文交流是喜出望外的事情。中国游客经常和当地人交流时用肢体语言,购物时用计算机或打手势。但用手机翻译软件等手段往往会影响外国游客零距离体验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生动细节的旅游欲望,因为,外国游客与当地人交谈、互动,也是一种体验。自助游游客当地的出行大部分都是靠出租车, 在乌兹别克斯坦出租车随处都能打。因为自行拦车讲价,所以必须和司机交流,而司机几乎没有一个能讲英文或中文的,所以无法交流。所以没有导游或翻译陪同的情况下, 自己出行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旅游消费者克服语言障碍之前,旅游经营商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尽量解决语言问题。减少旅游语言障碍,是促进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国际化发展。

(2)景区门票针对国外游客和本地居民存在收费差异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对外国人收取的票价比本地居民票价高,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塔什干电视塔外国游客门票价是 4 万苏姆;同样,旅游纪念品也会非常

贵。有些中国游客认为,当地的名胜景点对中国人在内的外国游客收费高出 3 倍,是旅游经济不发达的表现。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分著名旅游景点对外国游客收取的票价往往比当地居民要高得多。国家采取的这种差别价值政策,按经济学定律来看有两个重点:一是三级价格歧视,就是根据不同的旅游市场和市场对象而定不同的旅游商品价格,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弹性对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乌兹别克斯坦有些景区甚至对不同地区的游客实行不同的差别价值政策,比如说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亚洲、中亚地区游客、本国公民。二是价格弹性理论,旅游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相反,价格弹性越小,也就是说本地人会因价格贵而选择去别地方或减少取得次数,而外国游客则一般不会因门票价格较贵而坐飞机回国,他们觉得既然来了,就干脆买票进去看一看。不管怎么样,这种的差别价值政策会给外国或外地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尽管有上述的政策解释,但未来未来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应该改变这样的景区门票收费制度。未来,未来吸引更多游客,乌兹别克斯坦应通过提供一定的消费折扣来提高国内旅游人次,促进外汇收入,包括购买纪念品及食品、参观旅游景区的门票和酒店的费用。

(3)部分酒店的条件和服务和国际标准不对接目前,乌兹别克斯坦部分酒店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距离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来游览的中国游客发现同星级的酒店,和国内有很大差异,高端酒店的性价虽与中国大陆五星级酒店差不多,但条件相差很大,服务也不怎么理想的。这些因素表明,接待中国游客的条件不够完善。

(4)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涵盖了出现的主要内容,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在旅游宣传、出入境手续、景区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质量都亟待提升。例如,互联网上现有的中文的关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相关攻略、旅游景区景点的很多信息、资料较为滞后,因此,中国游客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前就很困扰。另外,乌兹别克斯坦对外国游客的海关出入境管理、住宿登记很严格,旅馆或酒店盖了章住宿登记单在出境时要查,对于中国游客而言,这也是没必要的麻烦。乌兹别克斯坦行政手续亟待进一步简化,这些繁琐的行政手续可能给国家旅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一些障碍。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之内,乌国相关海关检查和办理登记手续流程大大缩减。还有现有的一些景区管理制度也比较严苛,例如有些旅游景点禁止游客拍照:比如,塔什干电视塔、地铁里禁止拍照(乌政府去年已经解除了禁令),还有一些旅游景区买票进去后,拍照要付额外的费用。另外,本人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韩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影响力比较大,日本游客较多,因此,可能由于长相的原因,访乌旅游的中国人常常被当地老百姓误认为是韩国人或日本人,对中国游客而言,这也是一种令人困扰的事情。

3.3机遇

近年来,在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领导下,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对国家内外政策进行改革,使中亚五国之间信任度加强,地区的氛围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学者和分析家们纷纷表示,近几年来,乌国一直用新的方法和观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边境划分、与邻国开放边界促进合作等。在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倡导下,国家营造了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在中亚地区也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氛围。这种良好的气氛亦促进了国家、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乌兹别克斯坦又成功地吸引力全世界的目光。笔者认为,乌兹别克斯坦自身创造机遇的同时,还抓住与他国合作的良好机遇。鉴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 战略带来的良好机遇,乌国着力与中国加强旅游合作发展。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3.3.1乌中两国的政治互信与利好政策

乌中两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彼此关系。两国人民关系已经过长期历史考验。第二任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就职以来,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乌国在国际舞台上推行更积极的、更有效的、更有远见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乌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两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2018 年 8 月 31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乌总统发来电祝贺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十七个独立日。习近平在贺电中提到:“我非常重视中乌关系的发展,非常珍视与您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在不久前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我们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为中乌关系提供了新的动力。”[48]

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一系列新的政治和外交举措,在中亚地区创造了新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环境,促进了文化交流,加强和巩固了与邻国的互信,在各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扩大了旅游业的规模。这些正面的政治因素为中国与中亚地区五个“斯坦国” 共建“一带一路”战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领域更“旅游化”了, 这也是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

经济改革的成功实现,将会为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创造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提高旅游业在国家经济保障稳定增长方面的能力,同时,还提升旅游业的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乌政府正在筹备计划与中亚其他国家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专家认为,乌国近几年的改革将有助于提升国家旅游形象和竞争力、吸引外国直接向旅游领域投资并优化旅游基础设施,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更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乌兹别克斯坦进行改革进一步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正在实行的政策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很多契合点,这为乌中旅游合作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3.3.2“一带一路”建设给旅游业带来投资机会

自 2016 年年底起,乌兹别克斯坦积极发展国家旅游业,政府开始从根本上改革该产业,挖掘入境旅游市场新潜力、创造宽松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由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投资优惠政策和措施,近几年,旅游产业已成为在乌兹别克斯坦值得投资的行业。2017 年 2 月,乌兹别克斯坦批准和公布了关于增加国家投资吸引力的经济改革政策的《2017-2021 年国家发展战略》。

2018 年 11 月 19 日至 21 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第一届旅游业国际投资论坛期间,向与会者介绍本国旅游领域的投资项目,提供了国家旅游区、旅游景点的全部信息、在旅游领域实施的更加富有远见的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成就。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大力建设旅游区,为了顺利创建旅游区,乌兹别克斯坦计划成立由外国合作伙伴参与的专门投资公司,这些外国合作伙伴将与乌国银行携手作为该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外国投资者将根据其投资规模,在乌兹别克斯坦享受不同年限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乌兹别克斯坦正在采用旅游资源开发作业,中方抓住这次商机,可以参与旅游基础设施现代化作业投资项目,中国的旅游企业可以在乌兹别克斯坦运用已有多年的运作经验。

乌政府积极开放的外交政策吸引了不少外资的进入。2017 年上半年,国家吸引外国投资和贷款总额超过 1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8%。乌旅游城市希瓦正在由法国投资商出资建设五星级酒店,建成后将成为希瓦市首家具有浓厚的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建筑风格的五星级酒店。希瓦市政府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修建近 20 家酒店。

乌国正在古城布哈拉建设国内首个“自由旅游区”,建设一系列旅游配套设施,包括酒店、剧院、民族餐馆、传统手工艺市场等。根据 2017 年 8 月获批的《2018-2019 年发展旅游优先措施计划》提出的任务,乌兹别克斯坦将在塔什干、乌尔根奇和费尔甘纳新建 3 个类似于在布哈拉和撒马尔罕正在建设的旅游区。项目建设中,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计划引入外国投资和知名酒店品牌。

乌政府已决定,在塔什干州奇姆干-查瓦克休闲度假区内,建立乌国内首个自由投资旅游区——查瓦克现代化旅游区,包括酒店、文化娱乐、购物休闲等旅游设施。投资商会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该旅游区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国内外投资,用于建设现代旅游基础设施及季节性旅游休闲区。[49]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出口的同时,还旨在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国家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政府以法律法规保障产业发展等因素,将吸引更多的中国经营商投资乌国旅游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

2019 年 1 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主持召开关于投资项目实施问题的视频会议,会上表示:“我们正在逐步为旅游也创造所有条件,为投资者和商界人士提供广泛的机会。2019 年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转折点。”[50]

“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将还会给乌中旅游产业合作带来投资机会。乌兹别克斯坦

非常欢迎中国投资者向乌国旅游基础设施、开发设计等领域投资,在经贸合作持续发展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的基础上,加强中国投资者在乌国旅游建设项目的参与、乌中旅游投资开发合作想必是中国投资者应当优先考虑的主要方向。目前,中乌双边贸易额达到 40 亿美元,对于双方合作发展潜力来说,这并不是所期望的水平。乌兹别克斯坦希望中国旅游企业在内的投资商把技术和资本引入乌兹别克斯坦。

3.3.3乌兹别克斯坦大力推进与中国的旅游合作

如今,乌中关系上升到了全面战略伙伴的水平。覆盖的领域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政治、经易、人文、交通、工业、建筑、科学、教育、文化、旅游等。中国作为当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将会促进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发展,保障入境旅游人数的可持续性增长。

乌兹别克斯坦旨在抓“一带一路“重点与中国共同打造具有丝路特色文化的跨国旅游线路和产品。同时,乌兹别克斯坦借中国“一带一路”平台,还可以向中国阐述乌兹别克斯坦独特的旅游发展理念,推广旅游商品,促进旅游领域合作发展、加强旅游文化交流。

“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中乌旅游业务实合作发展影响巨大:对旅游消费者来说,增加了许多有趣的旅游目的地;作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节点,以东西南北必经之路的独特优势为基础,乌兹别克斯坦积极反映并参与中国“一带一路” 倡议建设,为中国公民实行电子签证制度、优化了中国游客签证办理流程、降低了手续费用;一带一路战略将会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旅游一体化流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入境旅游者将不断增加,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与挑战,使旅游业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乌兹别克斯坦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游客人次比前一年增加了 40%。由于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旅游改革措施,在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本人预测,访乌的中国游客人数,将会不断增加。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努力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旅游投资开发与建设合作, 融入世界旅游技术体系,在保证旅游服务和商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增长来自中国的游客数量,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国游客的需求,进一步发挥国家旅游新业态潜力。

乌兹别克斯坦相关部门已计划制定关于吸引中国游客来访的特殊优惠条件草案,将为中国游客来乌国旅游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作为优先发展战略明确了旅游领域方面的合作,包括开展各类旅游活动,规划和开发充满丝路风情的国际

旅游线路和产品,以及简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签证办理。[51]

3.3.4发展旅游业为乌兹别克斯坦创造就业机会

全球约有 3.13 亿个旅游行业从业者,可以说世界上每 10 个就业岗位中就有一人在从事旅游业。2017 年,该行业共创造了约 700 万个新职位,是当年世界经济新增就业岗位的五分之一。[52]

三年以来,乌政府实施的大规模市场化改革措施,激活了国家的经济增长活力,给国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但改革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并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独立以来,就业仍然是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1 月 1 日,乌兹

别克斯坦总人口 3325.4 万人,同比增长 1.8%。[53]截至 2017 年,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的劳动人口达到约 2300 万,占国家总人口的 72%,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尤为严重。为了打零工挣钱凑合过日子,每天数百人前往首都塔什干最大的几个非官方劳务市场。2018 年 1 月至 9 月,从乌兹别克斯坦出境的公民数量已达到 1080 万人,是 2017 年同

期的 2.1 倍。其中,31.2%,即 330 万人[54]以务工为主要目的出国;去旅游的有 2.8%,

即 30.7 万人。

乌国国内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将为乌兹别克斯坦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乌中旅游合作发展将会为创造就业、化解人口就业压力提供重要渠道。充分和合理利用国家旅游资源,以及发展旅游合作,给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两国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遇。

3.4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给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合作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种种挑战。由于签证手续的简化和外汇市场的自由化,外国游客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数量剧增,但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的接待体系还没有相应的提升,导致现阶段在加大和中国旅游合作中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于文化认知、旅游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识别、旅游领域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加之,目前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 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加,使得挑战一直存在,本论文通过剖析,也是希望表现,未来只有加强旅游合作,才能应付挑战。具体来说,有如下挑战需要正视。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3.4.1中国游客对乌国文化认知存在差异

文化是旅游吸引的核心基础之一,中乌两国文化又各不相同既有相似之处,文化是旅游合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来说,旅游就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文化亦是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可以双重享受的最独特的旅游产品。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旅游合作前提是充分认知两国的文化环境,特别是文化差异的认知,只有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才可避免有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

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国家的旅游市场发展,两种文化上的差异性往往容易引起文化冲突和误解,文化冲突也是当今世界旅游业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与摩擦中,文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文化冲突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民族、不同社区、不同群体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文化视为优势文化,把其他文化视为危险之物。当他们在交流和接触时,会有竞争、对抗甚至试图消除彼此。这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和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差异。所谓“文化差异”,是指一个包含了民族传统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的集体符号。本论文结合已有的文化资料的梳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主要概括了以下乌中两国人民以旅游为目的彼此访问并参与旅游消费活动时有可能涉及到的文化差异,为了更好的讨论未来的旅游合作,在此详细表述两国的文化差异的体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国家、民族文化差异

世界各民族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心里特征和性格特点。中乌两国都是多民族国家,语言、观点、性格、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都不同。因此,乌中两国以及两国人民、民族之间的这些文化差异,很有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由于国家、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该怎样接待外国游客是旅游行业甚至每一个出国旅行的人都必须谨慎思考的问题。接待外国游客,首先要事先了解下对方的一些文化禁忌;其次,要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两者尽量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出现尴尬的局面非常重要。

乌兹别克人的基本禁忌: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这里忌吃大肉大油、狗、驴、骡、自死的牲畜和血液。忌讳左手传递东西,认为使用左手是不礼貌的; 乌兹别克人之所以吃饭时也不能用左手,是因为被视之为“不洁”的;饭前必须洗手, 洗手后不许乱甩。乌兹别克人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色彩。男人不戴金戒指、不穿着丝绸衣服,所以不能送这些东西,这是对他们的侮辱。家里有少妇时,外人不准入内。

中国汉族人平时生活也有很多讲究和忌讳:梨子不分着吃,由期是亲人之间,喻表着分离;中国人用筷子还有好多讲究,最忌讳筷子立插在饭碗上,那样表示祭拜亲人; “钟”(与“终”谐音,“送终”)、菊花(用于纪念逝者)被视为不吉利的礼物,属于送礼的忌讳之物;参加丧事不穿红色服装……

乌兹别克人和汉人的讲究和忌讳当然还有相似之处,如:有老人的家庭要先给老人端饭或倒茶(需双手端碗或者端茶);吃饭时,不管是乌兹别克人还是汉人,都讲究上座要给尊贵的客人或者长辈,表示尊敬,长辈先开始吃,即汉语的说法“动筷子”,然后同桌的人才能动;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不能穿过长辈前面 ,要从长辈后面过去,表示尊敬;大人在商量事情时小孩子不能插嘴多言;吃饭时嘴巴不能发出声音。

(2)传统价值观差异

一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有其悠久的历史背景,代表民族群体对世界、事物的感知、判断标准和看法,反映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彼此了解直接影响旅游活动效应。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才能判断出其会对乌中两国旅游领域合作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么我们就能预见未来中国旅游者的需求。这不仅会极大地促进两国旅游合作的务实发展,同时也会提高旅游投资的水平。为使中国游客更好地体验民族文化旅游,乌相关部门及旅游经营商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对不同消费者旅游偏好和期望的影响,并特意设计和推广更具吸引力、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真正满足中国和其他外国旅游者的不同期待。旅游者自身的文化差异在整个旅游消费过程中影响着其对旅游线路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传统价值观的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给予旅游经营商很大的挑战。

(3)行为规范差异

行为规范是一种社会道德标准及行为准则,旅游行为规范是游客和旅游经营者所遵守的旅游文明行为规范。由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行为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异,常常会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比如说,在乌兹别克斯坦,吃饭时不能大声咀嚼(咤嘴、吧嗒嘴);洗手后禁止乱甩。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两国人民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会造成旅游者行为的差异,这也会影响到中乌两国旅游业的合作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来自中国的游客及其各种行为,必须彻底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游客的言行举止都是反映着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细节。因此,旅游经营商不能不知不觉地向旅游消费者灌输本民族的价值取向、传统观念、宗教思想以及待人接物的原则。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不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能只按照自身所在的社会行为标准来判断对方行为的合理性。旅游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能否正确认识和实施是保障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入境游客的持续增长,有必要了解彼此的行为规范。入国随俗,理解和遵循异国他乡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正确对待彼此的文化差异。

(4)对旅游文化的态度趋向差异

中乌产生旅游文化差异这也是必然的结果。越来越多访乌旅游的外国游客比较倾向于自助游,导游服务的压力比较小。中国游客更注意的是当地人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很多外国游客对乌兹别克斯坦充满好奇,他们更习惯讨论和回答的方式来了解异国;但民族性格稍微偏向于内向的中国游客更习惯上互联网查看资料来了解目的地, 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所以接待中国游客不能采用灌输式的讲解,多与他们进行互动会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文化差异对中国旅游者行为的影响也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3.4.2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接待压力与日俱增

随着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显著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步伐,相继出台了大量举措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使得来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加,但随着给乌国带来的接待压力也日趋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压力及居高不下的交通票价

乌兹别克斯坦多年来形成的旅游体系、旅游客运运输也面临着挑战。很多中国游客反馈,来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前,他们经常遇到关于机票的种种问题:乌航和南航直达机票经常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联程机票特别是国际转机机票的旅行时间较长,中转联程的价格比正常直达票价贵很多等种种原因导致中国游客放弃去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选择去其他国家,比如欧洲、东南亚、南亚国家旅游。关于机票问题也是乌兹别克斯坦亟待处理的问题。游客亲自很难买到去旅游城市的 Afrosiyob 高速列车车票。交通费用成本太高,使得很多外国游客要是在和家人去乌兹别克斯坦或者去印尼巴厘岛度假之间,更多的人毫不犹豫地选择更划算的后者。

(2)自助游比例增加带来的接待压力增加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家庭收入的增大以及旅行者出行经验的不断丰富,在乌兹别克斯坦,自由行已成为最为时尚的旅游方式转向,传统的旅游组织方式已经面临个性旅游需求的巨大挑战。目前,乌兹别克斯坦跟团旅游的游客逐渐减少,自助游比例的增加使得乌兹别克斯坦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的满足方面充满挑战,例如,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智能操作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旅游者在乌兹别克斯坦还不能方便使用类似中国的去哪儿、支付宝、飞猪等购买机票火车票景区门票的 AAP。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景点逐渐变成游客和居民“共享生活空间”,这新趋势给国家旅游业多样化发展带来了新动力。选择乌兹别克斯坦自助游的游客积极进入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所以避免游客和居民之间的有可能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和冲突,也是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挑战之一。

(3)历史建筑遗迹的保护和环保不容乐观

有些外国游客曾发表意见说,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建筑遗迹的保护还没到位,引起很多当地人民、外国游客的不满。乌政府已经完善了现有的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是实际上还没有解决对文化遗产,特别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考古遗址的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希瓦等古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存在些问题,形势严峻。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分地区 2018 年 2 月 26 日遭遇的强降雨,由此引发的洪水淹没了老城区的一些历史建筑遗迹被洪水淹没。由于暴雨,古城布哈拉的一座历史建筑被雨水淹没。一位布哈拉居民在他的脸书页面上发布了四塔神学院被淹没的图片和视频。四塔神学院——布哈拉建筑纪念碑,建于 1807 年。布哈拉的雅克城堡、希瓦古城的很多古建筑的保护和部分生态旅游开发区的环保状况也不容乐观。

有些素质低的人旅游的时候抱着占有、出名、秀恩爱心理来刷存在感,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一些名胜景区和自然旅游景点里的古迹文物上面以示留念,或写下心愿。这种在名胜景区刻名“留念”等不文明、迷信、不道德、无知的行为给古迹的维护和保存带来了危机,破坏古迹和大自然原有的面貌。

(4)旅游产品价格的优势不明显

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还体现在合理产品的性价比上。因此,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和旅游相关部门应以制定合理的旅游产品价格来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和国家旅游形象,促进国家旅游业的健康。对旅游产品进行定价时,首先要考虑价格本身所体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以及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承受力。因为,旅游商品的吸引力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和旅游者的旅游商品承受和消费程度。但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的产品价格制定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当购买旅游景点门票时,游客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购票网站形形色色,价格参差不一。不少外国游客发现乌兹别克斯坦的物价虽然并不算很贵,但店主们随机喊价。旅游者抱怨没有正式的价格表,他们总是以好几倍的价格买票、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纪念品、生活用品。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费用很难控制,因为商品价格随时可变,所以大多数游客去乌国旅游还会考虑到额外的费用,由此看来,旅游商品性价调整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5)与中亚地区其他国家的旅游业竞争力加剧

乌兹别克斯坦逐步向开放性经济模式的转变,这将会有助于提升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地区旅游产业和旅游产的发展的同时,也会增加乌兹别克斯坦和中亚地区其他国家之间在旅游产品销售、旅游线路推广等方面的竞争力。对乌兹别克斯坦而言,出现旅游产品竞争的趋势也是利好因素,但前提是必须通过竞合关系助力国家旅游产业全方位的提升。

3.4.3乌国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不够明晰

由于现阶段中国游客选择去中亚地区旅游的数量还不够多,很多中国游客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形象认知很不充分,大多数中国人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看法都差不多: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新疆地区一样,不用出国,去新疆观光等于到过中亚这个国家;从未踏过乌国土地,但总觉得那里不安全、落后、条件很差,干脆不想去。但这些看法都来自于他们所知甚少的原因,导致了产生一些误解。因此,消除中国人对乌兹别克斯坦及乌兹别克人的误解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是一种旅游目的地形象挑战。为了帮助中国游客正确认知乌兹别克斯坦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本论文先总结归纳了存在的主要误解, 方便在未来旅游合作的时候能够消解误会,重新树立正确的旅游形象。

主要的误解归纳如下:

误解一:“去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不怎么安全、治安较差”。安全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确保了出国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可靠性和舒适性。每一位游客在安排他们未来的旅行时,除了观光景点、历史遗迹、建筑古迹和良好的气候外,还会考虑到目的地的服务水平和安全程度。旅游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概念。旅游安全定义有以下几种方法:作为经济部门的旅游安全;旅游者作为接受旅游服务的实体安全等。旅游者的安全可以包括交通安全,即旅游者从其居住地移动到计划的目的地,旅游者预期直接到达的区域的安全,以及旅游者将要进行活动的安全。

也许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其接壤的国家(阿富汗)给人的不良印象,很多中国人都不愿意或不敢去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乌兹别克斯坦在世界上国际社会认可的最有安全感国家之一,国家整体社会治安比较安稳,是中亚国家社会安全形势最好的。乌兹别克斯坦虽然与阿富汗这样一个长期战乱的国家为邻,但是乌国官方手段却十分的强硬。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让游客在享受旅游服务的同时,还确保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盖洛普咨询公司(Gallup)发布的 2018 年全球最安全国家排名中,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香港并列第五名,得 91 分。[55]据国际 SOS 和风险控制公司发布的《2019 年旅行风险地图》(TRAVEL RISK MAP2019)报告,乌兹别克斯坦被评为中亚地区对游客最安全的国家。乌国对游客的威胁程度甚至与大多数欧盟国家一样低。2017 年,美国发布的《世界法制指数排行》(World Legal Index Ranking)报告显示, 乌兹别克斯坦法制指数高达 95 分,位居独联体国家第一,135 个国家中排名第二。国际SOS 和控制风险专家在 2019 年为游客制定了风险评估地图,乌兹别克斯坦被认为是中亚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 与许多欧盟国家一样,这里的游客风险水平很低。

乌国要考虑怎么能让国家在中国游客心目中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是一种旅游目的地形象挑战。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会直接影响到当地旅游商品的营销和旅游业持续发展。与中国相反,乌兹别克斯坦人生活很悠闲、轻松,没有太大的生活、经济压力。国家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较轻,贫富相差不大;十一年制义务教育全免费;社会保障较为良好。

总之,乌兹别克斯坦社会治安相当好,其安全指数甚至高过了全球一系列发达国家。很多去过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游客说他们在该国旅行期间,没有遇到过治安方面的困扰。解除中国人对乌兹别克斯坦安全方面的误解,是保障访乌的中国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误解二:“乌兹别克人对中国人不怎么友好”。很多想去乌国的中国人问这样的问题:“乌兹别克斯坦人对中国人友好吗?”乌兹别克斯坦人的特点就是爱国、友好、好客、开朗、大方、富有朝气、善良、热情、淳朴、温和和诚实守信、非常注重尊严和形象。总体来说,没有刻意刁难,对中国人比较友善热情,他们会主动跟外国人打招呼。乌兹别克斯坦人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没有反感。总之,中国人在乌兹别克斯坦也极受欢迎。

误解三:“地方贫穷落后,不太适合旅游,交通不方便”。由于政治稳定和得当经济政策,从 2005 年以来,乌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国家 GDP)增速为 7.8%(2016 年)。根据世界经济论坛于 2018 年发布的报告,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发展速度,在 2017 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排行中位列第二。乌兹别克斯坦是在中亚五国中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交通也既最为方便又非常发达健全。市内外都有公交车、出租车,首都塔什干有地铁,现有三条运营线路,路线总长为 36.2 千里。撒马尔罕有有轨电车,希瓦有无轨电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车,几乎每一州都有机场,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城市有国际机场,时速为 250 公里的中亚唯一的高速列车——“阿弗洛喜雅布”高速列车也在乌兹别克斯坦。

2017 年,《环游欧洲》刊物发布了《全球最快高铁前 20 排行榜》。该排行中,乌兹别

克斯坦是排名第 17 位,是唯一入围的中亚国家,超过了处于 18-20 位的挪威,美国和芬兰。

误解四:“国家穆斯林人口占比多,对其他文化或信仰的人态度较差、宗教极端”。乌兹别克斯坦是多民族、多宗教的世俗国家。尽管大多数乌兹别克斯坦人信奉伊斯兰教, 但世俗化程度很高,不极端。部分被染上“伊斯兰恐惧症”的中国人也对穆斯林有一种偏见、反感,因此,他们对多数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其人民很敏感,甚至有一种恐惧感。乌兹别克斯坦一直保持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除了穆斯林,还有基督教、犹太教和少数的佛教教徒,他们互不相扰。去过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人说他们在此没有什么“源于宗教的恐怖”,觉得社会安全和治安程度方面甚至比中国还强。这里外国游客一般不用过于担心不小心触犯宗教禁忌;但还是注意为好,入境随俗;总之,宗教这一因素未必会对中国游客造成什么太大的不便。

误解五:中国人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理解和印象比较刻板,这点导致很多游客选择到其他目的地去旅行的原因。网上可以订票、当地人素质很高、药店里能买到药、虽然火车站和机场比中国的小很多,但也很明亮整洁。

最终,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有的中国人出国带着一种偏好和俯视姿态的心态,应当尽量避免俯视姿态看待对方或凭个人的偏好评价对方。要是带着这些偏见和误解,中国游客很可能会错过一场在伟大丝绸之路上历史和现代中穿越的奇幻之旅。

旅游目的地自我形象认知提升方法:

乌兹别克斯坦旨在用一个民族特色品牌来宣传和营销本国的旅游优质产品。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内旅游商品生产者和销售企业在国外市场的营销费用和广告成本。这样还可以增加外国游客对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商品的认可和需求。较差的旅游服务、销往国外的质量参差不齐的旅游产品不仅引起旅游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不满,还会降低国家的旅游形象。

旅游市场发展中国家社会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是黑车宰客。黑车宰客严重影响国家旅游形象和游客的情绪,还涉及到国家的旅游质量。有些自助游的中国游客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时,偶尔遭遇过当地司机宰客。去过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游客曾经在自己的博

客中发表过对乌国黑车的不满意见,他们觉得这样的形象在其他国家也常见,外地或外国来的游客多了,当地黑车司机们也就变得比较贪心了。很多外国游客来乌国旅游时肯定遇到过黑车,支付的费用比走正规途径高,而且还会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人身财产伤害。这个问题在中国更严峻。黑车对游客人身安全不负责任。所以,有效保护自由行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是很大的问题。

3.4.4智慧旅游发展不够成熟与完善

旅游业智能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产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合理应用互联网,促进旅游产业智能化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发展智慧旅游,不仅仅可以提升旅游服务业的水平,还能有效的加大乌兹别克斯坦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国家旅游新业态和模式创新以及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乌兹别克斯坦智慧旅游发展不够成熟与完善,亟待促进旅游服务智能化、创立旅游场所在线预订支付系统、解决部分旅游地区通信信号以及视频监控覆盖问题、积极实行智能导游和电子讲解等。

(1)网络速度不够快捷

很多中国人到乌兹别克斯坦去旅行却发现网速太慢,有时甚至根本上不了网。中国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发他们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拍过的照片,上传到 QQ 相册里或发到博客上,这也是在中国宣传和推广乌兹别克旅游产品的最好的方法之一,也有效地在中国推动旅游产品的销售。所以要提高网络速度、推进一次性 SIM 卡或纯流量卡也是很必要的。

就互联网速度而言,乌兹别克斯坦在独联体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截止到 2017 年

7 月,乌兹别克斯坦移动网速排名全球第 106 位,下载速度 9.11 兆/秒,上传速度 3.52

兆/秒),固定网速排名第 126 位,下载速度 5.38 兆/秒,上传速度 5.2 兆/秒。乌兹别克

斯坦是在这个有 133 个国家的排行榜上的最后一个,略好于一些非洲国家。”[56]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约有 46.79%的人口使用互联网。2018 年年初,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要求,将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网速至少提高到 4 倍。总统指出,独联体国家的互联

网平均连接速度,比乌兹别克斯坦快 9 倍。其主要原因是乌兹别克斯坦电信网络覆盖面窄。[57]

(2)旅游智能服务没有普及

2017 年年底,乌兹别克斯坦决定在旅游城市使用二维码技术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信息,建立二维码技术的国家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在 VERUM 二维码项目的框架内, 乌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文化部、“达尔岗科技”有限公司(TehnoDargoh)在布哈拉、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撒马尔罕、希瓦、沙赫里萨布兹等旅游城市的历史古迹、旅游景点、酒店、餐馆联合实施了“二维码旅游向导”项目。2018 年年初,希瓦的大部分历史古迹以及布哈拉市内的约 50 处历史古迹、知名旅游景点都配置了二维码。VERUMQR 项目旨在提升乌兹别克斯坦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形象,使乌国成为智慧旅游和旅游业积极利用IT 技术的国家,用现代科技促进旅游发展。

(3)移动支付不够普遍

中国游客在国外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比其他国家游客的频率高。被调查者中 65% 的中国旅游消费者在国外旅行时使用了移动支付,而其他国家的游客仅有 11%使用,同时,超过 90%的中国游客表示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使用移动支付。[58]

乌兹别克斯坦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适应中国游客出行移动支付的习惯的挑战。随着经济和科技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旅游消费习惯,现在大部分中国人出去旅行习惯于移动操作旅游行程、支付旅游费用。对于发达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现在是电子支付的时代,现金支付已经不流行了。中国也是,现在大部分中国人觉得现金带在身上很麻烦。乌兹别克人基本不刷卡,他们又没有微信和支付宝,所以无法手机支付,几百美金换成当地货币索姆就能装满一个小包,带太多的现金在在身上,即麻烦不安全还占地方。因此,乌国想必创建一个代替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功能的支付平台,与中国共同创建一个支付平台。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通过上一章对于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旅游合作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发展现阶段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本论文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机遇和优势,通过合宜且具有操作性的方案迎接挑战,并化解劣势,因此,本章的内容是本论文的核心,重点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以及操作策略。

4.1大力拓展乌中两国旅游合作的领域

通过机遇以及众多利好政策可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日益密切。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两国拥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双方合作发展潜力巨大且前景宽广。在全球旅游业竞争力越来越强的背景下,近几年来乌国旅游业的快速崛起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以丝绸之路为主线, 应当大力拓展旅游对接合作,挖掘双向旅游客源市场潜力,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旅游线路、设计研发更多的丝路旅游产品。

乌兹别克斯坦在丝绸是路上具有连东接西的优势。乌政府正在推广“欢迎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家品牌。因此,双方首先要大力拓展可以开展的旅游合作领域。现阶段,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致力于扩大旅游服务范围,国家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将旅游业定义为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之一。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引进内外商直接投资国家旅游领域项目,用创造特色旅游品牌来挺进国际旅游市场,以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来提升国家旅游形象。

乌兹别克斯坦是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目的地国家,要求严苛的中国旅客也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休闲方式。让游客的旅途就在此和历史上的伟大丝绸之路开始完全的重合, 进入人生的童话旅游阶段。

基于此,乌国为了吸引到更多的中国旅游客源,争取更多中国游客的关注,可以针对中国游客的习惯,向中国游客开辟特殊的旅游专线,提供便捷而优质的旅游服务。

4.2设计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专线

由前述分析可知,连接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最重要的纽带就是丝绸之路。因此, 两国开展旅游合作的构想基础也应该是基于丝绸之路的设计。早在 2013 年,西安与撒马尔罕,2017 年则洛阳和布哈拉结为“丝路友好城市”。丝绸之路旅游线路是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两国双向输送游客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应当共同推出沿丝绸之路的旅游路线,联合推广沿丝绸之路的魅力旅游路线。乌国政府筹备开展新型旅游业、民间旅游产品和民族特色国际品牌,并建设现代化、国际标准化旅游设施。乌兹别克斯坦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或将成为现代游客追逐的目标。本论文通过分析,尝试找出些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结合点,也就是将两国的丝路上的共同文化遗产联合起来,尝试设计以乌中在丝绸之路结合点为主线的旅游专线。

4.2.1旅游线路设计构想背景

丝绸之路至今仍然是东西方交往的一种象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生活许多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各自保留着其独一无二的民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

丝绸之路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所涵盖的地域,跨越费尔干纳绿洲、塔什干州、泽拉夫尚河三角洲畔以及克兹勒库姆沙漠、花剌子模州等地区。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在首任总统卡里莫夫的倡议下,乌政府推出了丝路旅游品牌。随着国家相关措施的实施, 国家将“丝路旅游”打造成拥有强大产品支撑的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品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负责人 Xose Mario Chikilo 说,“很多城市处在沿着伟大丝绸之路上的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的心脏。”[59]

在乌兹别克斯坦当今的与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乌中两国政府和旅游经营者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丝绸之路,是乌兹别克斯坦独特而不可替代性的主要旅游路线。

在乌兹别克斯坦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国游客能零距离体验乌兹别克文化、当地民族生活习惯,欣赏民族传统歌舞,选购精美的民族的雕刻手工艺品、刺绣,还可以参加当地人的婚礼。

4.2.2旅游线路展示

乌国加大旅游建设力度,境内丝绸之路城市成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旅游城市。随时会遇见令人惊喜的街景,还有布哈拉、希瓦等古城富有异国情调的居民区,本国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特殊情趣会让中国游客流连忘返。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计划与中亚国家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目的就是增加双向输送游客流量的同时,吸引来自第三方的游客。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快签证办理和海关通行手续。

在已有的丝绸之路线路的基础上,本论文认为应该进一步巩固乌兹别克斯坦已创造了的丝绸之路城市旅游品牌,重点应突出以下两条专线:第一条为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丝绸之路城市旅游线路;第二条是与中亚其他国家共同开发的“中亚丝路”旅游线路。

第一条称为中亚明珠乌兹别克斯坦丝路之旅:

1)塔什干-乌尔根奇-希瓦-布哈拉-撒马尔罕-沙赫利萨博兹-铁尔梅兹-浩汉-安吉延;

2)安吉延、浩罕、马尔吉兰、纳曼干、塔什干、吉扎克、撒马尔罕、沙赫利萨博兹、铁尔梅兹、布哈拉、希瓦、乌尔根奇、努库斯。

第二条称为中亚五国古代丝路之旅:

哈萨克斯坦(讹答剌城、塞兰市、塔拉兹、突厥斯坦市、阿拉木图等)-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托克马克等)-乌兹别克斯坦(安吉延、浩罕、马尔吉兰、塔什干、撒马尔罕、沙赫利萨博兹、铁尔梅兹、布哈拉、希瓦、乌尔根奇)-塔吉克斯坦(苦盏市、杜尚别市等)-土库曼斯坦(尼薩城、梅尔夫城『又称马雷』等城市)。[60]

乌中两国联手与多国联合推出一条跨国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以西安市为起点,以撒马尔罕市为中心,以罗马市为终点。这条旅游线路经由古丝绸之路沿线大城市,如金城、洛阳、张掖、嘉峪关、敦煌、玉门关、吐鲁番、喀什、碎叶城、怛罗斯、费尔干纳盆地、苦盏、塔什干、撒马尔罕、铁尔梅兹、布哈拉、希瓦、马里、马什哈德、德黑兰、安卡拉、伊斯坦布尔等城市。这条横越欧亚大陆的旅游线路会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时代内涵。

在上述两条专线中,对于旅游资源的推介用重点展示文化线路上的遗产节点,以突出丝绸之路的主题深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遗产点简介如下:

(1)丝绸之路上的“石头城”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的心脏无疑是塔什干,是多种宗教、民族的完美结合体,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业枢纽,有“面包之城”、“东方之星”、“伊斯兰文化中心”等美誉。早在公元 2 世纪就已有了城镇的雏形。大约在 11 世纪被命名为塔什干,意为“石头城”。

它用高高的城墙抵御外敌,城墙上一共有 12 扇门,分别用城门的地理位置或朝向命名。比如,通往撒马尔罕地区的城门就被称作撒马尔罕门。

塔什干有众多古建筑遗迹和其他与历史相关的传统旅游景点,还有很多现代化设施和建筑:每一个站台都精心设计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塔什干地铁(世界最美的地铁之一, 中亚最早的地铁)、独立广场、阿米尔·贴木儿公园、电视塔、博物馆、剧院、著名的

东方大巴扎、抓饭中心等。在此古代与现代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明亮而又和谐的画面。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2)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流域

有人说,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 Valley)的一切都很简单、旅游资源较为朴素,不像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那么的壮观华丽,吸引力更为微妙,但感知它就是了解丝绸之路本身的关键。因为,这里有马尔吉兰的丝绸厂,里什坦的陶瓷厂,丘斯特的手工制作以及浩罕的历史遗址和彩色纪念碑。如果游客喜欢工艺品,那么费尔干纳谷地就是最好的选择。

马尔吉兰是乌兹别克斯坦丝绸织造业中心,可以参观丝绸厂体验丝织工艺。马尔吉兰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丝绸之都。马尔吉兰汗丝缎中心是费尔干纳州的一个旅游景点,游客能在这里了解到乌兹别克传统纺织品丝缎汗阿特拉斯的制作技术。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马尔吉兰市自古以来就是生产阿特拉斯绸的历史中心,为了保护快要消失的传统文化及工艺技术,马尔吉兰市 2007 年开设了手工业开发中心。该中心致力于保护和传播阿特拉斯绸的生产工艺。[61]2017 年 12 月,在韩国济州市,乌阿特拉丝绸的传统工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3开发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产品

为了进一步凸显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内涵,在线性景观确立的基础上,还应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产品,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本论文尝试探讨的旅游产品有:

4.3.1民俗风情旅游

作为当地居民长久以来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民俗风情包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它也是有独特而不可替代性的旅游资源。中国旅游者通过参与乌兹别克斯坦当地传统文化社会活动,可以亲身体验他们的民俗及生活习惯。乌兹别克斯坦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十分丰富,包括节日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婚姻、各种家庭社会礼仪文化、生活习惯文化等。其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特色节日纳乌鲁兹节,以及节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粟麦拉克,还有乌兹别克斯坦口头民间艺术“阿斯克亚”都一定是最受中国旅游者喜爱的高品质遗产资源, 简介如下:

(1)传统节日——纳乌鲁兹节

纳乌鲁兹(乌兹别克语 Navroʻ z;波斯语字面意思是“新的一天”),每年 3 月21 日在全世界各地民族语言群体庆祝的传统节日。纳乌鲁兹起源于古伊朗和河中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尽管与琐罗亚斯德教有关,但同样受到了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的欢迎,它已在西亚,中亚,高加索等地区庆祝了 3000 多年。纳乌鲁兹节是乌兹别克斯坦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每年亲戚朋友团聚一起庆祝。

春季纳布鲁兹是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旺季的开始,它是冬天的结束,新年、温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开始。纳乌鲁兹节的到来时,家家户户在家里桌子上摆满各种传统美食,包括手抓饭、粟麦拉克、烤包子、炸饺子等,象征着富足和好客,还有种树习惯。得益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纳乌鲁兹节之旅”也可以变得像中国的春节那样受欢迎。

尽管“纳乌鲁兹节之旅”已经在乌兹别克斯坦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人气或外国媒体的关注。其原因:国家旅行的费用偏高;之前,外国游客办理乌兹别克斯坦的入境手续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很多外国游客嫌办理各种手续麻烦,干脆不去;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考虑,政府过去一直严格控制假期的入境人流量,有时甚至关闭通往乌兹别克斯坦的边境检查站,尽量不让外国人入境。

随着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全力保障口岸扩大开放增加出入境客流量。纳乌鲁兹节作为和平、团结、和谐与睦邻的象征,有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加强人民之间的友谊。

(2)粟麦拉克(亦称为苏麻拉克)

粟麦拉克是纳乌鲁兹节最具有吸引力的传统美食,也是庆典纳乌鲁兹节的特色之一。它由发芽的鲜嫩的小麦芽和面粉制成,需要一整晚的时间来烹制。来自乌兹别克传统居民区马哈拉(mahalla)的老少妇女还有小孩儿聚集在大锅周围一边唱歌欢乐一边搅拌锅里的粟麦拉克。第二天早上,将温暖的粟麦拉克分给邻居、亲戚和朋友。赶上纳乌鲁兹之旅的中国游客还可以参与粟麦拉克(sumalak)节日菜肴的烹饪,可以许愿并把核桃或小卵石扔进大锅里。因此,在这个假期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旅行是一个体验并了解当地人的文化,民俗风情、美食和乐趣的绝佳机会。

(3)乌兹别克相声“阿斯克亚”(Askiya)

阿斯克亚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口头民间艺术,也是乌兹别克民族的一种娱乐性智慧艺术之一,是一种形式社会评论和社会群体结构的特征。阿斯克亚主要在费尔干纳河盆地和塔什干地区代代相传。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互尊重等社会关系,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展示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和智慧。阿斯克亚相声常常在民间庆祝活动、节日、家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族仪式和联欢会上进行。UNESCO 如是说:“它有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进行雄辩,并以俏皮话进行交流的对话形式。

它的传承人和实践者主要是男性,且必须掌握乌兹别克语的特点,能够迅速而巧妙地进行即兴发挥,并充分运用幽默和戏谑的语言达成相声的效果。尽管 Askiya 的对话轻松幽默,但它在提升社会意识和控制社会舆论导向,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而唤醒公众意识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Askiya 相声已知的形式已有三十多种,既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每一种形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个人、群体和社区进行口头传播,并以传统的师徒教学方法进行传承。Askiya 相声促进幽默的传播,确保了人与人之间简单的沟通形式,并联合不同社区的代表,不分年龄和背景围绕一个共同的事件来进行讨论。此外,它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它以幽默来教人更加细心,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培育文化和社会的发展。”[62]因此,在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如果将节庆活动、代表性食物以及民间艺术都纳入到推介的旅游产品中,会达到很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4.3.2美食之旅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中的六大基本要素。真正美丽的旅游一定是包括美食的。乌兹别克斯坦美食旅游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旅游形式,是以享受和体验乌兹别克民族美食为主体的具有社会和休闲旅游方式。农耕文明古国乌兹别克斯坦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辉煌的民俗和传统,遗存了丰富的美食文化。乌兹别克民族美食是国家特有的文化资源,美食品牌以及其烹饪制作方法已成为国家特殊的旅游竞争优势,有“美食之国”美誉。当地的美食及美食有关的文化背景也成为旅游热点之一。国家各州区的美食文化、烹饪工艺也是吸引外国游客前来这个丝路古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乌兹别克斯坦民族餐饮特色代表了整个中亚地区的餐饮风味。乌兹别克斯坦美食旅游以面食为主,以烤羊肉为中心,以馕饼和抓饭为重点。美食种类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手抓饭、馕、乌兹别克特色马肉拌面(“纳尔恩”)、烤包子(“萨姆萨”,如: 吉扎克萨姆萨、坦德尔萨姆萨等)、蒸包子(“蛮特”)、饺子(水饺、炸饺、鸡蛋饺子)、玛瑟塔瓦汤、粟麦拉克粥、羊/牛肉汤、烤羊/牛肉串(“卡巴布”)、卡赞卡巴布、特色的酸奶等等。

引领中国游客亲临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希瓦和沙赫里萨布兹等对东西方文化有积极影响的城市丝绸之路沿线古城,有机会让中国游客品尝乌国特色美食是具吸引力的特色产品。如乌国“国饭”手抓饭、撒马尔罕烤馕、吉扎克烤包子等,这些都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简介如下:

(1)馕为当地特色面包,更是乌兹别克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在乌兹别克斯坦,传统的馕被视为圣物,汉语里的“馕”这一字是维吾尔语的音译, 乌兹别克斯坦通常被称为“诺呢(乌兹别克文写法:non),[63]因此有很多仪式和习俗与之相关。例如,送儿子或爱人远行,必须让他从原状的馕边上咬一块吃。之后,“珍贵”剩下的大块被小心地储藏起来,直到人们回来。馕在乌兹别克传统人们在婚礼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掰碎面包”的习惯,新郎和新娘的父母都同意他们孩子的共同未来,他们必须掰碎面包作为巩固的标志,因为在东方没有比这更神圣的食物了!对乌兹别克人而言,最严重的誓言是拿来馕发出的,违背这样的誓言是最糟糕的事情!馕屑不能掉在地上,要是掉了赶紧捡起来喂狗或猫,不能踩也不可以扔垃圾。乌兹别克人有一句谚语:“馕为馕,馕屑亦为馕”。

传统上,乌兹别克馕不能用刀切,而是用手掰碎的,严禁将馕面朝下放,这被认为是对面包的不敬态度。每天早餐,乌兹别克馕可以与甜瓜和葡萄一起吃,是一种融合的非常美味的口感享受。馕是在一个特别的粘土烤炉坦德尔(tandir)里烘焙而成的。乌兹别克斯坦农村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这种馕烤炉。乌兹别克馕有两种类型:普通馕和节日馕(“帕特尔”)。馕的种类繁多,按地方风味儿有撒马尔罕馕、塔什干馕、纳曼干馕、花剌子模馕等。乌兹别克斯坦的每个地区都可以夸耀自己的特制面包。每个地区的烹饪技术可以说绝无仅有的。制作乌兹别克馕,有自己的秘诀。乌兹别克人餐桌上缺了馕,就不能称作一顿完整的饭。乌兹别克的馕有上百种,其中撒马尔罕馕可以保存 3 个月之久。撒马尔罕亦以馕闻名于世界。

开发和宣传特色旅游产品的时候,用旅游解说的方式可以让中国游客更好的了解乌国特色美食背后的故事。例如,关于撒马尔罕馕有一种传说:“在古代,布哈拉的埃米尔(国王、酋长)曾经拜访过撒马尔罕,品尝过当地的馕,他每天都想在达斯塔尔汗(乌兹别克传统木桌子)上有撒马尔罕馕吃。于是,他下令把最好的撒马尔罕馕大师带到高贵的布哈拉城。大师带着面粉、坦迪尔(粘土烤炉)来到布哈拉。他做了馕,但埃米尔不喜欢。想了一会儿,就派人去撒马尔罕拿当地水来了。他又烤了一块馕,埃米尔还是不喜欢。国王被激怒了,命令处决大师。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刻,统治者又问大师藏了什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他认为大师说的话确实也有道理。于是,把大师释放了。

(2)乌兹别克斯坦“国饭”为手抓饭

最具乌兹别克斯坦代表性的菜肴是手抓饭,是乌兹别克斯坦人引以为豪的一道美食,称之为“国饭”。乌兹别克斯坦不同地区的抓饭做法各不相同,每种抓饭都有自己代表的涵义,在不同场合起到不一样的作用。乌兹别克人有一句俗话:生命只剩下一天, 要吃抓饭;金钱只剩下一分,还是要吃抓饭。乌兹别克斯坦各地经常举办传统美食文化节,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2017 年 9 月 11 日,在塔什干市举行的“我的乌兹别克” (“Oʻ zbegim”)传统文化活动上,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各地区的 50 多厨师烹饪了“世界最大抓饭”,并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向维也纳国际中心提交了一本烹饪书籍,该书题为《地区传统食物的变迁》,书中收录了欧洲东南部及中亚地区 20 多个国家的近 60 种传统美食食谱, 乌兹别克斯坦抓饭也被列入其中。[64]

2017 年 5 月,塔什干举行了新书《太阳的 365 天》出版发布会,这是一本有关烹饪的书籍,汇集了乌兹别克斯坦所有地区的美食杰作。该书的作者玛吉纳•鲁兹马托夫表示,出版此书的目的是开发乌兹别克斯坦美食旅游的巨大潜力。这本书以全新的视角, 对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美食进行了介绍。鲁兹马托夫在发布会上说:“乌兹别克斯坦入围五大最受欢迎的美食旅游独联体国家。为此,Dinara&Co 创作团队决定制定一条乌兹别克斯坦各地的美食旅游路线,把乌兹别克斯坦最值得游玩的地方和品尝的美食都收录进了这本书”。这本书收录了 200 多张照片,涉及 50 多道美食。作者和他的团队历时

6 个月周游全国各地,收集到一些与众不同和失传已久的食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寻找那些为民族美食献出生命的英雄。[65]因此这些关于旅游的已有的尝试,一定会成为乌中两国合作的旅游亮点。

4.3.3宗教朝圣旅游

宗教文化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元素,因此大力开发宗教类旅游产品同样也是两国旅游合作中的特色旅游产品。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类旅游产品以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城市为重点,以伊斯兰教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以伊斯兰教建筑载体为主,如经学院、清真寺、陵墓等。但还有一些佛教遗址、拜火教遗址旅游项目。因此, 乌兹别克斯坦朝觐旅游前景良好。本论文尝试设计以下三大宗教类旅游产品。

“Ziyorat”宗教历史古迹观光游览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将朝圣叫作为“Ziyorat”。

朝圣旅游在乌兹别克斯坦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在这里,历史上形成了相关的宗教文化条件。选择前往乌兹别克斯坦的朝圣之旅,在游览期间,游客可以参观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和希瓦的清真寺、陵墓、神学院,了解乌兹别克斯坦浓厚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另外,乌兹别克斯坦的朝圣旅游路线:塔什干-布哈拉(如伊斯兰教苏菲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的创始人纳克什班迪陵墓)-撒马尔罕(如伊斯兰教著名圣训学家阿尔·布哈里陵墓)也非常具有开发潜力。

(1)塔什干作为宗教朝圣的乌境内最具特色的古城

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它的宗教价值与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兰经》之一有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珍本《古兰经》,又称为“奥斯曼本古兰经”,伊斯兰历史第三位哈里法奥斯曼命令学者们将《古兰经》编制成完整的标准全本。标准本《古兰经》制成后﹐抄写五部﹐哈里法奥斯曼派人送到伊斯兰领土的许多宗教文化中心﹐作为那里转抄的可靠依据。奥斯曼古兰经原本是一部巨型的大书﹐书写在鹿皮纸上﹐使用当时通行的喜嘉兹字体。奥斯曼《古兰经》的一本,今天珍藏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古城区﹐证明乌兹别克地区是伊斯兰最古老的领土﹐那里曾经有悠久而丰富的伊斯兰文明历史。珍藏在塔什干伊斯兰博物馆的这部古经﹐上面有明显的血迹﹐据说是哈里法奥斯曼在阅读这部《古兰经》时﹐谋杀他的凶手闯入他的书房﹐经本上留下了他的血迹。这部古经原存于第四个哈里法阿里的首都库法城(今伊拉克境内)。相传,帖木儿(1336-1405)率军征服了西亚﹐在废墟中发现了此《古兰经》。他命令把这部《古兰经》运回他的首都撒马尔罕。直到 1868 年,俄罗斯沙皇征服了撒马尔罕之后,将这部原本

《古兰经》掳掠到沙皇首都圣彼得堡﹐多年藏于沙皇王宫图书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红军占领沙皇东宫﹐洗劫王宫中文物﹐这部《古兰经》被劫持到苏联首都莫斯科﹐然后有安置在南方穆斯林地区的乌尔法国家图书馆。当时,塔什干政府以“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要求归还国宝文物奥斯曼本古兰经。莫斯科政府于 1924 年表示让步﹐同意把这部古经送还它的第二故乡塔什干。1991 年,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从此以后,凡是有穆斯林国家的重要人物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参观伊斯兰博物馆里珍藏的古经是一个重点招待节目﹐也是最高荣耀。[66]乌兹别克斯坦人将此《古兰经》视为“天下第一珍宝”。

(2)伊斯兰教苏菲教派的圣地—布哈拉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动机包括景仰与朝圣、休闲放松、求知与好奇、 社会交往、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与特色、教育与纪念等多方面因素。乌兹别克斯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坦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您从布哈拉步行   三次到陵墓,它将等于一个朝觐,因为古代的陵墓被认为是中亚的圣地。许多前往布哈拉进行旅游的游客主要到达的是被称为朝圣圣地之一的纳格什班迪陵墓,主要为朝圣目的的旅游动机。

纳克士班迪(Bahauddin Naqshband,1318~1389)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纳格什班迪雅教团的创始人、伟大的宗教人物之一、著名的苏菲和哲学家,全名叫穆罕默德·伊本·巴哈乌丁·纳克士班迪·布哈里(Muhammad ibn Baha-ud-Din Naqshband Bukhari),1318 年出生于布哈拉附近的卡斯里赫尼杜万村(Qasri Hinduvon)。

早年曾师事伯伯伊·萨莫西(Khoja Muhammad Boboyi Samosiy,?~1354) 和赛伊德·库拉勒·布哈里 (Amir Sayyid Kulal al-Bukhari,? ~1371),同时与一位名叫哈利勒(Khalil)的突厥苦修者交往甚密。1340 年,哈利勒当上了河中地区的素丹,巴哈乌丁成了他的门客。1347 年哈利勒垮台后,巴哈乌丁返回布哈拉附近的农村,重新开始其一度中断的传道活动。他又继承了中亚著名苏菲优素福•哈马达尼(Yusuf al-Hamadani,? 一 1140) 和哈里格·吉日杜瓦尼 (al-Khaliq al-Ghijduwani,? ~1220)所传的关于低声(即虎非耶)念诵迪克尔的道统。现在伯伯伊·萨莫西、赛伊德·库拉勒·布哈里、哈里格·吉日杜瓦尼的陵墓都已经变成国内外的朝圣者必去的胜地。巴哈乌丁没有创立组织,而是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信众。苏菲的真相只有通过完全顺服导师才能理解。他倡导入世主义,不主张苏菲遁世隐居、苦行禁欲。认为苏菲达到认主和近主的道路,应当是履行法定的宗教功修,净化心灵,内心与造物主联系,外与真主被造物(即自然、社会生活)联系,求得两世幸福。为此,他提出了修道的四条基本原则:修道于众、巡游于世、谨慎于行、享乐于时。[67]

纳格什班迪强调内心修炼,排除杂念、净化心灵,反对过分的禁欲苦行和狂热行为,强调”闹中取静“,即在现世的繁华中修道,正如巴哈乌丁本人所说:“表面是为了世人,内心则为了真主”。苏非派本身的哲学主张是人的精神完善,成为一个完人, 即德行完美的人。纳格什班迪是伟大统治者阿米尔·贴木儿(Amir Temur)的精神指导者,他的教义对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和宗教生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纳格什班迪教团历经数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伊斯兰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纳格什班迪在世时,以布哈拉道堂为中心,培养了大批门弟子,对中亚突厥语系各族穆斯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纳格什班迪死后葬于布哈拉附近的巴维丁村,其陵墓为中亚苏菲派朝谒的重要圣地。Bahauddin Naqshband 纪念建筑群由谢赫之陵墓13、清真寺、哈纳卡赫14、尖塔和一个带“哈乌兹”(小池塘)的小庭院组成。该建筑群内还有一座纳格什班迪博物馆,在那里朝圣者、游客可以了解到纳格什班迪的生平、苏菲派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众多游客注意到这个地方特殊的和谐与宁静的氛围,非常适合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朝圣游行。

4.4新兴的专题旅游开发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家旅游产品和业态,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在开发传统的旅游模式和产品基础上,加快传统模式转型升级,积极推广新型旅游方式。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开始围绕名胜古迹、自然生态、文化活动、民族文化、饮食等多个领域开辟新的旅游线路,不断放大和利用世界遗产的核心资源和品牌优势,着力打造国际级新兴旅游品牌。论文尝试探讨的几种旅游方式是:

4.4.1遗产旅游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遗产和文化底蕴是乌国不断寻求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的保障基础,也是优质旅游发展和提升旅游形象的重要路径。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目前,共有 5 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

目,还有 30 余处历史古迹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遗阶段。因此,吸引中国游客来到乌兹别克斯坦,体会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古城之旅也是不错的选择。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有:

(1)伊产-卡拉(Ichan-Kala)

伊产-卡拉内城(乌兹别克语:Ichan-Qаl'а;中文:伊钦·卡拉内城)是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城的内城,10 米高的砖城墙围绕着它,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阿姆河(古称Oxus)以南,是商队穿越沙漠到达波斯前的最后一个丝绸之路驿站。伊产-卡拉是中亚地区首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1990 年)。

德国历史学家 X. Zuter 在自己的关于数学和天文学历史的书中列出了在 IX-X 世纪在巴格达学术中心 Beit ul-Hikma 工作的 500 多名学者的名单。根据科学家 Yu.Rushka 的

13 谢赫,来自阿拉伯语的音译。原词有老人、老者、长者、学者、前辈、专家和老师等的意思,用来称呼比自己年长或学识渊博的人。这里指的是纳格什班迪一人。

14哈纳卡赫是专门为苏菲兄弟会或塔里卡的集会而设计的建筑,是一个进行精神静修的地方。他们经

常为苏非派旅行者、同修者和伊斯兰学生提供收容所。哈纳卡赫经常与苏非派圣人的神殿、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伊斯兰学校)毗邻。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说法,这些科学家大多数是来自花剌子模、费尔干纳、赭时(塔什干)和呼罗珊。 这些学者三分之一是花剌子模人。值得注意的是,著名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卡瓦尔赞美  过花剌子模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关于希瓦古城,在乌兹别克斯坦有一句古话:“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希瓦有一个传统的城市划分部分:内城(城堡, shahristan),即 Ichan-Kala 和外城(拉巴德),即迪桑—卡拉。Ichan-Kala 的城墙有 8-10 米高,5-6 米厚,沿外围 6250 米长。Ichan-Kala 城墙每 30 米处竖立一个突出于墙壁的防御塔。在墙的顶部有锯齿状的轨道,带有狭窄的围栏,用于在围困期间向敌人射击。

伊产-卡拉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城占地 26 公顷,犹如一座露天博物馆,是中亚保存完好的穆斯林建筑群中的典范。主要的建筑和遗址都在伊产-卡拉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有建于 X 世纪的朱玛清真寺(1788-1789 年重建)、陵墓以及 XIX 世纪修建的两座的宫殿。内城最壮观的特色是它的砖砌石墙和四扇大门。老城区保留了 50 多座历史古迹和 250 多座具有民族特色老住宅,主要可追溯到 X8 或 XIX 世纪,展示了各种类型的建筑群,朱玛清真寺、欧克清真寺、安拉库里汗经学院、Pahlavon Mahmoud 的陵墓、宣礼尖塔、要塞、驿亭、商店、军事设施。墙基是在 10 世纪建造的,现有的 10 米高(33

英尺)的城墙是 17 世纪后期建造的,后来又进行了修复。

(2)布哈拉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er of Bukhara)

1993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布哈拉”一词的含义有两种说法:1)在梵文中有”神殿”之意;2)在粟特文中“神的容华”或“好运之地”[68]。古城充满浓厚的伊斯兰教以及东方童话色彩,被称誉“高贵的布哈拉”、“丝绸之路活化石”。距今已有大约 2500 年的历史。从公元前 6 世纪初开始,布哈拉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位于丝绸之路上,长期以来是文化、文学艺术、宗教、科学、贸易中心。自古以来,这里陶瓷,锻工,铜工,金刺绣,珠宝加工,制玻璃,刺绣等工艺发展成熟。IX-X 世纪时是萨曼王朝的京城,当时的布哈拉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知识中心之一。萨曼王朝时期,布哈拉在伊斯兰世界中成为巴格达的竞争对手。当时,许多杰出的学者在布哈拉生活和工作。穆罕默德·布哈里(Muhammad al-Bukhari)是一位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圣训学家,他收集了先知穆罕默德的真实圣训。“世界医学之父”伊本·西纳(阿维森纳, Avicenna)生于布哈拉附近的阿福沙纳村。1220 年,布哈拉被成吉思汗夷为平地。15I 世纪中叶起,成为布哈拉汗国的都城。布哈拉是保存着 140 多座中世纪建筑古迹的“博物馆城”,包括宫殿(阿尔克禁城、雅克城堡、夏宫)、宣礼塔(卡兰尖塔,XI 世纪)、清真寺(米尔-阿拉伯清真寺)、陵墓(伊斯梅尔萨曼王陵,X 世纪)、伊斯兰经学院(米尔-阿拉伯清真寺、阿卜杜拉罕神学院、库克尔达什神学院、乌鲁伯神学院)和穹顶市场(商栈,乌兹别克文:rabod)等。

这座城市的建筑和考古遗址是中亚历史和艺术的支柱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出了包含众多清真寺和宗教学校的布哈拉历史中心,作为世界遗产之一。

(3)沙赫利萨伯兹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erof Shakhrisyabz)

2000 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YUNESKO《世界遗产名录》。沙赫利萨伯兹位于乌

兹别克斯坦南部卡什卡达利亚州,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是 14 世纪和 15 世纪 Kesh 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历史上被称为克石(Kesh)。1336 年 4 月 9 日,乌兹别克斯坦民族英雄阿米尔·贴木儿出生在沙赫里萨伯兹城(当时叫做Kesh),1380 年,在这里建造了著名的阿克撒莱宫殿(意为“白宫”)。这座很辉煌华丽的宫殿现在已是一片废墟。虽然撒马尔罕拥有大量的贴木儿时期建造的建筑,但没有一座可与沙赫利萨伯兹的阿克撒莱宫相媲美。这里还有“蓝色穹顶”清真寺(建于 14

世纪,其圆顶直径为 46 米),属于中世纪的城墙的部分墙壁仍然存在。

沙赫利萨博兹的阿克萨莱宫、诸多清真寺、陵墓和经学院等古遗址的表面、穹顶全部由华丽的瓷砖和以花纹十分精致的深蓝色马赛克所覆盖,蓝仓是这座遗址留给人们的美景。亲自去乌兹别克斯坦亲眼看到如此精美绝伦的美景时,一位中国游客曾这样赞美过它的诱人的钴制的深蓝色和翡翠色调,“世界上有 4 种蓝色让我痴迷沉醉:智利湖泊的蓝、法罗群岛北大西洋的蓝、克罗地亚亚得里亚海的蓝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清真寺穹顶的蓝。”[69]

(4)撒马尔罕——文化十字路口(Samarkand—Cross roads of Cultures)

2001 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撒马尔”——“肥沃”,“罕”——“城、城堡”,意为“肥沃的城堡”,即“富有的城市”。还有第二种说法:撒马尔罕这个名字起源于粟特语“撒马尔”-“石头”和“康德”-“堡垒,城镇”[70]。人们赞美其称为“世界的光泽”。中国文献《史记》、《汉书》称此地为“康居”。

众所周知,孟菲斯、罗马、巴比伦和雅典等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城市中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撒马尔罕和上述城市一样古老这一事实。因此,撒马尔罕被称为“东方的罗马”。这座城市改变了许多名字:它曾经被称为马拉坎达(公元前 1000 年中期), 然后改名为阿芙罗西亚布。

该地区有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证据,但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撒马尔罕何时成立的。它大约建立于公元前 8 世纪到 7 世纪之间。它是丝绸之路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粟特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人的主要居住地。公元前 329 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这个城市,他赞美说:“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1333 年,阿拉伯穆斯林学者和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访此地,他称这座城市为“最伟大及最优美的城市之一”。[71]       13 世纪初,该城在成吉思汗的铁蹄下变成了一片废墟。1370 年,帖木儿在河中地

区彻底打败蒙古人,并建立了贴木儿帝国,撒马尔罕成为都城。后来,撒马尔罕逐渐又成了世界中心之一。在接下来的 35 年里,他重建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他对敌人冷酷无情,但对那些有特殊艺术才能的人却很仁慈,因此,当时的撒马尔罕居住来自帝国各地的学者、科学家、工匠、建筑师、艺术家。当时撒马尔罕人口约为 150000 人。1424

年至 1429 年间,贴木儿之孙伟大的天文学家乌鲁格别克建造了撒马尔罕天文台。

我们现在在撒马尔罕所能看到的大多数古建筑,则是由后来的阿米尔·帖木儿大帝和其子孙所修建。主要的古迹包括阿弗洛西亚布遗址区、古尔-艾米尔陵墓、”沙赫静达” 陵墓、列吉斯坦广场、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兀鲁伯天文台等。1424-1429 年,伟大的天文学家乌鲁格别克在撒马尔罕建立了撒天文台。撒马尔罕的列吉斯坦广场是这个城市的古老中心,由三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宗教建筑经学院所环绕。这里还保存了古代传统工艺:刺绣、金绣、丝绸编织、雕刻、陶瓷、木雕、绘画、造纸等。乌兹别克斯坦首任总统卡里莫夫曾说过:“不到撒马尔罕,就不算真正到过乌兹别克斯坦。”

撒马尔罕一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科学家,拥有令人惊叹的建筑,和谐的精神,当然还有许多历史的谜语和神秘。

(5)西部天山(Western Tien-Shan)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高山的地区之一。西部天山是中亚的复杂山地系统,属于欧亚山脉的最高山系,是一个跨国境遗产地,位于天山山脉西部,哈、吉、乌三国境内。2016 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西部天山山脉在内的 6 个自然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2]天山,也被称为 Tengri Tagh, 意为天堂山,是位于中亚山脉系统,海拔 700 米至 4503 米。这个区域远离大型商道路线,因此,古代地理学家几乎没有提到西部天山。西部天山古代居民的主要职业是狩猎, 他们留下了描绘各种动物的很多岩画。这些岩画在位于霍贾肯特村附近和恰特卡乐保护区内发现。

30 世纪 50 年代末,乌兹别克斯坦在 Chimgan 附近建立了第一个旅游基地。现在西部天山山区有好几个旅游基地:“南”(奇姆肯特地区),“Koksarai”(纳曼干地区), “Chimgan”和“Yangiabad”(塔什干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打算把独特的乌兹别克民族艺术花拉子模舞“拉兹格”(Lazgi)以“花拉子模舞-拉格孜”命名和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部分丝绸之路以“丝绸之路:扎拉夫山河绿洲”和“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流域”命名,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15]

4.4.2丝路传奇探秘之旅

商、养、学、闲、情、奇是中国旅游开发新的六要素,也可以成为乌中旅游合作借鉴的思路,其中体现丝绸之路曾有的贸易历史,是新兴旅游产品开发的特色。丝绸之路的主题之一就是和商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历史上的贸易往来,结合风物特产进行主题开发也是值得尝试的。回顾历史,重走丝绸之路,使丝路文化遗产复兴来提升丝路文化遗产保护和丝路探秘之旅。

(1)里什坦陶瓷镇之旅

乌兹别克斯坦人也非常喜欢陶瓷,家家户户都有陶瓷器皿,国家陶瓷匠人的工艺技术亦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考古队发掘乌境内的文化遗址,多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 这点证明了乌兹别克斯坦陶瓷工艺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里什坦是乌兹别克斯坦最著名和最古老的陶瓷中心之一,以其蓝色陶瓷工艺品闻名于世界。著名的伊斯兰学者之一马尔吉纳尼(Burhonuddin al-Marg‘inoniy)出生在这个小镇上,在费尔干纳的一个邻居城市马尔吉兰长大。这里生产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世纪。据说,在 XIX 世纪末 30 世纪初,几乎所有里什顿人都是陶艺家。这里的粘土适合制作各种陶瓷制品,陶瓷中装饰的图案花纹是丰富多彩的,这里的陶瓷工艺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如今,超过 2000 名工匠们使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机械每年生产

500 多万件陶瓷产品。[73]游客来这里,能了解到当地传统陶瓷器皿艺术和陶瓷文化,也可以参与陶瓷制作的各个过程。据说,乌兹别克人还有一个讲究,将“国饭”手抓饭盛在陶制的盘里,才能吃出来抓饭的美味。

(2)马尔吉兰丝绸之旅

丝绸原本是不传之秘,但据说在一位把桑叶和蚕茧藏于发髻远嫁西域的唐朝公主之后,当时居住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人们也逐渐了解了种桑养蚕和丝绸制法。如今, 广袤千里的天地上,能看到碧绿的棉田,还有田间低头成排的桑树。几乎每一个乌兹别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克农民的院子里有几颗桑树,这也为养蚕制丝提供了便利。丝绸之路开辟后,乌兹别克斯坦的马尔吉兰一带可能是最早接触到东方商旅的地方。自古以来,丝绸技术在这儿发扬光大,乌兹别克斯坦的工匠们用精湛的传统技艺制作出美丽的扎染丝绸。乌兹别克斯坦的丝绸生产起源于许多世纪以前,这条色彩鲜艳的布料沿着丝绸之路被送往埃及、巴格达、希腊等。乌兹别克斯坦具有历史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丝绸编织、扎染(称为“依卡特”)艺术,其丝绸把民族文化、价值观融为一体,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象征和国家形象。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产丝国[74],仅次于中国、印度。

乌兹别克斯坦又以民族面料汗阿特拉丝(英语:“khan-atlas”;乌兹别克语:”xon atlas”)而闻名于世界。马尔吉兰汗阿特拉丝总是因其独特的图案而脱颖而出。彩虹丝在制造上非常复杂,因此非常昂贵。它可以在贸易交易中取代金钱,其技术传承为家庭的传家宝。乌兹别克斯坦的养蚕技术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乌兹别克斯坦生产各种简单而复杂的交织绸缎和半丝绸织物。汗阿特拉丝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明珠。在这个美丽的织物中,展示了乌兹别克人的性格和传统文化。乌兹别克丝绸面料汗阿特拉丝拥有独特明亮的色彩,象征着善良、乐观和不屈不挠的活力。中国 CCTV-4 中文国际频道在《远方的家》一系列节目中,以《一带一路:乌兹别克斯坦 穿行古丝路遇见马尔吉兰》为题(第 469 集,20190403),介绍过该城市和其汗阿特拉丝工艺。

在里什坦陶瓷、马尔吉兰丝绸技术等基础上,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乌中可以共同开辟丝绸之路探秘旅游线路。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都马尔吉兰和里什顿是不能错过的旅游景点。

(3)撒马尔罕造纸工艺

撒马尔罕纸是中国造纸术向外传播的重要见证。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家造纸工厂至今仍保留着 8 世纪从中国传到此地的桑枝造纸工艺。现在,这家造纸厂主要

供游客参观学习,兼售桑纸制作的工艺品。[75]直到 7-8 世纪造纸技术诀窍一直严格保密。

公元 650 年,造纸术就传入中亚的撒马尔罕。[76]关于中国造纸术传入到撒马尔罕,还有一种说法:751 年 7 月,在怛罗斯,唐朝军队和大食军队发生了一场战争。在唐朝士兵中,有许多手工艺家的后代,包括从事造纸的后代。在战斗过程中被俘了很多唐朝士兵, 其中有造纸大师,大食军队把他们带到撒马尔罕。他们同意披露造纸秘密,于是,工匠们把造纸法传授撒马尔罕人,从而向撒马尔罕的工匠们揭开了技术的秘密。从此之后, 自八世纪到十八世纪,撒马尔罕成为中亚丝绸纸生产中心。阿米尔·贴木儿时期,撒马尔罕以及其周边地区有 42 个造纸车间。撒马尔罕纸以棉花、丝绸和桑皮作为原料。

然而,在 18 世纪末,撒马尔罕丝绸纸的生产逐渐开始衰退。人们开习惯于从俄罗斯进口的白色和价格更便宜的纸。直到二十世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撒马尔罕传统造纸厂才开始复苏,再次登上世界舞台。撒马尔罕纸光滑、耐用,撒马尔罕纸很贵,而且是不同等级的,纸上写的文件、书,目前仍保存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博物馆中。现在的撒马尔罕造纸厂位于卡尼格勒村(Konigil),距离撒马尔罕有 10 公里,这家纯

手工造纸作坊一天大约能制作 50 张纸。工人割取桑树枝,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和人工剥离,表皮和纤维层会脱离开来。在撒马尔罕纸上画出美丽的艺术画,就是一件可以用来收藏的艺术品。画上了精美图案的纸,在当地这也是一件工艺品。让游客亲眼看到造纸过程,体验造纸工艺。现在,主要被用来撰写书法,这里生产的撒马尔罕纸广泛用于乌兹别克斯坦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古代手稿修复工作。造纸的全过程都是按照古代的工艺进行的。作坊里,桑皮纸的制造,包括剥皮、浸泡、锅煮、捶打、晾晒、磨压等多道工序, 全部由手工完成,传统工艺,吸引很多国内外的游客。中国游客在乌兹别克斯坦之行期间,应该去看一看古老的撒马尔罕造纸工艺。撒马尔罕的报纸正在逐步恢复其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国外的声誉。

(4)寻找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穿越时空之游

我们在中国史籍中常见到的“昭武九姓”是以善经商闻名于世界的河中民族粟特人以及他们所建立以康国(撒马尔罕)为中心的 10 多个大小城邦国,这里的“河”指的是阿姆河(Amudarya)、锡尔河(Sirdarya)两条大河流域和泽拉夫尚河(Zarafshan) 流域,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内,他们生活在这些河流域中间的辽阔绿洲。张骞将粟特人所居住的河中索格迪亚地区命名为“康国”。在拜火教(即琐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陀经》中,粟特被列为最高神奥尔穆兹德创造的第二大土地[77],表明了这个地区从远古时代的重要性。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便是以善于经商著称的粟特人的故乡,而今乌兹别克人是由马萨盖特人、斯基泰人、巴克特里亚人、花剌子模人、粟特人、突厥人等溶合而成的民族,作为乌兹别克人的祖先之一,粟特人是乌兹别克民族形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粟特人也生活在唐朝领土范围内,并在中国唐朝(公元 618-907 年)的军事和政府中特别突出。唐代,吐鲁番(西州)、哈密(伊州)、敦煌、武威,以及长安、洛阳等地都有粟特人的聚落,不少人还久居长安。”[78]粟特商人和外交官们向东一直到唐朝长安,向西一直到拜占庭帝国。他们在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中起着重要的中间人、承办者、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贸易文化外交员作用。最初信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佛教,8 世纪大食帝国征服河中地区后,粟特人及其后代逐渐向伊斯兰教的转变。他们还将这些宗教、文化带到了中原, 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中亚甚至更远的希腊。

图 4.1 粟特人与昭武九姓[79]

穿越漫长的丝绸之路,在从罗马经由撒马尔罕到长安的几千公里范围内,粟特人建立了一个贸易网络。粟特人把他们的精力彻底用于贸易。他们将中国与印度、拜占庭、西方更远的地方联系在一起了。一直到 10 世纪,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促进中国与中亚

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语言早在 4 世纪就成为了亚洲贸易的通用语。[80]

①康国,即康居国,中国史书上亦称为“悉万斤”,昭武九国中势力最强、领土最大的国家,旧地今乌境内撒马尔罕一带,它是昭武九姓的中心,是帖木尔帝国之都。中国史籍《梁书·康绚传》、《后汉书》、《新唐书·西域传》都存在关于康居的记载。东迁入华的康国人也是中华“康”姓的起源之一。

②史国,《魏略·西戎传》中称为竭石国,《隋书·西域志》中见于史国之称,《新唐书》记载史国亦名佉沙,属康国支系,定都于乞史城(亦名渴石城,乌文:Kesh), 是帖木尔帝国建立者贴木儿的出生地。史国人也是今天中国“史”姓的一支族源。

③安国,旧地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泽拉夫尚河(《隋书·西域传》中称之为那密水)三角洲畔的布哈拉州一带。统治者称为昭武,祖先是月氏人,与康国王同族。安国也是中华旧百家姓“安”氏的来源地之一。

④石国,中国古史书上有不同的叫法:如《魏书·西域传》中叫者石、《隋书·西域传》称为之石国 ( 乌兹别克语:Choch、Shosh),在今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Tashkent)一带。玄奘曾路过石国。唐宋两代流行的柘枝舞来自于粟特昭武九国之一石国。

⑤曹国,故地在于今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西北伊什特汗区(Ishtikhan district) 一带。曹国人通常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唐朝经商,后来他们中的一部分定居下来了,于是以国名转化成他们的姓氏了。

⑥米国,即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弭秣贺” (梵文 Maymurgh 的对音)”,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其故地在今撒马尔罕西南,一说,西域古国米国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片治肯特一带。据说,米国没有国王,臣属康国,其城主也成为昭武。米国人曾经由丝路进入中原地区并定居此地,逐渐成为现代中国“米”姓家族的祖先。

⑦何国16,位于康安两国中间,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西北和纳沃伊州一带, 古城努拉塔想必是何国的领土。唐代,何国人入华后,跟其他昭武九姓粟特人一样,按汉之习惯,取国家名称的第一个音节汉字“何”为姓氏,逐渐成为今天中国“何”姓氏的族源。

⑧毕国,臣属于安国,位于距安国西部,距一百多里。17

⑨捍国,就是拔汗那国,汉代称之为大宛,今乌境内费尔干纳一带,西鞬城是拔汗那国的首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纳曼干州图拉库尔干区阿赫斯卡特 (Akhsikat) 古城遗址,始建于公元前 3-2 世纪。考古学家对这座城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城市结构包括城堡,沙赫里斯坦-城市本身和拉巴德(郊区)的城市。这座城市的三个部分都被防御工事包围了。根据历史资料,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学家巴布尔(阿米尔·贴木儿之孙)出   生在这里。18

在此本人着重指出重要的一点:乌兹别克斯坦的诸多历史记载的文献先后多次被侵略者遭遇烧毁消灭,文化被践踏,比如,公元前马其顿亚历山大王,后来阿拉伯人,之后成吉思汗都曾经将这里的大量的文献资料烧毁。因此,除了古希腊-罗马、伊朗、阿拉伯文献之外,还有《史记》、《汉书》、《唐书》、《魏书》、《隋书》、《大唐西域记》等中国古代的文献,成为深入研究乌兹别克斯坦甚至整个中亚地区历史的一个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5)撒马尔罕金桃为盛唐外来文明的象征之一

在唐朝的三个世纪里,几乎当时的所有亚洲国家的人民都来到了这片土地上,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异国商品以及文化,要么作为礼物,要么作为出售的商品,如象牙、稀有木材、钻石、魔术、舞蹈、服装、雕塑、特产、饮食、传说、音乐集诗歌等。但在各种不寻常的进口商品中,有一个很特殊的水果:撒马尔罕金桃。

美国汉学家爱德华·赫泽尔·谢弗(Edward Hetzel Schafer,中文名:薛爱华,1913-1991)有一本著名的著作叫《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本书考察了唐朝(公元618-907 年)传入中国的异域风情,并描述了它们对当时中国人的生活的影响。读者从书中能了解到撒马尔罕这座古城的人民以及丰富而富饶的物产,作者以丝绸之路明珠撒马尔罕古城出产的金桃视为盛唐外来文明的象征之一。

七世纪,撒马尔罕王国向唐朝都城长安的宫廷赠送了精美的黄色桃子,大如鹅蛋, 颜色像黄金。它们具有神秘的魅力,唐朝人从来没见过这种金色水果。从那以后,撒马尔罕金桃成为唐朝人民渴望的一切异国情调和希望得到的未知事物的象征。

(6)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和塔什干为安石榴的“故乡”

中国石榴的来源故事与今乌兹别克斯坦有关。公元前汉朝差使张骞到西域19。张骞这一走就是十几年,发现那里也有很多国家、善于经商、务农、歌舞、参展的民族、奔腾神速的天马、以及美味的水果。张骞返回时,还带了当地的特产:甜味的涂林,即安石榴,还有葡萄。20从那以后,既而,这些水果植之于中原地区。21“安石榴“这个词我们拆开来分析一下:“安”指的是安息国、安国,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古城布哈拉一带;“石”指的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出现在《新唐书》,昭武九姓之“石国”)。现在,中国十三朝古都长安——今西安的市花亦为石榴花。

(7)铁尔梅兹佛教圣地探秘游

铁尔梅兹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阿姆河右岸,是苏尔汉河州首府。该城是佛教向东传播之地,即玄奘取经之路重要驿站。22《新唐书·大食传》亦作怛满或怛没。《元  史》作帖哩麻或忒耳迷,《圣武亲征录》作迭儿密,《明史》作迭里迷,这些中国古书

19 汉时指现在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细亚等地区。

20 陆机在《与弟云书》一书中写道:“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

21《独异志》载:“汉张骞奉使大月氏,往返一亿三万里,得葡萄、涂林、安石榴,植之于中国”

22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呾蜜国》记载:“顺缚芻河北,下流至呾蜜国。呾蜜国东西六百餘里,南北四百餘里。”

中所说到的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大食帝国征服河中地区之前,在古老的巴克特里亚州的铁尔梅兹(Termiz)古城,曾是一座佛脚中心。公元 I~IV 世纪贵霜王国时期,此地佛教兴盛。佛教就从此地传入到中国和日本。考古发掘期间,发现了许多佛教古迹。今天最着名的是:祖玛拉佛塔(或祖尔马拉塔)是一座十二米高的佛教建筑; 以及卡拉帖佩(即卡拉丘,Qoratepa,英语“Black Hill”)和发亚兹帖佩(即发亚兹丘、Fayaztepa)的修道院。两处遗址都出有大量的文物,如石雕、壁画残片、佛头像、陶片以及大夏、贵霜王朝的钱币等。这些是寺庙的整体建筑群,位于沙漠地区的中间,历史和文化爱好者以及佛教代表都特别感兴趣,他们每年都会来乌兹别克斯坦参观这些古老的神社。整个中亚国家只有乌国铁尔梅兹的法亚兹帖佩是保存最完整的,它是最具代表意义的佛教寺院遗址之一,当初玄奘取经所经过的路程也是今天对玄奘西行感兴趣的游客必来之地。

4.4.3节事活动旅游

新型旅游方式——展示旅游资源的潜在能力。国际联欢节、文化节为促进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合作和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乌兹别克斯坦传统文化节越来越成为外国游客游玩的主要去处,这些活动有助于推广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文化与商品。有些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旅游动机主要有三个:放松缓解压力、寻求知识和新颖奇特,有着独特美食、奇特生活方式的目的地更容易吸引他们。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可以着力打造的旅游节庆活动有:

(1)撒马尔罕“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

目前,“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是乌兹别克斯坦甚至中亚地区最大的民族音乐节之一,其旨在宣传、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复兴、传播优秀民族音乐和歌曲。232017 年, 已经参加音乐节的国家数量增加到近 60 个,从而吸引众多世界级艺术家和游客。乌兹

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 2017 年举行的第 11 届“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该音乐节对加强各国人民友谊、促进文化交流、保存传统民族音乐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为响应“一带一路”号召,上海文广民族乐团参赛了此次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将中国民族音乐带到了撒马尔罕。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2)马尔吉兰“阿特拉斯”节

2018 年 9 月 11 日至 15 日,费尔干纳州马尔吉兰市第四届传统纺织品“阿特拉斯” 节隆重开幕,此前,仅在国内举办的阿特拉斯节已于在今年举办范围扩大至中亚地区, 并升级为国际性节日。“阿特拉斯”节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普及乌兹别克斯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特色的民族丝绸纺织品,将传统技术传承到下一代以及将历史悠久的民族纺织品和现代知识相结合起来。该活动由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文化部、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工匠(Hunarmand)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乌兹别克斯坦办事处和其他组织共同举办的。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其他国家的工匠们、专家、艺术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节日框架内,还举行了丝绸之路沿线传统纺织品专家会议,举办“大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互动:杭州、马尔吉兰、巴伦西亚”国际科学讨论会。在节日的框架内, 举行了丝绸之路传统纺织专家会议,““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互动:杭州,马尔吉兰,巴伦西亚”国际科学讨论会。举办了“丝绸之路:延续传统”传统纺织品展览、民俗节目表演,包括民族乐团演出、传统摔跤比赛、走钢丝、木偶戏等。

自 2015 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事处的支持下,该传统纺织品“阿特拉斯” 节每年在古城马尔吉兰举行,以保护文化遗产,支持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提高传统工艺的质量和设计。

这些联欢节就是新型旅游业、民间旅游产品的发展,以及吸引游客自己探索费尔干纳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巴达奇•丹德夫(Dendev Badarch)介绍说:“阿特拉斯节将促进该地区国际合作和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提高认识,特别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及其保护的认知。”[81]

(3)“玛卡姆”(马科姆)国际艺术节(国际艺术论坛)

2018 年 9 月 6 日至 10 日,第一届国际“玛卡姆”文化节由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文

化部在丝路城市之一沙赫利萨博兹市隆重主办,来自 60 多个国家的著名音乐家、科学家、艺术家、专家和嘉宾等参加。“玛卡姆”意为音乐套曲,根据弦乐优美的音阶创作出来的旋律和歌曲,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即在乐器伴奏下演唱。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国际“玛卡姆”文化节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对参与者和嘉宾表示欢迎。沙赫利萨博兹阿克萨拉伊广场举办了展览,展示了各种民族乐器、服装、手工艺品、精美的应用艺术品、雕塑以及传统文化等。有人说,对于乌兹别克斯坦而言,“玛卡姆”国际节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外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沙

什玛卡姆(Shashmakam,六个玛卡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82]

(4)布哈拉“丝绸和香料”的传统节日

2017 年 5 月 26-28 日,国家旅游委员会支持下,布哈拉合作旅游开发委员会举办了

第 16 届主题为“丝绸和香料”的传统节日。工匠们还给游客们展示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如:民族地毯编织、陶艺、锻造和金绣等。此次活动期间,还给游客们表演民间游戏,包括斗羊,斗鸡,走钢丝等。还举办了时装表演和年轻设计师设计的绸缎时装秀、全国各地民间歌舞和年轻艺人加盟的盛大音乐会。国家旅游委员会欲借这种的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5)甜瓜节之旅

利用乌兹别克斯坦优质的水果—甜瓜,开展节庆活动,也是特色的旅游产品。2017 年 8 月 2 日,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市的阿布•阿里·伊本·西纳公园举办了“甜瓜节”盛会。布哈拉地区的居民与游客一起参加庆祝。参与活动的人,将品尝他们自己亲手栽种的不同品相等级的甜瓜。中国游客可以参与这种一年一度的乌兹别克“甜瓜节”盛会, 让他们了解乌国甜瓜文化,因为甜瓜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特色。因此,有些人认为去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 8 月和 9 月,这时瓜果成熟,温度适宜。

4.4.4购物旅游

乌兹别克斯坦拟促进旅游购物市场发展。对于乌兹别克斯坦而言,游客以购物为旅游景点目的的购物旅游是一种新型特殊的旅游方式。乌兹别克斯坦以增值税退税旅游政策来使购物旅游这样的新型旅游更有吸引力。

乌兹别克斯坦应当利用潜在旅游资源,充分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土特产品、手工艺品、精巧美观的各种纪念品。

访乌旅游时不得不买的纪念品中,外国游客最受欢迎的有颇具民族风格的粘土娃娃、传统刺绣、精美的民族帽子(“朵皮”帽子)、陶瓷工艺品、种类丰富的水果(如: 葡萄、杏、石榴、无花果)和干果(如:葡萄干、杏干、杏咸仁、巴达木、开心果等) 以及甜瓜、西瓜等。乌兹别克斯坦以手工艺品、传统刺绣、手工木雕工艺品而闻名,这些纪念品是各大市场上都能买到。

身着不同样式的民族服装、色彩既艳丽又朴素的粘土娃娃,端着盛满美食的盘子或弹着民族乐器、一脸的幸福、可爱的表情——乌兹别克人以粘土娃娃的神态不一的样子

展示了人们日常生活习惯。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乌兹别克男女老少都喜欢戴民族帽子,他们的传统帽子——“朵皮”上有类似于太极的绣花图案,这点跟两年前生活在河中地区的人民的“天人合一”观念有关。著名的乌兹别克朵皮帽子种类很多:“塔什干金丝绒朵皮”(Toshkent doʻ ppi)、“楚斯特朵皮”(Chust doʻ ppi,也叫“巴达木花帽”,“浩罕朵皮”(Qoʻ qon doʻ ppi)”“马尔古兰朵皮”(Margʻ ilon doʻ ppi),“安集延朵皮”(Andijon doʻ ppi),“布布哈拉朵皮”(Buxoro doʻ ppi),“撒马尔罕朵皮”(Samarqand doʻ ppi,也叫“乌尔古特朵皮”『Urgut doʻ ppi』),“花剌子模朵皮”(Xorazm doʻ ppi),“卡什卡达里亚朵皮”(Qashqadaryo doʻ ppi),“苏尔汗朵皮”(Surxon doʻ ppi),“穆尼卡壳朵皮”

(Munchoq doʻ ppi)、“依剌克朵皮”等。

丘斯特刀铁艺:2018 年,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将建成丘斯特刀铁艺博物馆。丘斯特刀以其锋利的刀片及独特的造型闻名。在即将建成的博物馆内,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到丘斯特刀的制作过程中,来更好地了解这一民族工艺的历史与发展。

4.4.5其他特色旅游产品

(1)医疗旅游

2018 年 10 月 3 日,由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在塔什干主办了“丝绸之

路旅游”塔什干国际旅游博览会,来自世界各地的 60 多家旅游企业参展。活动期间, “AKFA Medline”医疗中心代表提供了有关医疗旅游方向的信息,以及在医疗中心创建的条件。该中心拟与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协助让医疗旅游业与许多其他旅游方向一起发展。

(2)休闲生态旅游

为了促进休闲生态旅游的发展,积极利用国家水资源为国家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休闲也成为新兴旅游方式。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开放了 18 个水库用于生态旅游,包括塔什干州、吉扎克州、苏尔汉河州、纳曼干等州。现在,商业实体和投资者将能够组织水库游,在水库附近建设旅游设施。[83]

除了医疗旅游、生态旅游等,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还在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新兴旅游产品,其中也引入类似中国全域旅游特点的区域旅游综合体。2017 年 7 月,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决定,于 2020 年前在古城撒马尔罕建成“撒马尔罕城”旅游区。旅游区内计划建设现代化的酒店、娱乐场所和购物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并形成新的旅游线路,引入新的旅游类型——生态旅游、朝圣旅游、农业旅游。在未来两年内,政府还计划吸引布

哈拉的游客参与到新型异国风情旅游的活动当中。其中包括:骑骆驼旅行,观看斗鸡比赛,沙漠徒步旅行,湖边钓鱼,野外晚餐等。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还计划每年开展三大丰富多彩的主题联欢会。分别是“布哈拉日”,“布哈拉的丝绸和香料”和“布哈拉的香瓜”,还会邀请知名的旅游公司和旅游电视台的代表前来体验。[84]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并鼓励居民为游客开设家庭住所,让游客零距离接触了解当地文化、民族风俗、饮食、生活习惯等。该政策有利于发展国家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当局希望尽快安排居民开设住所。

综上所述,未来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会越来越完善,构成一个多元化的旅游发展体系,和中国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一个互补,以丝绸之路作为纽带,起到很好的链接作用。

(3)琐罗亚斯德教遗址之旅

在乌兹别克斯坦,游客还可以了解到乌兹别克斯坦琐罗亚斯德教和文化遗产。乌兹别克斯坦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许多宗教并存。一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 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祆教)起源于今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绿洲,以及其创始人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stra)的故乡。历史上,琐罗亚斯德教成为三个伟大帝国的国家宗教——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和萨沙克希德,从公元前 4 世纪到公元 7 世纪,琐罗亚

斯德教几乎持续了 13 个世纪。因此,琐罗亚斯德教义可以被认为是第一世界宗教。乌兹别克斯坦有四条主要河流,它们的河岸上扎根了琐罗亚斯德教:1)阿姆河,

是中亚流量最大的河流,希腊入侵者称之为乌许斯河(Oxus),汉代音译为妫水,唐代音译为乌浒河。在古代,这条河被认为是大伊朗和图兰之间的边界24。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称之为质浑河(Jayhun)[85]。2)泽拉夫尚河(乌文:Zarafshon,意思是“含金的河流”)。泽拉夫尚河在撒马尔罕市分流成阿克达里亚河(白河)和卡拉达里亚河

(黑河)。曾有一段时间,泽拉夫尚河是阿姆河的一条支流。然而,今天这条河在到达阿姆河之前就消失在沙漠中了。3)苏尔汗河(苏尔汗达利亚河)。4)锡尔河,古希腊语作雅克萨尔特斯河,中国古称药杀水,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称锡尔河为“思浑河”。

沿着这些河流形成的国家是《阿维斯塔》-琐罗亚斯德教经文中提到的最早的国家 之一。在《阿维斯塔》中描绘的琐罗亚斯德教开始传播的国家叫做“Airyanem Vaejo”,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许多学者把这个国家必定位今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推测此地乃是琐罗亚斯德的故乡。由花剌子模传播至索格底亚那(粟特)、马尔吉亚那、巴克特里亚等地。泽拉法尚河流经图兰,在阿维斯塔的《法瓦尔丁·亚什特》中提到,图兰是扎拉图斯特拉第一个传播的国家或地区。在公元前 500 的阿契美尼亚时代,在波斯或希腊的记录中没有提到图兰这一词。因为,图兰变成粟特或索格迪亚纳,即是在《阿维斯塔》中提到的第二个国家。古老的粟特跨越了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一部分。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土地是今撒马尔罕、吉扎克、锡尔河和费尔干纳等州。粟特是中亚丝绸之路的枢纽。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苏尔汗河周围的土地是第四个《阿维斯塔》中的国家巴赫迪或巴尔赫的一部分。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这些地区有大量与琐罗亚斯德教有关的考古发现。

琐罗亚斯德教之旅是对乌兹别克斯坦精神历史的一个很好的了解。在所有中亚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拥有数量最多的与琐罗亚斯德教有关的考古遗址。

第五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

通过第四章旅游产品的设计构想,可知两国旅游合作有很好的前景,为了能够更好的付诸实施,本章主要分析探讨为了合作顺利应有的保障机制。

5.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5.1.1法律法规与旅游改革保障

政府主导推动是发展国家旅游的重要保障。乌兹别克斯坦未来不仅在中亚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还在在国际政治社会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政府主导和有效实施相关法律的保障下,旅游业正在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主导经济产业之一。国家旅游立法的完善是本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以及应付旅游法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最基本的保障。因此,乌兹别克斯坦一直以来不断加强国家旅游立法的思考。为涉及进一步改革旅游管理体系、提质增量、吸引外资、创建高品质的、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综合体、以及旅游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完善医疗等系统,乌兹别克克斯坦先后颁布了总统令、法律、政府令等。如《旅游法》、《关于培养旅游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及《保障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等总统令、《关于支持及发展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的内阁法令。

国内外游客的满意已成为国家衡量优质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准。近几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对本国旅游产业发展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与其他国家旅游领域合作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逐步提升旅游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及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旅游形象。在世界旅游组织领导下,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通过《撒马尔罕宣言:发展丝绸之路旅游》(1995 年)、《希瓦旅游宣言:保护文化遗产》(1999 年)、《布哈拉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宣言》(2002 年)等系列文件促进本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86]

两年前,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进入了关键转折期。乌国政府深入推进旅游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产业机制以及管理体制,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及介体等三要素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国内外游客在本国旅游景点享受优质旅游服务,还实施一系列安全措施保障了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扩大与国家和国家组织之间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旅游产品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等方面合作等等。”[87]

同时,还应该制定简化签证手续的系列文件。此前由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签证办理之

第五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

繁琐,诸多中国游客不得不选择去其他国家旅游。但近几年来乌政府纷纷开启签证简化政策。为了充分发挥国家特色旅游的引领价值,乌兹别克斯坦于 2018 年取消了使中国

游客觉得最麻烦的邀请函、简化了中国在内的 39 个国家的签证手续。2018 年 7 月 15 日,乌兹别克斯坦实行了电子签证制度。乌兹别克斯坦拟进一步改善中国公民赴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签证的便利措施,期待更多的中国游客到乌兹别克斯坦旅游。

5.1.2乌中合作新动力与保障

近几年来,乌中两国高层互访越来越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游客互访人次逐年增加,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乌兹别克斯坦对两国旅游合作前景充满期待及乐观。乌兹别克斯坦不妨借鉴中国旅游业发展经验,加强完善其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广泛领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人开始从全新角度认知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其人民、文化。乌中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实行的完全独立的政策,为旅游产业合作发展带来了最大的动力。乌兹别克斯坦适度孤立的外交政策, 避免参加有严格责任约束的跨国组织,这可能使其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框架内成为独特的经济和基建桥梁。

2017 年 5 月,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访华期间,乌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与中国国家旅游局签署了《2017-2020 年旅游合作发展协议》合作发展纲要。乌中两国旅游部门代表强调双方愿扎实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不断深化经贸、人文、旅游领域务实合作。乌政府和旅游委员会正在采取措施为中国游客在内的很多国家公民制定特殊条件的建议草案,该草案会涉及到通过为中国游客放宽签证办理便利条件、进一步缩短办理旅游签证的时间和建立绿色走廊的方法增加双向输送客流量等问题。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的此次访华促进了两国旅游领域务实合作、为扩大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旅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本质上的新动力。

2018 年 2 月 28 日,在中国新任驻乌大使姜岩向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递交国书仪式上,米尔济约耶夫表示,乌方愿继续同中方全面深化经贸、投资、创新、金融、交通运输等各领域合作,推动中吉乌铁路等交通走廊项目建设,加强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交流与合作。[88]

2018 年 6 月,在青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讲话中提出过,要加强上合组织国家在旅游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加强与乌兹别克斯坦在经贸、投资、旅游、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89]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早已成为乌中两国合作主线,两国政府都支持在该战略框架内进行发展战略对接,努力实现协同发展。高水平互信是中乌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保障。

5.1.3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中国人出旅游选择目的地时,更关心的是旅游目的地是否安全,是否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安全系数有助于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的同时,还提升国家或地区旅游形象认知。但是游客在异国他乡遇到一些丑恶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抢劫、欺骗、施暴等。因此,乌政府采取措施极力扫这种社会弊端,因为这些都会破坏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形象。乌国正在实施“安全旅游”计划,这包括为旅游基础设施配备视频监控设备;建立信息通信系统,连接政府及私营旅游机构;建立游客访问量最多的州和城市游客数据库。

2018 年,为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乌政府专门在布哈拉、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希瓦市)和卡什卡达里亚(沙赫利萨博兹市)等四个州设立了旅游警察部门。旅游警察负责保障外国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游客观光游览安全有序进行、维护旅游景区公共秩序、监测安全旅游的现状、打击旅游景区内的违法犯罪行现象、预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旅游安全隐患、援助所有到访的游客、保护游客权利和合法利益。

2017 年 7 月 23 日,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在参加塔什干州帕尔肯特地区公民会议时, 建议具有发展旅游经济条件的地区居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生意。总统强调说,“在一定保证游客和居民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当地的居民可以试着经营小型的家庭旅游企业。”[90]

5.2加大对中国旅游者的宣传推广

旅游发展受政府主导性的因素很多。旅游业涉及很多行业,而且很多旅游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在其中有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完善往往会影响地区甚至国家的形象。所以大力支持和宣传旅游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率、居民收入、政府的税收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对文化宣传传播和改善环境也有很好的影响。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宣传必须走在多年来积累的旅游产品的促销模式前边,才能够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乌中两国旅游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宣传促销以及市场推广等市场营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乌兹别克斯坦持续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是国家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

第五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

本保障。加强宣传推广创新创意是提升乌中旅游合作发展质量。乌兹别克斯坦一直积极向中国市场宣传本国多元的旅游资源,同时着力提升国家在中国旅游市场上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曾在举行的旅游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协调有关部门行动, 齐心协力以单一的国家品牌提升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贸易和旅游发展潜力。米尔济约耶夫总统表示,乌兹别克斯坦驻各国大使、海外同胞应积极主动宣传自己的祖国,弘扬其民族价值观。[91]

5.2.1国家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与推广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就曾敦促有关部门,使用统一的民族品牌宣传乌国投资、贸易和旅游发展潜力,并责成乌国各驻外大使积极宣传自己的祖国,弘扬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价值观。[92]进一步促进与中国旅游合作发展,积极推广本国特色旅游商品, 是乌兹别克斯坦参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建设合作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乌中共同研发并推广“一带一路”主题的旅游产品,使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中国游客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旨在国家整体旅游资源与产品的有效宣传与推广,以提高国家旅游产品竞争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5.2.2引导中国旅游企业积极参与乌国旅游宣传

为了深入利用乌兹别克斯坦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品的开发,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国旅游经营者在内的国际旅游市场提供一系列快速促进旅游开发的宣传推广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乌兹别克斯坦举行全国最大的展览会——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旅游博览会。2018 年 10 月 3 日,塔什干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丝绸之路旅游”国际旅游博览会。在博览会上,来自俄罗斯、中国、韩国、土耳其、印度、泰国、新加坡、埃及等国家的参与者了解到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的优势、真实的旅馆住宿价格、打折促销的新产品、新的旅游路线等。

使中国旅游企业参加此类国家层面的或国际性的旅游推广活动,扩大和巩固两国旅游公司之间密切联系,是乌兹别克斯坦加大对中国旅游者宣传的最好的途径之一。这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为本国特色旅游商品的销售创造良好的推广宣传机会并开发新型旅游产品良好条件的同时,还为加大对中国旅游者的营销推广以及实践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下促进中乌旅游合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旅游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

经验,树立了优质的旅游品牌和形象。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双方旅游机构想必建立紧密型合作,将奠定中国旅行社在中亚地区的市场地位。

将在中国举办“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年”、乌兹别克斯坦美食烹饪展、风情站等方式来提高乌国和其旅游知名度,宣传乌国旅游产品和资源。经常联合开展旅游活动、共同开发具有丝路特色的跨境旅游线路也是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的重点方向。

5.2.3选拔外国旅游形象大使助力宣传推广

2018 年年初,乌兹别克斯坦出任了“外国旅游大使”,打算吸引外国的名人宣传乌兹别克斯坦的特色旅游品牌。这些旅游大使不仅可以提升乌兹别克斯坦在国外的旅游形象和品牌,为两国旅游文化交流和合作发展及推广做出的贡献。旅游大使可以免费游玩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及入境旅游广告中,使用外国旅游大使的姓名和照片,进行旅游宣传,吸引外国游客。2018 年 3 月 30 日,中国著名的主持人汪涵在北京举行的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推介会上被乌驻华大使赛义多夫聘请为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形象大使。汪涵也承诺:“我会通过湖南卫视平台,我的节目《天天向上》,为文化互建和两国人民的互动做出我能够做出的最大努力。”[93]

5.2.4重视媒介在旅游宣传推广中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电视媒体旅游宣传是受众规模最大、最高效的推广方式。乌国计划推出一个 24 小时播报的国际旅游电视频道,打算在对外宣传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潜力。新电视频道将由乌国家广播电视公司、信息技术和通讯发展部共同创办。创办后,中国旅游经营者也可以在新电视频道中宣传中国的旅游产品。

在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旅游合作保障机制中,有关旅游营销推广很重要。尤其是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营销成为重要的营销策略,这样的营销方式注重以游客为本,借助多元的传播媒介(报纸电话、电视、广播、杂志等),通过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为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宣传提供丰富多彩的展示方法和渠道,其中文案的策划设计很重要,可以利用精炼但意味隽永的文字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

例如,在旅游营销推广文案设计中,可以通过游客的视角做引入,推荐乌兹别克斯坦不同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当您去古董店、巴扎尔(乌兹别克式的市场)购物,在国家公园徒步旅行,吃当地美食,在特殊的民宿里与当地居民共享他们的生活空间时,您就是一名游客,又是一名尊贵的客人。他们跟您说“客人至尊,胜于父亲”,并让您坐

在上座。当您离开平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并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某一个地方参与那里的活

第五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

动时,旅游就已经发生了,无论它有多近或多远。您是访客,而您在访问期间所做的就是旅游。”

由此可知,目的地的个人和组织通过广告或其他形式的营销来宣传推广这些活动、产品,需要特别的设计。旅游业与众不同,因为其宣传并销售的是一个地方以及它所提供的所有东西。在特定目的地推广旅游时,需要创造性和独特的方法。为了取得成功, 好的营销策划应该不断提炼目的地的最佳形象、最打动人心的文字、最具风格的图片, 这样才可以充分体现营销的意义。

5.2.5提升互联网速度有助于本国旅游宣传

很多中国人到乌兹别克斯坦去旅行却发现当地网速太慢,有时甚至根本上不了网。中国人喜欢在微信、QQ 朋友圈发他们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或上传到 QQ 相册里、发到博客上分享亲朋好友,还留言说说自己的感悟、当时心情。也是在中国宣传和推广乌兹别克旅游产品的最好的方法之一,也有效地在中国推动旅游产品的销售。所以要提高网络速度、推进一次性 SIM 卡或纯流量卡也是很必要的。提升国家户联网速度有助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产品在中国宣传与推广。

5.2.6建立旅游宣传移动平台

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部下属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计划在全世界的大型城市租用场地以积极开办专门的巡回展览(展馆不会固定在一个场地,它是移动的,可以从一个城市巡回到另一个城市)等活动来推广国家旅游品牌产品,向全世界宣传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使乌兹别克斯坦形象的国际认可度和知名度更加提升。在“一带一路” 旅游合作框架下,中乌两国相关部门想必共同成立介绍并推广各国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以及潜力的宣传推广移动平台。

5.2.7其他方式提高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吸引力

首先,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和商业电视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互联网等媒体对乌中两国旅游景点和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

其次,乌中两国旅游优势共享,双方国内市场携手推广彼此旅游产品及资源,该被纳入旅游“一带一路”主题大型旅游项目中。

的客运服务,将使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航空公司不仅要扩大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国际机场的分布范围,而且有助于加强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商业、旅游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当地出口商和旅游经营商带来新的机会,以促进其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

5.3推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5.3.1改善投资服务环境

旅游业真正成为国家经济优先领域。2018 年 8 月 1 日,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签署了“关于大幅改善乌兹别克斯坦投资环境的措施”的法令。该法令批准取消了“外国法人实体作为外资企业参与者的强制性参与规定”、一些限制外国自然人在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中的投资活动的要求,并为外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许多税收优惠和特惠,包括在乌外国公民有权作为外资企业的创始人(此前,仅有联合创始人为外国法人实体),并简化了外国公民在乌办理居留手续的程序,外国和无国籍投资者可以获取 3 年有效期、无限次续签签证的权利。[94]2018 年 2 月,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签署了投资额达 1.5 亿欧元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在“文化遗产”项目框架内,制定了希瓦州和花拉子模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以国家局势稳定指数满足投资者在本国的业务发展和近几年的从根本上大力改革作为保障,乌兹别克斯坦计划到 2020 年我们需要在冶金、纺织、采矿、旅游和建筑方面吸引90 亿美元外资。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投资委员会主席阿齐姆•艾哈迈德哈杰夫表示: “我们可以在国外找到新的运行机制,邀请国外顾问和专家来乌兹别克斯坦参与工作。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委员会已经准备好向任何投资者提供支持,无论投入资金多少,都会让他感觉到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95]

没有投资,各行业就无法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不例外。因此,中国投资者值得向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领域投资。

5.3.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018 年 6 月 6 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对外经济活动银行(简称:乌外经银行;英文:National Bank for Foreign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与中国丝路基金投资公司(Silk Road Fund)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设“撒马尔罕城”旅游区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携手实施“撒马尔罕城”项目,提高撒马尔罕作为

第五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

世界著名历史文化中心的旅游发展潜力,建造“21 世纪的丝路明珠”。[96]8 月 7 日,乌外经银行与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代表在北京签署了制定撒马尔罕总体规划方案的合同。在合同框架下,双方计划制定撒马尔罕总体规划和在市区及‘撒马尔罕城’(Samarkand city)旅游区组织城市建设空间的方案,其中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活动建筑的方位规划。[97]

5.3.3提升旅游信息技术

乌兹别克斯坦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加快国家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旅游业的新产业形态,促进智能旅游的发展。现在,智慧旅游是世界旅游界流行的最新概念。乌兹别克斯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提高旅游市场的广度,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使旅游市场充分发挥信息化效应,快速有效的提升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商品的吸引力。

5.3.4完善旅游标识系统

2018 年 11 月,为了增加国家旅游景点和文化娱乐场所的到访率,提高当地旅游景区的可接近性、方便性,并最大限度地将文化遗产设施融入旅游营业,乌兹别克斯坦制定了旅游行业导航系统信息标志的相关规定。当地政府旨在外国游客的游览路线上树立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帮助游客指路的棕色北京的导航标志——道路指向标。标志上指定旅游基础设施(城市、街道、旅游景点、酒店、饭店、博物馆、体育场、卫生间等) 和地理设施名称,将以乌兹别克语和英语书写。[98]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政府应当考虑在中国游客到本国最多的地方,照样树立中文书写的道路指向标,这也会提升乌兹别克斯坦在中国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5.3.5增设旅游特色民宿

近些年,民宿开发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喜欢住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2018 年 8 月初,乌兹别克斯坦颁布了政府法令,以立法形式允许建立民宿,并为其组织了由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进行管理的统一登记。9 月,仅仅一个多月, 就有 23 家民宿在乌兹别克斯坦注册成功,创造了 50 余工作岗位。这些民宿基本上都开在乌国的卡什卡达里亚、撒马尔罕、布哈拉和花拉子模等州。这些民宿可以接待和服务来自外国或国内其他州的访客和游客。

除此以外,乌中两国在旅游合作领域还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旅游推介:开展媒体宣传活动和旅游发展活动,积极参与对方举办的旅游展览会和交易会,展示独特多样的旅游产品,推介和接洽旅游资源合作;

(2)旅游开发规划与基础:考察访问,共同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推广“丝绸之路” 等旅游项目,交流旅游信息和经验等。

5.4深化“一带一路”平台建设

5.4.1加强丝路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工作

一直以来,乌中两国领导人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及修复工作,双方愿意进一步推进在联合考古、修复以及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发展。

西北院文保中心利用多年积淀的岩土工程和文物保护工程综合技术优势,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精心策划、抢抓机遇,成功承揽乌兹别克斯坦世界文化遗产希瓦古城地基基础与墙体结构加固保护修复专项。2017 年 3 月 15 日至 5 月 19 日,西北院文保中心完成施工详图设计、现场试验、方案设计、项目部营地建设和特种施工设备国内采购与发运等工作。[99]进一步加强丝路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基础工作,保障合作领域的多样性和促进旅游文化交流发展的稳定性。

5.4.2实行中国银联卡刷卡服务

顺应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中乌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的趋势,银联国际也通过与乌兹别克斯坦 Uzcard 合作,加强乌中两国支付产业的互联互通。2018 年初,乌兹别克斯坦抵押贷款银行通过“Uzcard”终端提供中国银联卡刷卡服务,消费者可在相应刷卡终端使用银联卡支付商品和服务费。目前乌部分地区,包括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城市已接入服务终端。[100]2019-02-21,银联国际宣布,与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Ipak Yuli)银行合作,开通其所有 ATM 终端支持银联卡。Ipak Yuli 银行 ATM 网络覆盖机场、知名街区、购物中心等全国热门消费场景。此次合作后,乌兹别克斯坦将有超三成 ATM 可用银联卡。此前,银联国际与乌兹别克斯坦 Uzcard、Hamkor 等主流机构开展商户受理合作,当地已有近七成 POS 终端支持银联卡。[101]

乌兹别克斯坦还应当考虑与中国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支付平台为中国游客提供相应的支付便利服务。

第五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

5.4.3吸引大量中国投资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着力加强投资服务保障,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优惠投资资源渠道(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伊斯兰发展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 来完善旅游在内的各领域的基础设施。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兴趣有与日俱增。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世界上最大的客源市场,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想必引资更多的中国资本涌入本国加快旅游设施建设。

乌兹别克斯坦希望更多的中国投资者访乌了解当地正进行的投资潜力和当前的经济改革,投资该国各地区的有前景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并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企业建立密切的业务联系,双方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中国投资者可以投资乌兹别克斯坦在工业,能源,运输,文化,旅游和其他领域的双边合作项目。双方可以以建立中乌双边合作投资基金会来加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保障对乌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以及稳固性。

5.4.4推进乌中旅游一体化平台建设

旅游一体化是推动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中亚地区与中国旅游合作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旅游也应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一体化是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的重要内容, 更是地区旅游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积极推进乌中旅游一体化的发展。乌中应联合深挖丝路文化内涵来全力推进两国旅游一体化融合发展。

另外,乌兹别克斯坦的许多历史古城都和丝绸之路有密切的联系,应该发挥作为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的作用。2018 年 12 月 17 日,中国友谊促进会代表向塔什干市政府颁

发了证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州被纳入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的证书。[102]2018 年 10 月,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团来到湖南张家界,参加了第三届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与国际旅游论坛。在国际旅游论坛上,乌兹别克斯坦成功介绍了本国的旅游潜力、国家政府正在旅游领域进行的大规模改革。峰会结束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布哈拉、卡尔希等城市和塔什干州被纳入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中乌两国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务实合作建设平台。

5.4.5成立“一带一路”乌中旅游发展中心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加强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旅游领域的科学和实践合作,

考虑在中国专家和分析师参与下,应当成立“一带一路”乌中旅游发展中心。该中心应对中国旅游企业、旅行社在乌国旅游细分市场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使乌中双方共同受益的方案。为了加大中国旅游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大旅游改革力度,加大旅游经济系统的透明度,签证改革与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5.4.6其他建议

第一,乌中两国因该主动建立中亚+中国(5+1)旅游合作组织、乌中旅游联盟等旨在旅游领域合作发展为目标的集体;

第二,近些年来,中国公民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想去乌兹别克斯坦旅行,而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搜索也真正地满足不了中国人为了满足访乌旅游的欲望所发生的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因此,为中国旅游运营商和旅游消费者建立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产品的中英文信息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乌兹别克斯坦应建立一个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大品牌,用这个民族品牌来向中国旅游者推广本国的优质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内旅游商品品牌生产企业在国外的商品营销费用。满足中国游客销售需求的同时,获得中国游客的认可,也提高本国旅游景区、地区文化旅游和产品的知名度,同时还提高国家形象。

第四,中乌两国联合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旅游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务实合作,共同开展“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开辟新的旅游路线;实施宣传推广旅游商品和专业人才培训、推动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等合作。

5.5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5.5.1成立旅游专家智库平台

2018 年 6 月,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发布了与海外同胞合作的国家政策草案,供公众讨论。外交部提交的该文件提出,要吸引高素质的侨居国外的同胞专家担任政府部门的领导职务。2018 年 8 月,现居美国的乌兹别克斯坦裔商人兀鲁格别克•卡西穆霍贾耶夫, 被任命为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他于 2008-2013 年曾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一家酒店担任经理,2014 年,美国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在旅游和不动产行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作为乌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卡西穆霍贾耶夫将负责

第五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

监督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行业吸引投资的情况,发展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并在国外推广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品牌。[103]

5.5.2健全国家旅游人才教育机制

乌兹别克斯坦共有 5 所培养旅游业从业人员的高等教育机构,每年有超过 500 名旅

游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和 40 名硕士毕业生。为加快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人才培育建设,提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及时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高素质人才保障旅游行业高水平发展、满足国内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人次剧增所发生的对旅游产品以及服务不断增加的需求量,乌兹别克斯坦决定在撒马尔罕市建立“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大学。28 日,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签署了建立该国际旅游大学的决议。[104]该高校采用创新科教技术、最新科技手段,按照国家和国际教育标准,将培训旅游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及专业人员的再培训和技能提升,在这里,学生可以以乌兹别克语、俄语、英语和汉语授课。中国可以派遣几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这所大学教授。

5.5.3加强中国高校对乌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机制

乌中两国不断加强促进两国旅游业的前提下,中国正在参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专家的从业培训或再培训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乌兹别克斯坦学生来华留学,深造专业知识。目前,10 多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硕士研究生在长安大学25经济与管理和资源学院学习旅游管理,提高旅游专业职业技能。乌中应该把重点放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人才的培训上,因为专业人才是行业及企业甚至国家发展的前提,也是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更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和决定性因素。作为一个正当的替代选项,本人建议乌国旅游发展委员会选拔更多又懂旅游行业基本知识既有中文语言基础的人员派往中国进修。

5.5.4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

总之,乌兹别克斯坦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意识不成熟、酒店服务不到位,因此, 有的游客提醒前往乌兹别克斯坦的游客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因此,进一步强化国家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意识,也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问题。

25 长安大学是中国陕西省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总结

通过前述几章,论文想再次强调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旅游的合作的确是很有意义的大事。这一点在 2017 年 9 月世界旅游组织第 22 届全体大会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大会期间,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委员会主席阿齐兹•阿布哈基莫夫会见中国旅游业负责人,双方就乌中旅游合作进一步发展具体措施进行讨论。乌方邀请中国旅游业负责人访问乌兹别克斯坦,了解乌国旅游潜力。[105]

乌兹别克斯坦明确表示愿意深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旅游领域合作平台建设。事实上,乌兹别克斯坦也正在大力推动着两国的旅游合作,南北东西的商品、文化和宗教曾交汇于河中地区—乌兹别克斯坦,碰撞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辉煌的丝绸之路文明历史古城,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乌中两国正在更深入发掘对方优质旅游资源,研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让更多的中国游客能够享受到特殊的优惠体验乌兹别克斯坦的魅力以及其文化。围绕名胜古迹、自然生态、教育活动、民族文化、美食等多个领域,乌兹别克斯坦大力开发精品旅游产品,致力于打造国际级旅游品牌。作为中亚文明之心,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这个富饶的河中国家一定会让中国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旅行回忆。

因此,借着这样的机遇,促成了本论文的探索分析。希望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大力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借鉴中国在旅游发展、旅游产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深化旅游务实合作,将乌中关系提升更高水平。依托科技创新,增强旅游产业动力。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两国旅游一体化发展,将进一步推进乌国旅游全产业业态改造和现代化、适时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乌两国“一带一路”框架内旅游合作,中国应该能够成为乌国未来的第一大入境游客源国市场。

通过硕士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本人积累了相关知识,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于两国旅游合作的探讨,重点是对乌兹别克斯坦如何更多提升旅游业空间的思考,具体来说,通过论文的研究和分析,有关论文撰写过程的总结如下:

(1)作为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硕士留学生,利用语言的优势,广泛查找了乌、中、英、俄等文字的文献资料,阅读信息量比较充分,掌握了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展开旅游合作的第一手资料,对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制定了论文写作的技术路线,使得论文的现状分析真实可靠。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2)论文撰写的思路,首先是从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着手, 通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分析,解读了乌兹别克斯坦对于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基于前期有关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发展已有的论文中存在分析不够深入,甚至存在讹误之处,论文首次比较全面真实的梳理了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阶段。同时,结合大量第一手的资料,用 SWOT 分析法对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了较详细地客观地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发展中存在的严峻的问题。

(3)在已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重点分析了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展开旅游合作的构想和策略,重点是针对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发展现状,探讨乌中两国应该将丝绸之路上有文化联系的遗产资源串联起来,设计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最后,论文还阐述了讲乌中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包括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的作用, 加大宣传推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育工作等。

6.2未来展望

本论文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及笔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有待深思熟虑并不断认真剖析与进一步完善,还有一些关于乌兹别克斯坦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创新创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研究中再做探讨。目前,本论文重点是对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的背景,并重点是对乌兹别克斯坦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推进与中国旅游合作展开分析。未来,本论文还将进一步的拓展分析的思路和空间,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1)本论文中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很多世界文化遗产。未来如何从遗产旅游的角度,进一步去研究乌兹别克斯坦遗产古建筑群的保护、合理开发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研究;

(2)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与产品创新创意问题研究;

(3)乌中两国文化差异对双向输送的入境旅游者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

(4)乌兹别克斯坦入境中国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及满意度分析;

(5)中国如何更好的响应并助力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宁、施惠.“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合作研究[J]. 实事求是, 2017-03-10(02).

[2]那丝瑞丁.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8- 12-13.

[3]阿米娜(Kirsanova Anna),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合作的策略分析 [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06-01.

[4]钟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的机遇与风险[J].对外经贸实务,2015-02-10.

[5]田原,杨超,祁欣,杨剑.中乌重点产业合作:现状、策略及前景[J].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8-01-20.

[6]罗家祥(Saliev Jasur).乌兹别克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物流系统发展研究[D].

长安大学,2017-05-02.

[7]王丝丝.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潜力研[D].浙江工业大学,2 015-10-01.

[8]星星(Imindjanova Yulduz).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旅游线路合作开发研究 [D].西北大学,2018-12-01.

[9]张雪.基于 Flickr 网站地理标记照片的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游客时空行为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06-30.

[10]苏红霞,张雪,张洁.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游客消费行为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2018-01-1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