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传的中国传统染色技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传统色APP 找回失传的中国传统染色技艺

找回失传的中国传统染色技艺

2023-03-11 2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稍微了解一点传统染色的人都知道我国传统染色技艺有“四缬”,即蜡缬、绞缬、夹缬、灰缬。这四种技艺在唐代即形成,是中国传统染色技艺的瑰宝。

蜡缬、绞缬基本技艺现在还可以见到,但染料已经不是传统植物染料,而是化学染料了。夹缬已经不多见,是后来有人在温州发现还有一家做“蓝夹缬”,才重见天日。

至于“灰缬”,几乎看不到了,仅仅存在于文献里。很多从事纺织印染研究的以及大学里教“纺织服装史”的老师们会说到“灰缬”,但讲不清道不明。因为他们不会传统染色的操作。

于是把“蓝印花布”与其他三缬凑到一起叫“四缬”。大家总觉得怪怪地。

其实,所谓“蓝印花布”就是“灰缬”技艺中的一个颜色。使用的除染色外,裱纸板,刷桐油,刻板,用黄豆粉石灰粉配糊料浆,刮浆,晾干等一系列操作都是灰缬的传统技艺。属于灰缬没有毛病。但为何只有“蓝印花布”没有其他颜色呢?而唐代明明就有其他颜色的灰缬啊:

原因很简单,这种制作多种颜色的灰缬技艺失传了!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在中国灰缬技艺的基础上,加上手绘,形成了“红型染”。国人为之兴奋,却不为我们自己创造的“灰缬”技艺失传为之懊悔,也是一大怪事。

作为中国染匠,笔者深感痛心,决心恢复这项技艺。经过无数次失败,于十余年前基本恢复了这项技艺。当时做了七八种颜色。总算了结了一个心愿,可以向先辈交代了。

笔者由于没有规模化生产,见过我染的作品的人并不多,仅仅写进了我的专著《中国植物染技法》。最近老有学者,研究生,博士生问我有关“灰缬”的问题,就写了这篇小文。想告诉更多的人,中国染匠还有,灰缬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是向别人学的。“灰缬”也不会失传。我坚信!!!

染匠黄荣华癸卯年正月二十二于汉口

图片来自笔者专著《中国植物染技法》

另,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转发朋友圈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码不扫,何以扫天下?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您的家人和朋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